[法语] 黄念祖居士:净宗心要(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3-28 17:14:36
净宗心要
黄念祖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
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唯一
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出世,
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
大家想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
经语深。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
师这样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
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
深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病来到这个念佛道场,为弥陀本愿大海敬申供
养净宗心要。
佛法是传心之法,心法的纲要称为心要。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称小经,《无量寿
经》称大经。有的竟当作一部经,《阿弥陀经》称小本,《无量寿经》称大本。所以我们
就从这两部经研究净土宗要。因为《无量寿经》称为净宗第一经,《阿弥陀经》则是流传
最广天天念诵的经。
(二)阿弥陀经宗要
《阿弥陀经》的纲宗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得最好,蕅益大师写的《弥陀要解》,近
代净宗大德印光法师说:这个《要解》是此经一切注解中最好的。释迦牟尼佛自己来写也
不能超过。小本宗要是信愿持名,我们研究小本,我们就遵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说小本纲
宗是“信愿持名”。信愿行称为三资粮。我们出去旅行要预备钱,这是资呀,要带粮票,
这是粮,所带干粮那更是粮了。信、愿、行这三个是三种不可少的资粮。
1.信是六信:信理、信事、信自、信他、信因、信果
今天大家都成为居士,还能说不信吗?来参加这个念佛道场当然知道有极乐世界有阿
弥陀佛,也是信,而且是很殊胜的信,但是蕅益大师在他的《要解》里对于这个信字举出
六样,今天简单说一点。信是六信,刚才我说的,信有极乐世界,信有佛,这信的是事,
这是些事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应知有不少专研究佛学的人,在这方面不信。
信有阿弥陀佛,那是他佛,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
而六信里头跟事相对的还有理,所以信事还要信理。与他相对的是自,信他还要信自。这
样子。
例如金子打一个戒指,是个圆圈,打个环子又是一个样子,打条项链又是一个样子,
你只认识这个戒指,耳环同项链,只认得事相,不认得都是金。金就是这些耳环戒指的本
体。本体是金,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所以理体,这个本体是不变动的,无生无灭的,
他可以出现一切形相。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东西,但是金子没有固定的式样,究竟是
长是方的?不一定。根据铸造的情况能出生一切相。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它是本来
就有的,也不会把它熔化了,就消灭,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们能信事还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遍虚空尽未来,没有过去
现在未来。理与事应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与他也是同样,信他之外还要信自,
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很多人都想学密,不知道这是密宗的要领。只是去受灌顶,修法是
得不到殊胜法益的。密宗殊胜之处在于自己就是本尊。禅宗说什么是佛?“清潭对面就是
”。
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对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现出来,就是自己啊。《观经》中,“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这个心,他本来就是佛。
这跟禅宗和密宗完会是一味的。所以信他还要信自。
再有信因信果,现在先说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还敢做
恶事吗?那他这个人就变了。这是一般说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够。但是这个六信的因果更
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当然得信,但这不是深信。深信呢,就信:
你是个凡夫,信愿持名一生念佛,临终还在念,你就成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
愿,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么一句一句的念,没有什么另外的巧妙,你现生所得的果,决定
成佛。证了不退转,那不就决定成佛吗?这个信愿持名的因得无上菩提的果,很多人恐怕
不见得能信。一般人总想再修点这个,修点那个,东求一点,西求一点,不能相信这个殊
胜的因果。
所以我们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这已经是很深的智慧了。如果还没有具足的话,
那就一点一点去增加嘛。现在从信事信他开始,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发展。生了
病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个气功师给你治病,那你就认为气功师的力量比你这个佛号
的力量大呀。你这个信心应该打个问号!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信有六个方面,这六
个方面都要深信,这就是心要。
2.愿:“欣慕极乐,厌离娑婆”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没妄想,那不是往生的关键。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深
信切愿,所以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愿:“欣慕极乐,厌离娑婆
”。看来这事很容易,实际并不容易。尤其是“厌离娑婆”这四个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
人还在争名啊,争利啊。这个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还不是在留恋吗?总想生活
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儿女呀,夫妇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对方对自
己的爱不真啊,计较我对你很真,你对我不真,很伤心!这些感情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
界都是男人。这些东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缠缚,就是这些东西使得本来是佛的你,堕落成今
天这个样子。所以要真正的厌离,对于这一切都不留恋。
不是说都要出家,许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争佛教中的地位与名闻,他又
有新的关系,有和他相亲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觉形成帮派,团结一派打击别人。出家
而在家,还是留恋娑婆。居士们最好是在家出家。先从淡开始,渐渐发展到真实厌离,毫
无留恋。信心坚定,欣愿极乐,老实持名,三资粮就圆满了,这是小本《阿弥陀经》的宗
要。
==
“信愿持名”的信“从信事信他开始”,要“深信”。
生了病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个气功师给你治病,那你就认为气功师的力量比你这个
佛号的力量大呀。你这个信心应该打个问号!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
愿,要“欣慕极乐,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很重要。
多少修行人还在争名啊,争利啊。这个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还不是在留恋吗?
总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
居士们最好是在家出家。先从淡开始,渐渐发展到真实厌离
心是厌离的,但事上还是要“敦伦尽份”,该负责还是要负责,不能做坏榜样。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3-28 17:52:00
阿弥陀佛!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3-28 19:4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3-28 21:2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3-29 03:1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3-29 03:3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3-29 08:06:00
感恩转贴整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riveror   2018-03-29 12:4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3-29 18:2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3-29 19:5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ikehale (窗外正暴雨)   2018-04-01 22:3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