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杯子这个色蕴是存在的,那么杯子这个法(境)是如何存在的?杯口是杯子吗?杯身是杯子吗?杯底是杯子吗?当安立杯子这个法(境)的时候,是如何在施设处安立?
#1FTH_UvD [书介] 达赖喇嘛教你认识自己↑本书已由天下文化再版。延伸阅读:#1NIFjGT 止观:奢摩他–正明所缘–缘起善巧文章代码更正:
#1NIFjGT-以前面推文举的杯子为例,杯子不存在是断见,杯子是谛实的存在是常见,那么杯子是如何?这就牵涉到此处佛法所讲的所破分,如前面tangchin提到,"无我"(所破分)有不同粗细的差别,所缘是杯子,破除杯子是常一自在的存在,这是破除最粗分的执著,更细分的执著有独立自主的存在、实有的存在,乃至最细分自性有的存在,杯子不是不存在,但杯子不是常一自在、独立自主、实有、乃至自性有的存在,其中的理路有离一异的正理、缘起的正理等观察。我、我的是存在的,例如佛陀会讲我过去生如何,也会讲我的父亲等等,但是我、我的是以什么方式而安立呢,无明我执将我、我的执为常一自在乃至自性有等不同粗细的我执,认识无我就是要通达这些粗细执著的所破分,以所缘(我、我的)相同,所执(无明、无我慧)相违的方式进行观察。心识认识对境(五蕴随一)时,有显现境和趋入境的差别,显现自性有不一定趋入自性有,这就是执持的方式不同,无明我执会以颠倒的方式趋入,无我慧则以正确的方式趋入,这部分要有心类学认识心识运作的基础。又,无我有两种分类,补特伽罗无我与法无我,法无我并不说法不存在,龟毛兔角是不存在的,而色法乃至一切相智佛陀的果位是存在的,色法乃至一切相智的万法,究竟上找不到施设义,寻找施设义不可得,万法是唯名观待施设处安立(无我有粗细的差别,这是从不同宗义而言,不同宗义所辨认的无我内涵不同,但真相只有一种,因此佛法有讲到了不了义的差别。在认识无我(空性)时,由于和境的所破很有关系,所以对于境的了解、有境的运作方式的了解等很重要)(佛教共同的宗义是,五蕴之外找不到我,五蕴之外有我是外道的常一自在的我执;五蕴也不是我,例如身体(色蕴)不即是我,补特伽罗(我)是观待五蕴施设安立,补特伽罗(我)是施设法,五蕴是施设基,要了解施设法与施设基的差别。补特伽罗(我)是存在的,其存在的方式是补特伽罗无我,意谓补特伽罗(我)不是常一自在的存在、不是不观待五蕴存在这是所有佛教内道所共许,进一步探讨补特伽罗(我)的施设基(施设处),有认为寻找施设义,有认为寻找施设义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