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道》、《八事七十义》及《四部宗义》,是与《广论》平行一起学,还是有先后
次序?这些基础课程,哪个先学,哪个后学?
来源: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班 见悲青增格西
http://chienching.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09.html
说到学这些课程的先后次序,按照寺院的方式是很好的。
先学摄类学及心类学。摄类学及心类学可以说是七部量论的白话、浓缩版。我先前一直没
有开摄类学及心类学的课,因为一直没有看到合适的教本。摄类学等课,第一是为了培养
纠正语病,第二是用很浅白的方式介绍七部量论,第三,它也会大略地交代七部量论的逻
辑,但这个逻辑主要是用语方面的逻辑,不会真正地套用七部量论的逻辑。所以学习它们
可以让我们了解七部量论等佛教常用名相,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就好像有了共同的语言、
共同的概念、世界观。七部量论是印度人写的,翻译成藏文,再翻译成中文,中文或许还
好读些;但是摄类学等课不同,它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汇编出来给西藏的小孩子学习用的,
所以书翻译成中文后就走味了,除了佛学名相可以接受外,它的写作语法与中文语法格格
不入。本来学习摄类学等目的之一是为了消除语病,训练没有语病的讲话方式,但是真的
好好去学这些翻译本的话,反而会变成都是语病,因为中文的用字遣词与藏文是完全不一
样的。因此,如果可以的话,应该要自己编一套类似的中文教材。原本内容中,立自宗的
部份全部都可以取来用,但破他宗、断诤的部份则要重新编写,这样才会变成比较好的教
科书。总之,我觉得现在没有教科书,当然这些也有学习的必要,因为它们是七部量论的
白话版,但是学这些时,就是尽量学立自宗的部份,至于破他宗及断除诤论的部分,在没
有很好的版本之前,其实只会搅乱自己而已。
学摄类学及心类学非常重要,如果学过这些,对佛法的一些基本名相及理念会有大概的认
识。佛教有自己的名相系统,与现代的用语不同,所以初学佛的人读经论常会有格格不入
之感。初学者若不学这些名相,在不清楚这些名相的状况下,要清楚佛法是很困难的,而
且缺乏了共同的语言,讲者也不容易解释清楚。
接着学《地道》、《四部宗义》。学了《地道》,你会无误的、很标准的认识《广论》的
内容,但是那只是架构式的标准地了解,细节上要怎么修,不学《广论》不行的。也就是
,若只学《广论》,你或许会修,但是你不会清楚了解《广论》,处处会理解错、讲错。
所以先学《地道》,之后是《广论》。学习《唯识二十颂》、《入中论》等则要与《广论
》毗钵舍那章搭配,《四部宗义》则是学《入中论》等的基础。虽然说《四部宗义》是进
入中观的基础课程,但是学《四部宗义》对初学佛者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处处会提到胜义
谛等佛教名相,学了《四部宗义》才会认识这些佛教共同用语。
《地道》、《八事七十义》可以说是《现观庄严论》的白话版,《四部宗义》可以说是现
观加中观的白话版,因此学习这几个白话版非常重要。学习这些之后,对于主要的佛法内
容,可以说大概都学了。此时,若再从般若、量论中拿些一致型的书来看,就又看不懂,
这是因为它们太艰涩的缘故,但是之后一再反复学习,看懂的时候,会知道其实就是以前
学过的那些内容,没什么不一样。学般若、中观时,就是般若方面学一本书,中观方面学
一本书,对那本书好好地学,学通以后,看其他的书都会是一样的,如学了《入中论》后
,再看《入中论善显密义疏》,虽然不能说全部都会懂,但也八九不离十了,再看《正理
海》也一样。这些书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编排不同而已,就像与《菩提道次第广论》有
关的书有很多,如《乐道》、《速道》等八大注释,个个都会说有很大的特色,但其实是
差不多的。
总之,第一步是学摄类学及心类学,第二步是地道,第三步是《四部宗义》、《八事七十
义》、《唯识二十颂》、《入中论》及《现观庄严论》。对于这些内容,我会一再重复讲
,你们听第一轮时,大可以轻松地听过去,不需要太认真。第一次就认真听,想弄清楚所
有的细节,会很累人、事倍功半。但是到了第二轮,就要认真一点学,这样会比较好。因
此,可以的话,这些课听二轮会比较好,但是听第一轮的时间与听第二轮的时间要有所间
隔,譬如今年听心类学,过半年或一年后,再回去听第二遍。
先前有人跟我说,我们的课很好,可是不吸引人,因为课太难、太深。难道不可以上一些
轻松的课?或改变一下弘法的方式?意思有类似电影弘法、唱歌弘法,其实有很多轻松的
弘法方式,不需要那么严格。他说的是实话,我也认同,因为我觉得他讲的话很合乎现在
人的口味。现在的人好像没什么耐心,这边热闹就参加一下,那边热闹也参加一下。问题
是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过去,回头看学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现代人的缺失可能是
这个。
前阵子,我们上课时有人来录影。我认为像五部大论这类艰深的课程放在网络上应该是非
常好。这个当然吸引不了多少人,但对真正想学的人而言,容易取得这些资料,应该是很
好的一件事。现在网络上,天马旗、烟供等照片一大堆,藏传佛教看起来多采多姿,但是
了解那些又怎么样?那些不过是花拳绣腿,只能看不能用。或许上传的人以为其他人会进
来点一点、看一看,看到这个点阅率很高,就努力贴这个,以为大家都在点阅,在帮很多
人,事实上,他人只是随意流览,根本不当一回事。那对谁有说明?都是在骗人。学佛的
中心也是一样,大家也都看得出愿意花时间学习的人不多,所以就开轻松的课。世界上真
正想学法的人是不多,可是能够服务这些少数人才是比较好的,其他杂事就不管它。
在三大寺学习五部大论,可以说是职业,不学不行;在台湾,能够像这样安下心来读这么
久,真的非常值得随喜。像这样的人很少见,但是不能当作是怪事,学法本来就该如此。
不要把学佛当成是轻松的事情。很多人都觉得学佛是要开心,为了开心才来学的,或许没
有错,但这样目标就太小了。我们处理这一辈子的事情就感到很难、很累,超脱三有的事
,又哪里会是容易的事?现在只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能力,事情放不下来,所以只能学《
广论》,未来这些内容全部都要学。五部大论不仅要学,还要学精;不仅要学精,还要修
,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佛。学佛只有这一条路,没有其他路。或许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唯一的
路,但是因为太困难,所以就开方便。方便的话,大家都轻松,可是这个方便就没有在学
佛,而且混淆是非。
回顾历史,学佛走岔了路,学偏的例子不少,但是花几十年的时间学习五部大论,之后再
认真去修行的人,几乎没有人不成就的。有些人的成就是很多人在褒,但也有很多人在贬
,可是像噶当派的修行者,就没有人贬,无论从哪方面去检验,都找不出修行上有什么问
题。同样,认真学过《广论》及五部大论之后再去修行的人,几乎没有不成就的。
学过《广论》及五部大论之后,要学密续。密续方面可以学《密宗道次第广论》等。显密
都要学,这样对佛法才有整体的概念,否则只学显没有学密,或学密不学显,所得到的都
会是片面的。同样,只学广行,未学深见,或只学深见,不学广行,也是片面的。只学大
乘,不学小乘,连片面都谈不上,因为所学的只是空中阁楼,如果只学小乘,不学大乘,
虽然没有善巧方便,或许还具备一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