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禅坐身、心标准简述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2-10 18:45:40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铭言:
: 身:毗卢遮那佛八法
: 足:全盘或单盘。眼:不应太开或太闭,垂视鼻尖。身:端正。肩:平齐。头:从鼻自肚
: 脐正直。齿与唇:自然。舌:抵上齿。呼吸:无声、出入无所知觉。
: 这八个标准皆有其用意,不可擅改。
: 心:内心所缘多种,此不详述,这里以佛像为宜,缘佛像具多分功德,需注意要以意识缘
: ,非以眼识缘。当以意识缘佛像时需有二种殊胜:明显分、安住分。这里会出现二种障碍
: ,其中昏沉会导致无明显分,掉举会导致无安住分。当内心安住所缘佛像时即是“正念”
: ,为让内心续住所缘,须有“正知”随时注意所缘是否已散、未散、将散。
: 详细请参阅-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章节,里面有详细修止论述。
: 另外修止前最好就能有思维菩提心基础,否则容易发生不正确的意乐及不必要的障碍。并
: 且在修止前先能广大的听闻,将所听闻的法义不断思维,最后再进入修习的次第。
非常感恩善知识时常在板上扼要提点的提纲契领,受益甚大 _/\_
末学仅以闻思学习过的相关法义,略引补充借花献佛,整理下推文。
毗卢遮那佛八法,本板相关系列文:“止观禅修:依修止资粮,修奢摩他-正行”
修止前的菩提心基础,本板相关系列文:“止观禅修:依修止资粮,修奢摩他-加行”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2-10 20:37:00
要入定的话,意念愈轻愈好,犹如道家丹鼎派对“武火”、“文火”的比喻。道家由烹饪火候引伸出意念轻重的文火及武火的概念,如果要入定的话,最好要采用文火意念轻的方法。但有的人跟某类方法非常契合,天生根器、宿世慧缘就是适合某类方法,跟别人修同一种法门比较起来,能事半功倍。要我论的话,先去找出及修习适合自己根器的止禅方法,这才是重点。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2-10 20:51:00
底下有一则课程,可去亲近善知识学习正确无误的止观正见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10 21:33:00
一般而言,止仅仅是工具,止仅能压伏烦恼,仍须透过观,才能根治颠倒执著
作者: yaqqq (^^)   2018-02-10 22:35:00
我也认为“观”才是佛教智慧所在~~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02-10 22:39:00
就道家自然无为哲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武火或文火之止与观仍落入后天,止与观为人类本能,特意为之,纵然用意极轻,仍以后天思虑之识神所为,还是不及格。但严格来说,法门无高低,只有适合不适合罢了。要我论的话,不止而止,不观而观,这种不止不观的法门在原理上还更胜一筹,问题是一般人能否坚持多久?搞不好一辈子照这种方法练,也未必有什么效验?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11 09:04:00
我们的麻烦是烦恼障与所知障,止仅是心一境性,必须透过观净除烦恼及烦恼所留下的习气纵然止到非想非非想天,若无观慧,仍然下堕恶趣,止仅压伏粗分心识,但是无明状态仍旧!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2-11 09:15:00
感恩_/\_
作者: oddman (人生酬业)   2018-02-11 20:08:00
心经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个人所学亦认为是般若的慧观智慧方得解脱,而非定。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2-11 20:19:00
(广论毗婆舍那章有说明心经该段落)#1OXhd0lu《大宝积经》不只修学止,更应修学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