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9(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1-29 13:58:59
  请掀开经本第十九面,看经文:
  经【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
。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我们看这一段,这是第四大愿‘忏除业障’。“忏”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梵文
叫做“忏摩”;“悔”是中国的意思,就是悔过,这个名词在古代译经体例里头叫做“梵
华合译”。这个名词上面一个字是印度梵文,下面一个字是中国字,两个合在一起。这两
个字的意思很接近,印度话叫忏摩,跟中国悔过的意思很接近,这样合起来翻译这个名词
。它的内容就是发露忏悔,就是自己所造的过失、罪过绝不隐藏,都很坦白的把它说出来
。说出来当然别人就会指责你,指责就是果报,就报掉了。这个人骂你几句,那个人瞪你
一眼,罪就报掉了。所以罪不要藏,藏起来愈积愈厚,以后果报就不堪设想。古圣先贤教
给我们,我们修的善、修的德要藏起来,不要让人知道;就是做好事情不要让人知道,把
它存起来,愈存愈多,善报就厚了。做恶事情统统让人家晓得,让人家批评,让人家责备
,现世就报完了,后来就不受恶报,这是忏摩的意思。中国悔过的意思跟这个很接近,悔
过着重在后不再造。事情做错了自己明白,以后不再有重复的造作,这叫做悔过,所以跟
忏摩的意思很接近。
  为什么会造罪业?佛在此地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无始劫来‘由贪瞋痴’,这是一切罪
业的根源。所以,贪瞋痴叫做三毒烦恼,世出世间一切的毒药都没有这三样来的毒,这三
样是真毒,罪业、烦恼都是从它生的。贪瞋痴从哪里来的?从无明来的。什么叫无明?对
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无明,明就是明了,无就是不明了,真相不明了,那么我们的
想法、看法一定是错误的,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用在身体造作上,那就是‘发身口意
’。所以“身口意”是造作一切罪业的工具,真正的原因是贪瞋痴。我们果然把这桩事情
从根本看清楚了,然后回过头来反省自己,我们学佛,学佛学什么?学佛是学戒定慧,戒
定慧是三服药,对治贪瞋痴的;用戒来对付贪,用定来对付瞋恚,用智慧来对付愚痴。我
们戒定慧三学有没有进步,只看贪瞋痴的念头是不是减轻。贪瞋痴的念头果然一年比一年
轻,换句话说,你戒定慧三学一定在进步,一定在增长,这是一定道理的。
  可是诸位要知道,佛法当中常说别业、共业,《楞严经》里面就讲得很多、很详细。
别业是我们个人,个人修,有个人的别报;共业是社会上大众的,大家都造,将来大家一
起受。我们冷眼来观察这个社会、观察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今
天的社会、今天的世界,贪瞋痴不断在增长。不但在增长,而且是加速度的增长,这决定
不是个好现象,所以有许多传闻说这个世界会有很大的灾难。这些传说我们也不能一概把
它当作空穴来风,不能把它武断的看成妖言惑众,它多少有一点道理。尤其我们观察这个
现实的社会,觉得这个话是有几分道理存在。
  如果我们人心很淳厚,像三十年以前我们台湾的社会,那时候的人心跟现在不一样。
人心厚道,社会风气善良,社会治安在那个时候我们台湾是非常骄傲的。不敢说是全世界
第一,也是东南亚第一,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没有我们台湾治安好。一般老百姓都很
守法,都很守规矩,三十年前我们的社会风气。可是今天的社会,那个风气已经不存在了
,不见了。这就是说明三十年来我们贪瞋痴三毒不断的在发展,戒定慧三学已经没有了,
淹没了,身口意所造的是恶业。既然造恶因,现在这个恶又继续不断的造,那就是缘,因
跟缘加起来,后面就是果报,这非常可怕。就是这段期间当中,近二、三十年是加速度的
在造恶业,再跟从前无始劫以来我们所造的恶业累积起来,那就是经上所说的,这个一点
都不假,造的恶业真的是无量无边。
  还好恶业没有体相,不像物质一样有相状,它没有个体相。如果有体相的话,体相就
是假如它是个物质,很小,像原子、电子那么小的话,我们无始劫造的罪业,今天尽虚空
都容纳不下。我们冷静想想,普贤菩萨这句话是不是说得太夸张?说得太过分?可惜我们
《华严》不是从头一直讲到此地,如果从头一直讲到这个地方,这个问题大家都明白了。
前面八十卷都没听到,只听到这一卷。一点都不假,为什么?理上讲,我们的心一染一切
染,一迷一切迷,所以确实是尽虚空遍法界。若不如是,我们跟诸佛菩萨凭什么感应道交
,我们这里动一念,十方世界诸佛菩萨都晓得了呢?你就晓得我们贪瞋痴三毒烦恼一起来
,确实尽虚空遍法界,心性里面充满了这个东西,毒素!它的扩散非常之广,虚空法界无
不是三毒,这是非常可怕的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为什么?三毒增长,果报是三恶
道。贪心遍布,饿鬼道就去了,就把法界变成饿鬼道的法界。十法界本来是一真法界,一
念贪心起,法界就变成饿鬼法界,一念瞋心起,就变成地狱法界,一念愚痴起,就变成畜
生法界。六道轮回、三恶道从哪里来的?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为什么变现出来?
这里面有这三种毒素在里头,这是三毒变出来的境界。理明了了,事我们就相信了,就不
会怀疑。
  佛教我们忏悔,如果不把三毒烦恼洗尽,我们就成不了佛;换句话说,三毒烦恼不能
洗尽就出不了轮回,六道轮回也就是它制造的。大小乘佛法都必须要断烦恼,而后才能够
成菩提,四弘誓愿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顺序,先发愿,发愿就是觉悟了。没发愿的人不觉
悟,还在迷,一发愿这觉悟了。觉悟之后从哪里学起?先断烦恼,再学法门。烦恼不断,
学一切法门都属于邪知邪见,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为什么读了佛经还变成邪见?
因为他有三毒烦恼,所以把正法变成了邪法,把正见变成了邪见,就是因为他有三毒烦恼
在里头。必须把三毒烦恼洗干净,这个人才称之为法器,可以接受正法了。他接受正法,
不会把正法变成邪法,不会把正见变成邪见,道理在此地。
  要断烦恼,谈何容易!诸位读了这一愿经文之后你就明了,佛门里面所有修行的法门
,总而言之都是忏除业障。不管修哪个法门,参禅也好、持戒也好、学经也好、念佛也好
,统统是忏除业障,所以这一章是修学的大根大本。那么为什么说学佛其他宗派难?难就
是这个三业忏不了,这就难了。为什么讲净土修行容易?净土是忏不了也行,可以带业往
生。忏不了也要忏,不忏就不能往生。也要忏,忏怎么样?忏不了。忏不了可以,你真肯
忏,忏不了也能带业往生,净宗的殊胜就殊胜在这个地方,所以叫带业往生。其他宗派里
面,一定要断烦恼才能出三界,净土宗里面不必要断,断是真难。伏,伏烦恼就能往生,
伏是什么?用这一句佛号把烦恼给控制住,它不发作,这样就能往生,这比断烦恼实在讲
容易太多了。断烦恼,现代人来讲,恐怕十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不容易,找不到。如
果讲伏烦恼,十万人当中各个都有分,一个也不会漏掉,这就是所谓万修万人去,这是法
门无比的殊胜。怎么个忏法?下面菩萨教给我们。
  经【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这把方法教给我们。这里面最重要的有两句,一个是‘清净三业’,一个是‘后不复
造’,这两句最重要。清凉跟宗密大师对于这一段经文注解得很多,内容非常丰富,徐居
士在此地节录也比其他几段摘录得多。如果我们要想深入研究,那一定要看原文,就是《
别行疏钞》。但是在修行用功上,这个节录的本子掌握了纲要,便于修持。
  清凉大师将我们无量的罪业归纳为三障、四障,这是注解里有的。三障就是通常讲的
“惑、业、苦”,惑是迷惑,就是无明,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不明白,迷惑颠倒。
因为迷惑,所以就会造业,因为造业,就一定受果报,造善业得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就
是三恶道的果报。这是大分,如果要细说,像天台大师讲的百界千如,那就说得详细。百
界千如是从十法界讲,十法界的六道外面,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加起
来叫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每一界里头又有十法界,譬如今天我们是人法界,人法界里头
有人中之佛,他虽然是人,但是他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人中菩萨,人中的罗汉。往下面看
,有人中的畜生,那个人的心是畜生心,行为是畜生行为。这个我们不必说,你们在日常
生活当中在社会上可以看到的。有人中之鬼,我们常说鬼头鬼脑。什么叫人中之鬼?贪心
重,不择手段的,那是人中之鬼。瞋恨心重的,非常残忍的,那是人中的地狱。所以虽然
是一个人道,里面就具足了十法界,这就说得详细。讲惑、业、苦三障,这是讲大分,没
有说得这么详细。如果说四障,是讲“业障、烦恼障、报障、见障”,“见”就是所知障
。所以烦恼障跟所知障加上一个业,加上一个报,这叫四障。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忏悔的。
  忏悔有事忏、有理忏,事是从事相上说的,理是从心性上说的。事忏不能断根,好比
生病一样,只能用治疗的方法把它控制住不至于扩散,保持着现状,这个病不能够断根。
理忏那是般若智慧现前,烦恼无明统统照破了,那叫从根本忏悔。但是理忏什么人才能做
得到?从念佛人来讲,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属于理忏;事一心不乱的人还不行,没见性
。见性之后,他修的那个方法、修的那些法门统统属于理忏,没有见性的统统都是属于事
忏。这个注子里面也有说,但是说的这个看起来是好懂,实际上很难懂。譬如,诸位看二
十一面,这里讲:
  疏【普贤观经及随好品。】
  ‘随好品’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品。
  疏【具二种忏。观经中明昼夜精勤礼十方佛。即是事忏。】
  这是属于事忏。
  疏【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斯则理忏。】
  这是属于理忏。这个话好懂,但很不容易做到。‘端坐念实相’,什么是实相?实相
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说很好说,像禅家讲明心见性,这句话很好说,哪个人能做到明心
见性?那个不容易。此地讲“端坐念实相”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同样一个意思,这很不
容易。
  疏【随好品中。等众生界善身语意。悔除诸障。即是事忏。】
  ‘随好品’里面所讲的‘等众生界善身语意,悔除诸障’,这是事忏。所以事忏我们
容易理解,也可能做到,完全从事相上修。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
是从事上说的。下面说:
  疏【观诸业性非十方来。止住于心。从颠倒生。无有住处等。即是理忏。】
  这是属于理忏。理确实是如此,可是我们自己很难达到这个境界。这是说忏悔有这两
种,这两种,事忏浅,我们现前可以做到;理忏虽然深,等我们事忏达到相当境界,也能
够提升到这个境界。这是一定要晓得的,如果不晓得,我们的成就就很有限。为什么说这
个话?小乘人到事忏清净他就很满足了,他认为功德就圆满,不向上提升了。所以他只能
证个阿罗汉果,他不能成菩萨、不能成佛,为什么?他止于事忏,他不知道有理忏。所以
我们晓得,事忏圆满,往上提升一步还有理忏,不是到这个地方就圆满,这个必须要知道
的。所以下面说:
  疏【事忏除末。理忏拔根。】
  ‘末’就是枝末。‘理忏拔根’,像一棵树一样,事忏是枝枝叶叶把它锯掉,理忏是
连根拔掉,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
  疏【若具足忏。】
  ‘具足忏’就是理跟事同时都修,两面都兼顾到了。下面这一段非常重要。
  疏【应须善达逆顺十心。】
  ‘逆顺十心’,十种叫顺生死心,十种是逆生死心。顺生死心,你这个十种要是有,
换句话说,你一定随顺六道轮回,你在六道里头生死不断,这是我们要知道、要觉悟的。
所以这一段注解重要,文在二十一面倒数第四行。
  疏【谓先识十种顺生死心以为所治。】
  我们要先认识‘十种顺生死心以为所治’,“治”就是我们要对治的,就是我们要改
过的。这十种是大过错,往往我们一般人虽然有,但是自己不能觉察,还认为这是正常的
、是对的,其实这错了。
==
戒定慧是三服药,对治贪瞋痴的;用戒来对付贪,用定来对付瞋恚,用智慧来对付愚痴。
我们戒定慧三学有没有进步,只看贪瞋痴的念头是不是减轻。
贪瞋痴的念头果然一年比一年轻,换句话说,你戒定慧三学一定在进步,一定在增长
这一段很受用。我们学习到什么程度了自己也不知道,没有老师跟在旁边。
可是戒定慧是标准、是方法。生活境缘就是考试,小考段考,往生叫期末考。
老法师这里讲的是“只看贪瞋痴的念头是不是减轻”。
是看念头,不是看行为。身口没有造作,意业还是烦恼炽盛,那不行。
今天看那篇李老师回忆印光法师的问题:功课如何?境界如何?长素否?
我还有点纳闷,境界是怎么个境界呢?境界拿得出来说得出来吗?
现在看到老法师这么说,就明白了。
基本的境界就是问我们:三毒烦恼减轻了吗?
心里还有占便宜的念头吗?是不是对世界越来越放得下了?
还在看这不满意看那不顺眼?是不是心越来越不动,看什么人都是好人了?
是不是还在是非人我、常常进入别人的磁场而不知?
还是常常忆念三宝、常常进入阿弥陀佛的磁场而心生欢喜?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境界、检核啊!
感恩菩萨解惑!XD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1-29 14:2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9 14:56: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9 16:05: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1-29 17:0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29 18:4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1-30 09:4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1-31 02:3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