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实修] 止观:于彼所缘如何安住--立无过规 (5)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1-27 12:28:15
: 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广论》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五〈奢摩他〉
: 摘自:《奢摩他讲记》(2007年) 雪歌仁波切讲授 张福成老师翻译 释见谛法师编辑
: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 安止的顺缘是什么?安止的顺缘就是安止的因。首先要产生无过失的等持,怎样引生
: 无过失的等持,解释“九住心的次第”(注2)。九住心的内容,这要作说明。这算是安止
: 注2:九住心
: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圣说止方便,不越九住心。从初学的摄心,到成就正定,有
: 九住心,也就是住心的修习过程,可分为九个阶段。”
───────────────────────────────────────
■ 补充──九住心
转自:慧炬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towisdom/
〈调伏自心──西藏唐卡“调象图”中的九住心喻意〉本刊编辑室
http://www.towisdom.org.tw/03-mag/609/tow609-03.pdf
与“安止”有关的著名西藏唐卡〈调象图〉,像是一幅连环图,画面中最为显著的角
色分别是大象、猴子和兔子。这三种身分有什么象征意涵?各代表着什么?在唐卡中,只
见牠们沿着山坡蜿蜒而上,身躯逐渐由黑转白,到达山顶时,全身都变成雪白了,这代表
什么意思?与修行又有何相关?现在,让我们一起细细观赏这幅别具意义的唐卡,慢慢了
解其中的喻意。
调象图中的五样物品─镜子、乐器、香、味、布画面中有一条“修行之路”,行走途
中会遇到五样让修行者分心之物,分别是:
1. “镜子”象征“色”。
2. “乐器”象征“声”。
3. 盛装香水的“海螺”象征“香”。
4. “水果”象征“味”。
5. “布”象征“触”。
外境的“尘”─“色、声、香、味、触”,对应的是修行人的“根”─“眼、耳、鼻
、舌、身”。
六个弯道象征“六力”,可以成办九住心:听闻力、思惟力、忆念力、正知力、精进
力、串习力。
唐卡中的修行人是僧人,他手持代表“正知”的棍子,及代表“正念”的钩索,随着
三种动物上山。刚开始时,僧人行走,后来他骑在大象上,最后甚至飞行起来,以此表现
僧人的心境渐入佳境。
这三种动物代表的皆是“心”:黑象表示心的“沉没”(心安住在所缘境上时,觉得
累和疲惫,无法提起心力并清楚观修对境),黑猴表示心的“掉举”(心不能持续安住在
一个所缘境上),黑兔表示心的“细微沉没”。
画中的火焰则表示“四作意”─力励运转作意、有间运转作意、无间运转作意、无功
用运转作意。下方火焰猛烈,表示初修行时,修行者必须很刻意地修行。越上方火焰变得
越小,表示修行人接近修行成就时,就可任运而行,不用再刻意修行了。
调象图所画的是“九住心”次第。弥勒菩萨所说《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卷中载:“云
何名为九种心住。谓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
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九住心是指修习“奢摩他”的过程,可借此了解自心属于
哪一个层次,分别是:
1.内住:“内”即将心向内之意,“住”即安定、固定于一个位置之意。心能够在拨
动念珠一圈的时间里,都专住在所缘境上,不会有散乱。
图中的大象,这时被猴子牵着跑,僧人正在追赶大象,象和猴这时都是黑色的,路上
的火焰也很炽热地烧着,这些皆表示此时修行者的心不受控制,有沉没、掉举现象,必须
刻意修行。
2.等住:等住也可以称作“续住”(一次又一次将散乱心拉回到所缘境上安住,这种
陆陆续续的过程称之续住),指心能够在拨动念珠两圈的时间里,都专住在所缘境上,没
有分毫散乱。
此时大象仍被猴子牵着跑,僧人仍在后面追着象,但象和猴的头顶渐转为白色,表示
明分、住分增加。因此,这时的心可以在短时间中停留在所缘境上。
3.安住:心能够在拨动念珠三圈的时间里,都安住于所缘境上,不会散乱。
由图中所示,这时大象不再被猴子牵着跑,僧人也追到大象了,象和猴的头已呈白色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出现一只兔子,并且三只动物的脸都一起朝向僧人,代表修行人了
知自心散乱,能于稍稍摄心后,再度专注所缘。
4.近住:心安住在所缘境上,但仍有粗的沉没与掉举,因为离所缘境不远,所以称为
近住。佛光山心定和尚在《禅定与智慧》中说:“修行禅定时,内住、续住、安住、近住
这四个步骤就是让我们从‘摄心守意’开始,一直到整个心意时时刻刻都能保任在所缘境
上的四个阶段。”
图中所示,三种动物的白色部分增加了。
5.调顺:指能够“调”御身心,随“顺”所缘境;亦即“调”伏外境,“顺”入所缘
境。此时的心能强烈安住在所缘境上,但会出现细微的沉没。
图画中僧人牵着大象,走在象猴兔之前,三种动物的白色部分更多了。
6.寂静:由于修到第五住心时,会有细微沉没,为了让心再次活跃起来,因此这时会
出现细的掉举。在这个阶段,透过思惟掉举的过患,与观修三摩地的功德,即能够继续安
住下去。
唐卡中的僧人牵着大象行走,猴子也乖乖地拉着象尾,两种动物身躯的白色已过半。
此时免子消失,代表已无细微的沉没。
7.最极寂静:在这个阶段是断除沉没、掉举的最好时机。
唐卡中的大象和猴子几乎都变成白色,僧人只须轻轻盯着象就足够了。
8.专注一趣:“趣”指定点(所缘境),此时沉没、掉举完全断除,但心仍必须使一
点力,才能完全安住。
图画里的猴子也消失了。
9.等持:心没有微细沉没和掉举,处于平等状态,能够完全轻松安住。(注1)
图中的僧人正在修定,大象温驯地躺在旁边。僧人的心中放射一道彩虹。飞天僧人代
表“身轻安”,僧人骑象代表“心轻安”。(注2)
僧人拿着斩断轮回的无我智慧剑,剑端上有火焰,表示智慧火。僧人正用智慧剑砍断
两道表二障(烦恼障、所知障)的黑影。(注3)
由以上可知,调象图讲述的是与修行有关的道理,借由图画隐喻修行人的“内心世界
”。凡夫因为眼、耳、鼻、舌、身受外境影响而散乱,借由修定,可以收摄自心,将心意
集中在所缘境,获得禅定的成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