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04 17:27:31太上感应篇第五十五集【正己化人。】 1999/7/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55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接着底下一句是:
【正己化人。】
前面所讲的都是完成自己的德行,目的是在帮助别人,自己的智慧德行没有成就,就
不能够教化众生。所以要想教化众生,先要把自己修好,这是一定的道理。无论是古代的
中国人,中国的古圣先贤,印度这些佛菩萨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做法的,乃至于十方世
界一切诸佛,也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条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前面跟
诸位提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落实,一定是先断烦恼,成就法门
。断烦恼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学法门是成就自己的智慧,我们中国人常说品学兼优,然后
才能化人。我们身为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众生的使命,
出家、在家都是菩萨,所以佛教育的成就是菩萨法界。《华严经》的华藏世界是菩萨法界
,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说得很清楚,不但是菩萨法界,而且是普贤菩萨的法界。“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诸位都念过,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普贤大士之德?如果
没有普贤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这点要特别留意。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无量寿经》经文里头的第一句,前面所列的是上
首大众,经文这是头一句。佛是怎么样教导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然后再想想,念佛
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为什么那么少?稍稍对经文上留意就很清楚、很明白,念佛的人虽然
很多,未具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不能往生。普贤大士之德关键在哪里?就在心量,普贤菩
萨的心量是跟虚空法界一样,他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叫普贤菩萨。我们心量这
么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古大德讲,“口念弥陀心
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果有普贤大士之德,念一声佛号就往生了,哪里需要念那么
多?他的心行就是佛心、就是佛行,心行相应,愿愿相应,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要
明白,天天念《无量寿经》,不修普贤大士之德,怎么能成就?
普贤大士之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共同来称说也说不尽。世尊为我们归纳为十大类,
称作普贤十大愿王,归纳成十大类,我们修学起来比较方便。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
有没有做到?这个意思就是以真诚恭敬心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叫礼敬诸佛。
我们没有做到,我们要反省,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这个心态恰恰相反,是大不敬。天天
两个眼睛像小偷一样,专门找别人的毛病,专门看别人的缺点,蒐集别人的过失,这是大
不敬,你喊破喉咙也枉然。
不要说是菩萨行,世间一个善人君子,我们读儒书,会集儒书德行教训的,最具代表
性的是《五种遗规》,清朝陈弘谋先生编辑的,把儒家的经典,历代这些大德们的言行,
真实的教诲,分类编辑起来的。过去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指定这本书做为我们学生修身
课本。早年我们读的书,是哪一家书局出版的我忘记了,字比较小,分量相当多,很厚的
精装一册。以后中华书局从《四部备要》里面抽出来印单行本流通,上下两册平装本,中
华书局印的字大,好看。看看世间圣贤人是怎样教导人的。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不可以
做缺德的事情。修德都来不及,还专门干缺德的事情,怎么能成就?换句话说,世间善人
、君子他们的条件,我们都不能够取得,那距离菩萨、罗汉远之远矣!
讲台上这些技巧,我们是可以轻而易举能学到的,但是你在讲台上要能够摄受大众,
那要靠你的修持功夫,你没有真实修持的功夫,你就不能够摄化大众;换句话说,你所说
的话字字句句从内心里头说出来的,不是从口皮上说出来的。心行不相符,言行不相符,
没有人相信你,说得再好,人家听了一笑了之。所以无论在家、出家,要有真实修行的功
夫,自己不正要叫别人端正,没有这个道理。在这个灾难频繁的时代,自己没有能力消灾
免难,帮助别人也没有这个道理。
所以‘正己化人’这一句就很重要,在本文里面,从这一句以下,这是讲化他,这一
句是总说。《汇编》里面也注得很详细,它将这两个字解释,什么叫正?“确不可易”,
这是正,“化者,自然而然”,这两句话说得很好,正是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我们
的信愿是在求道,是在求证果,什么是证果?在佛法里面,阿罗汉是证果,菩萨是证果,
佛是证果。要想求得证果先要断烦恼,烦恼习气不断,我们的修学就谈不上成绩可言。大
家都知道,见思烦恼断掉才能证得阿罗汉果,我们纵然断不了,要向断烦恼这条路上去走
,一定要做到烦恼轻,我们功夫才有成就。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你的
生活就幸福、就自在、就快乐了,佛法里面常讲“法喜充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学佛
学得很欢喜,很有受用。同修当中有没有?有,也不在少数。他们真有这个受用,来告诉
我,我也为他欢喜,他得法喜,他真干!
从什么地方干起?古德教给我们的很多,但是最要紧的还是讲“从不妄语始”,这是
真实教诲。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修起。符合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
修行的纲领,“善护三业”,你看它第一句就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古大德教给我
们从不妄语始,从这开始,跟经训相应。古德又教给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净宗法门修一
心不乱,净宗修学确实目的就是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如何能够真正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当然善护三业非
常重要,可是从哪里开始?古人也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何
必要知道那么多事情?到处去打听,那你就完了。
在早年,我们出家受戒,我们有一个同戒的师兄觉斌法师,他受了戒之后不久,大概
是半年的时间,到南部去闭关。很好,我们很羡慕他,有这么个福报去闭关。过了一年,
我有个缘分到南部去,我特别到关房里面去看他。他闭关的时候向我借了一部书,《中观
论疏》,分量并不很大,线装书十二册,他要到关房里面去看。这过了一年,我说,“戒
兄,你向我借的书看了多少?”他说,“第一本还没看完。”这个见了面之后,给我说天
下事,说道场、说法师,他在关房里消息怎么那么灵通,我在外面都一无所知,都不知道
,听他给我讲新闻,那闭的是什么关?所以一点成就都没有。以后他跟白圣法师到南洋槟
城极乐寺,白老是住持,请他做当家,在这边没多久他就过世。人是个好人,跟我交情也
不错,就是喜欢打听,古人讲“知事多时烦恼多”,他烦恼多,心定不下来。
我们同修不论是出家、在家,清净心重要,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知道那么多干什么?
你们大家很多人都晓得,多少人给我写信件,那些信我不看的,为什么?我不想知道那么
多事。写信给我干什么?老实念佛就好了。我每天讲经已经是多事,还要搞这些不相干的
事,大错特错。认识的人愈少愈好,我给你们看,我身上带的电话号码的小本子,只有二
十几个人,这是什么?有的时候联络非要记得不可的我才记住,不需要的我不记。我们自
己电话号码我不知道,我们学会的、居士林的,我们楼上的电话号码、传真,我都不知道
,记这个干什么?人名字我也记不得,好,见了面很熟悉打打招呼,你姓什么、叫什么名
字我不知道。不相关,你一个人多自在!如果说记几个人名字,为什么不记几个佛菩萨的
名字?跟佛菩萨做朋友,跟佛菩萨打交道,我们前途才有希望。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训常常
记在心中,依教奉行,他们的教诲都是帮助我们得觉正净的,这是真实教诲。人与人之间
最大的过失,最大的障碍,就是传播是非,修行人为什么不成就?在一块,你听听,所讲
的都是是非长短。
前面我看到有一则公案,我也跟诸位提起过。它说有一个修禅定的法师,在定中看到
两个出家人在谈话,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护法神走了;又一会,妖魔鬼怪来了,围绕
着他们。这什么缘故?这个禅师说,最初这两个人讨论佛法,所以有护法神围绕。过一会
他们两个话家常,话家常护法神就走了,就没有了,话家常之后,他们两个在讲是非,妖
魔鬼怪来了。所以常常讲是非的、论短长的,你要晓得,你的周边都是妖魔鬼怪,没有护
法神。如何能够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心在道上。这是感应道交,我们起心动念
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如果我们是不善的感,妖魔鬼怪有应。妖魔鬼怪从哪来的?你自
己把他招来的,不是他找你,是你找他的,你把他找来了。起一个恶念,说一句恶言,都
可以把妖魔鬼怪找来。修行人干这个事情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所以记住,古人讲的教训
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少”,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用不着知道。不需要认识的人少
接触,接触没有好处,是非多!
所以古时候修行人为什么选择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他心清净,容易成就。我们
现在居住在都市,是最不好的环境,最不好环境里面你还要到处去打听、到处去钻营,这
怎么得了?你没有成就的指望了。所以我们要想成就,一定先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保护
自己的方法,四天王告诉我们。这四大天王的表法,我们明了的时候,他教我们怎样护自
己的法,我们要晓得学。弥勒菩萨是布袋和尚的塑像表法,那是普贤的心,量大福大,心
包太虚,量周沙界。在《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最后的三大士,弥勒菩萨、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善财童子最后参访这三位菩萨,用意很深。弥勒是表心量,文殊是表智慧,心
量不大,智慧不能圆满,智慧的落实是普贤菩萨。末后用三大士代表大圆满,我们读经要
能体会到这个意思,自己才知道怎样去学习。这一句四个字,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也要
用几次的时间跟诸位同学共同来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