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依止法与福智争议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09-14 08:56:00
补充相关问题:
转自蒋扬仁钦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Jamyangrin/
问:老师,我的问题有关依师法,共有四题。一、做为弟子的我们一定要将上师视为佛吗
?二、认证师徒的关系之前,一定要做观察吗?三、上师所说的话一定要听吗?四、发现
上师的问题该怎么办?
答:近期尊者刚在拉达克明确地表态了“依止法”与“恐吓法”的不同。其缘起是由于某
些心术不正的邪师们,以“密乘上师”的名义,利用弟子们的真诚信心,以喝斥及恐吓的
方式跟弟子们说:“你们毁谤或违背上师本意的话,将会违背三昧耶,堕落地狱。”最终
骗取男女弟子们的财及色。
为此,我今日引用了印度论师马鸣菩萨(Asvaghosa)所撰的《上师五十颂》(广论中,
法尊法师译为《尊重五十颂》),也是后由比丘宝贤大译师由梵翻藏的对堪版本,如图一
,以及宗大师对于此论所做的解释,该释论的名称暂译为:《上师五十颂释・满足一切弟
子所愿》,如图二,做为依据,解除众惑。
有人可能会问,《上师五十颂》乃密法典籍,未受灌顶之前不应参考,否则会有“宣说密
法非器前”的过咎。宗大师驳:“无有此咎。”如图三。
问一(做为弟子的我们一定要将上师视为佛吗?)的答复:不需要,尤其是在显教的修行
之中,我们绝对可以将自己的上师、师父视为非佛的登地菩萨,所以不需要视师如佛(注
)。然而,在密咒金刚乘中,的确说道了要将“传授给自己灌顶的上师视为佛陀”。《上
师五十颂释・满足一切弟子所愿》云:“第二,以敬成办(依止法)分八:一、供财物。
二、视为佛。...”如图四。
有人可能问,《广论》不是说要视师如佛吗?难道《广论》是密法吗?此时建议参考觉灯
日光第一册的198页,尊者早已详细解说。
问二(认证师徒的关系之前,一定要做观察吗?)的答复:一定要,而且要“自己”观察
,尤其是密法,否则双方的三昧耶皆会受损。如马鸣菩萨的《上师五十颂》云:“上师及
弟子,同损三昧耶,勇士应初观,师徒之相属。”如图五。
所谓的“某某人帮我们观察好了,我们只要接受即可”的说法实非合理,这样一来,反而
会伤害师徒之间的三昧耶。也正因为不容易观察的缘故,于此,宗大师引用了续典的“观
至十二年”,且说:“若不能即知为器,应于长时间内观察。”如图六。甚至为能凸显“
师徒应须相互观察”的重要性,宗大师刻意在科判的时候说道:“须要相互观察的理由”
,如图六。
宗大师又说:“如果某人离悲心、具极大瞋恚、欢喜以身语之业伤害他人或记恨于心、极
为傲慢、极贪诸物、于学处之中不守护三门,以及自己仅有少许功德却(喜于)炫耀于他
等人,皆不适合做为依止的上师。”如图六。
如图七,宗大师引用了《金刚帐》的第八品,且强调金刚上师必须守护密乘根本罪,不能
破戒。若看其根本戒的话,我们应知,金刚上师每天早晚必须观修空性不能间断、不能弃
舍利他菩提心、不能破坏具信心的众生等。所以,上师怎么能以自己的“不合正法”的行
为,来破坏弟子们的信心呢?果真如此的话,该人就不值得我们依止。
另外,宗大师又说:“在比丘金刚上师、沙弥金刚上师,以及居士金刚上师三者之间,前
者为上品、中者为中品,后者为下品。”如图七。
问三( 上师所说的话一定要听吗?)的答复:不一定。马鸣菩萨的《上师五十颂》云:
“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如图八。“依止法”及“恐吓法”的区别也是在此。
如图九,《上师五十颂释・满足一切弟子所愿》云:“那么,上师交代的一切都要成办吗
?”宗大师回:“上师所言虽然相应正法,但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成办的话,应以言词善
巧解释不能成办的理由。纵使不能成办,亦无过失。若师所言不相应正法的话,如前已述
,应当解释,不应遵循(师言)。”
为此,宗大师引用了续典、戒经,以及《宝云经》。《吉祥诸密总轨装严》云:“文殊称
扬言:‘于非善之业,以词释置舍’。”《毗奈耶经》:“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宝
云经》:“于其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
总之,无论是在律行、大乘显教的行为,或是密咒金刚乘时,上师所言不一定要无条件地
接受,为能得知其义,宗大师引用了这三种不同类别的经论。
问四( 发现上师的问题该怎么办?)的答复:如图九,宗大师说:“不应以‘我’为理
由,而不敬(师)、言(师)过。”宗大师只说不应以个人的理由而言师长之过失。但是
,为了教法的整体利益,也为能令更多的初学者远离这些行为不当的“密法上师”,我等
学徒应远离瞋恨并以“为利教法”的动机,将其等人的不法过失公诸于世(注2),第十四
世观音尊者也反复教诫此义。这种说法实为尊者的睿智。也正因为如此,第十四世观音尊
者真不愧为藏传佛教的最高法王。
追根结底,就是因为自己在一开始学佛时,因为自己没有好好观察此人,才会发生上述的
种种乱象。虽然下述的内容我已经说过了好多次,但还想再次地强调:“我知道您们很多
人没有机会观察,也懒得观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先不要依止,并将说法者视为学长。
此时,从教理上,先以“大教典”为师;从修行上,先以“爱他心”为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