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义] 四部宗义见解明释:是否佛教徒之差别 (4)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08-27 16:45:45
摘自:《佛教四部宗义.见解明释集》 仓忠仁波切
转自:https://tsadong.tian.yam.com/posts
是否佛教徒之差别-4
* 佛、佛宝、佛圣者之异同差别
  (1)佛:具有断、证究竟圆满的功德。
  (2)佛宝:具有断、证究竟圆满的功德。
  (3)佛圣者:具有断、证究竟圆满的功德之补特伽罗。
  佛、佛宝,彼二是同义。
佛圣者、佛(佛宝),彼二有三边际的差别:(1)是“佛圣者”周遍是“佛”,是
“佛”不周遍是“佛圣者”。事例:佛相续中的一切相智、佛相续中的灭谛,彼等功德是
佛,但不是佛圣者,因为不是补特伽罗。(2)二皆是。是“佛圣者”又是“佛”。事例
:佛圣者的第六意识。彼是佛圣者与佛的同位、交集法。(3)二皆非。不是“佛圣者”
又不是“佛”。事例:瓶。
  中文上一般认为“佛”是超胜人道与天道的功德,但没有特别区分是不是补特伽罗。
以藏文的字义而言,佛是“具足断证究竟圆满的功德”,佛(与佛宝同义)包含补特伽罗
、非补特伽罗的法。所以,佛相续中的身语意皆是佛宝,皆是皈依的对象,例如,佛的一
切相智、眼知、耳知等等。
一切相智是佛,因为,一切相智是“具足断证究竟圆满的功德”(注1) ,如果不是就
有过难——佛的身语意不是佛、不是皈依处,那么就不应礼敬佛的身语意,不应礼敬表征
佛宝的佛像、表征法宝的佛经,表征僧宝的僧众。所以,佛不一定是圣者补特伽罗,佛圣
者则是圣者补特伽罗圣者,因为,是“佛圣者”周遍是“补特伽罗”,又,佛圣者是僧宝
,因为佛圣者是见道以上的圣者,且是无学道圣者。
* 从补特伽罗的角度来说——
  (1)中观自续派以下主张,补特伽罗分为:假有的补特伽罗、实有的补特伽罗。依于
自身五蕴随一假立的补特伽罗,是假有的补特伽罗;第六意识是实有的补特伽罗。所以,
以佛圣者而言,“佛的第六意识”是佛圣者,彼是佛圣者的事例,因为,观察寻找佛圣者
寻得“佛圣者的第六意识”,依“佛圣者的第六意识”作为施设处而安立佛圣者。
  (2)中观应成派主张补特伽罗是:依于自身五蕴随一假名安立的唯我。唯我的“唯”
字遮除自性成立。如此唯假名安立的补特伽罗,无能从彼寻得任何事例。以佛圣者而言,
彼是依于自身无漏五蕴随一唯假名安立的补特伽罗,于“唯假名安立的佛圣者”之上无能
寻得任何事例。
* 确立菩萨的定义
◆ 由区判佛圣者、菩萨的差别,而确立菩萨的定义
  释迦牟尼佛是不是菩萨?有答:因为彼相续中有菩提心,故是菩萨。如果释迦摩尼佛
是菩萨,释迦摩尼佛应该是未断除所知障?因为,菩萨一定未断除所知障。那么,能否成
立:“未断除所知障的补特伽罗”是菩萨?不决定,因为,未断所知障的补特伽罗不一定
是菩萨。
那么,如何确立菩萨?有说:菩萨的定义安立为“未断所知障、已生菩提心的补特伽
罗”,是否成立?不能成立,理由是,已生菩提心之后退转趣入小乘道的补特伽罗,是有
的。
总之,菩萨的定义应当安立为“未断所知障,已生任运菩提心未退转的补特伽罗”。
此中,除了安立“已生菩提心”又更须安立“未退转”。
◆ 入定空性的菩萨心续中若是无菩提心,如何堪为菩萨?
  大乘见道无间道是入定空性根本智,彼时心续中唯现前通达空性之智,并不现前慈悲
、菩提心,彼时的补特伽罗是不是菩萨?其心续中有没有菩提心?如果认为其心续中有菩
提心,进一步观察:无论善、恶、无记随一的心类,若是存在于心续中,是否一定现行?
  论典中对此有二种观点——
  (1)以“心续中没有现行”之理而主张,入定空性根本智的菩萨心续中没有菩提心
,因为其心续中没有现前菩提心。
  例如,从“正念”心所的角度来观察,正念的性相是“不忘失之作用的认知”,彼是
不忘失境之作用的心所,也就是心抓住境不忘记。
由此来说,心续中不现行彼法,一定是心续中没有现行缘彼法的正念;心续中有没有
正念,则是决定于是否现行正念。又例如,以前学习过某个教理却没有记住、不能回想起
,这就是心续中没有现行执取某教理的正念。如此推论可知,心续中存在的认知一定会现
行。
  又如,从“忆念”的角度来说,专注看某一物品的时候不会想起过去的事,当下的情
形就是:心续中不现前忆念过去事物的心类。又如,认真思惟法义的时候没有听到有人呼
唤,这是耳知不作用的情形,尤其是不现行缘过去事物的忆念。所以,不现行某一个“执
取过去事物的忆念”,就是在心续中没有现行彼忆念,因此,忆念是不是存在?决定于心
续中有没有现行。
  由上举例说明,入定空性根本智的菩萨没有菩提心,因为,彼时的圣者菩萨心续中没
有现前菩提心。
  (2)以“菩提心随眠成为种子”之理,主张入定空性根本智的菩萨心续中有菩提心
,因为其心续中有菩提心的种子。
  入定空性根本智的当下,第六意知完全专注于空性上,除了现行通达空性之智,并不
现行缘世俗谛的心类,所以,入定空性根本智的菩萨心续中没有现行菩提心,但并不是断
除菩提心、没有菩提心。
例如,见道后得智现前我执的当下,并不现行通达空性之智,因为,我执与通达空性
之智是相违的心类,我执于后得智现前之时,通达空性之智是随眠的情形,并不是断除。
那么,菩提心如何存在于彼补特伽罗(入定空性根本智的菩萨)的心续中?菩提心随
眠成为种子而存在,于后得智才现行菩提心,如同种子发芽一般。所以,入定空性根本智
的圣者心续中有菩提心,彼圣者是菩萨。
  论典中所说的二种角度虽是不同,内涵却是一致。这就如同《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
所有的经典皆是开示解脱之道,若能了知解脱之道,就能了知所有经论皆是不相违。每位
大师的教授一定有其理路,大师不会任意随便宣说,我们的重点是了解其中的理路与内涵
。因此,我们切莫自以为是,认为某些大师所说的是相违,某位大师说的不好、我不承许
,诸如此类等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