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
根。不能生信。】)
我们看注解,“《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
关于这一段经文的意思,讲得很详细。这个论说,“须了佛智乃至胜智,方名真信,方得
见佛”,这三句很重要。但是深信不疑还要求证,怎样证?我们也常常提到,放下万缘就
见到了。不但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有,随它去;没有,也随它去,决定不能放在心上
,放在心上就叫业障。业障有两大类:一个是善,一个是恶。染上善的,你在六道三善道
;染上恶的,你在六道里面是饿鬼、地狱、畜生,是这个三道。为什么不放下?放下,自
性上没有障碍了,回归自性,见性成佛,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放下,它是染污。他本来
是佛,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没两样,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就是不肯放下
,麻烦就出在此地。
佛教导我们有理有事,理,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变的,自性现的。自性就像屏幕一样
,遇到缘它现相;像作梦一样,遇到缘,梦中境界现前。梦是假的,屏幕也是假的,不放
在心上,你可以看,你也可以不看。看,不放在心上;不看,也不放在心上,就对了。耳
听跟目见一样的,眼见的、耳闻的、鼻嗅的、舌尝的、身体所觉触的,再打妄想,妄想是
意业。六根不是真的,生灭法;六尘也不是真的,也是生灭法。生灭法是假的,从哪里来
的?从阿赖耶来的,阿赖耶是妄心。我们今天用的心全是阿赖耶、末那、意识,就用这三
个心。这三个心所现的是六道轮回,出不去,无量劫又无量劫,在这个里头轮回。
一切欢乐是假的,一切苦难是真的,你正在受苦,殊不知苦乐都是空的,本来没有。
我们相不相信?不相信。几个人能相信?相信念佛能往生。都不是偶然的,任何一个相信
的人,大乘经上佛说,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听到
净土法门,又得到佛力加持,过去跟你有缘的无量诸佛加持,你的善根才生起来,是这么
个道理。善根要深厚,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动心,这个经教可以帮忙。大乘经念多了,
明白了,有理论做依据,这个信是可以相信的、是值得相信的,不是假的。
依教奉行,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能离开,这是早
年我跟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他教我的。我学佛之后再去看四书,《大学》、《中庸》一看
就明白、就懂,为什么?它里面讲的内容跟大乘经典一样,只是用的名词不一样。佛家叫
看破放下,它叫格物致知,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佛从这入门,儒也从这入门。孔子
是不是佛?老子是不是佛?是!一点都不错。孔孟老庄如果出生在印度,印度人称他作佛
,称他作菩萨;释迦牟尼佛生在印度,如果生在中国,中国人称他圣人,同一个阶层,平
等平等。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凡夫成佛可不可以无师自通?可以。孔子老子无师自通的
,释迦牟尼佛也是无师自通,虽然他表现十二年参学,十九岁出家,三十岁开悟,十九岁
到三十岁十二年,印度宗教、学派,哲学的学派,他统统去学过。学了十二年,觉得不能
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什么问题?轮回生死的问题。所以释迦牟尼佛放弃了,跑到树下去入
定。这个树,印度人叫毕钵罗树。佛在这里成道,大彻大悟,所以以后这个树叫菩提树。
这棵树印度没有了,印度是以后再种的,不是释迦牟尼佛坐在树下成道的,那棵树已经老
死了。我在斯里兰卡看到这个菩提树,这树是从菩提树分枝,当年有一位公主,把这一枝
带到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种活了。佛陀在世的时候分的,所以很宝贵,再没有听说有第
二棵菩提树。这个菩提树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分到斯里兰卡,这棵还在,还活着,可以
给我们作证。
佛眼睛当中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但看人是佛,看畜生是佛,看蚊虫蚂蚁都是佛
,跟我们看法不一样。又给我们说,他看花草树木都是佛,一粒微尘是佛世界。大乘佛法
没有对立,没有大小,大跟小对立;没有远近,远跟近对立,为什么?他全放下了。我们
有大小,有远近,没有一样不是对立。学佛还分这么多层次,大乘、小乘,宗门、教下,
全都是对立的。对立是障碍,障碍我们见性,障碍我们清净心,障碍我们平等心,障碍我
们开悟。觉就是开悟,《无量寿经》经题说得好,“清净、平等、觉”,清净是阿罗汉,
平等是菩萨,觉是成佛。经题是这一部经的内容,从相上讲,它是“大乘、无量寿、庄严
”,这是相;从理上讲,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心就是智慧现前,明了了,大彻大悟
,明心见性。
惠能是中国人,跟印度没往来,唐朝时候人,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他的肉身现在还
在韶关,不是假的。他能成佛,我们人人都能成佛,为什么要去造业?为什么要受六道轮
回苦?错了。今天我们最严重的麻烦是习气,时间太久了,无量劫到今天累积的习气,如
果它是个物质,佛说了,尽虚空都容纳不下。真话,一点不假,它不是物质现象。所以它
在法界虚空界里头,妄作主张,诸佛菩萨自性做主,权教菩萨以下,六道众生,阿赖耶做
主。阿赖耶里面含藏无始劫来的习气,这习气做主、做缘,现什么?现我们现前的境界,
六道轮回。
我们算是非常幸运,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佛法,还遇到净土,这意味着什么?这一
生可以超拔了,可以超越,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修行果位里头,超越小乘,超越大乘
,净宗上上乘法,保证一生成佛,保证一生成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掉,学海贤老
和尚,这句佛号在心中,一句接着一句默念,别人不知道,自己清楚。如果不是佛号,肯
定就是妄想、杂念,那个麻烦就大了,那个造业,为什么?与贪瞋痴慢疑相应。这句阿弥
陀佛跟贪瞋痴慢疑不相应。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真干,你这一生决定真有成就。
《无量寿经起信论》,彭际清作的,清朝时候的事,作得好,也就是《无量寿经》的
注解,它称为起信。这是一位大德居士,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密宗所谓大成就者,他说
的话,明心见性的话。我们把这段文念下去,“凡圣一如,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
,本来成佛。不于心外,别有信佛之心”。心外没有信佛之心,心外是阿赖耶识。“如是
回向,是名唯心净土,疾得见佛”,就是快速。净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不是外来的。
心现识变,一切法总离不开心现识变。心现诸佛报土,识变十法界依正庄严,识变的,阿
赖耶变的。阿赖耶是因,末那、意识是缘,因缘具足它能现十法界。
“若于自心诸智”,我们自心的智慧跟佛完全相同,可是我们在怀疑,“犹滞疑情”
,还带着怀疑,不相信自己有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德能,“不免心外见佛”,你是在
向心外见佛。心外没佛,佛是自性变的,心外哪有佛?心外是阿赖耶,阿赖耶里头没有佛
。所以“虽修诸善,乘愿往生,不得见佛,以不契佛智故”。这就是说对于自己性德要肯
定,没有怀疑,佛经上所讲的,直下承当,佛有,我也有,你也有,他也有,共同一法身
,你说你对一切众生多么亲切,同体!佛对众生那个爱心,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
帮助众生得乐,为什么帮助他?同体。同体大悲,悲是帮助众生离苦,为什么帮助他?同
体。这是大乘教,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所以,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一心对
待。这一心是真心,中国古人讲真诚心,《大学》里头讲的诚意正心,用了四个字来说明
。我们用这个心修善,求往生,能不能去?能。但是到极乐世界,花不是马上就开,要等
待你补课,你把你所怀疑的统统放下了,就见佛,花开见佛,生到极乐世界花不开。
“所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里面有这么一句,“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
依自心”。过去现在未来叫三世,不是说别的事,三世一切诸佛说尽了,真相是什么?皆
无所有,为什么现相?是依自心,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自己心想佛,佛就现前;想极乐
世界,极乐世界现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像一场梦一样,是我心想生。这是给我们说
真话,这不是迷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见佛的人很多。梦中见佛是真佛是假佛?
如果我念佛见到的,我可以说,给你讲真的,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现身给你看,极乐世界
也现给你看。有人,不是没有,古时候有,现在也有。古时候多,现在少,原因我们自己
知道。
下面说,“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
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是则了知心量,不涉程途。一切功德,具足成就。……故
知有决定智,方能决定信。有决定信,方能决定生”。下面嘱咐我们,“慎勿以疑惑心而
失大利”,这句话好,慈悲到了极处。你对什么都可以怀疑,对佛不能怀疑,对经教不能
怀疑,你要怀疑,你会损失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利益,大利,没有比这个利益更大了。为什
么?你作佛去了,你在这一生可以成佛道,你看你多冤枉,这个机会失掉了。什么都是假
的,但是这些假相从哪来的?是我们遇缘自然变现出来的。跟作梦一样,梦醒了你去问一
问,我这个作梦从哪里来的?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是一场大
梦,这个梦要做几十年,从出生做到老死,天天在作梦,梦中之梦。不学佛不知道,学佛
,完全搞明白了。一切功德具足成就。
“是知信他不信自”,还是智慧少。“既无决定智,即无决定信,是以意志犹豫,无
所专据。”还算不错,他还相信善恶因果,有疑没断,但是肯念佛,肯求往生净土。往生
到边地疑城,还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只是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这朵莲花,放在莲花
池里头,七宝池里头,它不是马上就开花,它要延后一段时间。在莲花里面补课,最长五
百年,最短的三年、五年都有,所以它也不是一定的,完全看自己。自己真正肯能把疑惑
放下,对于佛所说的完全相信,花就开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掉,学海贤老和尚,这句佛号在心中,一句接着一句默念,
别人不知道,自己清楚。如果不是佛号,肯定就是妄想、杂念,那个麻烦就大了,
那个造业,为什么?与贪瞋痴慢疑相应。
这句阿弥陀佛跟贪瞋痴慢疑不相应。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