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84经 如来与声闻阿罗汉差别:十力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12-16 13:31:47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北传:杂阿含684经, 增壹阿含46品4经 南传:相应部22相应58经, 中部12经, 增支部10集
21经
关涉主题:观念/佛与声闻罗汉之异‧其它/如来的十种力、如来的四无畏 (09/07/2016
16:23:41 更新)
杂阿含684经[正闻本881经/佛光本696经](力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是名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若复,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者,是名阿罗汉慧解脱;受、想、
行、识亦如是说。
  诸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种种别异?”
  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如来、应、等正觉者先未闻法,能自觉知,现法自知,得三菩提,于未来世能说正法
,觉诸声闻,所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说道,为众将导,
然后声闻成就随法、随道,乐奉大师教诫、教授,善于正法,是名如来、应、等正觉,
阿罗汉慧解脱,种种别异。
  复次,五学力、如来十力。
  何等为学力?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何等为如来十力?谓:如来处、非处如实知,是名如来初力,若成就此力者,
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转于梵轮,于大众中能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业法、受因、事报如实知,是名第二如来力,
如来、应、等正觉成就此力,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应、等正觉禅、解脱、三昧、正受,染恶、清净、处净如实知,
是名如来第三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
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知众生种种诸根差别如实知,是名如来第四力,若成就此力,如来、应、
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悉知众生种种意解如实知,是名第五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
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悉知世间众生种种诸界如实知,是名第六如来力,若于此力成就,如来、
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于一切至处道如实知,是名第七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
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于过去宿命种种事忆念,从一生至百千生,从一劫至百千劫:
我尔时于彼生,如是族、如是姓、如是名、如是食、如是苦乐觉、如是长寿、如是久住、
如是寿分齐,我于彼处死,此处生;
{彼处生此处死}[此处死,彼处生],如是行、如是因、如是方,宿命所更悉如实知,
是名第八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
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
恶趣、向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
,受邪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
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
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是名第九如来力,若此力成就,
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复次,如来诸漏已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第十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
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46品4经[佛光本411经/10法](结禁品)(庄春江标点)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如来成十种力,得四无所畏,在大众中能师子吼,云何为十力?
  于是,如来是处如实知之,非处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处所,知他众生因缘处所受其果报。
  复次,如来知若干种界、若干种持、若干种入,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知]若干种解脱、无量解脱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知他众生智慧多少,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知他众生心中所念,如实知之:有欲心知有欲心,无欲心知无欲心,
有瞋恚心知有瞋恚心,无瞋恚心知无瞋恚心,有愚痴心知有愚痴心,
无愚痴心知无愚痴心,有爱心知有爱心,无爱心知无爱心,
有受心知有受心,无受心知无受心,乱心知有乱心,无乱心知无乱心,
散心知有散心,无散心知无散心,少心知有少心,无少心知无少心,
广心知有广心,无广心知无广心,无量心知无量心,有量心知有量心;
如实知之:定心知有定心,无定心知无定心,解脱心知解脱心,无解脱心知无解脱心。
  复次,如来尽知一切所趣心之道,或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五十
生、百生、千生、亿百千生、无量生,成劫、败劫、无数成败劫中,我昔生彼处,名是、
字是,食如此之食,受其苦乐,寿命长短,死此生彼,彼死生此,自忆如是无数宿命之事

  复次,如来知众生生死之趣,以天眼观众生之类,善色、恶色,善趣、恶趣,随行所
种皆悉知之:或复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造邪见业,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或复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是谓:名为天眼清净,观众生类所趣之行。
 
 复次,如来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是谓:如来有此十力,名为无著,得四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转于梵轮。
  云何如来得四无所畏?
  欲言如来成等正觉,若有众生欲言知者,则无此处;若复有沙门、婆罗门欲来诽谤佛
不成等正觉者,则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然,我今日欲言已尽有漏,设复有沙门、婆罗门、天、若魔天来欲言未尽有漏者,则
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复次,我所说法,贤圣得出要者,如实尽于苦际,设有沙门、婆罗门、天、若魔天来
欲言未尽苦际者,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复次,我所说内法者、堕恶趣者,设复有沙门、婆罗门来欲言非者,则无此处。
  是谓,比丘!如来有四无所畏。
  设有外道异学言:‘彼沙门瞿昙有何等之力,有何无畏,自称无著最尊?’汝等当持
此十力往报之。
  设复外道异学重作是说:‘我等亦成就十力。’汝等比丘复当问曰:‘汝有何十力?
’是时,外道异学则不能报也,遂增其惑,所以然者?我终不见沙门、婆罗门自称言得
四无所畏,除如来者。
  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十力、四无所畏。
  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经由对色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
被称为‘遍正觉者’。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色的厌、离贪、灭,
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慧解脱者’。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经由对受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
为‘遍正觉者’。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受的厌、……(中略)被称为‘慧解脱
者’。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经由对想的……对行的……经由对识的厌、离贪、
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遍正觉者’。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识的厌、离
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慧解脱者’。
  那里,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与慧解脱比丘有什么高下,有什么不同,有
什么差别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导引,以世尊为依归,大德!如果世尊能
说明这所说的义理,那就好了!听闻世尊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的。”
  “那样的话,比丘们!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是未生起道的创始者;未出生道的生产者;未宣
说道的宣说者,是道的了知者;道的知者;道的熟知者。又,比丘们![其]弟子现在住于
道的随行,以后为具备者。
  比丘们!对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与慧解脱比丘,这是高下,这是不同,这是差别
。”
中部12经/狮子吼大经(狮子吼品)(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城外西方丛林中。
  ……(以下编译者删略)
  “舍利弗!有这如来的十如来力,具备了这些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
吼,转梵轮,哪十个呢?
  舍利弗!这里,如来如实了知可能是可能、不可能是不可能,舍利弗!凡如来如实
了知可能是可能、不可能是不可能者,舍利弗!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
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业之受持果报的道理与原因,舍利弗
!凡如来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业之受持果报的道理与原因者,舍利弗!这是如来的
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如实了知导向一切处之路,舍利弗!凡如来如实了知导向一切处
之路者,舍利弗!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
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如实了知世间的许多界与不同界,舍利弗!凡如来如实了知世间
的许多界与不同界者,舍利弗!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
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如实了知众生的不同倾向之状态,舍利弗!凡如来如实了知众生
的不同倾向之状态者,舍利弗!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
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如实了知其他众生、其他个人的根之优劣,舍利弗!凡如来如实
了知其他众生、其他个人的根之优劣者,舍利弗!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
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如实了知禅、解脱、定、等至的杂染、明净、出定,舍利弗!凡
如来如实了知禅、解脱、定、等至的杂染、明净、出定者,舍利弗!这是如来的如来力,
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
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
多坏成劫:‘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
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那里,而在那里又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
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这里。’像这
样,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舍利弗!凡如来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
即:一生、二生、……(中略)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者,
舍利弗!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
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
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斥责圣者,
邪见与持邪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
或者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斥责圣者,正见与持正见之业行,
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像这样,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
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
舍利弗!凡如来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
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恶行、语恶行、意恶
行,斥责圣者,邪见与持邪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
、地狱,
或者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斥责圣者,正见与持正见
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
这样,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
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者,舍利弗!这也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
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舍利弗!如来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无烦恼
的心解脱、慧解脱,舍利弗!凡如来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
住于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者,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
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舍利弗!这些是如来的十如来力,具备了这些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
吼,转梵轮。
  ……(以下编译者删略)
  舍利弗!有这如来的四无畏,具备了这些无畏,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
,转梵轮,哪四个呢?
  舍利弗!我不见有此迹象:在那里,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世间上的任何人能
以如法斥责我:‘当你自称为遍正觉者时,你对这些法未现正觉。’
舍利弗!当不见有此迹象时,我住于已得安稳、已得无怖、已得无畏。
  舍利弗!我不见有此迹象:在那里,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世间上的任何人能
以如法斥责我:‘当你自称为烦恼已尽时,这些烦恼未被灭尽。’
舍利弗!当不见有此迹象时,我住于已得安稳、已得无怖、已得无畏。
  舍利弗!我不见有此迹象:在那里,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世间上的任何人能
以如法斥责我:‘凡被你说是障碍法者,不足以障碍那些从事者。’
舍利弗!当不见有此迹象时,我住于已得安稳、已得无怖、已得无畏。
  舍利弗!我不见有此迹象:在那里,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世间上的任何人能
以如法斥责我:‘当法为了利益被你教导时,它不带领那样的行为者到苦的完全灭尽。’
舍利弗!当不见有此迹象时,我住于已得安稳、已得无怖、已得无畏。
  舍利弗!这些是如来的四无畏,具备了这些无畏,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
吼,转梵轮。”
  ……(以下编译者删略)
增支部10集21经/狮子吼经(庄春江译)
  “比丘们!兽王狮子在傍晚时出栖息处。
  出栖息处后,打哈欠;打哈欠后,环顾整个四周;环顾整个四周后,作三回狮子吼。
  作三回狮子吼后,出发到猎场,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牠想:]‘我不要带来走错路
小生物的杀戮。’
  比丘们!‘狮子’,这是对于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的同义语。
  比丘们!当如来于众中说法,这就是狮子吼。
  比丘们!有这如来的十如来力,具备了这些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
,转梵轮,哪十个呢?
  比丘们!这里,如来如实了知可能是可能、不可能是不可能,比丘们!凡如来如实了
知可能是可能、不可能是不可能者,比丘们!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
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业之受持果报的道理与原因,比丘们
!凡如来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业之受持果报的道理与原因者,比丘们!这是如来的
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如实了知导向一切处之路,比丘们!凡如来如实了知导向一切处
之路者,比丘们!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吼,
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如实了知世间的许多界与不同界,比丘们!凡如来如实了知世间
的许多界与不同界者,比丘们!这是如来的如来力,……(中略)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如实了知众生的不同倾向之状态,比丘们!凡如来如实了知众生
的不同倾向之状态者,比丘们!这是如来的如来力,……(中略)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如实了知其他众生、其他个人的根之优劣,比丘们!凡如来如实
了知其他众生、其他个人的根之优劣者,比丘们!这是如来的如来力,……(中略)转梵
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如实了知禅、解脱、定、等至的杂染、明净、出定,
比丘们!凡如来如实了知……(中略)者,比丘们!这是如来的如来力,
……(中略)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
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
多坏成劫:‘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
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那里,而在那里又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
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这里。’
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
比丘们!凡如来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中略)像这样,
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者,
比丘们!这是如来的如来力,……(中略)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
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
‘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斥责圣者,邪见与持邪见之业行,
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
或者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斥责圣者,正见与持正见之业行,
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
像这样,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
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比丘们!凡如来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
……(中略)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者,比丘们!这也是如来的如来力,……(中略)
转梵轮。
  再者,比丘们!如来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无烦恼
的心解脱、慧解脱,比丘们!凡如来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
住于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者,这是如来的如来力,由于此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
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比丘们!这些是如来的十如来力,具备了这些力,如来自称为最上位,于众中作狮子
吼,转梵轮。”
注解:
1.
“法眼/导(SA)”,南传作“以世尊为导引”,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幸福者导引”
(guided by the Blessed One)。按:“导引”(nettika),另译为“作为导引的;当作眼
睛的”。
2.
“处、非处”,南传作“可能是可能、不可能是不可能”,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可能为可能,以及不可能为不可能”
(the possible as possible and the impossible asimpossible),
另译为“因是因,以及非因是非因”(cause as cause and non-cause as non-cause)。
按:“可能”,另译为“处;地方,住处,状态,点,理由,原因,道理”。
3.
“如是行、如是因、如是信(SA);有行有相貌(MA);若干种相(DA);如是行、如是因、如
是方(AA)”,南传作“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sākāraṃ sa-uddesaṃ),菩提比丘长老
英译为“具他们的样子与细节”(with their aspects and details, AN),
“具他们的样式与细节”(with their modes and details, SN),
“具他们的样子与详细”(with their aspects and particulars, MN)。
4.
(1)“漏”,南传作“烦恼”(āsava,另译为“漏;流漏”,名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
为“污染”(taint)。其字面上的意思是“流漏掉;漏出来”,引申为“(生死)烦恼”的
异名。
(2)“漏失(DA/AA),南传作“漏出的;漏出者”(avassuto, 形容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
为“动摇;动心”(moved, MN),或“腐化”(the corrupted, SN),并解说此字义译为“
流入或泄漏”(flown into, or leaky),暗示心被杂染渗透,形容词的avassuta与动词的
“流动”(anussavati, anusavati, savati),都是基于字根“流动”(su)。
按:大致来说,经文中前者(āsava)多用于生死流转的情形,
如对解脱者说“漏尽”,后者多用于六根对六境时的情形。
(3)“漏法(SA)”,南传作“漏出法门”(avassutapariyāyañc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
“腐化的解说”(an exposition on the corrupted, SN)。
5.
“劫数成坏(SA);世间成败/成败/成败劫(MA);成劫败劫(DA);劫成败/成败劫(AA)”,
南传作“坏成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世界-分解与发展的无限长的时代”(eons of
world-dissolution and evolution)。“坏成”,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收缩与膨
胀”(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DN.1)。
6.
“意行”,南传作“意行”,或“心行”,菩提比丘长老认为两者是同义词而都英译为“
精神的意志形成”(the mental volitional formation),并引《清净道论》的解说:“
心行”是指“受与想”,这在全部的四禅中都可体验(SN.54.1)。
7.
“梵轮”(brahmacakk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梵之轮”(the Wheel of Brahmā),
另译为“法的无上之轮”(the supreme Wheel of the Dhamma)。
8.
(1)“信解(MA);意解(AA)”,南传作“胜解;倾心/倾向”(adhimucca, 动词
adhimuccati, 被动分词adhimutt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决心;决定;融入”
(resolve, SN),或“意图;意向”(intent upon, SN.35.132),或“倾向”(were
disposed, SN.35.245),或“决定”(decided, MN),或“专注于”(focus on, AN)。
(2)“志向”(adhimut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倾向”(disposition, SN),或“性向
”(inclination, MN)。
9.
“得无所畏;成就无畏(DA)”,南传作“得无畏”(vesārajjappatto,另译为“得自信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已获得自信”(attained self-confidence)。
感想:
本次经文详细收录了 佛陀无上正等正觉与声闻阿罗汉的十种差别
有非常的重要性,对于如来的功德特胜有兴趣理解者帮助很大
我自己在佛陀功德中的下列功德特别有相应:
能够如实了知众生根性、
了知众生往生后去哪、
确实能带领众生离苦。
理解上,佛陀的解脱与阿罗汉的解脱皆是慧解脱
然而,佛陀协助他人解脱的能力却特别突出,即 自觉觉他
作者: hywu (hywu)   2016-12-16 14:16:00
不错喔,我一直以为声闻人皆认为自己与佛陀无有差别。皆认为四果阿罗汉与佛陀一样,是真涅槃。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6 15:29:00
慧解脱有别的意义,是特别指一类不具备四禅八定的阿罗汉。然后涅槃没什么叫真涅槃假涅槃的。涅槃离于一切名色与概念,任何试图去比较佛陀与声闻阿罗汉的涅槃有无差别胜劣的命题,都是一种对涅槃的错误想像与认知。佛陀只说:从(于诸漏)解脱来看,佛、俱解脱、慧解脱阿罗汉的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但是佛陀圆满佛陀十力(此经),并能于无佛法之世首先自觉,并且觉他(杂阿含75),这才是佛与声闻阿罗汉的最大差别。
作者: hywu (hywu)   2016-12-16 16:39:00
依‘法华经方便品第二’来看,真的差很大。我不多述了。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6-12-16 19:50:00
大乘的解深密经也是说佛陀和阿罗汉是同一涅槃。"诸声闻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证得无上安隐涅槃;诸独觉乘种性有情,诸如来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说得无上安隐涅槃;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
作者: hywu (hywu)   2016-12-16 20:48:00
“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这句是重点。那个道?哪个行?后面一句也说到:唯一佛乘。法华经也是讲一佛乘。佛出世就是要让你成佛,不是声闻,不是独觉,也不只是菩萨,而是成佛。这不是很清楚吗?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6-12-16 21:06:00
唯识定性声闻和法华经一切成佛,一直是佛教的吵架主题https://goo.gl/SGM5W5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6 23:40:00
其实汉传普遍概念中常说的小乘或是声闻乘概念跟阿含经或是现有的任何南传佛教都有很大的偏差汉传以为小乘或声闻乘执著与法 但是其实阿含以及南传都知道对于法的执著也要放掉以为他们堕于偏空涅槃 但是其实他们知到涅槃离开名色自然不是汉传常说的小乘其实就历史学发展脉络来看小乘的概念是为了重新回到没有偏空问题的活动 所重新提出的与大乘相对的名词而大乘想要达到的离一切名色的究竟 其实在阿含里面或是现有南传佛教的修行里面就有了声闻 独觉 佛 同証涅槃 法华经譬喻品里面 不论是乘羊车 鹿车 牛车 出来的 都会换一个白牛车给他但南传也都承认菩萨行是更勇猛高贵的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6-12-17 00:54:00
楼上是认真的吗?以我所知大乘佛法,没有离开名色而有涅槃,大乘说的是“即”。如果楼上真如此认为,那正是大乘法所谓的法执。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7 01:05:00
举例来说好了 不断见不常见的中道算不算破掉法执了?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7 07:03:00
涅槃是离于名色的。不然佛陀般涅槃后名法与色法在哪里?稍微用一点此有故彼有的逻辑来想就很清楚了:名色位列十二因缘之一,不离名色,就等于不离无明、渴爱、老死。名色的本质是生灭法,涅槃是不生不灭的,怎么可能涅槃不离于名色呢?所以离于名色与一切概念的涅槃法,是不能像苹果一样拿来比较大小高下优劣的。这种命题在逻辑本质上就牴触佛法对涅槃的描述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7 16:27:00
涅槃如果真的离开名色,那人永远都不可能证涅槃,二法。涅槃如果真的不离名色,那人也永远不可能证涅槃,一法。逻辑不能通不二法的原因就在此。涅槃跟十二因缘有密切关联,所以说离不开名色。又涅槃不等于十二因缘,故说涅槃离开名色。缘起性空本是一体而两面 ~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7 16:37:00
涅槃是苦灭的状态,要通往涅槃必须在名色老死无明贪爱尚存的时候透过道谛实修。那你会说涅槃离不开无明渴爱吗?不会啊。所以这种说法是诡辩。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7 16:38:00
认为诡辩只是一般人不能理解中道义理罢了..水能起巨浪破坏建筑物,水也能平静彻照蔚蓝的天空。但人不会说巨浪等于宁静的水面,但也不会说二者相离~无明的止息,当下就是涅槃,并非离开无明另寻涅槃~你的病好了,我称你健康了。并非离开这个病还另个健康~但人不会说 病=健康,也绝对不会说健康跟病没关系。世法如此,佛法亦如此。说 "没" 关系,就一刀切 ; 说 "有" 关系,就划等号。这就是常见强调逻辑至上的弊病,执空或执有。佛法其实就是要破这个问题,才有诸多讲法。同理可证,当我说 "强调逻辑有弊病",一定有人会解读我是完全否定人要有逻辑的人士 ^ ^",这就是常见的问题~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7 16:55:00
这就是有无亲身体验过涅槃的差别了。亲身体验过涅槃的圣者都能作证,涅槃是离于名色的究竟法(隔壁板amidha某篇文章有列出一些涅槃体验的描述)。而虽然阿罗汉圣者仍须返回世间以其尚余的名色生活,但那就只是尚未完全熄灭的灰烬而已,同时也会知道只要这剩余的灰烬耗尽,无余般涅槃的境界是离于一切名色的,才叫作不受后有。以身作证的圣者对涅槃的体会,应该比诡辩者要深刻吧。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7 16:55:00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生活当中佛法的运用可是非常活泼的。傻孩子,你站在宁静的水面前面,永远也"看不到"巨浪阿~相貌看不到关联,并非二者一点都无关联。苦集灭道,环环相扣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7 22:36:00
说完中道义之后还是要下手实修 实修还是在断贪嗔痴那要怎么称呼 断尽贪嗔痴 这件事?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7 23:07:00
中道义并非离开断贪嗔痴,而另外找个中道义来修持..断贪嗔痴的当下,不执著断贪嗔痴的相,就是中道的道理。例如我修念佛,看到别人持咒或者修四念处,就看不顺眼...这些就是执著于修行的相,看似断贪嗔痴,反增长贪嗔痴,中道的运用其实就是落实在这个地方。除了修行,生活很多细节上都可以活用的。另外 "不执著" 这三个字其实也很容易误会 ~"不执著" 并不代表着不去做,而是在落实时候,不起"贪执"例如吃饭是一件事情,吃饱了就放下了。但如果起贪执,就会导致挑食或者饮食过度...种种弊病出现。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8 01:01:00
我只是想说这些事情南传行者都知道...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6-12-18 01:15:00
那么,南传行者知道涅轮不二吗?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8 01:42:00
是的 他们知道 南传或是阿含上面就有讲说中道观了涅轮不二 要破的也是重新执著在欲证涅槃的我执跟贪念但是其实南传行者也知道那些也都是要破掉的东西大乘只是提醒这件事情 并把堕于这个问题的归为小乘但对阿含来说那本来就是要观破掉的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8 01:57:00
其实应该厘清一点,南传未必就是小乘,只是大部分走向是以声闻阿罗汉为最终目标。中道的观念,在阿含经当中就已经有了,然而深入这部分的主要还是在大乘的经教上才看的到,或如龙树菩萨等造论。而以目前南传的教理,应该不太可能认同涅槃跟轮回是不二~而北传虽然谈到不二的甚深法理,但也是要从次第基础培养~只是大乘的教育,并非用一种二元的角度看待学佛。而大乘之所以被称为大,重点在于这些人是以"成佛"为目标并非以阿罗汉为最终目标,所以佛与阿罗汉相教之下,才会说有大小之别,这只是每个人发心动机,并非学大乘就真的有比较厉害之类,"大" 是责任大,未来要担负的努力也大。走菩萨道不是这么简单,除了自己的解脱,还要去学无量的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6-12-18 02:22:00
等等板上其他南传弟子的说法吧…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8 02:23:00
法门,要能明白各类众生的根性,要有能力给予各类众生最适当的法药,所要学习的范围可以说是大之又大....若能明白这点,才会知道大乘不是喊口号,背后有非常大的责任要扛起来,真能知道这点就不会无聊的去比大小了。愿意先处理自己的解脱,是值得赞叹的,若愿意扛起众生的解脱,也是值得去鼓励的好事。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8 02:28:00
同意要赞叹大乘的发心 这边想先补充名词的用法南传的概念是 声闻乘 缘绝乘 佛乘 三种 三种同证涅槃其中佛乘的行者叫菩萨 菩萨的发心是伟大 而佛乘是最高也就是说 南传说佛也是阿罗汉 是指说同证涅槃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8 02:32:00
南传人若以佛乘为自己修学最终目标,基本上这就是大乘人~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8 02:33:00
但同时也承认佛别有声闻乘所没有的十力对于大乘的教育该是如何我不知道 但是我只能说要实修下手 去贪嗔痴 赞大苛小 厌秽取净 悟后保任都是很希望从这端走到那端 也都是很二元的行径甚深法理我也觉得只是要破对法的执著南传口头上面是不会承认 涅轮不二 但是他们的行持前往全世界教学 也从没看过堕于小 或是堕于偏空的样子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8 02:48:00
问题不在行持有多如何...以阿罗汉为道果,如何成佛 ?下种子就已经有差别了,养分灌溉在好,也不可能结大果。大乘一开始虽然二元,最后还是汇归不二,所以才会回娑婆~如果真的是二元,解脱就解脱了,怎么还会回来。不受后有 跟 成就法身,这根本的问题在初发心就区别开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8 03:25:00
说实话我真的很不想把大乘直接说是不二论因为即使讲涅轮不二的道理 背后说出来的其实只是中道非断见 非常见 这样而已 即使说到万物合一也会补个万物合一但有空性 所以万物合一的我不是常我说到底还是在解决断见常见的问题所以成佛成法身 但有空性 或是 不受后有 但积极传法汉传说法身不生不灭 南传也说涅槃不生不灭声闻乘行者或是菩萨佛乘 我支持是差在发心渡人的差异而不是差在倒底是不是不二观 因为其实都是中道观而发心渡人的表现当然是在行持上看了南传传统在解脱起修到我执淡后慈悲会升起来而其实汉传也会说没有顿悟前的慈悲不是真的慈悲也会有先到净土再倒驾反饲的说法 其实道理还是一样我当然尊崇龙树菩萨中观论颂或是汉传大乘的成就只是多讲同少讲异 希望少吵架 这样而已
作者: hywu (hywu)   2016-12-18 08:55:00
我听某位法师讲过,声闻人不了佛性,不知有佛性,也不认为自己能做佛。这是最大差别。法华经也有讲过,释迦佛在替大弟子们授记做佛时,大弟子还很怀疑,我真的可以成佛吗?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8 11:37:00
不二法的深意,并非只在名相上的理解,也非单指不生不灭不二另一个层面就是"一体",而要能亲证一体,就是所谓的菩萨法身大士,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入不二,也才真正有能力将不二的法理彻底的具体实现,因为法身大士就真的有本事在众生的轮回中,以各类身应机度众,这才是真正展现不二一体的意义,并非像我们只是透过思考讨论这么表浅的意义~先到净土再回娑婆,也是这么个道理,虽然一开始有二,有染有净,但最后再净土修学也是要成就自己入真正的不二境界,才能满一开始学大乘的愿,否则也只是空壳而已。一体是什么样的概念,就如同您的左手跟右手,左手痒了,右手自然去止痒,没有任何条件,一切本是自然而然。法身菩萨对众生就是这样的无缘大慈,而也只有彻底明白了一体的实相道理,才能以无缘大悲心的法身来帮助众生。所以才说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为圆满的实相就是一体。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8 14:29:00
我同意法身实相的道理很深以及需要亲证这边只是想说莫轻易说阿含没有或苛人为小后说对方不懂大乘的庄严学理多能从阿含中找到基本元素与相似比较对立 想现己身大对方小 还都是我执 莫轻人 莫轻人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2-18 15:00:00
感谢您的讨论及提醒,交流法义也只是自己学习上的一点认识罢了,不能代表什么,所以若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原谅末学这些的不成熟的发言。感恩,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8 17:37:00
您真客气 感谢您与我讨论 我若有疏失冒犯还请莫挂怀感激不尽,阿弥陀佛。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12-18 18:00:00
随喜赞叹 求同存异的开放讨论心胸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19:59:00
yogi坚持涅槃离于名色。那要如何解释本篇所引经文,既说如来慧解脱不受后有,却又说如来于未来世能说正法,觉诸声闻。不受后有如何于未来世说法?是否表示你所认知的离于名色的涅槃,观念已经偏差了其实不受后有,而能于未来世说法,已经隐含了生死即涅槃的实相义。如果小乘说自己无法执,却做不到不受后有后于未来世说法,能说服的了自己无法执吗?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0:15:00
那是因为你解读错误了。这边讲的未来世能说正法,不是你理解的那个轮回流转死生的未来世,而是证正等正觉后,般涅槃以前,以那残余尚未熄灭的五蕴余烬说法。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20:19:00
你就这样理解未来世?这样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0:19:00
只有仍有执取的心会导致结生,要说佛陀阿罗汉仍有未来世,等于说他们仍有执取,这样是完全不合于佛法的基本常识的唷。要读经解经,要先用基本的常识想一想这样解读说不说得通,不是依文解义。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20:22:00
你的说明,所谓佛法基本常识,更让我了解大乘与小乘的差异你可以解释一下,你对于“生死即涅槃”的看法吗?说佛陀阿罗汉不能于未来世说法,又说自己无断见无常见,岂非自欺欺人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0:41:00
你要坚持佛阿罗汉有死生轮回的未来世的话,那你要先用佛教基本常识去想想,导致这个“未来世”结生的执取是从哪里来。所以法四依才说依义不依语。没有佛教基本常识就照文字来解经,真的很容易解出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特别是中文的经文,要注意的是梵文与巴利文的文法结构和中文有根本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经常无法翻出全面的意义,如果依文解经是解原文就算了,偏偏很多人用中文解中文经,然后又不用一些基本常识当axiom,每每看到这样的解法都只令人摇头。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20:46:00
你还是没有说明,何谓生死即涅槃?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0:52:00
在你一开始质疑的点,也许你应该点进Samus的出处连结去读一下注解:““未来世;未来时”(anāgatamaddhā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未来”(in the future)。按:巴利语的“世”(addhāna),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译为“时间,世、行路,旅行”,Buddhadatta译为“a long path, time, or journey; highroad”,可以指来生,如SN.22.82的“但愿我在未来世有这样的色!”也可以指当生中的未来,如SA.75说如来“于未来世开觉声闻”。” 可以指来生,也可以指当生中的未来。用一点常识就可以判断哪一个解释才是正确的。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21:03:00
我比较有兴趣了解,你对“生死即涅槃”的看法。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6-12-18 21:11:00
在新翻译的阿姜曼尊者传中提到了过去佛与阿罗汉弟子前来问讯与说法的段落。在旧译同一段倒是看不出“过去”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是他方佛。无论如何,都跟大乘佛法叙述的情形相仿,而与我所认知的一般南传佛教的理论相反。
作者: Kermei (one)   2016-12-18 21:17:00
有网友分析过 阿姜曼传的写作者自身就问题大 不可尽信他编的违反佛教正法的神话故事再来 我想搞懂 本串推文是谁先抛出生死即涅槃的命题的啊?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1:22:00
你要问一个南传学人一句北传的说法,自己都不用先申论一下的吗?XD
作者: Kermei (one)   2016-12-18 21:23:00
这五字的定义都没设 抛出者先设一下定义吧 不然天晓得问者想表达什么?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21:27:00
yogi已经回答了不是吗?就是南传并不认同“生死即涅槃”我只想点出大乘与小乘的差异回应creative88所说小乘也是不断不常,没有偏空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1:30:00
三小啊。我什么都没说啊,你的阅读能力还蛮奇葩的XD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21:30:00
小乘断生死般涅槃,大乘离生死无有涅槃可得这是大小乘基本的差异
作者: ycc124 (应生无所住心)   2016-12-18 23:11:00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若有众生乐声闻者说声闻乘,乐缘觉者说缘觉乘,乐世间者说世间乘。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6-12-18 23:15:00
网友认为传记有些是乱说的,嗯,不知那个网友是不是也否认阿姜曼尊者证阿罗汉?还是他认为那是尊者或者尊者的弟子在豪洨,亦即,妄语乃至大妄语?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3:29:00
就像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总是有真实的部分也有虚构的部分。另外翻译也可能是一个要考虑的环节(after all,曾银湖...)后来有另一本叫《阿姜曼正传》的翻译本,就明确讲到:“阿姜曼住在沙里卡石窟的时候,有时会有一些声闻阿罗汉以禅相的方式现身来拜访他。 阿姜曼说,虽然他从未见过佛陀,但聆听每一位圣弟子阿罗汉的开示,都会让他觉得仿佛佛陀就在他的眼前。”这样听起来就合理很多。现在不是末法时期,人间甚或欲界天、梵天存在阿罗汉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8 23:44:00
原来阿罗汉不受后有,还可以以禅相的方式现身,这样是不是违背了佛法的基本常识?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3:45:00
另外这本书关于佛陀来祝贺的部分,虽然中译是说过去佛,但老实说我读的英文相对应的段落并没有读到“过去”佛的意思,所以也可能是指十方世界的诸佛。总之啊,这本书有很多读起来很神话的部分,这部分要不要采信基本上也不是很重要啦。重点是一些谈到实修的部分,其实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一个具足神通的阿罗汉如果还没入灭,以禅相出现在其它人面前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理解的事。你的阅读能力真的很奇葩。
作者: Kermei (one)   2016-12-18 23:51:00
阿姜曼是圣者没疑义啊 我是说作者摩诃布瓦 这人嘴巴很叭啦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3:53:00
再强调一次,我读过的英文原版那些听起来神奇的佛与阿罗汉现身的段落,没有一个地方是写说是这些过去佛、已入灭的佛、已入灭的阿罗汉。至于这样子会不会让读者觉得比较可信一点那就
作者: Kermei (one)   2016-12-18 23:53:00
他"转述"的(没其他阿姜曼弟子旁证)不可直接无条件信以为真
作者: Kermei (one)   2016-12-18 23:56:00
y大说的也算合理 见阿姜曼的那些天界证阿罗汉者还没般涅槃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8 23:58:00
同意Kermei所说,我差不多也是这样认为的。一个景仰师父的弟子,把各种听来的乡野传奇写进师父的传记中,大概就跟司马迁写的“史书”从黄帝开始写一样的意思吧。
作者: Kermei (one)   2016-12-18 23:59:00
康熙是皇帝没错 但八阿哥无旁证 自称转述康熙传位给自己若x大会全然相信这情况 那就全然相信摩诃布瓦任何转述吧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9 00:16:00
是说既然谈到阿姜摩诃布瓦,我自己看他的一些影片,感觉是他跟很多其它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南传禅修大师在气质与一些手足举止的细节上有满大的不同。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阿罗汉啦,但是我只能说,我自己喜欢亲近的老师会是更为沉稳静谧的类型。或者说,至少不要是𫗦槟榔𫗦到嘴唇变色的类型 囧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00:47:00
ycc124所言甚是,文殊菩萨慈悲智慧令人赞叹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01:30:00
我是说南传跟阿含经 非断见 非常见 走中道喔堕于断见的叫做小乘 可是南传没有堕于断见喔准确一点来说是堕于偏空的叫小乘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08:04:00
那creative88可否说一下,是否认同南传学人yogi所说的离于名色的涅槃。还有阿罗汉不受后有,涅槃后是否不再觉诸有情?修正一下,我指的是从南传但不堕小乘的观点,来看上述的两个问题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9 08:29:00
就是有人喜欢东问西问板友看法,却连经典 论典都不去查阅,这样对建立基本常识有用吗?(摊手)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09:19:00
有疑当问,没有什么好汗颜的。问答之间如果对问者答者皆有利,为何不问。所谓经典,也就是佛与弟子间的问答集。阿含经里面重复的问题多不胜数,但我从来没看过释尊回答说“阿难,这个问题上次舍利弗问过了,我上课你都没专心听,去去去,自己去问舍利弗,下次再不专心听,以后不准住在精舍”,释尊从来没有这样回答过弟子的问题。楞严经中,七处征心,释尊与阿难兼问答了多少次,阿难还是不解,但释尊没有说,“阿难,我都已经讲的这么清楚了,你还不懂,亏你还是多闻圣弟子”。释尊有的只是一次一次耐心的解惑。我从来不认为阿难真的不懂,在这样的示现问答中,甚深的智慧因此流传下来,后世一切众生都受惠。yogi既然学佛,却用这种想法质疑发问者,不是背道而驰吗?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9 09:45:00
看来你也知道佛法的来源是佛陀不是弟子也不是板友嘛,那你都不会觉得自己不去找佛典来印证,反而问板友看法来驳斥其它板友的看法甚或驳斥谋宗派看法,这样的作法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老实说啦,佛板几年来就是大乱斗的竞技场,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战也得要自己去读些经论,拿经论说法来立论并破斥对方说法,这样战归战,大家经年累月下来也读了不少经典,也不算坏事。倒是你一开始跳进来战,连读经都读错了,到后来索性直接问别人看法,这样自己都不从经典立论出发,显然是搞错了什么吧?加油,好吗?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0:05:00
我并不认为佛法有分派别,只不过应众生根基不同方便分派。如果所谓的驳斥宗派有助于了解佛法,驳斥又何妨。creative88的南传不断不常,行于中道的观点,我很有兴趣虚心求教,问者答者皆能得利,问又有何妨。菩萨不轻初学,不重久习。有的只是直心追求真相而已战与不战,不再考虑的范围内
作者: yogi (Yogi)   2016-12-19 10:15:00
是无妨啊,不过不管要学要战,这都不是扎实的态度就是了。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倒也没什么。只是说你连读个有注解的经都读错意思,也许应该从这边加强比较要紧,这是良心的建议,加油囉。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14:38:00
现在vango问的问题在板上有文章可以看也是Samus大发表的 只是在精华区请见 z精华区>>>15南传佛教>>>2阿含经>>>100杂阿含104希望能帮上忙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6:33:00
感谢creative88所引经文,不过我想了解的是阿罗汉般涅槃后,是否还能起“作用”,实质上继续度化众生?如果不能,与断何异?请教creative88对此是否有肯定的答案?就是能否起用?我想先说明一下,问这问题的动机好了我们每个人从无始劫来已轮回无数次了,就像这一世我们有父母,之前的生生世世也都有父母。先不管过去世的父母,就谈今世的父母好了。如果你今世证得阿罗汉,而父母仍在生死流转,而你只能用今世残存的五蕴余烬度自己的父母,般涅槃后就不能再度众生。那你只能跟父母说,“抱歉,孩儿要般涅槃了,接下来你们只能靠自己了,我以后帮不了你。如果阿罗汉的涅槃是如此,那我们在学佛这条路上,应该仔细考虑清楚,离名色的涅槃,断灭式的不是后有,是不是真的是你追求的修正上文,断灭式的不受后有即便是凡夫,赚大钱后都希望能孝养父母,何况是圣者?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阿罗汉不能度自己无始劫来生生世世父母,这样子的离苦得乐,非我所愿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16:52:00
首先我们不需要很担心这辈子证了阿罗汉怎么办因为其实功夫要下的深 而且有些缘份不是在这辈子不过您对南传处理的问题 看起来可能还是稍稍没有读懂可能会建议您先放下在现在就来分析比较各系统的差异先回到您现在可以接受的系统里面修行 勤断贪嗔痴并跟在老师身边学习 或许等未来再来处理这段比较好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7:01:00
因地不同,果遭迂曲。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一开始的目标错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断贪嗔痴,修戒定慧,与此并无冲突我只是想了解南传对这问题的解释,如此而已不应该因为这辈子不太可能证阿罗汉,就忽视这个问题。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17:08:00
一般的回答是 不能说有 不能说没有 涅槃是苦的止息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7:08:00
南传法门以阿罗汉为究竟,以法修行,总有一天会证得。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7:11:00
好,我们先切换到北传来好了大般若经修行要诀,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一切智智即佛智,为何以大悲为上首,不断三界因缘,为恒度众生故。何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契入实相故涅槃者,不离名色,亦不即名色,以名色不可得故。小乘谈苦集灭道四胜谛,大乘也谈苦集灭道四圣谛。所不同者小乘知苦,知苦因,断无名,灭苦因而离苦。大乘则是无苦集灭道,如心经所言,苦谛者之苦实无生,集谛者知集非和合,灭谛者知毕竟灭实无生无灭。道谛者知道法不二,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非离生死而有涅槃可得,非离烦恼而有菩提可得之前你们所说离名色得究竟,并非大乘的不二法。阿罗汉断贪嗔痴而出三界,大乘之出三界是了知无三界可出小乘的定法,有出定有入定。大乘定法无出入定相,何以故?一切众生,常在定中。万法因缘生,当阿罗汉断了三界因缘,就没有可能倒驾慈航因为再无因缘可入三界。就如同阿那含名为不来,实因其已无人界因缘。大乘以大悲为上首,并不同于世间的同情,而是以智慧为根基于三界得自在,恒度众生,自然可救渡生生世世父母。所以我才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因地不同,果遭迂曲。一开始择法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17:48:00
我知道也赞叹大乘从大悲'上首 我对大乘的修法未有意见我这边提六祖坛经只是想法问题丢回到北传来请问六祖入灭后到何处?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7:56:00
我没有资格代替六祖回答,不过既已大悲为上首,应是乘愿度众如果你问我,释尊入灭后到何处,我的回答也是一样。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阿罗汉入灭后,还能渡众生吗?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18:11:00
我们先把六祖讲完...在弟子哀留他的时候他是说: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8:21:00
所以你的意思是?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18:21:00
另外坛经的众生多是指心内众生 供参考示现涅槃
作者: vango (vango)   2016-12-19 18:28:00
那可以回到南传了吗?我所问的不是阿罗汉入灭后的有无问题,而是是否继续度众生?抱歉,我想就此打住。感谢各位的交流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6-12-19 18:38:00
感谢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