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介] 当光亮照破黑暗:《入菩萨行论‧智慧品》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10-27 09:49:59
当光亮照破黑暗:达赖喇嘛讲《入菩萨行论》〈智慧品〉
- Practicing Wisdom:The Perfection of Shantideva’s Bodhisattva Way
H. H. Dalai Lama
ISBN:9789867884770
───────────────────────────────────────
寂天《入菩萨行论》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与哲学典籍之一,也是达赖喇嘛尊者鼓
舞自己的精神与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种层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为了开发智慧。”  
  “第二世纪的印度祖师龙树说,对于精神发展而言,信心和理智两者都是关键要素,
这两者中,信仰是基础。然而他很清楚地说,要让信心有足够的力量,驱使我们在精神方
面有所进展,我们需要理智,也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辨认正道并培养深刻洞见的能力。但
是了解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与理智的层面,应该结合你的内心与心灵,这样才会对行为产生
直接的冲系,否则你对佛教的研究将纯粹只是理智上的,对你的态度、行为或生活方式将
没有丝毫影响。”──达赖喇嘛
  本书是达赖喇嘛于一九九三年法国南部讲寂天《入菩萨行论》〈智慧品〉的内容集结
。此次讲法的特别之处,在于尊者使用两部论点相左的参考书分析有情与现象的究竟本质
,引导读者认识佛教修行上开发智慧的重要性。
  尊者在说法中将个人体悟及实践的经验及心得点缀于其中;书中并收入尊者带领读者
做观修的方法,对于内容的了解是一项有利的辅助。
[目录]
英文版编者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佛教的脉络
第三章 二谛
第四章 批判佛教的实在论者
第五章 唯识的观点
第六章 大乘的可靠性
第七章 中观学派主张的空性
第八章 “我”的本质与存在
第九章 法的本质
第十章 反驳异议
第十一章 破斥自性存在的关键论证
第十二章 发菩提心
附录 引用的佛典文献
───────────────────────────────────────
英文版编者序
  寂天《入菩萨行论》的〈第九品〉,也就是达赖喇嘛尊者在本书中说法的依据,在这
一品开头提到:“佛陀教导各种层面的教法,目的均是为了开发智慧。”这个表面上看似
简单的主张,捕捉了佛陀精神核心的深刻洞见。佛陀不像许多和他同时代的修行人,他主
张一个人要达到最高的证悟,并非透过身体的苦行或透过复杂的宗教仪式,也不是透过祈
祷;而是透过戒律调伏自己的内心。此外,由于把我们束缚在永无止尽、无法觉悟的轮回
状态的,是源自对于自己真正存在本质的“根本无明”,因此,对于我们的存在本质开发
出深刻的了解,必然就构成了这门精神学科的核心要素。因此强调智慧的开发。
  若说寂天这部《入菩萨行论》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与哲学典籍之一,一点也不为
过。这部于第八世纪撰写的将近一千首诗偈的短篇作品,在完成后不久,便成为以菩萨到
佛地圆满觉悟之间漫长旅途 -1- 为主题的经典之作。不同于另外一部也是以诗偈写成、
即圣勇(约第四世纪)的古典大乘佛教作品《摄波罗蜜多论》,寂天的这部论典并非明确
地依照众所皆知的大乘六度的架构建立起来的;虽然有几品(第5-9品)专门在探讨六度
中后四度的内容──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但前四品(第1-4品)则处理致力于发菩
提心的各种层面的问题,而最后一品(第10品)则抒发一连串深刻感人的菩萨回向。
  寂天这部经典之作在第九世纪首次从喀什米尔版本译成藏文 -2- ,后来,仁千桑波
(宝贤)译师仔细比对中印度版的根本偈,并根据相关注释做了修订。第十二世纪时,著
名的俄译师洛登谢惹(具慧般若)又再一次做了严谨的修订。我们首先要感谢西藏噶当派
这个传统的早期那些善知识,包括创始人──印度孟加拉的阿底峡尊者及其首要弟子种敦
巴,他们经常于自己的教法中引用寂天这部经典之作里中肯的诗偈,因此《入菩萨行论》
在整个西藏佛教圈里极为盛行。寂天这部论典和龙树的《宝鬘论》、无著的《菩萨地》一
样,成为西藏“修心”传统的“根本典籍”。修心所教授的核心目标,是以致力于开发我
们内心“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并且把这个利他原则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为主。往后
的八、九百年间,这部短论在所有西藏佛教主要传承中盛行的情况与影响力大幅增加,更
吸引了像萨迦第二祖绥南仄摩(福顶)般伟大的西藏善知识、修心大师温秋.拓昧桑波(
无著贤)、伟大的格鲁派作者贾擦杰、噶举派善知识兼著名的历史学家巴涡.祖拉称瓦,
以及众所周知的宁玛派大师匝.巴楚等针对它撰写大量的注释。这部佛教论典对这一世达
赖喇嘛思想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他不仅在谈论佛教的许多公开演讲中大量引用该论典的
内容,甚至在面对更广大的非佛教听众时,达赖喇嘛仍旧和他们分享他对寂天《入菩萨行
论》的热爱。事实上,他从寂天这部论典中引用如下诗偈,作为鼓舞他的精神与力量的最
大泉源。
只要虚空仍然存在,只要众生仍然存在,
愿我也存在到那个时候,并且尽除世间的苦难。
  这部古典印度佛教作品之所以在西藏受到广大的喜爱,部分原因或许在于它优美的诗
韵。大部分时间,作者均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撰写,以胸怀大志的菩萨的各种修习要素
,作为一连串个人的反省。在字里行间,在在都传达出直接有力的观念,而深刻的程度对
于胸怀大志者来说,是很鲜明突出的。
  就像许多年轻的西藏僧侣一样,我有幸在年轻时能背诵这部典籍,也有幸从内心多次
朗诵一整部,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于我寺庙所在的南印度、相当寒冷的夜里。至今,我还相
当回味一九七○年代,当我在寺庙所属西藏村的玉米田工作时,背诵这部典籍的整个过程
所带来的乐趣。在藏文版本中,这些诗偈是以格律完美的诗节写成,其表达方式足以媲美
任何原本就以藏文写就的诗作,因此很容易记忆与念诵。
  本书所根据寂天的这部经典之作,其中的〈第九品〉是一部相当精细且复杂的哲学论
著。寂天以如下这首偈句作为〈第九品〉的开头: 所有这些修习的要素 -3-,都是佛陀
为了智慧而教导的 -4-;因此,那些想要止息痛苦的人,必须产生智慧。
  寂天透过这个叙述,强调开发智慧的基本重要性之后,开始有系统地叙述他所认为的
佛陀洞悉实相本质的核心。寂天身为一位佛教中观学派的拥护者,对他而言,实相的究竟
本质就是“一切存在成分的自性空”。换句话说,智慧的开发必须是开发对于空性的最深
层了解。寂天所提出开发智慧的修习,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三大段落:(1)说明二谛的本
质与特性;(2)对于那些只想从轮回解脱的人来说,也必须了解空性;(3)详细说明建立空
性这个真理的各种论证。
  在第一部分,寂天除了对他所了解的二谛──胜义谛与世俗谛──本质下定义之外,
还特别着重在同为大乘学派的唯识学派见解,并对佛教的“实在论者”与“唯心论者”提
出持续性的批评。而第二个部分当中,在全面论证“了解空性的智慧对于即使要证得解脱
轮回来说也是必要的”之余,还对大乘教法的可信度,包含其经典的有效性,提出有系统
的确认。他这样的作法,是追随某些杰出前辈,例如龙树、无著及清辨的足迹,他们对于
建立大乘道的有效性这个目标,也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在最后的部分里,寂天说明了各种
形式的论证,例如著名的“缘起正理”,来成立佛陀关于“人无我”与“法无我”教法中
所体现的空性真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于各种非佛教的印度宗义,例如他们所假设的
“阿特曼”或“永恒之我”的理论、数论派(僧佉师)把“原质”视为“实相基础”的理
论、自在天(湿婆)派的“神造万物”的主张、胜论派(卫世师)的“无方分极微”的理
论,以及唯物论者伽尔瓦卡(顺世外道)的“偶然生成”的理论等,提出广泛的批评。关
于观修“法”或“存在成分”的无我性质,则是循着众所皆知的“四念住”,亦即身念住
、受念住、心念住、法(内心的对境)念住的既定模式,给予实际的说明。本品是以感动
人心的规劝作为结束,也就是在开发了解空性智慧的同时,能够把这个智慧结合到对于一
切有情的无穷无尽的大悲心之上。……
图登京巴(Thupten Jinpa) 蒙特娄,二○○四
作者: aboveground (aboveground)   2016-10-28 12:29:00
谢谢你
作者: parano   2016-10-29 00:38:00
感谢分享!自己是初学者,之前读到这本真的很感动,深刻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很感谢尊者详尽又精辟的说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