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63经 修力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10-18 13:33:56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63.htm
北传:杂阿含663经 南传:增支部2集12经
检索 关涉主题:教理/五力及各种力 (08/27/2016 09:54:50 更新)
杂阿含663经[正闻本843-852经/佛光本675经](力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修力?谓:修四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念处,如是修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四道、
四法句、止观亦如是说。
增支部2集12经(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二种力,哪二种呢?省察力与修习力。
  比丘们!什么是省察力呢?比丘们!这里,某些人像这样深虑:
‘身恶行的果报在当生中与来世都是邪恶的;
语恶行的果报在当生中与来世都是邪恶的;意恶行的果报在当生中与来世都是邪恶的。’
他像这样省察后,舍断身恶行后修习身善行;舍断语恶行后修习语善行;
舍断意恶行后修习意善行,护持自己的清净,比丘们!这被称为省察力。
  比丘们!什么是修习力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
依止灭、舍弃的圆熟修习念觉支,……修习择法觉支……修习活力觉支……
修习喜觉支……修习宁静觉支……修习定觉支……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
舍弃的圆熟修习平静觉支,比丘们!这被称为修习力。
  比丘们!这是二种力。”
注解:
1.
“四念处(SA/MA/DA);四意止(AA)”,南传作“四念住”,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
“四个深切注意的建立”(four establishments of mindfulness),
并解说“巴利文无法显示”一词,论师们有两种解读法,
若解读为“念+现起”(巴利文无法显示),则为“念住;深切注意的建立”,
若解读为“念+出发点”(巴利文无法显示),则为“念处;深切注意的基础”,
前者强调“建立念的行为”,后者强调“应用念的所缘”,虽然论师多倾向后者,
但前者确定是更原始的。
2.
(1)“四正断(SA);四正勤(SA/MA);四意断(DA/AA)”,南传作“在四正勤上”
(Catūsu sammappadhānesu,另译为“在四个正确的勤奋上”),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四个正确的努力上”(in the four right strivings)。
(2)“四种勤奋”(cattāri padhānānī),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四个努力”(four strivings)。
3.
(1)“神通”(iddhi,另译为“神变”),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超常力量”(spiritual
power, SN),或“心灵潜能”(psychic poten cy, AN)。
(2)“四如意足(SA/MA/AA)”,南传作“四神足”(catunnaṃ iddhipādānaṃ),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四个心灵潜能的基础”(Four Bases for Psychic Potency, AN),
或“[四个]超常力量的基础”([four] basis for spiritual power, SN)。
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四条他能通往力量之路”(four road to power he can)。
其内容参看《杂阿含561经》、《中阿含70经》、《增壹阿含258经》(29品7经),
而SN.51.19等经说明了“神通”(iddhi)与“神足”(iddhipādāna)的差别。
4.
“七觉分/七觉支(SA);七觉法(MA);七觉意(DA/AA)”,南传作“七觉支”,菩提比丘
长老英译为“七个开化要素”(the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
5.
“止、观;止与观”(samatho ca vipassanā ca,音译为“舍摩他、毘婆舍那”),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静与洞察”(serenity and insight)。
6.
(1)“灭;尽(SA/DA/AA);灭尽(AA)”,南传作“灭”(nirodh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
“停止”(cessation)。
(2)“灭法”(nirodhadhamm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属于停止者”(subject to
cessation)。这里的“法”不是指“正法”。
7.
“向于舍/舍于进趣(SA);趣至出要/愿至非品/趣非品/趣向非品(MA);
舍诸恶法/求出要(AA)”,南传作“舍弃的圆熟”,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解开上成熟”(maturing in release),
并解说“舍弃”(vossagga)有双重含义:
“永舍之舍弃”与“跃进之舍弃”(pakkhandana vossagga),
前者是舍断杂染:从练习毘婆舍那的“彼分”到出世间道的“断”(samucchedavasena),
后者是进入涅槃:由练习毘婆舍那时倾向它,以及在圣道中作为所缘。
舍断杂染而进入涅槃,就是“舍弃的圆熟”。
而“舍弃”(vossagga)与“断念;定弃”,在词源与含意上是紧密关连的,
但用在《尼科耶》中,一个细微的差异似乎将它们分离。
“断念”主要用在毘婆舍那阶段,对所有有为法经由洞察无常而积极消除杂染,
发生在“安那般那念”的第十六阶(参看《杂阿含803经》),“舍弃”则用在圣道成熟,
可能意味着完全放弃所有执著的最后状态,因此在意义上与涅槃紧接。
8.
“择法觉分(SA);择法觉支(MA);法觉意(DA/AA)”,南传作“择法觉支”
(另译为“择法等觉分”),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状态之识别的开化要素”(the enlightenment
factor of discrimination of states)。
9.
“定”(samādhi),音译为“三摩地;三摩提;三昧”,义译为“等持”),菩提比丘
长老英译为“集中贯注”(concentration)。
10.
“舍觉分(SA);舍觉支(SA/MA);护觉意(DA/AA)”,南传作“平静觉支”
(,另译为“舍等觉分”),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静的开化要素”(the enlightenment factor of equanimity)。
感想:
讲解修力
可以发现修力多是在实修上
可以发现实作的起点与共通的元素是 四念住。
还没进入定,但 念住 已经是止观的开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