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赜、母师)
然则修行缘(条件)(之)具(足),无若(如)西方,(而)浅信之人,偏生疑谤。窃尝论之
:
此方之人,无不厌俗舍(世俗家庭)之喧烦(吵吵闹闹烦恼一堆),慕兰若(音惹,寺院)
之寂静。故有舍家出家,则殷勤赞叹。而娑婆众苦,何止俗舍之喧烦?极乐优游,岂直兰
若之寂静?知出家为美,而不愿往生,其惑一也。
万里辛勤,远求(善)知识者,诚以发明(了悟)大事(自性),决择死生(解脱之法)。而
弥陀世尊,色心业胜(色身发心及威德都无比殊胜),愿力洪深,一演(开示)圆音(圆顿之法
),无不明契(都能使众生了悟且证得无生法忍境界)。愿参知识,而不欲见佛,其惑二也。
丛林(大寺院)广众,(人)皆乐栖迟(游息),少众道场,(则)不欲依附。而极乐世界,
一生补处(菩萨),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既欲亲近丛林,而不慕清净海众,其
惑三也。
此方之人,上寿不过百岁。而童痴(童年时无知)老髦(老了心力衰弱),疾病相仍(沿袭
),(加上)昏沉睡眠,常居大半。菩萨犹昏隔阴(之迷),声闻尚昧(失忆)出胎。则尺璧(宝
贵)寸阴,十丧其九,而未登不退(还没证得不退果位),实为寒心(恐惧)。
西方之人,寿命无量,一托莲胞,更无死苦,相续无间,直至菩提。所以便获阿惟越
致,佛阶决定可期。流转娑婆促景(短暂光景),而迷(不知求)于净土长年,其惑四也。
若乃(若能)位居不退,果证无生,在欲(境)无欲(心),居尘不(染)尘,方能兴无缘慈
,运(行)同体悲,回入尘劳,和光(同尘)五浊(众生)。其有浅闻单慧(薄弱智慧),或与少
善相应,便谓永出四流(四生轮回),高超十地,诋诃(斥责批评)净土,(而)耽恋娑婆,掩
目(死后)空归(毫无所得),宛然流浪,竝肩牛马(或沦落畜生道),接武(脚步) (一步一步
踏入)泥犁(地狱)。不知自是何人(不知自己程度),(却)拟比大权(示现)菩萨,其惑五也。
故经(《佛说阿弥陀经》)云:“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则不信诸佛诚言(诚实言),
不愿往生净土,岂不迷哉?
==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