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58(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8-15 14:01:01
(续: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我们看末后念老的注解,‘具足’,“憬兴曰: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故云具足
。”一切种智在哪里?真如自性本自具足。能大师的五句话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
足”,具足一切种智,这是体。这一切种智,通常我们没有用这个名词,我们用无量智慧
,跟无量智慧是一个意思。无量智慧是体,无法不照是用,就是说无法他不明了,他全都
知道。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出家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所讲
的一切经教,从哪里来的?就是一切种智为体,四十九年一切法都从这个体流出来的。惠
能大师不认识字,开悟了,什么也没有学过,听人念《金刚经》开悟的,大彻大悟之后,
他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都通了。为什么会通?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他全通了。海贤老
和尚也是,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他也通了。这个我们有没有办法学?能学,问题就
是你肯不肯。能大师那个难,那真是上上根人,那不是普通人。但是海贤老和尚他容易,
我们可以学。六祖惠能大师学不到,那是天才,我们比不上。我学佛的时候,我的两个老
师都警告我,方东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叫我不能学惠能,惠能的大彻大悟,我们做不
到,叫我学印光法师。我真听话,我这一生走印光大师的路。印光大师十方供养都拿去做
佛教文化事业。十方供养,他开了一个弘化社,书店,印书,印刷厂,我去参观过,完全
做流通经书、善书。我们这里这套《道德丛书》就是弘化社出版的。我得到之后,看到老
和尚前面的序文,我交给台湾世界书局印了一万套,供养大众。这套书你要是真正念完,
你对于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决定不会怀疑,你决定不会动一个坏念头。好,
这部书太好了!一万套送完了,就再印第二个一万套。我印这个一万套有感应,原本交给
书局,给我估价,估出来的价钱,台湾钱六百多万,第二天就有人送两张支票供养我,我
打开一看,六百万,正好印这部书,感应不可思议。可见得鬼神在当中帮助,这个东西管
用,赶快印。现在这一万套还没送完,送完之后赶紧接着印,为什么?这一万套不是我拿
的钱,是佛菩萨送来的,哪有那么巧?数字正好。所以,我许的愿一万套还没用上,送完
之后,马上开始印第二个一万套。
  儒家也不例外,格物,放下;致知,看破。放下看破,意才诚,《中庸》讲这个诚字
才做到。诚是什么?不自欺,不欺骗自己就不会欺骗别人,用真心,老老实实,生活处事
待人接物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诚意,正心,你心才正;然后心正,身就修了;身修,
家就齐了;家齐,国就治了;国治,天下太平。这在哪里?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儒家的精华宝典就是《大学》、《中庸》这两本,两篇,薄薄的两
篇。《论语》是孔子做到了,做出榜样来给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如何落实《大学》、《
中庸》,他做出来了,圣人。孟子是贤人,你看贤人怎么样将《学》、《庸》落实。圣人
怎么落实?圣人是圆满的落实,贤人虽然落实,还有一些缺陷,不能讲究竟圆满,夫子是
究竟圆满。
  朱夫子编这个书,朱熹,宋朝人,我有很深的感觉,我认为他的灵感是从《华严经》
得来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佛说的,跟四书很像。《华严》有理论、有方法、有表演
,确实它有高深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后面表演,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如
何把《华严》的理事落实到生活当中,做出来给我们看。这套书妙极了,它代表整个佛法
。我们今天不取《华严》,《华严》太大,分量太大,五年学不了。我过去讲过两遍,第
一遍没有录像,第二遍有。第二遍大概讲了五分之一,用多少时间?四千个小时。我的讲
法,从头到尾要讲一遍,照这样的讲法,两万个小时。大学里头哪一个课程有两万小时的
?所以我选《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这是我过去
,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讲的。有受用,愈讲愈欢喜,愈讲愈契入。所以我们现在不急
着要把它讲完,怎么样得受用,如果不得受用,白讲了。这个受用增长我们的信心,对于
大乘佛法、对于净宗决定没有怀疑,第二,坚固我们的愿心,极乐世界非去不可。不去极
乐世界那就太可惜,你白学了。所以我们主要的是学了要有受用。
  下面举“《法华文句》”,这是智者大师的作品,“佛眼圆通,举胜兼劣。四眼入佛
眼,皆名佛眼”。“盖谓佛眼之本,是无上殊胜,谓之本胜”,这八个字说得好,佛眼之
本是无上殊胜,本胜,自性本来具足,无比的殊胜。前面四种眼,都是说它带着妄,带着
障碍,强弱起的作用不一样。像我们晚上看月亮,十五的光明最圆满,全露出来,初三、
初四是月牙,十一、十二是半月,这个光亮不相同。我们自性里头有眼,这个眼叫本胜,
就是佛眼。带着根本无明就是慧眼,根本无明没断,根本无明断了,慧眼就开了。法眼,
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没断。这样看就很清楚了。
  我们再看下面说的,“兼劣者,兼具其余四眼之用,故能照真俗二谛一切法也。或疑
佛舍肉身,何有肉眼?《智度论》曰:慧眼、法眼、佛眼虽胜,非见众生法。欲见众生,
唯以二眼:肉眼、天眼”,才能见众生法,就是能见到六道轮回。“又《华严经疏》云:
肉眼,见障内色故。”障有烦恼障,有所知障,二障之内那就是六道,还不能讲四圣法界
,障内严格的说就是六道轮回,能够见到六道轮回的事情。“为化度众生,现有相佛,故
兼肉眼”,来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一定要示现跟众生同样的身。《楞严经》上所说的,诸
佛菩萨,还包括罗汉,度化众生,无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印度人心中想佛,佛
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以佛要度那些人,那些人的水平都很高,他们信仰宗教,他们
哲学的根柢很厚,在地球上来说是一帮聪明人。佛先度他们,示现成佛,跟人没两样,也
是母亲怀胎十个月,生下来是跟别人不一样,很聪明,很有智慧,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
道。十九岁出家,放下烦恼障,记住,做国王是烦恼;三十岁不再求学了,学了十二年,
不学了,放下所知障,到菩提树下去入定,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开悟了。大彻大悟,明
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的境界,跟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的境界相同,同
一个等级,跟海贤老和尚念到理一心不乱,也是同一个阶层。这三个人为我们表法,告诉
我们事实真相,不是假的,是真的。
  经上讲,‘觉了法性’,“《净影疏》曰:佛眼能见真实如来藏中不空实性,名了法
性。”憬兴法师说:“能与佛一切种智相应,觉了中道第一义,故云觉了法性。又云:亦
见佛性,故云觉法性”。“故知佛眼,能觉了法性,即《文句》”,《文句》是《法华经
》的,“所谓之本胜,非余眼所能及也”,我们念到这个地方。这里的后头还有两句,我
把它念下去,“是显佛眼之彻。至于具足者,显佛眼之圆,具足一切眼之用也。”这一段
文,佛眼是大圆满,自性本具。没有成佛,我们总是有障碍,障碍三大类,无明障碍我们
,无明是痴,本来知道的,现在全不知道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
。无明是根本,从无明演变为尘沙,从尘沙演变为见思,一层比一层严重。我们现在这三
种烦恼具足,谁做主?见思烦恼做主,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做主
能出轮回,出不了十法界;必须要破一品无明,尘沙烦恼不做主了,无明烦恼做了主,你
超越十法界。去一重障提升一个等级,我们现在连见思烦恼都放不下。见思烦恼,五种见
惑,五种思惑。见是见解上的错误,看错了,把假的当作真的。思惑是想错了,把虚幻不
实的认为真有,这是六道轮回的众生。纵然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可是
在无量劫里头,八万大劫总有一天会到,到了怎么办?再不能往上提升,只有往下坠落。
坠落,坠落到哪里?爬得高摔得重,从四空天、四禅天堕落下来的多半都是无间地狱。为
什么?这里面的人福报大,有定功,智慧没现前,总误会自己修行成佛了,入了四空天,
以为是入大般涅槃。佛说的,那他已经成佛,到寿命到的一天他就谤佛,佛说我不生不灭
,为什么我现在还有生灭?这个念头一起,阿鼻地狱,谤佛、谤法,肯定会有这个现象出
现。如果他真正通达佛法,他知道那不是涅槃境界,那是四空天的境界,是四禅天的境界
,还是凡夫,没出轮回,千万不能发生错误。诸位要知道,好多修行者误以为那是佛境界
。所以最安全,最有保障的,还是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保护我们,不至于叫我们产生错误
。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对我们一般知识分子来说,经教重要。多读经,遍数愈多愈好,为什么?慢慢会开悟
。读不懂也读,有好处,不懂读它,不求懂,那是修定,用读书的方法来修定。因为你读
经这个时段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修定。如果修定久
了,定功产生功能的话,会帮助你开悟,小定小悟,大定大悟。一千遍,小悟;二千遍,
大悟;三千遍以上,大彻大悟,好!千遍下来,这个经本应该都可以背诵了,时时刻刻心
里有经,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不产生一个妄念,不夹杂一个妄想分别执著,对了,这真
功夫。这样能与佛一切种智相应,能够觉了中道第一义,大乘教里头最难懂的,最难体会
的,你明白了,恍然大悟,这就叫觉了法性,也叫明心见性。
  后面还有一段,这一段,“或疑他经中,有以慧眼为第三,法眼为第四者,何以与本
经相违”。这是个疑问,这个疑问很重要,必须要把它化解,如果不化解,它会产生障碍
。念老很慈悲,把这一句拈出来了,确实《无量寿经》是法眼摆第三,慧眼摆第四,但是
其他经里头,佛常说的,慧眼摆第三,法眼摆第四。下面引,“义寂与望西均释为,本经
所云法眼之境,与前二眼”,前面所讲的肉眼、天眼,“同是俗谛,慧眼始见真谛”,是
世俗见不到的,慧眼它见真谛。“故本经法眼第三,慧眼第四也”,慧眼见真,取这个意
思。“若论修起之次第,先须达真,然后方能导俗”,导是指导,就是教化众生,“故他
经中有以法眼居于第四者”,是这个意思,故他经。“如《华严演义钞》曰:为导养身,
先修肉眼。肉眼见粗不见细等,次修天眼。天眼见色未见真境,故修慧眼。慧眼见理不能
见事,故修法眼。法眼未圆,故修佛眼。”又《智度论》上有一段文说:“菩萨摩诃萨,
初发心时,以肉眼见世界众生受诸苦患,心生慈愍。学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眼遍见六
道中众生受种种身心苦,益加怜愍故,故求慧眼以救济之”。这段文,达真才能够导俗,
是为他经之序,这排列的顺序。确实阿罗汉,权教菩萨,有一些人,这些人慈悲心很重,
他没有按顺序来修,本经是按顺序的。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就知道,这些权教菩萨,他先修
慧眼,后修法眼,为了他有能力见到事实真相,他知道怎样接引众生,教化众生,利益众
生。如果他没有见到真相,他的功力差一等,教化众生不究竟,遇到众生问到这个问题,
他没有办法给他解释,所以他就先学。
  也正像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形。我们原本想到,先学古人的经教再拿学位,这是一般学
校的规矩。现在古人的东西深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找到的老师,有真正通达的,他没
有学位,他没有资格到大学来上课,怎么办?我就突然想到我们先拿学位,拿到学位再念
书,再一门深入。这个办法好,大家不冲突,都能够接受。所以我们今天走这个路子。先
求学问,再拿学位,这是常规。校长同意,我讲他能体会。但是学校有学校的规矩,依照
学校这些规矩要排很多课程,那有很多课程我们用不上,我们希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譬如学《易经》,用十年的时间专攻《易经》,读《易经》,学《易经》,与同学们来分
享,分享你的心得报告。譬如,你把《易经》从头到尾念一千遍,肯定有悟处,不必参考
古人注解,你讲一遍,或者你把你的心得感想写一遍,写出来,写成一本书。然后再念一
千遍,第二千遍完了之后,你再做一次报告,你的看法必定比这看得深,比这个面看得广
。然后你再看第三千遍、第四千遍、第五千遍,不一样,这样下去真能开悟。是用读经的
方法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开悟,小悟、中悟、大悟,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向上提升。
学位可以先拿到,然后读书,我怎么读没有人干预到。我去找那些,那些没有学位的真正
高人,去跟他们在一起参学,跟他们在一起研究,没有障碍了。你学成了,你有学位,你
可以在大学教真正好东西,你这个教授比一般教授高明。这是我们遇到事情,要知道通权
达变。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排列,说出两种不同的需求,一个是先成就学问,再帮助别人
,一个是先帮助别人,然后成就自己的学问,于是就有先后次序不一样了。这是我们能理
解的。
  佛法没有定法。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佛法没有定法,
跟你说到最究竟处,根本就没有佛法。所以释迦牟尼佛,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他四十九
年没有说一个法,如果有人说佛说法叫谤佛。那佛四十九年说的什么?用《金刚经》来解
释,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生心是有说,无住是无说。有说就是无说,无说就是有说。说
了四十九年,等于一个字也没说。你要从这当中去领悟,你才真正明了释迦牟尼佛说些什
么。如果不从这个地方去体悟,真的,入大乘之门如入五里雾中,像大雾,你进到里面去
的时候,伸手不见五指,没有方向,你完全迷了。确实如此,一点都没错。特别是大乘经
,你真正有领略,它真管用。
  四书,我把它选出儒家第一经,儒学概论,儒学纲要,一切典籍都是这部书的解释、
注解。在佛教里面就像《华严经》,《华严经》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方东美老
师,早年把这个书介绍给我,告诉我这是佛学概论,佛学纲要,不但大乘八个宗,显教密
教,宗门教下,都离不开这部经,这部经展开就是显密宗教,大乘八大宗;浓缩就这一部
书,就是分量太大。古人讲的,《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意思就是说,《华严》
所说跟《无量寿经》所说相通,无二无别,都讲到了,《华严》细说,《无量寿经》没有
那么详细,但是统统讲到。《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可以当作早晚课诵,它很短,
不长,里面也是说得圆满。所以《华严经》就三本,大本《华严》,中本《无量寿》,小
本《弥陀经》,一而三,三而一,是一部,分为大、中、小三本。我们懂这个意思,就知
道我们如何去学习,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好,把《阿弥陀经》讲好,讲得详细,你要读
《华严》,你就会讲得很好。如果想把《华严经》略说,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学《无量寿
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
  我记得我早年,讲《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注解,连经带钞一起讲。那个时候用
录音,卷盘的那个录音机录音,一盘带子是九十分钟,我讲了多少次?讲了三百多次,差
不多将近五、六百个小时。我到美国去,就把这套带子带去,摆在我面前。人家来看,这
是什么?《阿弥陀经》,从头到尾讲一遍。一看这么多,都呆了,认为《弥陀经》里头没
有什么东西,几句话就讲完了,讲了五、六百个小时,让大家对于净土肃然起敬,不敢轻
视。我记得那一次的讲演,夏荆山老居士在,现在在北京。夏老居士他看到这个现场,原
来轻视净土,兴趣都在禅、都在密,认为净土没什么东西。所以那个经讲完之后,这套带
子带到美国去起了很大作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8-15 18:00: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8-15 15:15: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