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简单介绍一下空性

楼主: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7-23 01:04:31
※ 引述《YuGar (深奥幽玄)》之铭言:
: (以下若有引用,均为合理引用,若有不合理引用请来信告知。)
: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之铭言:
: : Y大。我说过了。这是第八识的范围。我的看法跟d大一样。
: 在下认为您的看法跟板友 d8888 显然有着很大的差异,
: 底下合理引用板友 d8888 文章 (文章代码:#1NZvvOcn):
: ‘
: 末学所学一派唯识法义有个主张:世面上的流行唯识,很多都是用“意识”来解释“第八
: 识”相关的法义,有人明白的说第八识就是意识的细分或变形、有人把第八识和意识分割
: 而说(末学以为这比较正确),但在论法时却不由自主(错误)的把意识中的某个部分误
: ^^^^^^^^^^^^^^^^^^^^^^^^^^^^^^^^^^^^^^^^^^^^^^^^^^
: 以为就是第八识,所以骨子里还是“用意识解释第八识的功能体性”,只是自己不知道。
: ^^^^^^^^^^^^^^^^^^^^^^^^^^^^^^^^^^^^^^^^^^^^^^^^^^^^^^^^^^^^^^^^^^^^^^^^^^^^^^
: 而用意识解释第八识,就会有于经教、于现实生活观察种种格格不入的情形。…’
: ^^^^^^^^^^^^^^^^^^^^^^^^^^^^^^^^^^^^^^^^^^^^^^^^^^^^^^^^^^^^^^^^^^
: 很显然,以上论点是说明:
: ‘若将意识中某个部分误以为第八识,则会与经教、生活观察格格不入。’
: 在下认为此一‘格格不入’的情形正是 ilvepce 板友您产生的状况,以下继续说明:
怎么会呢? 可能鄙人说明的不够清楚吧!
我的看法是这样: 其实识本来只有一个。意识是从第八识分出来的。
不止第六识,前五识也是从第八识分出来的。因为前六识都是诸识种
子成熟后之报体。
唯识宗的立论: 万法唯识的识的确是阿赖耶识。我们可以分两个层面
来看:
(A)我们一般现实的生活,瑜珈师地论叫五识身相应地与意地。
这个地方你如果想用意识来"指挥"万法,那绝对与事实不符。怎
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五识身相应地这六个字。这表示我们的五识
每秒都在攀缘外境,非常忙录。这是很耗能量与心力的。使得我们的
意识穷于应付这些觉受而一直无法专注观想。再加上欲界三毒炽盛,
扰乱一池心水,雪上加霜。
因为心力太弱,即便观想也都是妄想。完全无法抵抗器世间的共
业与别业。
我们再来看看阁下举的例子,根本连专注作意都没有,当然是该
中毒就中毒。因此,一切万法阿赖耶识显现。那一点微弱的心力大多
使不上力。
(B)入定态:
如果能渐次修定,那么四大的干扰会愈来愈少,此时能用在置心
一处的能量大幅增加,愈能开发阿赖耶识的功能。境界愈高的开发愈
多。这时,第六意识已经蜕变成不同频道的意识。已经具有部份法 "
由心造"的能力。
: 底下合理引用 ilvepce 板友您的推文(文章代码:#1NZ1YYQP):
: → ilvepce: 们用欲界凡夫知见来看当然是这样。另外,巧克力与树叶不 07/19 01:21
: → ilvepce: 是人与狗看到都想吃完,双方在生眼触后都会对它产生不同 07/19 01:21
: ^^^^^^^^^^^^^^^^^^^^^^^^
: → ilvepce: 的受,这种受个个不同,而且都是因缘生,非实质,无常, 07/19 01:21
: ^^^^
: 显然您认为中毒现象主要是实验对象的眼触后,产生不同的受,
: 影响了第六识,因第六识受影响故第八识也随之受影响,才导致一中毒一不中毒之差异。
: 也就是说,这差异是第六识=>(影响)=>第八识=>(产生)=>差异
这段你误会了。会有不同的受,是八识影响六识。讲白了就是个
体记忆库与环境在影响六识。所以才会说境是被加工过的妄境。
而受影响之六识会带动身口造业,再薰回第八识。
但这与会不会中毒是两码子事。
: 之前就提过,这论点实有严重的矛盾,唯识宗应该不是这样说的吧?实令在下严重怀疑。
: 再来,底下合理引用 happytiger 与 ilvepce 板友的推文(文章代码:#1NZOAyhD):
: 推 happytiger: 心影响色法,大乘的风光就做的到,金山活佛喝了一大桶 07/19 18:19
: ^^^^^^^^^^^^^^^^^^^^^^^^^^^^^^^^^^^^^^^^^^^^^^^^^^
: → happytiger: 石灰水,还不是活好好的,六祖禅师遇刺,刀进不去 07/19 18:20
: ^^^^^^^^^^^^^^^^^^^^^^^^^^^^^^^^^^^^^^^^^^^^^^
: → happytiger: 释迦佛可以吃任何毒转为无上甘露,不就是如此 07/19 18:21
: ^^^^^^^^^^^^^^^^^^^^^^^^^^^^^^
: → happytiger: 为了表法,南传那位僧者为了抗议,所以示现如此 07/19 18:24
: ^^^^^^^^^^^^^^^^^^^^^^^^^^^^^^
: → happytiger: 释迦佛为了示现因果,业力不虚,当然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07/19 18:27
: 推 happytiger: 凡夫、圣人境界有别,别拿凡夫的心看相部分,终究还是 07/19 18:30
: → happytiger: 的见解 07/19 18:30
: 推 ilvepce: sma大,以下包含鄙人有很多讨论了。您有哪不懂或不同意可 07/19 19:00
: → ilvepce: 提出来。 07/19 19:00
: → ilvepce: 快乐虎讲得好。 07/19 19:19
: ^^^^^^^^^^^^
: 显然您认为火是烧不了色身吧?至少是有些色身是烧不了,没错吧?
: 在下的论点是:【缘起法】
: 就算是古典讨论法,也不能否认色身由【四大合】,地火风水。
: 色身因缘生,必定因缘灭。火能烧之。
: 若要火说不能烧,请问是什么【缘故】不能烧?因为【第六识】?因为【第八识】?
能入定作观的是第六识,入定才能开发第八识的功能,才能有
频道转移的现象。什么叫频道转移? 举个例子: 一滩水在人看是水
,但在天人看是琉璃,饿鬼看是一团火。换句话说: 你以现在的业
报身所看到的,入定后所看到的会不一样。因为对你来说境已产生
质变,本来的苦境则可避免。
境界一般高的,肉身还是被烧掉,但是不会痛苦。境界更高的
,能转四大,这个世界的物理定律已然失效。
至于缘起,生命本来就有一定程度掌握缘起方向的能力,我们
不是像无情一样被任意摆布。定慧愈高,掌握能力愈强。缘起绝非
像机械一样死板。
: 然后您的(意)识可以转水大成地大,自在行走在水上?(详见文章代码:#1NZUzegl推文)
: 别跟在下说【别人】可以,先拿您来作证吧?
: 有一则故事叫【河伯娶妻】,有兴趣的人可自行 google,或许您可找您师父讨论一下?
不值得回应。请看佛教经论。
: : 我再说一次: 唯识学是禅观行者发现他们的观想力(识)居然
: : 可改变四大。由此为基础开展出一套能解决部派以来一直难
: : 以解释的业力流转问题,并且更深层分析个人的烦恼,借由
: : 体证境乃被心识所加工过的虚妄相,再逐步发现连心识也是
: : 虚妄的,以此达到解脱的实修理论与系统。
: : 其实这可看成是五蕴的展开版。
: : 色 ==> 外境 + 法尘 (其实也是第八识的范围)
: : 受 ==> 前五识
: : 想 ==> 第六识 (思考)
: : 行 ==> 第七识 (意志力与我执,决定造业的关键)
: : 识 ==> 第八识 (认知/记忆)
: : 阿含经里的第六识一般指想的部份, 比如熟睡无梦的时候
: : 第六意识是停止运作的。那么是谁叫人起床的? 无识如何出无
: : 想定也是个大问题。因为太强调无我,众生的业力是如何传递
: : 的? 这一直是部派佛教难以解决的问题。
: : 然而经量部的种子说给了大乘瑜伽行派一个hint。以行蕴
: : 为中继,识蕴为储藏业种的无自性的仓库, 将行蕴与识蕴的功
: : 能独立出来。行蕴为末那识的功用,执取有我,以因缘故,负
: : 责从阿赖耶识搬出成熟的业种; 同时也将造作的新业种存到阿
: : 赖耶识中薰习。阿赖耶识是一个完全无自性的功能体,但里面
: : 的业种不断的被薰习,等待因缘爆发。
: : 分断生死的投生就是比较著名的异熟果, 会当天人就表示
: : 天人的种子成熟了。会当人就表示人道的种子成熟了。成熟就
: : 是定业,一般是不可转的,比如说物质作用,真的看起来我们
: : 对它是无可奈何的。但是若是有欲界定或常常心神集中的人,
: : 是可以改变它的结构的。一般人不行是因为我们的心思太分散
: : 了。
: : 我们的六识啊,随时在probe六根给它的讯号,非常忙录,
: : 致使力量都被分散掉了。Y大您讲的例子都发生在此种状态下,
: : 所以只能臣服于物理(定业)。
: : 然而宇宙不可思议,只要能入定,基本上到未到地定。就会
: : 感觉身体不见了。这能使你减少绝大部分的干扰。乃至使阿赖耶
: : 识里的禅定诸天种子开始成熟。且开始产生类似座标转换或生命
: : 频道转换的现象, 原本的世界的四大或不产生质碍,或能经过观
: : 想被改变,定力更高者还能改变物质结构让他人看到。
: : 虚云老和尚110高龄被打的骨头快断光了还能活过来就是靠这
: : 种本事。佛经里入水三昧让别人看到一滩水在地上也是这种本事。
: : 阿罗汉显神足通也是一样的原理。从此角度来看,万法唯识应该没
: : 有错。
: : 学习唯识学当然不是要学习这些神通,但是唯识学确实是因为
: : 高能前辈由实証所归纳出来的。经由这些事例,应有佐証的作用。
: : 而能够具备探索与开发阿赖耶识的功能的能力,是大乘行者所必修
: : 。必须懂得法界的妙用,才能任意的转移频道,去帮助需要救度的
: : 众生。
: : 另外,唯识学当然讲缘起,叫依它起性,又叫阿赖耶识缘起。
: : 另外还有真如缘起,也就是如来藏缘起,还有法界缘起都相类似,
: : 都是指能让法界森然运作的互动原理。它们都只是法界一股无能所
: : 的能量异名(或称空性)。
: 这一大串,等您或您师父从水上走到绿岛还是澎湖的时候,
: 在下就会开始认真一点回文,相信您应该不会在意吧?
: 别跟在下说佛制不能展现神通喔?
: 整串充斥着诚意满满的神通文,还在说什么‘不能示现神通’不是自打嘴巴吗?
不值得回应。
: : 你这己经类似有阿赖耶识的概念了。
: : 不过您此处似乎有个严重的bug,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入无想定以及四空定
: : 。而这时肉体都还在哦。如果照您的说法,识俱在无误(包含四个空天)。
: : 识没有舍掉,只是变得非常细而已。请看瑜伽师地论卷33。
: : T30n1579_p0468c18(01)║复次从无所有处求上进时。
: : T30n1579_p0468c19(06)║由于无所有处想起麤想故。便能弃舍无所有处想。
: : T30n1579_p0468c20(02)║由是因缘先入无所有处定时。
: : T30n1579_p0468c21(06)║超过一切有所有想。今复超过无所有想。
: : T30n1579_p0468c22(06)║是故说言非有想。谓或有所有想。或无所有想非无想。
: : T30n1579_p0468c23(01)║谓非如无想及灭尽定一切诸想皆悉灭尽。
: : T30n1579_p0468c24(01)║唯有微细想缘无相境转
: : ^^^^^^^^^^^^^^^^^^^^
: : 微细想就表示还有想,想不是第六识的功能吗? 怎么会没有识呢?
: : 在没出三界的无色定中,如果没有识,那不是什么都没了吗? 你再想想吧!
: : 这个世界虽然一直在变,但它是有能量的,阁下因为有此能量
: : 才有解脱的欲望与可能性。
: : 懂得此能量的存在,功能与运用,并不否定它的缘起性。
: : 其实我必须告诉Y大: 您用找不到以太来暗喻阿赖耶识不存在
: : 是不适当的类比。因为以太是一种假设,来自于声波需要介质的推
: : 理。既然是假设,自然可能不存在。
: : 而阿赖耶识不同,它的存在是来自于常识的推断。 怎么说呢?
: : 你如果相信有因缘果报,就该知道一个生命的现状相当程度来自于
: : 其过去所造的业。但此业放在何处? 是大脑吗? 不可能! 因为它会
: : 败坏。因此,为了解释业力的运作方式,把这个能储存业的"仓库"
: : 命名叫阿赖耶识。
: : 再来,缘起是真理无误。但您有想过吗? 一个生命的缘起跟物
: : 质的缘起有着根本的不同。生命的缘起有主导力,他能有机会心想
: : 事成,乃至解脱,成佛。易言之,他能摆脱热力学最大乱度定律的
: : 规范。有如积体电路必须通电才能work, 人的肉体也是也是有能量
: : 才能遂行任何意志。对这股能量的了解与使用,是大乘不共之处。
: : 恕我直言,许多人对缘起二字的理解实在太过笼统与简略。
: : 至于识,怎么会找不到呢? 你没听过宿命通吗? 这是可以调出
: : 一个生命过去生中的所有行为纪录的。
: 请问【仓库】在哪?实必定找不到对应的【仓库】。
: 在下论点:根本不用【阿赖耶识】(仓库)存在,【缘起】足够说明。
: 阿赖耶识实是便于人类思惟推论的【副产物】,
: 就如X,Y一样仅是代数,只是方便人们思索用的
: 一定要将X,Y回归现实,实际上,该代码代表着什么?
: 请问您,您找得到 X 跟 Y 吗?阿赖耶识亦复如是。
: 请记得,其实没有 X 跟 Y,好用对吧,但那是方便您思惟用的,实际上没有这玩意。
: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给大家方便理解用的,实际上没有这玩意,怎么改名都一样。
阿赖耶识即非阿赖耶识,是名阿赖耶识。
对不起,您这段我丝毫看不出能论証出什么结果的价值。
作者: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7-23 11:14:00
照阁下立论:‘诸法唯识生.诸法唯识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在下应该没误解您的意思吧?然后可以续推论:‘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实应该改成:‘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再继续推论:‘若人生百岁.不解【唯识论】.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应没超过您所言结论当然要是您本篇文章所说的:诸法唯识。在下的推文1-6若是成立,则推文7应该也确定成立无误了
楼主: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7-24 01:14:00
唯识学是以类似认识论以及现代心理学方式让人体证三法印,属于知识份子型的佛法。本身也是缘起论。而您用的句子都是早期阿含佛法的偈语,那些听闻此语的当机者,根本就没有唯识学的基本背景,连部派佛教诸论的背景都无。您若直接替换关键字,他们会误会或不能受用。但是如果受过阿含佛法薰陶,又深谙大乘佛理者,这样的替换也不能说完全不行,华严经都说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讲的是法界缘起论,讲的是无量时空层层叠叠互相牵动的缘起论,绝非只侷限于单一时空下的机械缘起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