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止观:奢摩他–住所缘如何修–正明所缘(2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7-04 10:00:12
: 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缘之时,谓于蕴等所决定相,任持其心,一门而转。
───────────────────────────────────────
■ 释义──
以如上所说的五种善巧所缘——1.蕴善巧,2.界善巧,3.处善巧,4.缘起善巧,5.处
非处善巧——作为得止修奢摩他的所缘时,于蕴等,“等”包括十八界、十二处、十二缘
起、处非处,任所决定一个行相,必须一个个来,不可同时。如先以五蕴作其行相,把五
蕴的意义决定善巧了后,就不再分别,心安住其上。一门而转,由一个行相,执取其心,
安住其心。依一个法义的一个行相,专注而安住。
依于所安立的五种善巧所缘,作为修止所缘,它有什么特色?这边是以所了知的五蕴
之义、所了知的十八界之义、所了知的十二处之义、所了知的十二缘起之义、所了知的处
非处之义,作为修止所缘。
以这些方式来修止,易于生起通达无我见及缘起见,易于正生起无我见与缘起见,易
于相应佛教的不共见地,所以它非常具有特色,它不是只在修定。以此当所缘境与外道不
同,它不是缘著佛像或石头,它缘到无我义,所以它能引出出世间道,这是比较不共的。
要先懂法义,不懂法义不能取境,不能取所缘,就不能修定。一切佛法的修行,法义
的思惟缘念都是殊胜的。没有法义的思惟缘念修行,修任何法门都是弱的,只是皮毛的。
1.修习安止所缘和修习胜观所缘,这二者的行相不太相同。修习胜观所缘的行相,胜观
会对于所缘的对境进行分析。但是若把这些对象作为安止所缘,是指经由前面的通达
,闻思二慧经由“颠倒知→疑→伺察意→正因”的分析观察思惟,对于这些内容非常
明白确定,内心去执取已经明白确定的部分,专一安住在上面,所以是安止所缘。
2.前面谈到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或缘起和处非处,这部分的内容仔细的作思惟,
思惟时把它的内容和无我义结合在一起,好好地思惟,当然逐渐可以破除我执,因为
我执逐渐减弱、逐渐破除,同时烦恼也会逐渐地破除,内心的妄念涣散也会逐渐破除
,对于内心的安住,当然就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原因。
3.或说,前面谈的内容都是甚深、深奥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缘起、处非处,和
无我义结合,这些内容都很深邃、很深奥。当内心去思惟一个很细的、很深奥的意义
时,心自然能够安住。所缘的对境是很细的、很深邃的意义,内心的行相于所缘专注
收摄,专心安住思惟,才能观察思惟得越来越细,自然能够离开涣散。因为对境是很
深奥的意义,所以对于内心的专注安住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从这二项来说明。
(例如,《解深密经》提到:“善男子!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假安立,所谓契经、应
诵、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十二分教);
菩萨于此,善听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如所善思惟法,独处空
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
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奢摩他是巴利语Samatha、梵shamatha之音译,汉语义译为
“止”),如是菩萨能求奢摩他(奢摩他安止,包含随顺的奢摩他与正式的奢摩他)。”
4.这里讲修安止的内容,和修胜观的段落不太相同,修胜观时对于所缘对象要进行分析
。可是就安止而言,是经过分析后,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决定,由原因分析后得到一个
决定,会产生定解,定解就是很确定它就是这样,就所产生的定解这部分,心专一的
朝向它,专一地安住在上面。从这个角度来看,称它为安止所缘。
5.对于有法的内涵举出原因来做说明,然后做很多的推理(从各种不同角度,符合正因
三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