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38(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6-19 01:03:04
(续:【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
。】)
  “将欲说法,安祥而动。故佛心湛然,无喜无忧”。这些我们都要把它记住,我们学
佛,希望能跟佛一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心能湛然不动。像水一样清净,没有染污、没有波
浪,叫湛然。佛心湛然,七情五欲没有,喜怒哀乐爱恶欲全没有。为什么?那是假的,那
不是真的,那是妄心。所以他没有欢喜,他没有忧虑。忧虑是烦恼,喜也是烦恼,为什么
?动心了。真心一动就变成妄心,不是另外有个妄心,不是的,真心动了叫妄心。六道凡
夫全是妄心,为什么?心动了,天人欢喜,三途忧恼,都是动心。修行人修什么?修不动
。没有办法叫心不动,这个功夫太难了,总是会有念头。净宗的方法就妙了,就是阿弥陀
佛这个方法,要动念只有一念,南无阿弥陀佛,除这一念之外没有念头。无喜无忧,这是
什么心?这是佛心。佛心就是真心,无喜无忧的心是真心,无动无想,这就对了。中国人
造字,中国的字有意义,你看“想”,心里头有相,你想一个人有个人相,想一桩事情有
事相,想就有相。思呢?思就有分别,你看“思”,心上面是个田字,田就是画格子,分
别。心有分别叫思,心里头有相叫想,思想是妄心。佛呢?无思无想,无喜无忧,这是正
常的,这是真性流露。我们看到这四个字能真做到,这个人大公中正,没有欲望,没有私
心。
  佛这个时候看到大众赞颂,佛现了微笑。这微笑就动念头了,动什么念头?说法。你
看,“若将授记时,现欣笑”。这授记是开示,为大家说法,授记之相。如来常住三昧,
将欲说法,安祥而动。你看他动,不像我们。现在社会,很麻烦!我说这话什么意思?想
求学的人找不到老师,好老师想传授学问找不到学生,为什么找不到?现在年轻人心浮气
躁。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各个年龄阶层的人,从幼儿园的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大学
生,在社会上工作的这些青年、壮年,再看老人,哪一个不心浮气躁?难得见一个心性清
净的人,找不到。老年人也发脾气,也有怨恨恼怒烦,心里头是贪瞋痴慢疑。这十个字在
我们这个社会各个阶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普遍看到。这麻烦在哪里?麻烦在圣教不能推
行。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书在,人会念,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就是这十个字,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有这十个字,学生有这十个字
,老师不能教;老师有这十个字,没有办法教学生,为什么?学生不相信,你自己没做到
,难就难在这里。所以佛法,特别是大乘,彻底放下,不管是好念、坏念,一个念头都不
能有,无喜无忧。清净心现前,没有染污、没有波浪、没有动摇,这是什么?这是自己的
真心,这是自己的本性。惠能大师开悟第四条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它没动,
它没有摇晃过。像水一样,干净、不动,没有波浪。
  若将授记时,现欣笑。佛的“舌相薄净”,释迦牟尼佛的舌相,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
。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他的舅父梅光羲居士,我们的李老师是梅光羲的学生,梅光羲
有一个好相,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尖。经上有,舌头能够舔到鼻尖,好像是三世不
妄语,才有这个好相。所以他讲经人家喜欢听,相信他。三世不妄语,舌头可以舔到鼻尖
,那要多少世不妄语,这舌头会把脸盖起来。所以舌相薄,舌相清净,什么颜色?像赤铜
色,这金色。“舌上五画,如印文。笑时动舌,出五色光”,舌能放光,五画就是出五色
光。
  《宝积经》里头说:“诸佛常法”,就是常常有这种现象,“若授地狱众生记时,尔
时光明两足下没。乃至若授菩提记,尔时光明从顶上没。”就放光,放光以后光回来,回
来的是从哪个地方消失?要是为菩萨授记,光从顶入。给地狱众生授记,光从足下入,回
光过来,光到哪里去了?光从足下没有了。我们再看此地,“彼国”,是极乐世界,极乐
世界是“纯一大乘故,更无余乘记”。统统是授菩萨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大乘
菩萨,为什么?不发大乘心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前面“三辈往生”告诉我们,“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心,往生条件,第一个是发菩提心,信愿就是菩提心,“一向专念”。
三辈往生条件是相同的,统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修净土的人决定不能忘掉。
菩提心就是清净心、真诚心。我写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写了十个字,
大家好记,第一个是真诚,第二个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修行下手,看破、放下、
自在、随缘、念佛,专修净土。处事待人接物,常常想到要用真诚,不欺骗自己、不欺骗
众生。我们学佛,佛菩萨都是用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根,菩提心起作用就是清净平等觉
,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大家看到佛光,是从佛头顶上入进去的,就是光收了。光放出来之
后,收的时候从顶上进去,这就说对象是大乘,不是其他的,罗汉、权教菩萨、人天,不
是的。“故云从顶入”。
  “《魏译》示放光之因,盖为当授菩提记”。这是说为什么要放光?是为了要授菩提
记,这时候授记。“《嘉祥疏》曰:正明授记,表得时机”,这个机缘成熟了,应该给他
们授记。好像学校读书,考试圆满了,通过了,应该要授给他学位。“所以欣笑口出”,
面孔微笑,口出,放光。“先还从顶入者,表吐言说,为物授至极法身之记也。意谓佛正
为大众授记。”这个记是至极法身之记,是成佛之记,不是给你授菩萨的记。是授佛的记
,就是大家将来必定成佛,在什么地方成佛,都会给你讲清楚。这么多人,大家成佛也有
先后不同,国土也有不一样。成佛为什么?成佛为度众生,不为自己。下面念老给我们解
释的,“意谓佛正为大众授记。因时机成熟,故现微笑。并放光明从口而出。遍照十方,
光回绕佛三匝,入佛顶中。此表为众所授之记,为至极法身之记,即究竟果觉之记也”,
究竟果觉就是成佛。
  “又《望西疏》注光明照十方”,注子讲光明照十方,“还入如来顶者,依《华严》
表授菩萨成佛记也。”《望西疏》里头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授什么记?为菩萨授成佛之
记。菩萨有感,弥陀有应。我们这边真正修行,如理如法,如佛所说,我们都能做到。一
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忘记苦难众生,我到极乐世界是为什么?是为成佛,成佛为
什么?是为度众生。现在没成佛,我想度众生,智慧、神通、道力都不足,没有办法教化
他。这些有缘众生我看到、我听到、我想到了,都属于有缘众生。那我们念佛求生净土,
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阿弥陀佛哪有不照顾的道理?这个要懂!阿弥陀佛照顾
,他就现身说法,就有感应,我们用这个来感,佛会有应。所以用《华严经》来解释,授
菩萨成佛之记,这就对了。再看下面一首,“会众互庆”,这些人互相感到非常幸运、非
常欢喜。
(Ⅱ) 会众互庆
  【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这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就证得了,‘不退位’是成佛不退转位菩萨。对谁说的?全
是对法身菩萨说的。这个不退位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证得了,真证得了,我们讲法身大士
。“不退者,不退转之略称。即阿惟越致菩萨也。是故时会一切众”,当时跟着佛在一起
的这一切大众。“敬叹佛光未曾有”。稀有难逢,不是这种因缘聚会,佛不现这个光明,
佛能现这个光明,是看大众修行成熟了。“各各俱发菩提心,愿出尘劳登彼岸。”尘劳是
六道轮回生死,还包括十法界,脱离六道、十法界。这就出了十法界,证得圆教初住,别
教初地,就是入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面修行到等觉地位,佛才给你授这个记。所
以这些我们一看就了解,这些人统统是等觉菩萨。所以发菩提心,圆满的菩提心,登彼岸
,这是如来大涅槃的彼岸,极乐世界毕业了。末后这两句是佛说法:
③ 本师叹弥陀
  【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
  “弥陀放光”,放光之后就说法。故下面说,‘佛语梵雷震’,这个佛是阿弥陀佛。
“佛音清净”,称为梵音。“又如梵天王”,所以也叫梵音。梵音通常有这两个意思,一
个是表佛菩萨的清净音,一个是表大梵天王。大梵天王是四禅天里面初禅天王,修清净心
,身心清净,所以称为梵天,“故曰梵音”。“《智度论》曰:如梵天王五种声从口出”
,这是经上常常对大梵天王的称赞:第一个,“甚深如雷”,像打雷一样。第二个,“清
彻远闻,闻者悦乐”,音声好听,听到生欢喜心。第三个,“入心敬爱”,听了之后,恭
敬心能生得起来,慈悲心能生得起来。第四个是“谛了易解”,谛了是真正如实的明了,
他所说的意思完全能听懂、能够理解。第五个是“听者无厌”,听不厌,喜欢听。这是大
梵天王音声的五种德相。初禅天不很高,上面还有二禅、三禅、四禅,再上去还有四空天
。初禅天,梵天,梵是清净。我们羡慕他,怎样学习?日常生活当中,言语要真诚,这第
一个;要温柔,没有暴戾的现象;要清净,没有染污;要平等,没有分别;要慈悲,别人
听了生敬爱心。敬爱是道德的根本,爱就是孝敬,孝养父母是爱,奉事老师是敬。中国传
统文化的根就是孝敬,时时刻刻自己总是从孝敬心出来,帮助别人回归到孝敬,这就对了
。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念头,就有感应。
  下面讲的是比喻,“《嘉祥疏》云:震雷能骇动物情”,是惊醒动物,动物听到打雷
都到处跑,震惊,取这个意思,“譬说法皆动无明之识也”。识是情识,情识都是烦恼。
听了佛说法,听懂了、明白了,能把无明烦恼放下,有这个好处。又《净影疏》里头说:
“震法雷者,法无碍智化众生也。”说震法雷,法是无碍智,智慧,佛菩萨言语都是真实
智慧,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些人所说的东西,统统都
从自性流出来的,没有通过阿赖耶,就是没有妄心来障碍他,他的东西是正法。今天讲精
华、糟粕,它全是精华,没有一个字是糟粕。这是什么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华
严》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在别教是初地以上的菩萨。
  所以经典的翻译,我们年轻时候有怀疑。为什么怀疑?我们在学校念书,念古文,老
师叫我们把古文翻成白话文,我们四、五十个同学,每个人都翻一篇,没有两个人相同的
。所以我们就联想到佛经当年翻译,这些翻译的人会不会翻错?我把这桩事情向李老师请
教,李老师告诉我,凡是进入译场里面的人,都是修行证果的人。参加翻译的,三果以上
,比阿罗汉低一级,三果阿那含,最低是阿那含,三果圣人。罗汉、菩萨他们来动手翻译
,最后决定的,决定取舍,或者帮你修订,最后定稿的人都是法身菩萨。那就是统统都是
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要经过他们看过才能流通,他们没有看过不可以流通,这是取信于
后人。不像现在,现在拿去翻译,都是凡夫,凡夫翻错了当然有,不可能没有。三果以上
就不可能有,还要经过最后通关的,法身菩萨把关,祖师大德,像鸠摩罗什、玄奘大师,
这些都是把关的人,怎么会有错误?他们要负责任。经里头翻错一个字,意思不对了,要
背因果的,那个罪很重。所以像这些我们都应当要知道,我们对于经典才能产生信心。
  包括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部经。你看他会集得多好,天衣无缝,每个字、每一句都是
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他把它拿出来重新组合变成这部新本。谁给他印证?他的老师慧明老
和尚给他印证,再有这些大德,都不是凡人。总印证,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手上
捧著《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来给我们做最后证明。证明什么?证明第一个,净土宗
《无量寿经》是真的,真经,决定没有错误;第二个,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正知正见。他
也是用会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会集本。这个会集本,我
们能相信,佛法灭尽之后,末法已经过了一千多年,还有八千年,八千年之后佛法在地球
上统统消灭了,最后的一部经还留住一百年,就是这个本子。所以夏老还编了一个《净修
捷要》,那是什么?让我们做早晚课用的,工作繁忙的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这个简单
的课诵。课诵虽然简单,只有三十二拜,半个小时就做完了,内容非常丰富,释迦牟尼佛
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些法门统统都在里头,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大乘小乘。从留下来的典
籍我们来看,夏莲居老居士不是凡人,黄念祖老居士我相信也是菩萨再来,怎么能做出这
样的本子?帮助末法九千年这些众生能真正开悟明了,要靠这个注解;认识净土宗,要靠
《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要靠这个本子。
  接着《净影疏》,都是引祖师大德的注疏来解释,震法雷者,法无碍智化众生。《唐
译》里面说:“震大法雷,开悟一切。”佛说这个法,令一切众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为这个。“综上诸解”,古大德的注解合起来看,“谓弥陀说法音声如梵天王。演说法要
,如大雷震,开悟大众”。此乃本师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话。下面说,“八音畅妙
声,亦复如是”。“八音”,底下把名字说出来了,“如来所得八种音声”。《梵摩喻经
》有说,这个地方的几句是从《梵摩喻经》里头节录出来的。第一个是“最好声。其声哀
妙”。第二个是“易了声。言辞辨了”,很容易明白,你能够听得懂。第三个,“调和声
。大小得中(闻者和融,自然会于中道之理)”,它有这种功能在里头。第四,“柔软声
。其声柔软(闻者喜悦,舍刚强意,自然入律)”。就好像我刚才讲的,我们现在的人心
浮气躁,但是听佛菩萨讲经说法,浮躁的气自然就没有了,就这个意思。第四,柔软声,
其声柔软,闻者喜悦,舍刚强意,自然入律。第五,“不误声。言无错失(闻者各得正见
)”,就是他听的理解都正确,没有错误,离九十五种外道的邪非。第六个是“不女声。
其声雄朗”。闻者敬服,魔外,魔王、外道都归顺,听经生欢喜心。第七个,“尊慧声。
言有威肃”,有威仪,“如世尊重”,世间人对他非常尊重,“有慧人声”,有智慧,“
闻者尊重,智解开朗”。这是解释前面这句话,世间尊重有智慧的人。说法有这些好处。
第八,“深远声。其声深远,犹如雷震(闻者皆证甚深之理)”。
  我们知道,佛陀那个时代,没有现在科学这些工具。他讲经说法,弟子三千人,三千
人是相当大的广场,他都在树下、都在水边,风景好的地方,大家席地而坐,音声如何能
让这三千人个个听清楚、个个听明白?这是我们现在人怀疑的。现在有扬声器、有扩音器
,可以做到;过去,这就是佛的神通道力,佛有智慧,佛有六种神通,能令说听没有障碍
。大家说话,有问题问佛,佛能听见,佛说法的声音全场也都能听见,统统能得利益。
  下面,“又八音者”,这是另外一种说法。“嘉祥师云:一响”,音声响亮;“二彻
”,彻是透彻,不管你座位跟佛是远近,都能听到;“三清”,清凉自在;“四柔,五哀
,六高,七和,八雅”。雅,凡是正说都属于雅,叫你听了不会有邪知邪见。“畅者说也
,申说也”,舒畅。我们一般人讲,说的人很痛快,听的也很舒服,这就是这个意思。“
如《阿弥陀经》曰:其音演畅五根五力等等”,《弥陀经》上也有这个意思。“妙声者,
妙法音声也。弥陀具足八音,以演说妙法,故云八音畅妙声也”。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如
来都具足八音,阿弥陀佛当然不例外,所以说八音畅妙声。
  看了这一段让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用现在的话来
说,他是什么身分?他是老师,跟中国孔子一样的身分,跟中国孔子一样的成就。孔子在
中国,他在印度,跟孔子差不多时代,比孔子早一点,释迦牟尼佛出生是周昭王二十四年
,他比孔子早,境界相同。于是我们相信,在这个大宇宙里头,众生很复杂,遍满虚空,
过去、现在、未来,十方刹土,每一尊佛的教区都是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的,
还有一尊佛教二个三千大千世界、教三个大千世界,甚至于有五、六个大千世界,每一尊
佛发的愿不一样。佛佛道同,智慧神通道力完全相同,发愿不同。所以成佛教化众生多少
,地区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度众人数有多少,各个不相同。唯独阿弥陀佛他是究竟大圆
满,没有一样不圆满,都是无量无数无穷无尽。我们只能用这些话来赞叹极乐世界、赞叹
阿弥陀佛,他实在是太伟大了,无与伦比。
  我们最重要的,我们读经,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悟处。这部经我念了几十年,一直到
现在还常常有新的悟处。所以每次讲不一样,你说听哪一遍?能都听最好,不能都听的话
,听最近的,为什么?愈讲愈透彻、愈讲愈深入。这一遍讲演时间长,二、三年了,还没
讲完,讲得很详细,偏重在修行。大致上我们了解,咱们怎么去,一定要去,决定要掌握
这一生,我不愿意来生,这一生就得要去。所以这一次大家在一起学习,偏重在行门,偏
重在修行。我们真正有把握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们才真正满愿。今天时间到了
,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6-19 22:13: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6-20 18:2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