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33(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6-05 14:07:24
(Ⅱ) 妙果
  下面这一段,果报,真修就有果报。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还是《往生论》上说的:“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
,见彼阿弥陀佛。”“妙因感果”,五念是妙因,往生见佛是果报,“是故临命终时,蒙
佛本愿加威”,本愿的加持,这威德。“慈悲加祐,令心不乱”,这句话非常难得。临命
终时,一心不乱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时候一心不乱不是自己修成的,而是临终的时候阿弥
陀佛慈悲加佑,帮助你一心不乱。“故得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是一心不乱
,这个功德太殊胜了,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知道。“慈悲加祐,令心不乱”,这句话也出
现在玄奘大师所翻的小本《弥陀经》,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没有“令心不乱”这一句,玄
奘大师的译本有,把这一句补出来了。这一句很重要,帮助我们念佛人,求生净土的人增
长了信心。我功夫不到没有关系,在这一刹那当中,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保佑我们,帮助我
们一心不乱,这太难得了!
  故得‘不惊不怖,心不颠倒’。“不惊者,不惊慌失措。不怖者,不畏怖恐惧”。这
就讲什么?走得平安,走得好,自在往生。“不颠倒者,心不错乱,忆佛之正念依然现前
。故得往生。本品经文,未言临终见佛,但既得往生则佛必然来迎”。这一句我们不能忘
掉,所有往生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尤
其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临终,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回头,一心念佛,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不来迎接的,不来迎接你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到时候佛
一定来迎。“因佛本愿,临终接引。若无佛迎,则凡夫自力不能往生”。你不知道极乐世
界在哪里,所以决定佛来接引,不可以不知道。“今不言者”,没有提到这个话,因为这
一品“专论因行,故不多涉往生之果境”,往生果报现前的境界就省略掉了,这个道理要
懂。这是妙果。
Ⅲ 忙里偷闲正念得生
(Ⅰ) 胜因
ⓐ 端心精进
  下面第三,“忙里偷闲正念得生”,这一段重要。里面分四个小段,第一段“胜因”
,这个因太殊胜了。我们看经文:
  【若多事物。】
  工作繁忙。
  【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念老注解,“右第三类,有二句”:第一句“修行世善”,第二
句“忙里偷闲,正念得生”。关键是后头这一句,要正念才能得生。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此类”,这是一类的人,这一类的“指事物繁多之人”。“平素”,就是平时,空闲的
时间很少,像一般人“大修斋戒”他没办法做到,“更难于一心清净”,这就是他做不到
。“如是之人”,这样的人怎么办?我们要想求往生,怎么办?这里教导我们。“当努力
行善”,尽心尽力行善,善,前面讲的十善,要以这十善做标准。“并应忙里偷闲,善择
时机,遇缘即修,不使空过,亦定得往生”。末后这一句结论好,定得往生,也能定得往
生。什么时候修行?得空就念佛,遇缘就修,只要这个工作不需要用思考的都能修。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他一生耕种,农夫,虽然出家了,每天还是下田耕种、耕作
。耕作不需要用思考,所以不妨碍他念佛,拿着锄头,拿着工具,一锄头一声佛号,声声
不缺,这就是缘,机会。所以他念佛不间断,无论工作不工作,佛号不间断。有人的时候
默念,不出声音,不干扰别人,不妨碍别人,没有人的时候就出声念,有人的时候默念。
不使空过,佛号一句接着一句,除了睡觉中断之外,醒过来接上了,没有空过。我们看末
后,念老在这里给我们结的,“净宗之妙即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也”
,《报恩论》里头说的。
  ‘有空闲时’,承上面所说的,“事物繁多,未能身暇心净”,身心都不能得到闲暇
,平常身在工作,心里还在想着事情,所以不能‘大修斋戒’。“则当善用时机”,日常
生活当中要懂得善用时机,“遇闲即修,摒除世虑”,对世间一些牵挂的事情统统放下,
“勇猛专修”。“此句有空闲时总贯下文,直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
  “端正身心,端身正意也”。《浊世恶苦品》里头,经里面说:“汝等能于此世,端
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这是佛在《无量寿经》里头劝勉我们,“浊世恶苦品”
。五浊恶世,真不容易!我在年轻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经文,我总是以为佛说话太过分了一
点,是有浊恶,还不像佛说的这么严重。但是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念念这一句经文,相
不相应?一点都没错,好像是我们这个社会,释迦牟尼佛亲眼看见的,称之为五浊恶世。
能在这个世间,端心正意,不作恶业,难,很难,就是前面十句所说的,杀生、偷盗、邪
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能不起心不动念吗?恶缘现前,你能够守得
稳,不动心,能做得到吗?太难了!所以佛在这里赞叹,“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
德”,真不容易,这是大德。这几句话对谁说的?对学佛的人说的,对念佛求生净土的人
说的。佛确实慈悲到极处。
  《重重诲勉品》里面说:“若曹作善,云何第一?”若曹是你们大家,你们大家要想
行善,什么是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这就是大善,端心
正念这就是第一作善。我们先端正心意,然后端正身,包括耳目口鼻,六根,六根是先端
正意根,然后再端正眼耳鼻舌身。这个地方讲的,“是故遇空闲时,首应端正身心”。空
闲的时候会胡思乱想,会受境界干扰,眼被色干扰,耳为音声干扰,鼻为香干扰,舌被味
干扰,身、意没有一样不受干扰,干扰就不得其正,我们讲偏了、邪了。
  “绝欲者,在此期间绝断男女间之爱欲。去忧,放下世间忧虑”,这是念老在此地教
导我们。绝欲,在被外面境界干扰的时候,要能够觉悟,要能够把这个干扰放下,用‘绝
欲去忧’,爱欲放下,忧虑放下。‘慈心精进’。“慈心,与众生乐之心”。怎样帮助众
生离苦得乐?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历代的祖师大德用什么方法?他们所用
的,持戒、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现在叫办班教学,四十九年没
中断,法布施、财布施。财是什么?内财,比外财更重要。内财是什么?身体,用我这个
身体来做榜样。持戒就是身教,佛所说的他全做到了,这就是持戒,三聚净戒圆满落实,
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个修行求出离六道轮回的榜样给人看,教你怎么修学。不容易
!身行言教他做到了,所以听的人相信,没有怀疑。佛没做到的决定不说,说了别人不相
信,说了别人怀疑。
  去忧,就是放下世间忧虑,我们常说的万缘放下。为什么?这个世间法是假的,不是
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甚至于对佛法也放下,经上说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为什么要放下?教你学一样就好,别学太
多。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既然一切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我们要把高下放下,取一门
就行。无比殊胜的一门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为什么?人人做得到,人人都能成就,
它就是最殊胜的法门。这个法门传给你了,你修很困难,你做不到,你这一生离不开轮回
,不能成就,定慧都不能成就,那就是不契机,这个法门不适合你修。那我们能学的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都不够资格,就这一门,这一门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来度我的,来接引
我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圆满了,就成佛了。
  所以教我们绝欲去忧,这两句是放下,下面两句是提起,提起什么?慈心精进。慈是
与乐,总是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先要自己离苦得乐,自己没有离
苦,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得乐,怎么能帮助别人得乐?行吗?行,释迦牟尼佛做到
了。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什么?彻底放下,世间人所忧的就
是这些,他全放下了。与乐怎么做法?帮助人开悟,开悟就乐了。释迦牟尼佛说法说那么
多,都是帮助众生开悟的,开悟就乐了。开悟是什么?生死了了,知道自己一生决定出离
六道轮回,多么喜乐,真乐,这不是假乐。
  念老这里注解得很好,“今此修持”,我们现在修持的这个法门,“是为饶益有情而
修也”。在大乘教里叫表法,做榜样给别人看。自己怎么样?自己随时可以往生,想走就
走。为什么不走?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希望多影响几个人,多带几个人到极乐世界,这是
阿弥陀佛最欢喜的礼物。“我来了,你看我带一批人来了”,阿弥陀佛就喜欢这个。这就
是为什么历代这些祖师大德,住世的时候天天讲经教学,领众修行,就这个意思。“勇猛
于修善断恶”,断恶修善要勇猛,这是真精进。《辅行》第二卷,这是律宗的戒本,这里
面说,“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为进”。于法无染,念念趣求,不但是于世间法无染,
于出世间一切法也不染,这叫精,于法无染;于世出世间法都不求,这是进。
  下面说,《华严大疏》第八卷里面说:“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
。”精心务达。“盖谓:精者,乃精一其心于佛法也”。这解释得更清楚了,就是古德教
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个意思。我们要精一其心于佛法,佛法就是这一部经
,就是这一法,信、愿、持名,蕅益大师讲四个字,决定得生净土。“以此精心,唯以达
本为务”,达是什么?达是到达。到达什么?我们第一个,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
佛。在极乐世界,我们的精心希望到达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西方极乐世界
究竟圆满,妙觉果位,等觉上面。这是达本,这叫进。“本者本源也”,本源是什么?自
性,本性,本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心就是性,性就是心,这叫达本。达本一定
是在极乐世界,我们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我们真求,他真帮助,帮助我们
成就,帮助我们达本。所以末后说得好,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是为达本。“《大疏》之
义较胜”,《华严经大疏》这个意思说得好,讲得非常好,简单明了。
ⓑ 断恶修善
  底下第二小段,“断恶修善”。这个是说马上要干的,这些经文要写在墙壁上,常常
看见,不要忘记。
  【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这都是我们的毛病,几个人没有?都有。这些东西不能放下,修行功夫怎么会得力?
所以,修行难就难在这里。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从不当瞋怒至至诚忠信,乃第一句,为
人乘之世善”,世间善法,人世间的。这个乘就是三乘,再加上人、天,叫五乘。三乘是
大乘,缘觉是中乘,声闻是小乘,通常讲的三乘,我们要知道。人乘的善行,修这个,来
生会得人身,不会丧失人身,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这些毛病改不掉,来生人身都得不
到,怎么能往生?所以你要问修行从哪里修起,就从这修起,不应当瞋怒。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又害贤曰嫉”。别人有超过自己,多半是名闻利养,有超
过自己就受不了,嫉妒心就生起来,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这造业造得深,嫉妒障碍
严重的都在地狱。害贤,为什么?都是怕他超过自己。这个心怎么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
,得不到人身,到哪里去了?三恶道去了。‘贪餮’,我们一般讲好吃,“贪食也”。‘
悭惜’,《大乘义章》里面说,“吝惜财法称悭”,我们叫小气。对于财法如果是吝惜的
话,财不肯施财,法,不愿意为人说法,第一个是命中没财,第二个是命中没有智慧。所
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有财不肯布施,有法也不肯布施,来世是什么样
的人?没有智慧又没有财富。这就错了。
  我这一生是遇到章嘉大师,要不遇到章嘉大师,财法都等于零。为什么?过去生中就
是缺少财施,财施、法施、无畏施都缺乏。那果报是什么?是贫穷,没有智慧,没有寿命
,这真的不是假的。这一生遇到了佛法,跟章嘉大师见面,他老人家就教我要修三种布施
。布施,我没有钱,财施我知道,拿什么去布施?老人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可
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还行。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养成一个布施的心、布施的念头
。幸亏过去生中还修了一点法布施,所以还有一点小智慧,对于大师这些话能听懂、能接
受,就真干。
  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今年九十岁了,这四十五年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我命中有
的。我们同时出家还有两个好朋友,同年,命运都相同,都过不了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
一年,三月法融法师走了,五月明演法师走了,七月我生病了,我就知道该走了,一点都
不错。所以我念佛求生净土,念一个月佛,病好了,我没有吃药,没有找医生。多少人关
心我,我说命到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到了就该走了,念佛求生净土就对了。还
有几个学生陪我,跟我在一起念佛,助念。所以真的不是假的。
  老师教给我的三种布施我都干,法布施,喜欢为人说法,只要他喜欢听,一个人我也
讲。我在台中学讲经就这么学会的,给谁讲?喜欢听的人我就给他讲,约时间,一个星期
一次,到他家里,方便,他只给我泡一杯茶就行了,我给他讲两个小时,我用这个机会练
习讲经。所以我在出家之前,我学会十三部经,十五个月学会十三部经,十三部经我都会
讲,讲得还不错。所以我一出家,白圣法师就叫我到三藏学院去教学。我学了十三部经,
它一个学期才学一部,才教一部,三年毕业了才教了六部,我还有七部没有派上用场。所
以我对于佛学院没兴趣。我在台中学经教,进度是一个月学一部,十五个月学了十三部,
这十三部里头包括《金刚经》,包括《普贤行愿品》,包括《阿弥陀经》,这都是比较分
量大一点的。《金刚经》我开课,是在内典研究班,李老师办的内典研究班,八个学生,
六个老师,我是其中之一,我主教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以学教只要专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样一样的学,不能同时学两样。这是李
老师最忌讳的,你同时学两样他不教你,他很干脆给你说,你没有能力接受。一门一门学
,一门没有学好,怎么叫学好?能讲叫学好,所以我要找地方去讲。台中的莲友很多,我
就找他们,我天天讲,星期一,每个星期一在张三家里讲一种,每个星期二在李四家讲又
讲另外一种。自己要会找机会,要练习,不上台、不练习不行,不能成就。
  所以三种布施可不能疏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我做得多的是放生
、病苦,在医院里头我布施医药费。一直到现在,我在澳洲图文巴,澳洲政府办的医院,
我现在还是每个月捐一万块钱澳币,给贫穷的人做医药费。我在那里住了十四年,没有中
断,每一年十二万。布施医药,无畏布施。还有一个,基督教办的临终关怀中心,做得很
好,它服务很周到。虽然是基督教,我们佛教徒要是临终,他关怀,照佛教仪式做,我看
到很欢喜。他也来找我,他们经费困难,我也是每年给十二万给他。这两个地方,二十四
万,一年二十四万,十四年不缺,这个属于无畏布施。所以财、法都布施,而是以法布施
的功德最殊胜。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他给我们做榜样,老师要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教学没
有道场,一生没建道场。我现在才懂得他的意思,建道场有很多弊病,障道,以前我不知
道,我到这么大年岁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佛为什么不建道场,把人贪心断掉了。日中一食
,树下一宿,正确的。那个时候人身体好,我们今天体力不够,晚上在外面一个晚上在那
边打坐,大概第二天就要上加护病房了,不敢尝试。知道是对的,我们非常惭愧,赶不上
佛陀,晚上还要有个地方可以遮蔽风雨,够了。心里面真的做到这段经所说的,断一切恶
,修一切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前面几句是断贪嗔痴,后面两句是培养至诚心,是修善。
其中断嗔又摆第一。
修行从哪里修起,就从这修起,不应当瞋怒。
我好惭愧,脾气还是会不时起来。虽不是大发,但心里还是会不高兴。
祈愿佛菩萨慈悲加持,让我能觉悟得越来越快,断掉这个恶习!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6-05 14:1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6-05 21:54: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