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土三经对告众之探微

楼主: wing95035 (max)   2016-06-04 15:54:41
一、三经对告众说明
净土三经通以弥陀本愿为宗旨,以念佛往生为正行,以同生报土为果益。因开显不同,对告众各别:
《大经》阿难启请,以弥勒菩萨为对告众。
《观经》韦提夫人乞请,亦以韦提夫人为对告众。
《小经》无问自说,以舍利弗为对告众。
弥勒菩萨为一生补处菩萨;韦提夫人为垢障凡夫,善导大师称之为“垢凡女质”;舍利弗为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尊者。一为菩萨、一为凡夫、一为智者。
为菩萨者,示其果益——必至补处,无此益不能上摄一切菩萨,《华严经》是为佐证、前导。
为凡夫者,示其应机——本为凡夫,非此机不能显大悲为凡之弘广誓愿。
为智慧者,示其择法——选择念佛,唯此法可令一切人疾成佛道,易行疾至,智者当选。
如是通观三经,知法门利益超胜,法门应机普广,法门智者所选。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垢障凡夫,通为摄受之机,通为对告之众,通得补处之益。无论智愚,无论圣凡,只要信受弥陀本愿,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即智同舍利弗,果同弥勒菩萨,现生住不退转,当来成就佛道。
二、三经对告众之意义
同说一法,对机大异,或为等觉菩萨,或为垢凡女质,或为智慧尊者。其义何在?佛义幽深,凡心难测。窥测三经,简而论之。
1、《大经》以弥勒菩萨为对告众之意义
《大经》乃称性极谈,畅说弥陀本愿发起因缘、因果事理,广大深妙,幽玄难解,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如是谁堪为当机众,承受此无上甚深微妙法?
众弟子中,德位相配、心意相通者,唯居因位之极的弥勒菩萨。其德齐于佛,其位居补处,其心至谦敬,堪受此法,堪传此法,自行化他,流通无尽,故直以弥勒为对告众。而信受此法者,无论因位果位,亦皆同于弥勒也。
有此殊胜利益,故特以弥勒为对告众,普劝一切众生当闻此法,当信此法。为成就此意,并特留此经,普闻于未来,以示流通无尽之意。今一一论之:
(1)其德齐于佛
净土一门,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谓“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因位之中,能全体领受者,唯德齐于佛之等觉菩萨如弥勒者。
(2)其位居补处
净土一门,佛佛相知,佛佛相念,佛佛相赞,佛佛相传。除佛以还,唯补处菩萨,堪知、堪念、堪赞、堪传。
(3)其心至谦敬
弥勒菩萨深知弥陀本愿之深广、他力法门之至要,故能至心归命,谦敬奉行。如经中佛开示“信疑得失”之后,弥勒菩萨白佛言:“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于此无上法门,唯谦敬者得其大益,憍慢者难信此法。如经云:“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弥勒至谦,堪受此法。
(4)善根同弥勒
凡法界念佛者,因位善根同于弥勒。此有二义:
一者宿世善根同。
《大经》云:“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
二者念佛功德同。
念佛一法,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只要念佛,功德即同。《大经》处处显此要义,如“附嘱弥勒文”言:“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观经》亦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故知:《大经》虽以弥勒为当机众,凡于弥陀本愿信受无疑者,则具足无上功德,现生为菩萨胜友,当来生诸佛之家(净土),亦如弥勒菩萨矣。
(5)果德同弥勒
凡念佛往生者,德位俱同弥勒。如第十一愿、二十二愿所言:住正定聚必至灭度,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小经》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唐译云:“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善导大师高判五乘齐入,同生报土,明果德同弥勒之要。
(6)普劝闻法
弥勒身居补处,尚于此法闻而不疑,信受奉行。一切众生,亦当不顾一切,听闻此法,信受奉行。
是故释迦对弥勒宣说念佛即得大利、念佛具足无上功德之后,即云:“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此即藉劝弥勒而普劝一切也,弥勒以身示法,余者何乐而不闻法。
(7)特留此经
《大经》为净土法门之根本、源头,弥勒德位同佛,堪能信受此法、传承此法、流通此法。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释迦本师慈悲哀愍,特留此经,住世度生,以示流通无尽、大悲为凡之意,借此以劝弥勒当来成佛,亦当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
乃至一切诸佛出此世间,亦当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如是佛佛共赞、佛佛相传、佛佛流通,上顺弥陀“诸佛咨嗟”之誓愿,下启一切念佛往生人,当“自信教人信,真成报佛恩”。
信受弥陀救度 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 广度十方众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