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止观:奢摩他–住所缘如何修–正明所缘(19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5-28 09:58:37
: 缘起谓十二有支。缘起善巧者,谓知缘起是无常性、苦性、无我性。
───────────────────────────────────────
■ 释义──
“善巧所缘”的第四个是“缘起善巧”,善巧是动词,缘起是受词,善巧缘起是指很
精通缘起。缘起分成粗分和细分,这里讲的不是细分,是粗分。此处讲的缘起就是十二分
支的缘起,对于缘起里粗分行相的善巧,不是讲细分的行相,因为十二缘起是粗分的缘起。
细分的部分是《中论》(中观根本慧论)所谈到的。中观所谈到万法无谛实,无谛实(
没有谛实成立)是因为缘起的缘故,彼缘起(细分的缘起)是缘起正理,《中观根本慧论
》谈到,因为缘起的缘故,所以不灭(没有灭的自性)、不生(没有生的自性)、不断(
没有断的自性)、不常(没有常的自性)、不一(没有一的自性)、不异(没有异的自性
)、不来(没有来的自性)、不去(没有去的自性)。缘起作为能立因,以此成立八不:
不生、不灭等八项,这样的缘起属于细分的缘起,而这里所讲的缘起是粗分的缘起。
《中观根本慧论》的缘起非常细分,细分是指要依靠这个缘起去成立空性义,表示此
缘起和空性义非常靠近,它是能立的原因。此缘起是相缘而形成的意思,相依靠之后有关
联而形成,故谓缘生缘灭,缘是相依靠而关联、生是形成的意思,缘起是指相依靠有关联
而形成。首先相依赖相依靠能够去除常边,有关联能够去除断边,由相依靠有关联的缘故
,才能够形成,所以称为缘生。譬如以绿苗作为有法,它靠因缘和合而形成。因为靠因缘
和合而形成,所以自己方面不需要依靠任何其他者,自己方面不共的就能够存在,不观待
他法自己方面能够成立的这部分没有,必需要依靠其他者才能够形成。
就无谛实而言,空性就是无谛实成立,因此谈到空性的逻辑推理称为缘起正理,缘起
正理为何可以去除常边、断边?因为缘起正理讲的就是相依和关联,相依去除常边,关联
去除断边,这种解释的缘起属于细分的缘起。不过,这里讲的不是这个细分的,而是粗分
的,是十二缘起分支的缘起。细分缘起是和空性密切相关的,因为它要去成立空性义,所
以非常靠近空性义,不过就算这里讲的不是细分的缘起,也是透过缘起,逐渐通过它,慢
慢地,间接地和空性义有关系。
《入菩萨行论》胜慧品,佛陀讲的“一切此诸分支者,能仁悉为胜慧说”,佛陀所开
示的一切教法,实际上都是为了了悟空性义作准备,不管十二缘起、业力因果,其最究竟
的目标是朝向证悟空性义。十二缘起算是粗分,在究竟上它还是和空性义有关系。细分的
缘起当然是直接和空性意义有关系,就算是粗分的,究竟上还是和空性义有关系。
这里谈到的缘起,是讲缘起的十二分支,十二分支主要是说明轮回流转的情形,即流
转的过程。轮转靠什么因而产生?它为何会持续下去?它不断转动的因何在?把轮回流转
的情形作个解释,这个内容就是缘起的分支—十二缘起分支。
轮回所以不断流转,其主因是无明,因为有无明为主因,第二项就是造业。造了业后
,所造作的业不会消失,因为有心识保管业所形成的习气,此即第三分支的识。为什么要
谈到第三个分支的识呢?因为第二个分支造业,造完业不可能就消失,因为有识保管它。
第三支识扮演保管的功能,使这个习气能维持下去,若习气受到保管,不会失掉能持续下
去,那不就要形成来世了吗?解释来世的情况,所以谈到名色的分支。其实,名色的分支
讲的是五蕴,谈到五蕴就要讲补特伽罗的形成,补特伽罗的形成当然是依靠五蕴。因为有
心识去保管习气,既然业的习气留存下来,不会消失,表示习气将要成熟,就有来世了。
来世能否形成,要看来世的这个补特伽罗是有、还是没有来决定。补特伽罗是有、或是没
有形成,是依靠它的施设基—五蕴—是不是存在或形成。来世若有补特伽罗存在,首先它
的施设基五蕴先形成,所以名色的五蕴是第四分支。
名就是指受想行识四蕴,色就是色蕴,即补特伽罗的施设基五蕴,补特伽罗的施设基
五蕴形成,补特伽罗就存在。五蕴形成后,拥有五蕴的补特伽罗就形成了,可是拥有五蕴
的补特伽罗既然有了,他的心识当然就会增长、增广。心识要增长、增广,其依靠之处必
须要成熟,心识依靠处就是六处,所以第五支是六入。入即处的意思。
心识要增长不只靠六处,还要靠和对境相接触,接下来就是触支。要能接触到对境,
就要有触的分支。接触到对境,就会产生感受。前面讲的,首先无明作为动机,造业是第
二分支,识是第三分支,到此为止,将来会产生一个果,果就是后面四个分支—名色、六
入、触和感受。受这支,首先它是一个果,但它又不仅是果,它会继续引发烦恼。通常在
感受产生的同时,必定引发烦恼。若仅引发感受,没有引发贪心,几乎不可能。感受会继
续引发产生贪念,这就是爱。
若贪爱的力量越来越强,会投生到来世,引发投生的力量会越来越强,这就是取。取
的贪爱的力量比爱的贪爱力量更强,取就是取得一个东西,就是会去取得来世的五蕴。当
取的力量更强,非常明确时,必定会投生到来世,那时候就称为有。有等于是存有,就是
非常明白确定,第二支行的能引业在此时成为确定有的能成业,一定会投生到来世。爱、
取、有这三个分支和来世有关系,既然和来世有关系,接下来就是生,生之后的第二刹那
就是老,走向一期所生的死亡,这是十二个分支。
十二分支要说明的是轮回如何继续流转?称为分支的原因是,虽然要解释缘起流转,
在解释时要分成因果的关系来解释,十二项里哪些是因?哪些是果?这样做解释,称为分
支。分支就是虽然讲十二项,彼此之间有因果关系存在,因为有因果关系存在,所以是分
支。缘起是相依关联,解释轮回不断流转时,这里几项都有相依靠的关联性,所以是个缘
起。讲这些项目时,这项是因?还是果?那项是因?还是果?会做这样的解释,所以它是
一分支,因此称为十二缘起的分支。
这里讲的是十二缘起分支的内容,学习并了解之后,还不能称为善巧。知道了十二项
目的内容利弊,还不能称为善巧,还要更进一步,即之后谈到的“谓知缘起是无常性苦性
无我性”,如此才称为善巧。意思是指针对十二缘起要能观修无常,要能观修苦,要能观
修无我,这样才能称为善巧。
如何观修无常呢?把十二缘起分支想一想,前前生出后后,这中间分秒不停,没有等
待,在不中断、不等待的情况下,持续地改变。在改变的情况下,还不断地强化增长,所
以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还持续地改变,这就是生。它没有停,没有停止的情况下它发生改
变,所以称为生。生的情况下这种情形还不断地强化,这是无常。把无常的情况想一想,
它根本不必停止,它的改变不断地在进行,想一想实在非常可怕。
譬如若把老化的情形想一想,当然会非常害怕,因为老化完全没有停止,它不会等待
,年月日时分秒,每一刹那都不断在老化中,老化从未停止过,从未中断过。在无常变化
下,人不断地老化。同理,把十二缘起的道理想一想,由前面为因生出后面的果,由因生
果这件事,它不断变化,这部分分秒未停止过,不断地由因生果,果作因又生果,继续生
下去,在轮回中不断地持续,分秒不停,在不中断、不停止的情况下,它继续改变,这个
改变不断地相续下去。以这样来观修,这是观修无常。以无常作为因,后面要观修苦,所
以讲观修无常性、观修苦性、观修无我性。
在《释量论》说:“是故无常而有苦”,这是以无常作为因,之后,来观修苦,但这
并非说以无常的缘故它是苦。譬如世俗菩提心也是无常、道谛也是无常,不能说由此而引
生苦。这里以无常观修苦是指轮回里无常的情形,在轮回里由因生果的情况想一想,会引
发内心的痛苦这方面的观修。
透过无常的观修,之后来观修苦。平常谈到苦谛四行相的无常、苦、空、无我(注:
这里的空与无我,分别指涉无我慧里,粗分的“补特伽罗常一自主空”(苦谛四行相里的
空)与“补特伽罗五蕴能独立实质有空”(苦谛四行相里的无我),不是空性义),应当
有这个次第存在,就是以无常作为因来观修苦,这个苦当果。由苦作为因,再引发后面的
观修无我,前后应有这样的次第。
问:因为相依靠有关联,形成后面的现象,这是缘起。譬如说杯子放在桌上,也是相
依靠有关联,可是它并没有轮回!现在讲的粗分或细分的缘起,跟杯子放在桌上相依靠有
关联,二者有何不同?杯子放在桌上难道也是缘起吗?
答:茶杯放在桌上,当然是缘起,不过前面谈到不管是因缘的缘起或支分的缘起,这
里谈到的缘起,是指某个法的形成,一定要依靠其他的法。若不需要依靠其他的法,这部
分要把它完全排除,要完全排除这种内心认为不需要依靠其他的法的执著,必须思惟相依
的意义。若完全了解相依靠的意义,某法的形成不必依靠他者的想法就不会产生了。
相依关联,关联是指和其他有关系,把和其他者有关系的意义,好好想一想,某法完
全不必和其他法有关系,这种想法不可能产生,因为都要有关系。前面讲的当然也是个缘
起,但就当下这个缘起而言,还不能排除不需要依靠其他者这种想法,所以不能称为细分
的缘起。缘起是相依关联,相依是要把常边排除,常边就是指不必依靠任何其他者,自己
方面就可以成立。要把内心这种执著的想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