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学佛应是修持自身而非求神拜佛

楼主: Tyler0914 (Project Mayhem)   2016-05-27 10:10:51
※ 引述《fufukey (人生)》之铭言:
: 小子为求心灵平静近年来每日均会朗诵心经
: 为求得那心无罣碍而无有恐怖
: 久而对心经内容产生一些联想,请益诸位佛友
: 1.心经内容多为修行自身求己,照见五蕴皆空便能度一切苦厄
: 而许多礼佛拜佛求取平安喜乐是为求佛,这是否失之差池?
: 小子浅薄的认为 佛应是希望信众学佛而非求佛
礼佛、拜佛,为的并非是求佛,而是学习“放下”我执、我慢、以及各种妄想的实行方法
之一。
能否顺利“放下”的关键在于对清净觉性的体证深浅。
为体证佛陀所教导的这种众生本自俱足的清净平等觉性究竟为何物,佛陀教人
闻思修、四念处、行六度、析空观、数习、打坐、礼佛、拜忏、头陀行、乃至
各式各样的观行、法门八万四千,皆为顺应众生不同根性而立,共通的目的不
外乎都是为帮助众生能够体证本具的觉性。
法门并无高下,“应机”与否而已。
例如六度法门,《达摩二入四行观》:
“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
妄想除灭(实务上也并不是用一般世俗所理解的那种‘除灭’,而是照见它虚妄的本质,
妄想就自然消失了)净尽,便可证悟清净平等觉性。
例如“念佛”法门,《佛藏经》里佛陀教导舍利弗何谓真正的“念佛法门”:
“舍利弗,云何名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
 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
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
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再例如“忏悔”法门,华严经: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若未能体证觉性、超脱“空/有”两边,无论是礼佛拜佛、甚至您所修习的诵经
都有可能与正法的理路“失之差池”。
法门本身没问题,往往都是修习者本身的知见不正确才会失之差池。
: 2.当前社会真能做到五蕴皆空吗?
: 人生世上生活总是必须回应解决当前的问题,如生老病死
: 这种必须要面对之问题真的能做到如梦幻泡影般对待吗
: 经越念越觉得难阿....
五蕴皆空并不是“做到”的。
五蕴皆空一直都是既定的事实,只是咱们凡夫受自身妄想所缚,难以体证这个
既定的事实,坚持自困于颠倒妄想里不肯看清它而已。
所以五蕴皆空并不是“做”出来的,而是被“照见”的。
《心经》开宗明义就说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如何“照见”?怎样才是真正纯净、摆脱颠倒妄想的“照见”?
观照的觉性是人人本自俱足的本性,只不过受到烦恼妄想所障覆,所以一切的
  努力、各式各样的法门,不外乎都是引导我们灭除妄想(并不是用一般世俗所理解
  的那种‘除灭’,而是照见它虚妄的本质,妄想就自然消失了)的方便手段而已。
至于它难不难?佛陀从没说它有多容易,也没说它有多难。
但它绝对是一趟值得投入的愉快旅程,毕竟“离苦得乐”就是佛法的本质。
祝福您法喜充满。
作者: ppcdabea93 (兴盛)   2016-05-27 15:51:00
实相念佛成功可以开悟,口称弥陀佛不论开悟否可生净土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6-05-27 16:49:00
推~
作者: allan0926 (allan)   2016-05-27 19:49:00
实相唸佛?什么是实相?非实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