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晋慧远(莲宗初祖,慧持)
慧远,姓贾,雁门楼烦人。幼而好学,博综六经,尤善庄(子)老(子)。时释道安,建
刹于太行恒山,远(慧远)往归(依)之。闻安(释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因投簪
(剃发)受业。精思讽诵,以夜继昼。安叹曰:“使道(佛法)流东国(中国)者,其在远乎!
”
晋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栖止,乃立精舍,号龙泉寺。时远同门慧永
,先居庐山西林,欲邀同止(住)。而远学侣浸(渐)众,西林(狭)隘不可处。刺史桓伊,为
远更(再)立寺于山东,遂号“东林”。远于是率众行道,凿池种莲,于水上立十二叶莲华
(计时器),因波随转,分刻昼夜,以为行道(修行功课)之节(时间计度)。
既而四方清信之士,闻风而至者,百二十三人。远曰:“诸君之来,能无意(求生)于
净土乎?”乃造西方三圣像,建斋(堂)立(莲)社。令刘遗民著〈发愿文〉,勒(刻)之石。
时王乔之等数人,复为(又写了)念佛三昧诗以见志。远为作序曰:
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心思专一)寂想(妄想止息)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
则气虚神朗(意念空明、思绪明朗)。气虚,则智悟其照(智慧能起观照);神朗,则无幽不
彻(洞彻一切深妙法)。是二者,自然之玄符(能契入真如实际之奥妙),会一(与自性相应)
而致用也。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效果好)易进(容易学),念佛为先。何者?穷元 (穷达宇
宙根源)极寂(心念完全止息),尊号“如来”。体神(自性神妙)合变(随缘变化),应(感应)
不以方(无有定法)。故令入斯定(念佛三昧)者,昧然(不知不觉间)忘知(知见),即(随)所
缘以成鉴(起观照)。
鉴明,则内照交映(用心如镜),而万象生(从心现)焉,非耳目之所暨(至),而闻见行
焉(非透过六根才看见听见)。于是灵相(心与相)湛一(清楚不二),清明自然,元音 (佛号
声) 叩(触)心,滞情(罣碍执著)融朗(消融明朗)。非天下之至妙(不可思议法门),孰能与
于此哉?
所以奉法(依教奉行)诸贤(追随远公者),咸思(都希望)一揆(理)之契(合) (能通达念
佛三昧之理)。感寸阴之将颓 (感悟生命转眼即逝),惧来储(将来往生的资粮)之未积,洗
心法堂(在念佛堂里万缘放下),整襟(整理衣襟)(恭敬)清向(一向专念),夜分忘寝,夙兴
唯勤。
庶夫(如此)贞(坚定)诣(求生净土)之功(功夫),以通三乘之志(达到彻底解脱)。仰援
(仰靠弥陀接引) 超步(超过渐步修行),拔茅之兴(莲友间互相提携鼓励)。俯引弱进(帮忙
引导信愿不坚强的同修),乘策其后(在他背后鼓励劝进)。
以此(从这个角度)览众篇之挥翰(写作),岂徒文咏(文学创作)而已哉。
==
这一篇序文因为年代久远(晋朝),所以比较难读,
我尽力在不破坏原文的原则下,将文句意译出来。
我觉得祖师大德们的文字语言有其摄受力,很有味道,
所以还是很希望大家读原文。
(如果直接贴上白话我会省事很多啊!这一篇花了我将近三个小时!T_T)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