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净土圣贤录.初编》:阐教圣众第二(6)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3-23 02:05:03
至普贤所示念佛三昧,别见《如来不思议境界经》。经言,尔时世尊入于三昧,名如
来不思议境界。普贤菩萨告德藏菩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无上菩提,发心欲证此三昧
者,是人要须先修智慧,以此三昧,由慧得故。
修智慧者,应当远离妄语、绮语,及诸散乱无益之事。诣精舍中,睹佛形像,金色庄
严,或纯金成,身相具足,无量化佛,在圆光中,次第而坐。即于像前,头面礼足,作是
思惟:我闻十方无量诸佛,今现在世。所谓一切义成佛、阿弥陀佛、宝幢佛、阿閦(音触)
佛、毗卢遮那佛、宝月佛、宝光佛等。于彼诸佛,随心所乐,尊重之处,生大净信。
想佛形像,作彼如来真实之身,恭敬尊重,如现前见,上下谛观,一心不乱。往空闲
处,端坐思惟,如佛现前,一手量许(就在一臂之距处),心常系念,不令忘失。若暂忘失
,复应往观(再回去看佛像)。如是观时,生极尊重恭敬之心,如佛真身,现在其前,了了
明见,不复于彼作形像解。
见已,即应于彼佛所,以妙华鬘,末香涂香,恭敬右绕,种种供养。彼应如是一心系
念,常如世尊现其前住。然佛世尊,一切见者、一切闻者、一切知者,悉知我心。如是审
得(清楚明了),想见(观想)成已,还诣空(闲)处,系念在前,不令忘失。一心勤修,满三
七日,若福德(具足)者,即见如来现在其前。
其有先世造恶业障,不得见者,若能一心精勤不退,更无异想,还得速见。何以故?
若有为求无上菩提,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譬如有人,于大海中,饮一掬水,
即为已饮阎浮提中一切河水。菩萨若能修习此菩提海,则为已修一切三昧诸忍诸地诸陀罗
尼。是故应常勤修匪懈,离于放逸,系念一心,要令自得现前见佛。
如是修习,初见佛时,作是思惟:为真佛耶?为形像耶?知所见像,由(心)想生故,
乃(大)至虚空,(小到)毛端量处,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自心作佛
,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
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常见
如来,亲承供养。
按此经文,与《观无量寿佛经》相发(互相阐明)。修净业者,其毋忽也。
==
我们看到观想佛也是念佛三昧,所以知道“念佛”不是只有嘴巴唸唸,
而是心心念念、一心系念,就像大势至菩萨说的,母子互忆,心里随时挂著佛,
这才叫“念佛”。
而说到究竟,一切法从心想生,“唯依自心”,“自心作佛,离心无佛”。
《观经》说: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
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6-03-23 11:18:00
赞叹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23 15:43: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23 17:49:00
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23 18:0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cdabea93 (兴盛)   2016-03-24 00:11:00
念佛说高深很高深,如果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不管念的心情怎样,阿弥陀佛都听到了,会来接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