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06(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3-20 00:51:28
(续:“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如海中汎舟。”)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伦理、是道德,伦理是道,五常是德。道是自然,大自然的规律
,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的。“父子有亲”,父子的亲爱是天性,这
不是人发明,不是人规定的,是自然的。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这是属于道,所谓伦
常大道。“君臣有义”,君就是现在的所谓领导,臣是被领导,领导跟被领导要有义。义
是什么?义是理智,义是礼貌。“夫妇有别”,男女结成夫妇,这是大自然的,不是哪个
人规定发明,不是的。“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德,随顺大自然,不能违背大自然,违背大自然,灾难
就来了;随顺大自然,那就风调雨顺。所以德是随顺自然之道,这就叫德。五常是德,仁
义礼智信。仁,不杀生,跟佛家合起来,仁是仁爱、仁慈,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礼
者不邪淫;智者不饮酒,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跟人往来说实话,没有欺骗人。所以
五常跟佛家讲的五戒完全相同。再扩张一点的时候就是十善,十善是五戒再扩大,讲圆满
了。为什么?最容易造业的是口,所以口就加了一条。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
,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骗人)、不恶口(恶口
是说话粗鲁,让人家听了不舒服),口说四条;意是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业。学
佛,这是根本法,必须要修的。人人都能够守住三皈、五戒、十善,人人都是好人。
  三皈是三条最高指导的原则。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怎么皈依?我从
迷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什么叫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从错误的见解、错
误的思想回过头来,依正确的见解、思想。这到哪里去找?经典就是的,圣贤的经典都是
正知正见,多读圣贤书你就明白了。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真正有修行、有道德、
有学问,我们对于经教上不懂向他请教,他是我们指导教授。这个意思!现在乱了,乱成
一团。
  所以我们在《坛经》上看到,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讲三皈依,就不讲皈依佛、皈
依法、皈依僧。他怎么讲?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底下再跟你解释,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是觉悟的人,我们要跟他学;法是正知正见,就是经典,经典所
讲的都是正法,没有偏,没有邪;出家人都是心地清净,戒律都守得很好,经教也学得不
错,我们学经教有困难,去向他请教。这是三皈依。
  现在三皈依只是念念,没落实;讲传统文化,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也是说说
而已,没做到。没做到不行,那个不亦悦乎你得不到,要落实。所以学,学了之后最重要
的是习,学而时习之,时是时常,不要间断。一切时一切处,你要能做到,要能落实,这
样才能得到法喜,身心清净,真快乐、真自在,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此地,让我们看到“出家造恶极难”,两百年前,不是现在。“又出家修道易为
,如海中汎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这些都是古人说的话,古大德所说的。为
什么要出家?你看出家的道场建在哪里?都建在深山里面,很不方便,登山走路非常辛苦
。为什么建立在那?与世间隔离,那个地方居住在那里修行人心地清净,他们很少下山。
有许多好的出家祖师大德,山上一住就十几年,二、三十年不下山,他心是定的。我在中
国这些名山,四大名山,我没去过,只去过九华,九华是家乡,地藏菩萨道场。再一个去
过就是四川峨嵋,我陪同南洋的宗教团体去访问,好像去过两次。其他小的,东天目山我
去过,西天目去过,其他的没去过。山路都很难走,现在修了马路上去,车可以开上去,
变成观光旅游地区,那就不能修行。真正修行人要与这些断绝,这个山上居住,一般人走
路很辛苦,他不愿意上山来,所以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现在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山
上也有电视,全世界人发生的事情,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所以,住山跟住在都会已经没
有两样了。
  这个是近代跟古时候发生变化太大了,我们经历这个过程,从我学佛到现在六十五年
,一年比一年严重。这个严重就是外在的染污、内心的浮躁,内外都障碍你清净,都障碍
你平等,都障碍你觉悟。所以我们经题上学习的目标,清净、平等、觉,很难得到,这是
不能不知道的。
  这下面说,“然有心出家而身不出家”,在家学佛的居士,这一类人。还有“身出家
而心不出家”,这是指出家人,表面上现出家相,但是他的心还留恋红尘,甚至于名闻利
养,我们常讲财色名利,他没有放下。这属于这一类的,身出心不出。“今身心俱出家”
,这个经上讲的是身心俱出,所以“舍家弃欲”。
  “又《无量寿经起信论》”,这是彭际清居士说的,这个《起信论》是他造的,也就
是《无量寿经》的注解。他在这个里头说,“一切众生由爱渴故”,这爱渴什么意思?有
妄念、有杂念,“因有幻身”。这要往深处讲,简单的讲,先有念头,因为有念头,才有
物质这个身相。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物质从哪来的?从念头生的,跟佛经上讲的一样
。佛经上佛常常说,“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质现象,心就是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
,又说“境随心转”,境是物质环境,跟着念头转,念头善它就善,念头不善它就不善。
善的念头他就生天,色界天、欲界天,欲断了之后,生色界天,色界天高。如果欲重,情
欲不能断,重,那就三恶道,愈往下面去愈重。所以于一切法一定要知道,幻,假的,不
是真的。知道是幻,就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对了,放在心上就错了。放在心上,你被环境
转了;不放在心上,环境跟着你的心转,那就对了。
  所以修行,这么多年来常有人问我,怎么修法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我只简单告诉他,
用真诚心,干什么?生活,我们日常生活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怎么做?从持戒开始
,养成习惯,就是五戒。不杀生,最好不吃众生肉,素食好。我学佛六个月,明白了,我
就开始吃素,我吃素六十五年了,身心健康,没生过病,没有住过医院,清心寡欲。所以
大乘、圣教,圣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够帮助我们自己身心健康,自在快乐。夫子所说
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乘所说的,菩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是真的不是假
的。永远欢喜,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犯愁的事情,为什么?全放下了,这个世界与自己无
关,住在这个世界还不离开,那是大慈大悲,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
苦得乐。能帮上忙,众生有福;帮不上忙,我已经尽力了,障碍重重,众生没福。
  所以我们统统尽心尽力,在佛法讲无量功德,无论做成功、做不成功都是无量功德。
为什么?做不成功原因不在自己,是在外头缘不具足,有人障碍,有人破坏,让我们不能
成功,不能帮助你。所以,佛法讲论存心,你的心尽到了,力不从心是外缘不足,所以功
德是圆满的。不一定要完全兑现,功德圆满,兑不了现,功德也圆满,尽心尽力,从这上
看。有这个缘分,你不能尽心尽力,你虽有功德,不圆满,有欠缺。佛法是这么论的,这
些道理我们要懂。
  “由幻身故,因有国土”,这就是世界众生界的成就。“舍家弃欲,爱渴净故,幻身
亦净;幻身净故,国土亦净”。你看就这么几句话,二十个字,说得多好!舍家弃欲,你
的心清净了;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你居住的环境就清净了,这个国土就是我们居
住的环境。所以真正修行人,有真正修行人住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方就不遭灾难
,纵然有灾难,这个地方最轻。所以,对于真正修行人要恭敬。
  哪些是真正修行人?前几天有几个出家人,我们也很熟,到这来看我。我就问他,你
们寺庙周边有没有些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的?真念,他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
都不知道。他告诉我有,你问他,他就是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他回答都是阿弥陀佛,
好像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他不会说第二句话。一般人都瞧不起,这些乡下老太太老阿公,
不认识字,年岁老了,只会念阿弥陀佛。我告诉他,那些是宝,要尊重,为什么?他们真
念佛,他们将来真往生,他真的是一生成佛,我们不如他,他心清净,他没有烦恼,他就
一句佛号。这些人,恭敬他,要保护他,他缺少什么东西,要帮助他一点,吃的穿的供养
一点,有他们,你这个寺庙灾难少。这是真修行人,我们出家人不如他,比不上他。他能
往生,我们不能往生,我们还搞六道轮回,差远了,他们往生真有把握。所以不能小看这
些阿公阿婆,往前面再一看就晓得了,那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回头看看自己,没有办法脱
离六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几句话要注意。
  由爱渴故,因有幻身,由幻身故,因有国土。舍家弃欲,爱渴就清净了,幻身亦净。
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清净,我居住的环境就清净,国土就清净了。现在地球上灾难太
多,不晓得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在哪里发生,所以没有安全感,你说这个生活多痛苦!
怎么办?你要真正觉悟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佛号不断。我们能够这样做,我
们居住这个地方都沾光,居住这个地方灾难少,这也是我们积这么一点小功德,报答这个
地方众生恩,报答土地恩。这是报恩。
  下面引《大般若经》说的,“菩萨摩诃萨,志性好游诸佛国土,应远离居家。故知出
家为净土正因,以远离不净故”。《大般若经》上这几句话,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菩萨
指三贤菩萨,摩诃萨指十圣菩萨,就是大菩萨与小菩萨。他们的志趣,他们的志性,喜欢
游览诸佛国土。到极乐世界你就看到了,极乐世界每个人确实是志性好游诸佛国土。他怎
么游?分身、化身,像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化无量无边身,他干什么?他化
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念佛众生往生净土。他要不去接,那些人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一
定要等到阿弥陀佛接他,他才能往生。我们将来往生亦复如是,一定要等待阿弥陀佛来接
引,他是接引。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智慧、神通、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平
等。诸位要晓得,这不是自己修的,从哪来的?自性上露出来的。自性怎么会露出来的?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跟无量劫修行功德加持你、帮助你,让你自性智慧德能也能出来,自己
没有修行功夫也能出来。不能不感谢阿弥陀佛!
  有这个能力,跟阿弥陀佛一样,也能现无量无边身,干什么?游览诸佛国土。诸佛无
量无边,你要化无量无边身,每一个国土都去,每一尊佛都拜。拜佛是修福,听佛讲经说
法是开智慧,所以极乐世界人干的什么?福慧双修。什么人来指导你?诸佛如来,不是菩
萨,菩萨是同学,老师是佛。到一个极乐世界,就到一切诸佛刹土了。这个事实真相你决
定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你不知道,今天想念这个菩萨,明天想那个佛号,结果呢?结果
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一处都去不了,那就可惜了!你要是真正明白之后,好了,我什
么都不要求了,我只求阿弥陀佛一个,只要到达阿弥陀佛,就到达一切诸佛刹土,我全得
到了。多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把这一生耽误了。所以,古大德教导我
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恩德多大!你用心专一,你就决定往生;你还要学这
个法门那个法门,多学一点,结果到最后乱了,一处都去不了。
  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东方,也就是大乘跟中国传统文化古圣先贤教导我
们学习的理念,决定要遵守。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无论世法佛法都一样。也就是今
天所谓的,希望你做专家,不希望你做通家,通是样样都通,样样都不通,都知道一点皮
毛,不精,没有深入。一门通对的,我只专攻一门,一生就搞一样,十年、二十年、三十
年,世界顶尖专家学者。走一条路正确,会走到目的地,同时走好多条路,走不通,原地
踏步。你没法子入门,别说精通了,入门都不行,顶多学一点皮毛常识,不管用,这个道
理要懂。这句话提醒我们,一切大乘经讲得太多了。
  同参道友结伴去旅游,你说多快乐!这个旅游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不是普
通地方,最高的阶层,到佛国土,佛来欢迎你,来修福,来修慧,福慧双修。一天、二天
、三天统统游尽了,换句话说,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你全都学会了,这还得了!不是
三藏十二部,不是八万四千法门,那太小了、太少了。所以我们才晓得,生到极乐世界真
的得大圆满,什么都得到了,真的没有一样欠缺。这个地方焉能不去?
  故知出家为净土正因,要心出,不在乎身,心出,身不出,要注意这个。远离不净,
心净,心清净则外面环境清净,为什么?境随心转,这个很重要。我们身心清净,环境哪
有不净的道理?
  底下这一段,唐朝海东,海东就是现在的韩国,元晓法师,韩国的净宗大德,“于《
游心安乐道》”,《游心安乐道》这本书是元晓法师著作的,里面说到,“无量寿经,说
三辈因”。这三辈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这个五句是上辈的。第一,“一者舍家弃
欲而作沙门,此显发起正因方便”。这是很明显的发起正因方便,真正想离开六道轮回,
往生到极乐世界,那现在怎么办?现在去出家,出家作沙门。这也是做样子给别人看,因
为最难舍的是家,家里面的亲情比什么都难舍。欲是欲望,名闻利养,七情五欲,统统放
下。这个作沙门就是出家。两百年前确实是如此,最近一百年不一样了,变质了,什么都
变了,连佛法也变了,不像从前那么纯,那么干净。
  “二者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菩提心是什么?《观经》上讲的,讲三个:第一个至
诚心,真诚到极处,就是菩提心;第二深心,深心,祖师大德注解的是好善好德,这是真
心,真心好善好德;第三是回向发愿心,那是利他的,度众生的。你看看,至诚心、深心
、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也讲了三心,跟这个讲的不一样,《起信论》第一个直心
,正直的直,直心,直心是道场;第二个也是深心;第三个是大悲心。把这两个合起来看
,意思就很明白。直心就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直心,跟《大学》里面所讲的诚意、正心
很相同。你看,直心,《大学》里面所说的正心,怎么样正心?诚意,你要想正心,先求
诚意。所以,真诚是连在一起。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深
心自受用,深心是什么心?深心是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上的平等心、觉心,这完全是自
利。有清净平等觉才能帮助苦难众生,自己没有清净平等觉,怎么帮助别人?所以,深心
自受用,大悲心,慈悲,他受用。
  我早年在美国,到处讲经教学,在美国遇到黄念老之后,念老劝我建立净宗学会。净
宗学会这个名称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在大陆没建立,他劝我,他说你在国外有这么
好的法缘,到处建立。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在美国、加拿大一共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现
在没那么多了,我估计还有十几个。净宗学会建立之后,我就提出修行基本的要求,我定
了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
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好记!就怎么?我们学佛弟子必须把这个落实,
这就是戒律。又简单,又容易,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照对照,相不相
应?相应真学佛,不相应,把佛丢掉了、忘了。所以这个要真干,一定要把它落实,真落
实之后,菩提心才发得起来,菩提心是觉而不迷,这是正因。
  “三者专念彼佛,是明修观”。这个修观是《十六观经》上说的,《十六观经》最后
的一观,第十六观就是持名念佛,我们就专取最后这个修学方法,老实念佛,用这个方法
。老实念佛是第十六观,而十六观是十六观里面最重要的一观。古印度跟中国人有些地方
相同,把最好的、最精彩的摆在最后,印度佛法亦如是,最重要的是最后。中国人也是如
此,文艺表演,压轴戏是最好的,让你什么?你不能不看,你要不看,离开了,最精彩的
没看到。所以最精彩摆在后面。真正会看戏的人,前面他不去,他半当中他去,他看最后
的,最后是最精彩的。所以第十六观持名念佛,是十六观的关键,最重要的,专念彼佛。
  第四,“作诸功德,是明起行。此观及行即为助业”。“元晓师以念佛为助业,此说
未稳”,就是不稳当,前已于明宗章里面说过了,就不再重复。这个念佛不是助业,是正
行。蕅益大师说得好,净宗法门的正行,四个字,真简单,海贤老和尚一生就抓这四个字
。第一个“信”,信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佛绝不骗人,对他要真诚的相信,不
能有丝毫怀疑。第二个“愿”,愿是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好处太多了,
说不尽,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去?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完全
搞清楚、搞明白了,下定决心非去不可。有信、有愿,阿弥陀佛接引你去往生,条件就够
了。
  下面第三个是“念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接着一句。这是什么?这是往生到
极乐世界你那个品位高下,念佛功夫深的人地位高,念佛功夫浅的人地位低,这就讲到九
品三辈。三辈九品里头没有功夫,只有信愿,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
等于说到极乐世界,像读书一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是这个地位。如果在这个地方
修行,念佛的功夫深,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
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往生极乐世界是生方便有余土下品,下三
品往生,方便有余土。就好比,凡圣同居土好比小学,方便土是中学,他到极乐世界插班
,中学里面去了。念到事一心不乱,是方便土的上品上生。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升级,
更是高了,实报庄严土那个地方去了,最高的一层,好比上大学,它不是中学,它是大学
。念佛功夫浅深是主这个。
  由此我们知道,念佛多少没关系,深信切愿有关系。不管怎么著,我一定要到极乐世
界去,这个念头坚定,绝不拐弯,绝无改变,非去不可。要明白这个道理。人人都能往生
,五逆十恶前面说过了,真正发愿求生,业障都能消除。那个业障本来是堕地狱的、变饿
鬼的,因为强烈的往生的这个愿望,把恶业止住了,有恶业它不会发作。这个善愿,有阿
弥陀佛接引,决定成就。所以,信、愿要恳切。这个信、愿的恳切,怀疑的人很多,很难
很难。什么方法?读经,你把经读上几千遍、读上几万遍,你的信心完全坚定了,保证你
往生。
  机会难得!佛常说,佛说的都是真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
佛法里面无量无边,又闻到净土,净土又闻到夏莲居这个会集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
注,这是经典当中的顶尖,第一当中的第一,你说你机会多难得?抓住决定不放!我往哪
里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世界是旅馆,我住几天而已,一切于我不相干,把它当旅馆看
待。什么时候走路,立刻就去了,毫无牵挂,这才行。
  多做好事,这就是作诸功德,这个功德也是正修,它能帮助我们建立往生的正因。断
恶修善,帮助一切众生认识传统文化、认识大乘、认识净宗,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大众往生
,这都是正因,好事!像阿弥陀佛对待海贤老和尚一样,让他多住几年,做好榜样,我们
亦如是,这是阿弥陀佛最欢喜的事情。我们必须要真正向往西方,永远脱离六道轮回,阿
弥陀佛选什么人?就选这样的人。绝不是贪恋这个地方名闻利养,不是的,我们帮助阿弥
陀佛接引更多的人往生,目的是这个。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后面第五个,“愿生彼国,此一是愿”,前面四个都是行,“行愿和合”,乃得往生
。这是元晓法师说的,说得好。这个是韩国,早年也是在中国留学的,他们这些人多半都
是善导的学生,唐朝时候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断恶修善,帮助一切众生认识传统文化、认识大乘、认识净宗,
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大众往生,这都是正因,好事!
老法师对于这一切真的不遗余力。
传统文化能帮助世界和平、帮助人生活幸福美满,同时也帮助人保住起码的人身,
更帮助念佛人落实净业三福第一条,这是人天福。基础中的基础。
老法师慈悲之极,很清楚我们现代人的处境是一点基础都没有,
提倡传统文化,为想出离与不想出离的一切众生指出一条明路。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olumn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016-03-20 08:07:00
阿弥陀佛
作者: milanor (迎接新生活)   2016-03-20 10:08:00
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20 18:0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21 17:58: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21 20:1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