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06(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3-19 01:23:41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306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三十三页第六行:
  “又《无量寿经钞》曰:憬兴明许三辈九品,凡夫往生。故彼释云”,这是憬兴大师
的话,“凡小往生”,第一,第二“大圣往生。言凡小者,指三辈”。憬兴,念老集注引
用得很多,都是《无量寿经钞》这部书里面的话。明许,明是明白,一点都不含糊,明明
白白允许,也就是同意这个说法。三辈九品都是凡夫往生,说得非常好。
  还有《游心安乐道》也说:“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这
个我们在第六品念过。为三乘圣人,是四十八愿最后的五愿,前面统统是为凡夫。这个是
净宗无比殊胜的帮助众生度脱的方法,一定要知道。“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
人。”圣人是阿罗汉以上的,那是附带的,主要的是度六道轮回里面众生。上面二十八层
天,下面无间地狱,阿弥陀佛悲悯这一类的众生。这类众生非常苦,生生世世在六道当中
,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所以弥陀发的大愿心,是度这些人为主的。
  罗汉以上这些圣人是附带的,只要学这个法门,阿罗汉没有明心见性,虽然脱离六道
,没有脱离十法界,他要想向上提升,遇到这个法门非常容易,那真的是万修万人去。为
什么?这些圣人有智慧、有定功、有神通,他们完全明了。依照通途的法门,就是普通法
门,这些人要想脱离十法界很不容易,能遇到这个法门,他这一生保证成就,而且成就比
我们高,比我们快。为什么?他知道状况,他有智慧。我们不知道,虽然学这个法门,还
不免有怀疑,这个怀疑障道,就怕的是临命终时障碍往生,这很可怕。实际状况,被障碍
的人数太多了,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只有二、三个人。那什么原因?绝大多数
都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了,临终最后一口气还念著这些事情,他就去不了。最关键的就是临
命终时,所以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真正相信,真正愿生极乐世界,愿意亲近阿弥陀佛,条件就具
足了,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只要十念或者是一念都能往生,生凡圣同居
土下下品。行不行?行。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们在世的时候,有人向
他请教,你念佛往生,什么样的地位你就满意了?大师告诉人,我只要往生,下下品往生
这个地位我就很满意了。大师是表法给我们看的,下下品就满意了,真满意了,为什么?
做阿弥陀佛的好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从头学起,来扎下深根,将来结大果。这是
真正智慧,真正的福报,不是坏事。人只要有这种心,他心多清净,不跟人家争品位,连
极乐世界品位都不争了,都放下了,一切随顺自然,好!所以只要掌握著四个字,“信、
愿、持名”,持名就是念佛。这句佛号常常放在心上,常常放在嘴上,口不念的时候,心
里面佛号没断,这就是真正念佛人。心里面只存阿弥陀佛名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
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是真念佛人。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品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品位很高,想品位的人,品位
仍没有他高。为什么?品位是个杂念,他念佛还有一个杂念没舍掉;那个不要品位的人,
这个杂念没有了,这一念也没有了,纯,真心、纯心。这个道理不难懂,我们搞清楚、搞
明白了,在这个世间学莲池、蕅益,近代的,咱们学海贤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一百一十
二岁往生的,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念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二年。我相信他是高品位
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东晋远公大师建立净土宗,所依靠的就是一部《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弥陀经》
跟《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出来,只依靠这一部。大师传记里面告诉我们,我们相信绝不
是假话,他一生见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四次。那我们有理由相信,海贤老和尚见极乐世
界、见阿弥陀佛不止四次,九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估计至少至少也是十次以上,
不会在十次以下;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常常去游玩,阿弥陀佛多次见面。因为在他光盘里
面我们听到了,他自己说的:我有很多次求阿弥陀佛带我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劝他,
说你修学的功夫不错,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年,给佛弟子做个好榜样,特别是给念佛求生
极乐世界的人做好样子。所以他的寿命,我感觉到没那么长,那么长的寿命是阿弥陀佛给
他的,要叫他表法,多住几年。
  我们有理由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跟他说,什么时候我来接你往生?等到有一天你看到
一本书,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来接引。这
桩事情对贤公老和尚来讲,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个老人大家都知道他,他不认识字,
没有念过书,谁会带书给他看?不可能嘛。所以每一个去看老和尚都是带一点吃的东西,
送一点他用的东西,不可能带书给他看。没有想到二O一三年,二O一三年一月,真的有
一个居士带了这本书去看老和尚。老和尚看到有人带书来了,他就特别警觉到,问他,你
这书什么书?他说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一听,高兴得不得了,
赶快到房间里面去穿袍搭衣,穿得整整齐齐出来,拿着这本书,要人给他照相。他的弟子
告诉我们,老和尚一生没有主动要求人给他照相的,第一次,他这么高兴!你看照了这个
像,这像就挂在那边,三天之后就走了。在我想,这是阿弥陀佛告诉他的,这本书出现,
你的表法任务就圆满了,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去。
  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往生没有叫人助念,他没有告诉人家。白天在田里干了一天工
作,很辛苦,夜晚走了。第二天有人请老和尚,看老和尚没起来,到房间一看,他走了。
做榜样给我们看。那我们也要发愿,我在这个世间还有一天,这一天还没走,那我要做个
好榜样给其他同学们看。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是一不是二。
  所以念老这个集注,这两篇,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四是说“三辈往生”,下面一品
是“往生正因”,这两品非常重要,告诉我们,怎么样修才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
弥陀佛。首先要明了,这个方法是对我们说的,不是对圣人说的。就是大乘、小乘,其他
这些法门,这里头修行人,小乘里头有罗汉,从初果到四果,大乘里面有菩萨,从初信位
到十住位,那些是附带的,主要是我们这些凡夫。你在这上能够认清楚就对了。对这些经
文,念老的开示,我们要感恩,念老的开示说得这么详细,无非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下面引用《游心安乐道》,这里面说,“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
圣人”,跟《无量寿经钞》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也。”他度众生,主要的是度六道众生,有小乘、有圣人遇到这个法门了,他也不拒绝,
统统得度。但是这里头这两句话要记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阿弥陀佛开净土法门
,建极乐世界,是为六道众生做的。
  “更据本品”,《无量寿经》这一品,这会集本里说,“本品开口便道曰:十方世界
诸天人民”,你看讲得多清楚,不只娑婆世界,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
,诸天人民就是六道众生,“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那三辈统统都是为诸天人
民而建的,不是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建的,不是为那些,为诸天人民,这里头我们有
分。“经中三辈,只是十方之诸天人民,未言菩萨声闻”,菩萨是大乘,声闻是小乘,不
是为他们。“故知三辈所指”,三辈是指哪些人?“首在凡夫。但经中亦兼为圣人,如《
菩萨往生品》中,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菩萨往生的多
,比凡夫多,为什么?菩萨没有怀疑,阿罗汉也没怀疑,他们真的是一心称念,就像海贤
老和尚一样,这一句佛号,一切时一切处未曾丢失,没有中断过。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所以这一段是明白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为我们凡夫建
立的,我们要感恩。底下一句经文是‘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舍家”是出家,“弃欲
”是离欲,这个欲,就是七情五欲,这是世间人最难放下的,最难放下的都能放下,其他
就不必说了。所以,一切欲(欲望)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个欲望你能不能得到?给
诸位说得不到。第一个,身是假的,身刹那生灭,不是真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弹
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多少次的生灭,讲我们这个身体跟整个宇宙。这个话,就是惠能
大师开悟末后这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是全宇宙,整个宇宙。
  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是我们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什么?真心,佛称自性,佛
教没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叫它做本性,本性本善,《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
性本善”。这个性能生万法,这个性人人都有,虽有,不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它真起
作用,起作用咱不知道。它要不起作用哪来的万法?当然起作用。起作用,就是我们迷了
,我们用的心是妄心,不知道自己有个真心,麻烦就在此地。那佛陀教育它的目的,它的
宗旨,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这是佛教教学的宗旨,把我们的真心找回来。真心是光明的
,明代表智慧,无量智慧,明心。真心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一切都无量,
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所以佛教我们要明心,恢复明心,见到自性,就是真心。
  我们今天被妄心障碍住了,妄心在前面,真心在背后,妄心做主,真心不起作用,是
这么个状态。妄心是什么?妄心是念头,念头是生灭法,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了。世尊在《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包括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没有例外的
,这是回怎么事情?佛说,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妄心,
这个心是真心。真心能现,真心不生不灭,它不是生灭法,它是不生不灭的。妄心是生灭
法,妄心是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佛经里面讲得很详细,妄心,妄心能把真心所现的
境界转变为十法界,转变为六道轮回。所以,用妄心就有六道,就有十法界;用真心,十
法界跟六道都没有了,知道它是假的。真心没有生灭,遇到缘就现法界虚空界,没有缘不
现。不现,不能说它没有;现,不能说它有。
  迷了真心,妄心就现前,妄心就做主,妄心把本性所现的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
转变成六道轮回,这是事实真相。真相明了之后,佛教我们,假的全舍掉,真就现前。统
统放下,假的全放下了,恭喜你,你就明心见性了。所以为什么佛劝我们放下?我们就是
被这个东西障碍了,自己不晓得。现在佛告诉我们了,我们真听话,真把它放下,不放在
心上,心上只放一尊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其他地方都不要了。
  世法、佛法统统放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佛法学习最重要的理念。方法呢?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不用读书,我们用念佛,佛号不间断,佛号不曾丢失,佛号没
有夹杂,就能够明心见性。这个真正难为了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他九十二年的念佛
,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证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真的,证明读书千遍,他那个不是用
读书,就是一句佛号,修念佛三昧。三昧修成功了,明心见性,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实报
庄严土,功德圆满。
  记住,不认识字,不认识字有好处,心清净。认识字的人看的东西多,头脑都乱掉了
,不清净,妄念太多,看到了、听到了都受干扰。咱们向老和尚学习,看到了,看得很清
楚,不受干扰,听得很清楚,也不受干扰,就是一句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都不放在心
上。这叫功夫,这个功夫要是到家了,就见性了。老和尚用这个功夫,用多少长的时间达
到这个境界?我的估计是二十年,明心见性。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菩提树下打坐,
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是平等的境界;跟六祖惠能是平等的境界。他不说,他不说是他师
父教给他的,师父跟他讲,“明白了”,其实明白就是大彻大悟,“不能乱说,不能说”
,所以他一生不说。偶尔也露那么一句半句,“我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讲”。那个什么都
知道就是大彻大悟,这就偶尔透了那么一点信息。
  所以,一句佛号能达到究竟圆满,一部经亦如是。你自己如果佛号能够摄心,就不必
念经了,学海贤老和尚这个门道。如果还有疑惑,那你就读经。读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每天把《无量寿经》念十遍,一天十遍,十天一百遍,一百天
一千遍,一年三百六十日,大概三、四千遍。这样一年读下去,你的怀疑就断了,你不再
怀疑。非常有可能,如果你念到功夫成片,你会见到阿弥陀佛,或在定中,或在梦中。佛
会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长,等到你寿命到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你心定了
,极乐世界已经挂号,已经注册了,有你的名字,你不会错的。
  所以在这个状况之下,就有不少人抓住阿弥陀佛就不放了,要求阿弥陀佛,“我寿命
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佛很慈悲,会告诉你,“好吧,一个星期之后我来接你”,
“三天之后我来接你”,跟你约时间,到时候佛一定来接你。为什么不马上就带你走?叫
你做榜样给人看,你可以向人宣布,阿弥陀佛告诉我,三天之后来接我往生。大家一定会
惊讶,三天时间不长,等著看,三天真往生了,他相信了。这就是度化众生,他会度很多
人,很多人看这个样子,极乐世界真有,不是假的,阿弥陀佛真有,四十八愿接引众生是
真话不是假话,某人是个样子。
  海贤老和尚都给我们表这个法。他寿命延长是佛帮他延长的,不是他的寿命。他的寿
命,在我们正常看起来,看他师父,看他师弟,看他的母亲,周边这些人,应该也就是七
、八十岁,是这样的寿命。到一百一十二岁,这是延长了,阿弥陀佛帮他延长的。告诉他
,看到这本书,佛就接引他往生。这个细节他没有告诉人,他只告诉人说,“佛来通知我
,要接引我了”,什么时候他不说。他自己知道,不说,不愿意别人干扰,安安静静自己
走了。到第二天早晨,别人发现,已经走了,发现老人走了之后全身柔软,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经上所讲的,首在凡夫,兼为圣人,“如《菩萨往生品》中,十方世界诸菩
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一个一个名字说给你听,多少人,说一劫也说
不完;换句话说,十方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太多了!六道众生,六道众生也不亚于菩
萨,比菩萨更多。拿我们这个世界做比喻就知道了,我们这个世界修念佛法门的人有多少
。就算像李炳老所说的话,一万个念佛人大概有三个到五个往生,那十万个念佛人就有三
十、五十个往生。我们这个世界佛教徒,根据全球宗教调查的,佛教徒大概有五亿,五亿
里面,修净土的人最多,就算一半吧,二亿五千万人。一万人五个往生,其实不少,这数
字很可观,对我们来讲这是喜事。
  这个后面讲的,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要不要出家?出家是为了弃欲,离欲,沙门就
是出家人。《毘婆沙论》里面说,“家是烦恼因缘”,出家是“灭垢累,故宜远离也”。
玄恽法师告诉我们,“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就是过失很容易,
“如海中汎舟”。这是什么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这个话六十五年前说的,我跟他老
人家学哲学,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当时我非常讶异,我说佛
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又何况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思意味着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
只有一个真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到寺庙里大大小小的不知道有多少,属于低级宗教,
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他说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
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他学佛他没老师,他在家里学,没有一天不读经,最喜欢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特别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也很喜欢它。老师告诉我,二百年前,中国城市、农村大大小
小的这些寺庙,佛教的寺庙,里面一些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你跟他们学佛都
有成就。可是现在没有了,现在他们不学了,你学佛到哪里学?这指示我的门路,要从经
典当中下手。在那个时代,佛经没有人印,书店里买不到。台湾只有两个书店,台中的瑞
成书局,台南的庆芳书局,只有这两家印一点佛书。印的什么东西?都是经忏佛事需要的
,种类少,数量也少。那些仪规我们都用不上,所以我们要到寺院去借藏经,藏经有时候
不能离开门的,在里面抄,利用星期假日去抄经。这是那个时候的情况。现在更难了,想
学佛不容易,我们那个时候学佛,还有些好老师,在家,像方东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
通家。他们真干,经论里面所说的,他们能够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他用上了,真
的是法喜充满,像《论语》上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是,有不少出家
人就不是真正学道,他们不读经,以经忏佛事法会为主,把出家当作一种行业。
  这个玄恽法师,古人,不是现代人,现代人出家造恶也很容易,不难,在家、出家造
业的多,研究经教有深入的不多。能够奉行,依教奉行,真正修行的人,修行,行是行为
,修是修正,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两个字是这么讲法。修行的标准就是
经论,与经论相应的,这是正确的,好的行为,佛菩萨的行为;与它相违背的,是凡夫的
行为,是在六道轮回里头造业。业有善有恶,善业,来生生三善道,恶业,来生生三恶道
。修正行为,行为有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念头在造业,起心动念;言语,口业;身
体动作是身业。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个范围,身、口、意。经典里面所学的,就是帮助我
们修正,我们犯了错误的行为。最明显的,一入佛门你就接触到的,三皈依、五戒、十善
,这是必须要受的;出家的时候,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五戒里头,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这是五戒,最简单的,跟中国传统所说的五常完全相同。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19 17:10:00
阿弥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3-19 20:23:00
标题是 305 而内容是 306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19 21:57:00
阿弥陀佛!
作者: amilus0 (露可可)   2016-03-19 23:2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