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3-17 08:48:56《杂阿含经》:“若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其心不起知足想,于空闲林中,树下
、露地昼夜禅思,精勤方便,能起胜妙出离随喜;随喜已,生欢喜;生欢喜已,身猗息(
轻安);身猗息(轻安)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心则定;若圣弟子心定者名不放逸。”
《相应部》:“比丘修习轻安觉支时,于比丘轻安觉支修习圆满,身轻安者,则得乐
,得乐者,则得心定。”
此中,经文所说的“乐”,先有“身心轻安”,才有“身心轻安乐”。
经文说到,先有“轻安”,再得“乐”,得“乐”者,则得心“定”。获得“身心轻
安乐”之后,得到“初禅近分定”之奢摩他。最初得到初禅近分定=初禅近分最初作意。
“身心轻安”与“身心轻安乐”,观察二者有几句差别?
“身心轻安”与“身心轻安乐”不同,有些经典的“身心轻安”,实际是指“身心轻
安乐”,例如,若描述奢摩他具有“身心轻安”,实际上是说“身心轻安乐”。
《解深密经》:“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
奢摩他。”
《解深密经》这里的“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应为“起身轻安(乐)及
心轻安(乐),是名奢摩他”。《解深密经》的早期译本《深密解脱经》,说到正式具相
之奢摩他:“世尊!世尊菩萨未得内心观像,未得身乐、未得心乐,佛说彼观名何等观?
佛言:弥勒!非奢摩他,是随顺奢摩他。”
修习奢摩他安止,在有“身心轻安”,但还未得“身心轻安乐”的阶段,是“随顺的
奢摩他”,不是“正式的奢摩他”。比《深密解脱经》后译的《解深密经》,对于奢摩他
的描述,只有“身心轻安”,少了“乐”,经文有时候会有省略的情形,要去辨明才会正
确。若以为得到身心轻安,就是成就了初禅近分定奢摩他,容易造成修行上的错认消息。
又,《成唯识论》:“轻安唯在定有(应作"轻安乐"唯在定有),由定滋养有调畅故
,论说欲界诸心心所,由阙轻安名不定地(应作由阙"轻安乐"名不定地。欲界定有轻安,
不是没有轻安,但是欲界定阙"轻安乐"名不定地。”"轻安乐"一法唯上界定中才有,所以
者何?由定滋长,身心方得调畅故,若欲界众生,烦恼麤种炽然,故散心位无有轻安乐。
《百法赘言》:“轻安(此处应作"轻安乐")一法,唯定地有,欲界中无(欲界定有
轻安,不是没有轻安,但是欲界定没有轻安乐)。”欲界定名散心定,欲界定第九住心有
"轻安",但没有"轻安乐",故说散心位(欲界定)没有"轻安乐"。欲界众生于入定之加行
(九住心过程),由伏惑故,亦有微劣少分轻安,说为相似轻安,欲界定九住心过程中的
轻安,乃至圆满欲界定第九住心的轻安,不是得到正式奢摩他(初禅近分定)的轻安乐。
先有“身心轻安”,由“身心轻安”而有“身心轻安乐”。欲界定九住心的第九住心
有“身心轻安”没有“身心轻安乐”,欲界定第九住心之后的初禅近分定(奢摩他),才
有“身心轻安乐”,正式奢摩他为“起身轻安(乐)及心轻安(乐),是名奢摩他。”
《杂阿含经》:“昼夜禅思,精勤方便,能起胜妙出离随喜,随喜已,生欢喜;生欢
喜已,身猗息(轻安);身猗息(轻安)已,觉受乐(轻安之后生起轻安乐);觉受乐已
,心则定;若圣弟子心定者,名不放逸。”
《相应部》:“比丘修习轻安觉支时,于比丘轻安觉支修习圆满,身轻安者,则得乐
(由有身心轻安,而有身心轻安乐),得乐(身心轻安乐)者,则得心定(由身心轻安起
身心轻安乐→由身心轻安乐→初禅近分定所摄的奢摩他定心=最初得到初禅近分定。”)
《长部》:“舍离此等之五盖者,则生欢喜;生欢喜已,则生喜悦;意怀喜悦者,则
身轻安;身轻安者,则感受乐(由身心轻安而有身心轻安乐);觉乐者,则心入三昧。”
《法蕴足论》:“佛告苾刍:‘…彼由精进,发生胜喜,远离爱味,尔时便起喜觉支
,得喜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此喜,身心轻安,远离麁重,尔时便起轻安觉支(欲界定九
住心得身心轻安,尚未得身心轻安乐),得轻安觉支,修令圆满。彼由轻安(由欲界定第
九住心增长),便受快乐(引生身心轻安乐),乐故心定(获得身心轻安乐之后,得到上
界初禅离生喜乐地所摄,初禅近分奢摩他之定心)。…’”
“身心轻安”→“身心轻安乐”的次第:
(因)精进……(果)1)心轻安→2)身轻安(身心轻安/止息沉掉/欲界定第九住心
)→3)身轻安乐→4)心轻安乐(身心轻安乐/初禅近分定之奢摩他)。
“轻安”与“轻安乐”二者,“轻安”在前,“轻安乐”在后。
若只讲“轻安”,是“心轻安”在前,之后由“心轻安”引发“身轻安”,而具足“
身心轻安”。具足“身心轻安”之后,由“身轻安”引发“身轻安乐”在前,之后再由“
身轻安乐”引发“心轻安乐”,而具足“身心轻安乐”。
以七觉支而言,“轻安觉支”与“定觉支”,“轻安觉支”不是“定觉支”,两者有
因果次第关系(从生相属)。对于善所缘境,经由精进的专注力,得到“身心轻安”(轻
安觉支)后,进一步引生“身心轻安乐”所摄持的定(定觉支),这时的三摩地,就得到
正式具相的奢摩他安止(初禅近分定,或称初禅未至定、未到地定)。
“身心轻安”没有“身心轻安乐”,“身心轻安乐”周遍有“身心轻安”。“身心轻
安”与“身心轻安乐”二者,具有三句差别。
二法具有“三句差别”者,可能是“相违关系”或“总别关系”。“身心轻安”与“
身心轻安乐”二者的关系,是“三句差别”的“总别关系”。
轻安另译作猗息,三十七道品中,七觉支(七菩提分)的轻安觉支,或译猗息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