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学佛基础-太上感应篇(第六十八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07 15:59:49
学佛基础-太上感应篇(第六十八集)  1999/8/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68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接下去看《感应篇》第二十七节:
  【不彰人短。不衒己长。】
  这两句话看起来很平常,对于真正修行关系很大。它这个小注一开头就说得很好,“
人之有短,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这个话是古时候的社会,现在我
们很难体会。古时候,可以说是中国从汉朝以后一直到清朝,始终维持了礼制,所谓是“
以礼治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深。在古代称名,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才能称名,普通一
个人的名字,在一生当中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可以称你名字。
古礼,男子二十岁成人行冠礼,冠礼就是戴帽子,二十岁成年了这才戴帽子,表示他成年
。从这一天起,他的同辈,这个兄弟、朋友、同学,大家在一起为他祝贺,同时送他一个
字。所以有名、有字,名不能称,称字,这个对他尊敬。所以成年之后能称他名的只有父
母、只有老师,纵然是在朝廷做官,皇帝对他也称字,也不称名,对他尊敬。如果皇帝称
他的名,不称他的字,这个人就有罪,不把你当作人看待;换句话说,你就等著判刑。普
通一个人,名都不是一般人随便称的,何况儿女对于父母之名,不敢称;别人叫他父母之
名,他可以听,他决定不能说。
  这个地方讲‘不彰人短’,用这个比喻,这个意思很深。听到别人说是非、说长短,
意思讲如同闻人家说你父母之名一样,你只能听,你不能说。说是什么?说对父母大不敬
,那就大不孝。注解用这个在比喻,比喻得好!可是现在没有人学礼,也没有人讲礼,念
到这一句,现代人懂得就不多了,也没有办法体会得到,甚至于这个意思究竟有多大,现
在人也想不到。古时候对于称呼非常讲求,决定错乱不得,这是伦理教育的基础。但在西
方人没有,连这个概念都没有,西方人儿女随便称父母之名,这在中国古社会里见不到的

  中国古时候对一个人尊敬,刚才讲称字,这是一般的,如果他有道德、有学问,对社
会国家有贡献,大家也不称他的字,另外给他起个名号,叫号,这对他更尊敬。最极尊敬
连号也不称,称什么?称他的地名,像李鸿章,鸿章是他的名,他做到宰相,得到社会大
众的尊敬,人家连他字、名、号都不称,称李合肥,他是合肥人,称他的地名。这不但对
他尊敬,对他的故乡(家乡)都尊敬,合肥出了这样的大人物,整个合肥人的光荣,称这
个意思。出家人,一般社会也是用这个方法来称呼,譬如说隋朝智者大师,智者已经是对
他很尊敬,他的法名叫智顗,不称智顗,智者,这很尊敬。最极尊敬的,连这个都不称,
称天台大师,他住在天台山,天台大师。最极尊敬是称他的地名,他生长的地方,或者他
长住的地方,这个我们在古籍里头看得太多了。凡是这种称呼的,都是受当时社会普遍敬
仰的人。举这个比喻。
  更进一步,不但口不可得言,“耳亦不可得闻,则更上也”,更上一层,不但是听了
不能说,最好听都不要听,这点很重要。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修什么?清净心。佛法到最后
归结是三个门,觉正净,觉门是性宗修的、禅宗修的,要上上根人才得益,不是上上根人
不能入门。那要讲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中下根性的人一生做不到。所以走觉门固
然是快,决定是少数人。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会下得度的人最多,也只有四
十三个人。诸位想想,接受六祖能大师教诲的有多少?我们概略估计一下,几十万人决定
是有的。几十万人当中,只有四十三个人开悟,少数,不是上上根决定做不到。六祖以前
,从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一生只得一个人,所以单传。六祖以后,这些祖师大德会下开慧
的,三个、五个,从来没有超过十个人,没有过的,三、五个就很多。所以觉门虽然好,
很难走!
  正门也不容易,正门是研究教理,渐修,觉门是顿修、顿超。禅宗以外的全是属于教
下,天台、贤首、三论、法相唯识都是属于教下,典籍太多了。就跟读书一样,小学、中
学、大学、研究所,逐渐向上提升,中下根性的人走这个路是方便,但是耗费时日太久。
时间长了,相对的障碍就多,人事上的障碍,环境上的障碍,总是在所不免,所以进得少
,退得多,成就也相当艰难。我们在史传里面都看到的,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不能真正
做克己的功夫,都不能成就。所以教下的路非常遥远,也不是容易学的。
  第三个是净门,净是修清净心的。从这个门在大乘佛法里头有两个宗派,净土宗走这
个门,密宗也走这个门,都是修清净心。修清净心的人,如果常常夹杂着是非长短,你的
心怎么能够得清净?常常听是非,常常说是非,口业就造得重,不但心不清净,将来造的
果报也很难想像。佛经里面讲“拔舌地狱”,拔舌地狱是口业的果报,你所造的业,对别
人、对社会,如果有大伤害的,不只拔舌地狱,可能由拔舌地狱就转到无间地狱去。《发
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就有,一开头就讲清楚了。这部经它真正的宗旨在什么地方?是
教导一个修行人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尤其是口业,能够知道常常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
住自己的厚道,这个人即使道业不能成就,也是人天的善人。佛家讲的善,古人有总结一
代的佛陀教法,佛菩萨讲的理不外乎心性,所讲的事相不外乎因果,因果如果与心性完全
相应,这是大善,那是佛菩萨的行持。我们学佛贵在能掌握到纲领,我们修学就不会感到
困难,明白因果之后,你就会肯定种善因得善果。我们希求善果,为什么不去种善因?
  我这一生对这点知道保全,别人讲是非我赶快离开,我听都不想听,听了怎么样?心
地被污染。别人有破坏我的,有说我是非的,有同修拿着这些录音带,或者记下来一些文
字拿来给我看,我从来没有看。录音带把它拿去录别的东西,文字的部分丢到垃圾桶里去
,不希望阿赖耶识里头落下这些种子,这不好的种子。别人造谣生事、毁谤是冤家,冤家
宜解不宜结,让他去造作去,我们不要听。我们只记别人的好处,不要记别人的缺点;只
听别人的善行、善事,不闻别人的恶言、恶行。这不仅是修清净心,也是修自己的厚道。
人在一生当中,常常保持清净、保持厚道,你的物质生活纵然再缺乏、再辛苦,精神生活
丰富,会过得很快乐,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心安。
  尤其是你已经闻佛法,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想想,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
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怎么能去得了?阿弥陀佛虽然慈悲来接引,接引还是有
条件的。你本身心行不善,你念佛念得再勤,你的愿心再恳切,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环境
不相应,阿弥陀佛把你接引去,你天天跟别人吵架,天天跟别人生是非,你不把极乐世界
给闹翻了。你对于阿弥陀佛的情再深厚,阿弥陀佛也不会因为你把极乐世界毁掉。所以要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本身的条件是善心、善行。孔夫子教我们“止于至善”,这才有条件
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常讲一丝毫的恶意都不可以有,有一丝毫的恶意、
恶念就不能往生。不要以为这个法门不灵,我修一辈子,念一辈子佛,天天拜佛,天天念
佛,到临命终时还是不能往生,释迦牟尼佛是骗人的。其实佛没有欺骗你,你自己错会了
意思。真正希求西方极乐世界,丝毫恶意都不可以有。这两句话就重要了,绝不可以说别
人的短处,最好听都不要听。下面一句‘不衒己长’,自己有好处、有优点不必炫耀,不
必去夸张,没有好处。
.................................
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07 17:5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