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一切善法皆是止观所得之果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9-23 08:11:37
.CBETA T16, No. 676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世尊!此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能摄几种胜三摩地?”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所说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有无量种胜三摩
地,当知一切皆此(奢摩他安止、毘钵舍那胜观)所摄。”
“世尊!此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以何为因?”“善男子!清净尸罗,
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
“世尊!此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以何为果?”“善男子!善清净戒(
增上戒学)、清净心(增上定学)、善清净慧(增上慧学),以为其果。
复次,善男子!
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
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所得之果。”
───────────────────────────────────────
■ 1.奢摩他是梵语 Smatha 之音译,义译为“止”(安止):止息杂念。毘钵舍那是梵
语 Vipasyana 之音译,义译为“观”(胜观):观察观见事理。
2.世出世间的善法,都是止观之果。不论是世间外道如四禅八定之善果;佛教内正法
小乘世间资粮位、加行位的功德,小乘出世间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的功德,大
乘世间资粮位、加行位的功德,大乘出世间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的功德;这一
切的段落、一切的道路里,内心证悟所产生的善法功德,都是止观之果。
3.止住修=无散乱心=三摩地(“止”不全等于奢摩他,含随顺的止与具相的止),
观察修=正思法义=观察慧(“观”不全等于毘钵舍那,含随顺的观与具相的观)
。具相的止才是正式的奢摩他,具相的观才是正式的毘钵舍那;未达具相的止是随
顺的奢摩他安止,未达具相的观是随顺的毘钵舍那胜观。
4.止、观,有“正式的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与“随顺的奢摩他(止)、
毘钵舍那(观)”。《深密解脱经》:“世尊!世尊菩萨未得内心观像,未得身乐
未得心乐,佛说彼观名何等观?佛言:‘弥勒!非奢摩他,是随顺奢摩他’。世尊
!菩萨未得身乐心乐,观于内身三昧境界,思惟彼法如是观心,佛说彼观名何等观
?佛言:‘弥勒!我说彼观非毘钵舍那,名随顺信毘钵舍那。’”
5.缘取一个善所缘的对境,心专一安住在上面的等持,虽未达到正式的奢摩他安止,
把随顺的止修摄在“奢摩他(安止)”的范畴;对于所缘境之如所有性、尽所有性
,进行拣择、分析、观察、思惟的智慧,虽未达到正式的毘钵舍那胜观,把随顺的
观修摄在“毘钵舍那(胜观)”的范畴。
6.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的所缘可以是世俗谛的法类或是胜义谛的法类,二
谛随一。例如止观的所缘念死无常、暇满难得、业果、出离心、菩提心、六度等是
世俗谛法类;止观的所缘常一自在空、独立能实质有空、补特伽罗无我、法无我等
是胜义谛法类。
7.《修信大乘经》云:“善男子,由此异门,说诸菩萨,随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
生,当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乱心,正思法义之所出生。”此中不散乱心者,谓除善
所缘,不向余散。法及义者,谓文及义。正思惟者,谓以观慧观察思择。由此显示
随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须此二。故说引发三乘一切功德皆须二事:一、除善所缘心
不余散,专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随顺。二、善观察善所缘境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毘
钵舍那或其随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