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悲佛网:专访B. Alan Wallace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9-16 15:13:24
转自:智悲佛网
http://www.zhibeifw.com/big5/fjgc/zbfy_list.php?id=12504
专访B. Alan Wallace
Interview with B. Alan Wallace
圆优
2014年2月14日
艾伦‧华莱士博士(Alan Wallace)是美国圣巴巴拉意识研究所(Santa Barbara
institute for Consciousness Studies)的创办人。他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先后在
美国、苏格兰及瑞士接受教育,拥有物理学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宗教学博士学位。1971
年,他到印度达兰萨拉深入研究藏语、藏族医学及藏传佛教,这关键性的四年,奠定了他
深入研究人类意识的兴趣。
1. 您对佛教与科学的比较研究,有极为深刻和犀利的观点,按照您的观点,佛教与科学
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未来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应该注意规避什么样的问题?
2500年以来,在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潜能方面,佛教有理论性推理和实修性体验,凭
藉这些教法和证法,佛教对基于物质主义的形而上学信念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这些信念
一般被误认为是被实际经验所验证的科学事实。认知科学研究只局限于通过人类的口头报
告及他们的行为和大脑状态对意识进行间接研究。由于对意识相关过程的科学测量完全是
物理性的,所有关于心灵的科学理论都是局限于物质主义框架内。简单地说,如果你问一
个物质性的问题,你将得到一个物质性的回答。这就意味着关于心灵的物物主义结论已经
局限在研究意识的科学方法里面了。所有结论只不过是对他们开始的假设的一些重述。
与之相反,佛教徒认知意识,不盲目信仰宗教或物质主义。首先,他们修炼集中注意力和
根本认知能力,这些都达到了现代科学无法企及的非凡水平。这种开发特殊心灵平衡的方
法被称为舍摩陀(shamatha),或者思维的寂止(meditative quiescence)。那么,以
这种“沉思技术”为基础,他们使用佛陀教授的尖端方法,对意识的本质和造成真正的幸
福和苦难的根本原因进行探索、取得亲证。组成“意识沉思科学”的方法被称为内观(
vipashyana)。物质主义把意识简化为大脑的活动,综合寂止和内观的发现,对该信念提
出根本挑战,并且同时对现代科学的根基也提出了根本挑战。
不幸的是,佛教在过去几个世纪的传递中,开放思维、体验探究心灵的方法已经被模糊地
当做不容置疑的教条和宗教仪式。由于佛教在21世纪与科学的相遇,我们可以期待在佛教
内部这种科学的沉思探究方法得以复兴,同时带来第一次心灵科学的革命,在此对于意识
的直接体验会代替几个世纪的物质主义的教条式理念。要实现这种巨大的变化,佛教徒必
须复兴以开放心态探究意识的传统,并且将重点放在对寂止和内观的实践上。科学家们则
必须以同样开放心态探讨佛教的第一人称的意识研究方法,以此互补和完善科学家们的第
三人称研究方法。
2. 您是否认为,未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脑科学或其他学科的发展,能解开释迦牟尼佛
乃至佛教大德的成佛之谜?从而能创造极大的机会,将人们引入解脱的道路?
佛教修行的基本架构是戒律,三摩地(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心理平衡)和智慧。戒律是获得
三摩地必不可少的基础,而科学研究可能会指明戒律、超级心理平衡以及真正的幸福之间
的深刻关系。有了戒律、三摩地的基础,通过探究痛苦的本质,以及它的根源、脱离痛苦
及其苦源的可能性以及通往自由的途径来培育智慧。特别是如果科学家们愿意亲身体验这
些佛法,而不仅仅是当作研究对象,他们才可能会确实体会到佛陀以及佛陀无数的追随者
开悟的真相,对此有所认识。
3.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并不真正在意前后世的存在,甚至大脑和意识的关系,而是
在意此世的圆满,所以任何与此世似乎无特别关系的所谓修行,他们就没有兴趣。您这么
多年来,一直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弘法的活动,您是否有什么特殊的经验和心得,对
大多数现代人而言,什么样的方式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得到佛法的利益?
我们不管是否对一般宗教或者专门对佛教有兴趣,都只希望没有痛苦并且得到更多的幸福
。但是不受痛苦,我们必须了解痛苦的根本原因,这个因在我们的心,而不是外部环境中
。同样,体验真正的幸福,而不仅仅是短暂的快乐,我们必须了解这种幸福的内在原因。
所以,即使是那些只关注成功和幸福的人,这辈子必须超越肤浅的目标,如财富、地位和
权力。财富、地位和权力永远不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虽然佛教修行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现世和来世的幸福,并最终实现觉悟,但是其中不少修行也是与教育、医疗、商
业、体育和环境研究等领域高度相关。集中注意力,专注力,清晰的头脑,情绪平衡,并
通过佛教禅修达到内心平静的素质是对上述所有领域都极其重要的,而这种说法,也可通
过科学来研究。
4. 藏传佛教具有优秀的次第、系统的闻思修系统,按照您的理解,当代大多数欧美国家
的信徒,能否有时间,有兴趣,通过次第地闻思修,通向证悟之途?
对任何事物,人们只有了解其内容和价值才会产生兴趣。那些认为冥想仅限于缓解压力或
实现意识神秘状态的人可能没有花时间学习并且实践的动力。但是随着人们开始看到佛教
不同种类冥想的真实价值以及它带给日常生活的利益时,他们可能会得到启发,系统地学
习佛法,并把佛法的教导付诸实践。就像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学习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实践的学习是残缺的,没有学习的实践是盲目的。
5. 您对汉传佛教是否有所了解,根据您的了解,汉传大乘佛教的信徒与欧美国家的信徒
有何共同及不共的特点?有什么可以互补长短的地方?
我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宗教学博士学位时学习过汉传佛教。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深厚的学识
和广度,涵盖了范围广泛的教言,从禅宗传统的“顿悟”到对阿弥陀佛的深刻虔诚崇拜。
禅宗的顿悟方法和小乘佛教的循序渐进方法以及印度大乘佛教之间有着深刻的互补性。同
样,对于阿弥陀佛的信念和奉献精神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核心特征。这些传统都有各
自鲜明的特点,从而使得佛教更加多元化,但他们又都以佛陀的四圣谛教义为共同基础。
比起历史上任何时候,现在都有更多的机会让佛教各个教派互相学习,以便最大化地利益
现代社会。佛陀的智慧和来自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佛陀追随者的智慧会极大丰富这个利
益众生的事业。
来源:智悲翻译中心
译者:Linda(曹颖)
校对:圆优
───────────────────────────────────────
B‧艾伦‧华勒士 (B. Alan Wallace, PH.D.)
一九五○年生于美国加州。史丹佛大学宗教研究博士。曾于七○年代出家学习藏传佛教。
对奢摩他修行充满热情,而被达赖喇嘛鼓励到印度他的座下学习。禅修超过三十年的经验
。曾为多位西藏的学者与僧侣担任翻译。一九九二年,开始与许多科学家研究专注力的训
练,以及禅修在精神生理上的效应。二○○三年成立圣塔芭芭拉意识研究学院,目前正进
行奢摩他专案计划,是为期一年总共三十人的居家闭关。
他曾著作、翻译及编辑约三十余本书,内容涵盖西藏佛学、医药、语言、文化以及科学与
宗教的关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