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菩提道次第广论》异熟功德果报因缘 (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23 17:01:52
《菩提道次第广论》〈共下士道.深信业果〉 pg139L11~pg140L7
庚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辛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 辛二、一切善乐所有根本发深忍信
壬一、思总业果 壬二、思别业果 壬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科判:{壬二、思别业果─癸一、异熟功德}
───────────────────────────────────────
【壬二、思别业果
癸一、异熟功德
第二、思惟别者。谓由远离十种不善,虽定能获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种
智,胜所依者,修道进程非余能比,故应成办如此所依。此中分三:一、异熟功德;二
、异熟果报;三、异熟因缘。
初中分八:一、寿量圆满者,谓宿能引牵引长寿,如其所引,长寿久住。二、形色圆满
者,谓由形色显色善故,颜容殊妙,根无阙故,众所乐见,横竖称故,形量端严。三、
族姓圆满者,谓生世间,恭敬称扬,诸高贵种。四、自在圆满者,谓大财位,有亲友等
广大朋翼,具大僚属。五、信言圆满者,谓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语于他无欺,堪为
信委,于其一切诤讼断证,堪为量故。六、大势名称者,有大名称,有大美誉,谓于惠
施,具足勇健、精进等德,由此因缘,为诸大众所供养处。七、丈夫性者,谓成就男根
。八、大力具足者,谓由宿业力,为性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起大勇悍。
此复第一谓住乐趣,第二谓身,生为第三,财位僚属为四,第五谓为世间量则,第六谓
彼所有名称,七谓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谓于诸所应作势力具足。】
───────────────────────────────────────
■ 经论对读
.CBETA T30 No. 1579
《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六
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云何菩萨因摄果摄自利利他?略说应知三因三果,何等为三?一者,异熟因异熟果
,二者,福因福果,三者,智因智果。
云何异熟?谓略有八,一者,寿量具足,二者,形色具足,三者,族姓具足,四者,
自在具足,五者,信言具足,六者,大势具足,七者,人性具足,八者,大力具足。
1)若诸菩萨长寿久住,是名菩萨寿量具足。2)形色端严众所乐见,颜容姝妙,是名菩
萨形色具足。3)生豪贵家,是名菩萨族姓具足。4)得大财位有大朋翼,具大僚属,是名菩
萨自在具足。5)众所信奉断讼取则,不行谄诳伪斗秤等,所受寄物终不差违,于诸有情言
无虚妄,以是缘故凡有所说,无不信受,是名菩萨信言具足。6)有大名称流闻世间,所谓
具足勇健精进,刚毅敏捷审悉善戒,种种技艺工巧业处,展转妙解出过余人,由此因缘世
所珍敬,为诸大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名菩萨大势具足。7)具丈夫分成就男根,是名
菩萨人性具足。8)为性少疾或或全无病,有大堪能,是名菩萨大力具足。
───────────────────────────────────────
.摘自:达赖喇嘛《觉灯日光》
虽然远离十恶业道、行十善业道能使我们获得增上生,但如果能成办具八种异熟功德
的暇满人身,我们就能够非常快速地成办成佛之因,在修法的道路上走得更顺利。此分三
种,一、异熟功德,二、异熟果报,三、异熟因缘。“异熟果报”的意思是,由这个异熟
功德所带来的好处。
先说异熟功德分八:第一,寿量圆满。如果是真修行人,长寿是绝对有帮助的,因为
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行善、断恶。前面宗喀巴大师说了善恶之轻重,及如何避免重的恶业,
若我们能善巧地思惟,即使只造了微小的善业,也能使它增长。若能长寿,我们会有更长
的时间去修善法,可以累积更多的善业。不仅如此,因为自己所修是为利益一切众生,长
寿的话,会带给众生更多利益。如果我们的寿命只是用来造恶业,那还不如短寿好了。
第二,形色圆满,五官端正、相好庄严。第三,族姓圆满。第四,自在圆满,有财富
,没有经济上的困难等。第五,信言圆满,说话有说服力。第六,大势名称,美名十方。
第七,丈夫性,属男众。第八,大力具足,在修善法上没有什么障碍,一世都很顺利。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8-24 00:25:00
随喜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4-08-24 08:19:00
南无阿弥陀佛,身体健康,生在有钱有势人家都是福报,以前倒没好好想,已有福报的还要善加运用免遭三世怨,福报不足的当再努力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24 09:39:00
佛陀本人、圣天菩萨、阿底峡尊者等都是王子出身,龙树菩萨、月称菩萨等是婆罗门望族出身,这些都能帮助利益众生,所以要发无垢清净的愿,善业福报回向无上菩提佛果位。为什么佛陀、龙树菩萨、阿底峡尊者等出身没有遭到三世怨?因为他们往昔因地行持福德智慧资粮时回向无上菩提,是为了一切众生,不是一般人努力福报只想自己受用,如是因如是果,造成巨大的差别,如佛菩萨们因地里发清净的愿尽未来际利益众生,由内心发愿回向的导向,生生增上直至圆满所以发心动机很重要,同一个行为因为不同的发心思惟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最主要是在我们的内心上,内心上只求福报就容易形成三世怨,内心有清净的发愿,行为如法持戒,为了利益众生,断除烦恼我执,才能成为菩提道上的资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