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菩提道次第广论》布施波罗蜜 (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7-06 07:39:23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布施波罗蜜〉 pg263L3~pg263L8
寅一、学习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别;四、此等略义。
科判:{卯一、布施度性}
───────────────────────────────────────
【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不待于他舍所施物,捐除众生所有贫穷。若不尔者,现有众多贫乏
众生,过去诸佛所行布施,当非究竟。是故身、语非为主要,唯心为主。
谓自所有身、财、善根,一切悭执皆悉破除,至心施他。又非唯此,即诸舍报亦施有情
,由修此心到极圆满,即满布施波罗蜜多故。
如《入行论》云:“若除众生贫,是施到彼岸,现有贫众生,昔佛如何度?一切有及果
,心与诸众生,说名为施度,以是施即心。”
故修布施波罗蜜多,现无财物可施于他,当由多门引发舍心渐令增长。
───────────────────────────────────────
.“圆满布施度”并非观待对他人施舍所施物,除尽众生所有贫穷而安立;否则,现在
仍有许多贫穷的众生,如此应成诸佛因地所行持的布施尚未究竟。因此,并非以身体和语
言为主,圆满布施度唯一是观待舍心究竟而安立。为何圆满布施度唯一以心为主呢?因为
: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身、财、善根,一切悭吝的执著全都破除了,而且至心施舍他人。不
仅如此,连布施的果报也都施舍有情,由修舍心达到最圆满,便是圆满了布施度。如《入
行论》所说:如果除尽了众生的贫穷才是布施到彼岸,而现在仍有贫苦众生,怎么能说往
昔诸佛圆满了布施度呢?一切所拥有的身、财、善根乃至布施的果报,无不诚心施舍有情
,经中说这叫做布施度,布施即是心(布施依赖于心)。因此,修持布施度时,如果没有
财物可以布施他人,则应从多方面引发舍心,逐渐令舍心增长。
■ 解说──
请看文,“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不待于他舍所施物,捐除众生所有贫穷。若不尔者,
现有众多贫乏众生,过去诸佛所行布施,当非究竟,是故身语非为主要,唯心为主。”
所以,由善舍思发起的身语诸业是不是布施?是布施,但是圆不圆满布施是以心为主
,不以身语业为主。那么,趣入布施度的方法,布施到彼岸的方法如何安立呢?
请看文,“谓自所有身财根善,一切悭执皆悉破除至心施他。又非唯此,即诸舍报亦
施有情,由修此心到极圆满,即满布施波罗蜜多故。”
布施度是否圆满完全观待于施舍心圆不圆满决定,不由身语诸业决定。将自己的身躯
﹑财富﹑受用﹑善根全部真心地施舍他人,有时我们心中会期望布施后将来会得到回报,
不该如此,布施后获得的果报也不顾惜地施予有情,心渐串习,修持到最后,圆满时,就
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从“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不待于他…”到“…即满布施波罗蜜多故。”之间,表示布
施虽然有:施舍的思心所和身语业二者,但以施舍的思心所为主。因此我们要圆满布施波
罗蜜多,必须由究竟圆满施舍心决定。这虽是宗大师说的,但不是宗大师自行臆造的,是
寂天菩萨的意趣。刚才说的和《入行论》的意思相同。
请看文,“如入行论云:‘若除众生贫,是施到彼岸,现有贫众生,昔佛如何度;一
切有及果,心与诸众生,说名为施度,以是施即心。’故修布施波罗密多,现无财物可施
于他,当由多门引发舍心,渐令增长。”
以上已认知了布施的体性,了解何者为主﹑何者为副。接着,第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讲授 法炬法师翻译
此文稿为自他学习而做,仅供参考,容有疏失,恳请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7-06 12:22:00
随喜
作者: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14-07-07 06:31: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