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海十门讲记》 (15)
智敏上师
丙七 惭愧者安
“奉律修行,无恶道险,于当来世,受大安乐。由其了知此作得罪、此不得罪,此时
应作、此时不应,于行无疑,不错不倒,故易进入定慧,乃至无漏涅槃。”
第七,“惭愧者安”。“奉律修行,无恶道险”,依照戒律,奉行戒律而修行,将来
绝对不会到“险恶道”去,不会下恶道,走的道路都是平坦的大道。
“于当来世,受大安乐”,将来后世会受最大的安乐。我们的《菩提道次第》就是两
个:增上生,决定胜。增上生,人天的安乐;决定胜,涅槃的大安乐。
这些果报,只要依戒行持,都能得到,现前当来,都可以得到这些安乐。当然,最大
的安乐不是当下每个人都能得到,要即身成佛,最大的安乐就能得到。最先开始是人天安
乐,慢慢地进入涅槃大乐。这个,持戒就能达到。
怎样得到安乐的呢?“由其了知此作得罪、此不得罪”,因为他知道这个事情作了是
犯罪的、要堕落的;那个事情作了是好的、不会堕落的。
持戒先要知道这些。哪些事情做了有罪、这个罪将来堕什么地方?这个罪,你知不知
道这是罪?这个罪造了之后将来堕落在什么地狱你知不知道?知道了,那就赶快忏悔。
如果不知不见的话,也不会忏悔。造了罪不知道是罪,将来要堕恶道也不知道会堕恶
道,那当然不会忏悔。所以说要学,见罪见堕,才会忏悔。这个做了是有罪的,那当然不
去做,造了罪要堕落的,哪个愿意受苦呢?
出家人受了比丘戒或者沙弥戒,日中一食,或者早上再加一顿,不得非时食,非时食
是戒,犯了是要堕(下恶道、地狱)的。佛在世的时候,吃一顿,也没有饿死一个人,我
们吃两顿,你说你饿死了,没有人不相信!饿不死的。
我们在五台山住了十几年,看到当地的老百姓身体棒得很,上山下山几十里,气也不
喘,我们都跑不赢他,他们吃几顿?两顿。那里非常冷,早上九点钟太阳出来,才能上地
;上地不是在家门口旁边,要到很远的山上去,十二点钟再回来吃饭是不可能的,回来总
是两三点钟之后,四点钟吃饭,吃完饭晚上就不吃了,两顿!他们当然是过午食,但也是
两顿,吃的东西比我们的营养差得多,照样棒得很,并没有害病。
去过五台山的人大概都知道,现在可能生活有所改善了。那时候,老百姓吃的唯一的
菜就是酸菜一碟,一点醋,其余都是粮食,烂山药,烂洋芋,烂窝窝头,各式各样的摆了
很多品种,都是粮食,菜就这么一碟酸菜!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只有过年的时候吃一点肉
、油,平时是没有的,但是看看他的身体好不好?非常好。
所以不要迷信那些营养医学,我们前面也说了,要归依佛,不要归依医生。医生说:
“哎呀你这个病啊,一定要吃营养,一天吃两顿不行啊!你这个胃病,最好吃五顿!”你
也听他的话?“要吃肉,要吃什么补药......。”你都听他的?那你修行就搞不成,归依
医生去了,不是归依佛了。归依医生,你归依三宝的体就没有了,那糟糕了。所以说,医
生的话,参考参考可以,不要太过分去相信他。
知道这样作是罪,那样作不是罪。这个应当作,那个不应当作。“此时应作”,这个
时候该作;“此时不应”,那个时候不该作。这个事情是有时间性的。
海公上师经常说的:我们这个大门,晚上一定要锁,不锁不行,贼要来偷东西;而白
天,你说“我要锁”,那些朝山拜佛的人都进不来。又如会供的时候,你把门关上,不让
人家进来,你怎么会供呢?我们自己要出去买东西买菜,门也不开,那你怎么买菜呢?大
家不就饿死了?所以什么时候要开,什么时候要关,什么时候要作,什么时候不能作,都
有时间性的。戒律是非常细致的,不是死板板的啊。
“于行无疑,不错不倒,故易进入定慧,乃至无漏涅槃”,把戒律搞得清清楚楚,行
动的时候就没有怀疑,“于行无疑”。你搞不清楚的话,就会犹豫,有的时候还起矛盾。
如果你把戒学好,什么都搞清楚,那你行动的时候毫无怀疑,既不会错,也不会颠倒
。这样子“不错不倒”,又不怀疑,心是一个,则“易进入定慧”。
要得定,要因缘具足,因缘具足才能得定,得定的因缘够了,自然定就会来。定是一
个果,这个果是缘起法,它的缘起是什么?都是戒,得定的缘起都是很微细的戒。这些戒
,不单是粗大的戒,很微细很微细的,都照它去做,得定的规模都有了,自然趣入定中。
所以说真正入定的话就是要持戒持得极纯粹,一切行动都自然而然地依戒行动,心里
不要去考虑其它的。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容易入定,因缘具足就能得定。反过来说,因缘不
具则不得定,如果这些因缘没有,定是得不到的。
有些人说,一些不持戒的人,他不是比丘,而是在家人、婆罗门,他们也得定啊!那
是什么定呢?世间定,是有漏的,不能出世间的。还有些气功师,他不是也有点禅定的味
道吗?那是邪定!鬼神加持的定,那更糟糕,若那个定得到之后,鼻子就给人家牵住,他
要你怎么就怎么。
我经常说的,以前我们这里来过一位,他来学法,学到真实好的宝贝拿出来学了,他
那个“小人儿”就受不了,赶快叫他走。他们这个气味不投,他就被鼻子牵起走了;跑掉
之后,他也知道这个事情不对头,很悔,但毕竟还是被牵走,自己作不了主了。
“故易进入定慧,乃至无漏涅槃”,把戒律作得纯熟,这个时候应做,那个时候不应
做,这样子行动毫无怀疑、不错不倒的话,就很容易进入定慧;进入定慧,无漏涅槃也在
手中。
前面我们讲《律海心要》的时候就说,“若于别解脱律仪正作依止者,静虑般若等自
然次第出生也”,你能够一切如戒而行的话,就能长时安住静虑之中;你能够全部跟着静
虑作的话,就能长时安住般若之中;你能够一切依般若行持的话,那大涅槃也就在你的面
前。所以说这是一层一层的因果,而最根本的还是戒。
“惭愧者安”,这个“安”,初步的是进入律仪中,最后圆满的就是进入佛的无住大
涅槃的安乐。“安住律仪涅槃中”,这个话你们总是不注意。这个话在《五字真言》中的
五方佛总摄戒也有,《上师供》中的五方佛戒也有。
先安住在律仪中,第一个安乐是律仪,最终的最大的安乐、最大的果就是涅槃(无住
涅槃),都给你们讲得清清楚楚。安乐在哪里来?最初的安乐是律仪(持戒),最高的安
乐是涅槃(无住涅槃),这是有因果关系的。不但有安乐,而且有因果关系。
从持律仪的安乐,到定慧般若,一直通到大涅槃,这条路是“王道”,是一条笔直的
大路,都有因果联系。要得安乐的话,先要住在律仪中;持戒之后,就当下安乐。这个不
晓得你们有没有体会?如果一个人在世间上弄得焦头烂额,他一出家受了戒之后,全放下
了,心头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安乐,以前纠缠不开的种种烦恼事情,一下子把它像链条一样
地解脱了。
住在律仪中,当下就有这个解脱的安乐。这个安乐解脱当然是很初步的解脱,但是已
经得到解脱的乐,已经尝到味道。他当下就得到解脱那些烦恼事情的安乐,那么下辈子最
起码的人天安乐还会得到;如果他再进入定慧的话,涅槃的安乐也决定会得到。所以这个
安乐,就是从律仪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