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 丛林要则二十条 > 百丈禅师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6-12 18:02:21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 墨林居士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接。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这是百丈大智禅师为丛林所写的纲要,是对修行的一个概括,虽然是针对丛林所写,但无
论是对出家者还是在俗尘中修行的居士,都是一个修行的准绳。百丈禅师以精简短小的二
十条把修行的方向和纲领完完全全写了出来,对于后辈学者是很重要的学习要则。我们应
该向古人学习,向历代祖师大德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修行的原理原则,只有
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们更加进步,修学才能更有成就。如果细说这二十条含意很多,今就
此一博文简要的写一下这二十条,供养同修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将来才会有更大的成
就,争取自在往生,做佛门中的好弟子,努力精进的修行,做世人的好榜样,在法弱魔强
的时代令“正法”久住,给佛门做个好代表,扶正去邪,天天进步,法喜充满。
1)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无论是丛林还是寺院,还是我们生活在俗尘中要以无事为兴盛。
因为无论是丛林也好,寺院也好,学会也好,都离不开世间的生活,都处在红尘之中。只
要你活在世上,只要你在社会当中就不可能没有事,何况我们在无量劫中造作的善恶业太
多太多了,这种业因果报也如影随形一般,被业果所拘。今天我们来修行就是修正这些错
误的想法和行为,把分别妄想执著去掉,自然恢复我们本有的清静平等心。那么我们生活
在世间,不可能与世隔绝,还要有人际交往,你住在丛林也好,寺院也好,你在佛学院学
习也好,是在什么学会也好,还是你在家修行,都离不开人和人,人和事之间的关系。那
么我们在人和人,人和事物之间如何遵照一个准绳呢?如何来做呢?这第一条很明确的说
出了处理办法——以无事为兴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
就算你在丛林修行生活也要以无事为准,因为丛林也要有一些人居住,不可能避免人和事
物之间的一些琐事,但当你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要以“无事”为准,但并不是让你什么事
情都不去做,那你错解祖师的意思了,你在丛林修行也要去做事,你在家修行更要去做事
,你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等等的责任和义务,离不开这些事情的。这个无事是不让你有“
是非之事”,正当的事情我们正当的来做,该工作就工作,该修行就修行,但内心要“无
事”。
寺院,丛林等等地方并非人多就是“兴盛”,那只是热闹,真正的修行道场是“无事”,
真正的修行是心清静,有真修实干的。但现在寺院热闹的多,真修的少,但也不排除一些
善巧方便的渡化众生,这也是好事情。人在世上有好事和坏事,但我们修行人内心要“无
事”,事来无所受,好事坏事都不挂在心上。丛林无事为兴盛,我们在家修行的居士内心
也要以无事为兴盛,表面上必须要去做事,但内心要时刻不忘修行,心要逐渐的清静,兴
盛的准则就是无事,无事才是真正的兴盛。古语也有: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
的佳句,我们内心要真正的“无事”,这才是真正的兴盛,真正的人生好时节。
2)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百丈大智禅师也为我们选择了修行的路途,佛陀当年示现灭度后
也说“灭法时期净土成就”,今百丈禅师也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祖师大德真是苦口婆心
,劝导我们来念佛,因为这是最稳当,最快捷,最殊胜的法门,要知上山路必问下山人,
祖师大德不让我们走弯路,让我们以最直捷最短的距离走上山去,到达究竟的彼岸,那无
过于念佛法门。你想参禅未必是那个根机,那要上上根性的人才能修习,否则你修行也许
可能达到禅定的功夫,想了生死太难太难;你想修密,没有一定的清静心,没有良师的指
导容易着魔,因为密宗都是一些神咒,没有一定的修学根基和老师的指导一生很难成就,
黄念祖老居士禅密净全部精通,造诣很高,而且是密宗的金刚上师最后都要以念佛求生净
土;你想研教,那要把全部教理研究通研究透然后再修,那需要几十年的功夫甚至未必成
功,有时候不能研究完寿命到了很是可惜。但并不是在此反对禅、密、教不好,而是要找
到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对症下药,因为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也不能强加于此。
只不过在此劝导大众“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因为念佛不必参话头破烦恼,念佛不必念
各种咒语,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咒,咒中之王,而且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护持,也不必研
究太多的经典,仅此净土五经,抓住一部《阿弥陀经》或《无量寿经》一生研习,一句阿
弥陀佛念到底,将来往生一生成佛。念佛只需降烦恼,念佛稳当不招魔冤,念佛只一句阿
弥陀佛,老实去唸,不必费太多的心思研究经典,只要你老实,专一,信愿具足,菩提心
宽广,那你这一生绝对成就,何况还有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的护念护持,所以这是二力法
门,这是最殊胜的法门,所以百丈禅师明确告诫我们:修行以念佛为稳当,我们要听祖师
的训诲。
3)精进以持戒为第一:何为精进,在以前所写的文章中单写过一篇何为精进?真正的精
进不是你每天能念几万声佛号,不是你能打几个佛七,能过午不食等等修行方法,那固然
也是一种精进,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修行的水平来定,而且根据生活的环境,工作等情
况来定。真正的精进就是这句“以持戒为第一”,你真能把佛陀的教戒落实到生活中,把
五戒十善,普贤十愿,三福六度等等落实到生活中,如理如法的修行这才是真正的精进,
你在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把“念佛”落实到这里,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精进。持戒
才是真正的精进,今天我一天当中对戒有没有违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点一滴提高
自己,因为没有谁下生就是释迦牟尼佛,都需要一点点学习修行,戒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行
为准则,参照你的生活如何来做,正因为有了戒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才有一个约束力,才能
让我们渐渐步入菩提道,念佛也才会更加得力。
所以把戒律落实到生活中才是反应我们是不是在精进的修学,你一天能念几万声佛号,戒
学不落实,还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那何来精进呢?你打几千个佛七也是没有用的,所以
精进持戒为第一,把戒逐渐一点一滴的落实到生活中,这是在精进的修学,看看自己的内
心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没有进步,面对逆境,疾病的时候有没有心态平和,不忘戒学和
念佛,要从这里入手。
4)疾病以减食为汤药:我们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人活着难免有疾病,疾病有
生理上的,业力上的,冤亲债主上的,都是我们自己造因而结果。但当疾病来的时候,我
们能否心态平静,如如不动呢?疾病是痛苦的,可怕的,身心都受折磨的,但我们面对疾
病的时候能否像一个修行念佛的人,能不能很平和的面对,欢喜平等的面对,这是一个修
行人必备的功夫,面对生老病死内心要平静要平淡,身受病痛,但心不去受,明白其中的
道理,疾病来临的时候不忘念佛,不忘修行,这都是因缘的假相,任你来去,虽有病痛,
但内心安稳没有恐惧感。
但要预防疾病如何来做?医学上也有这么一句话:病从口入。很多时候病都是因为我们贪
吃导致的结果,很多细菌也是从口而入,何况现在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行
业也在增增日上,天天在补,天天在研究著吃,很多病也都是补出来吃出来的,吃多了也
是一种坏事。所以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但不要错会其意,可不是让你饿著肚子不去吃饭,
都饿了还在减食,那你就走歪了。要自然的减食,吃的东西不要太多太杂,以粗茶淡饭为
主,不要贪吃美味,能供养这个身体的营养所必需就可以了,所以最好的“汤药”就是减
食,也就是少吃,吃饱吃的简单最好。
5)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我们活在世间,烦恼是如影随形的在跟着我们,无论出家在家修
行都会有自己的烦恼,这烦恼也不说清,一想就一堆一堆的,理不清道不明,反正内心就
是烦恼,你要问他为什么烦恼,他自己也说不清,反正事一堆,烦恼一堆。有时候这烦恼
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所致,有时候这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烦恼”。
话虽这样说,但生活中确有很多不如意,很多烦心事,有的和人烦心,和事烦心,和工作
烦心,和环境烦心,总之烦心的事牵拌著过去世种种的业力因缘,让你烦恼重重。面对诸
烦恼怎么办?以忍辱为菩提,忍辱才是大智慧,你在菩提道上以忍辱为先,烦恼是有,菩
提是智慧,以智慧降伏烦恼,烦恼自然退去,智慧中以忍辱为先,以忍辱降伏烦恼。
无论是什么样的烦恼,什么样的事来临了,我内心修“忍辱”,忍住顺逆二境,你内心久
久自然顺畅,自然甘甜,但不要憋屈的去忍,要从空性中去忍,欢喜的忍,平等的忍,你
明白本无烦恼,这烦恼也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是了不可得的东西,哪来的烦恼?这些
烦恼只是一个“过客”罢了,烦烦恼恼,忧忧愁愁,我们何不在这烦恼中修忍辱,让我们
内心平等下来,这一忍,忍住了往昔的因缘,这一忍消掉旧业不造新业,慢慢你的路自然
通畅,烦恼逐渐减少,你在任何人事环境中不用刻意的去忍,你内心自然就是平等,欢喜
,觉悟的,所以在烦恼中要以忍辱为先。
6)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我们在生活中难免有各种是非,因为都是人嘛难免的事情,不可
能这个业力的世间都是圣人,在共业的牵引下,我们人和人,事和事,人和事中就有这样
那样的是非,家人之间,家庭和家庭之间,社会当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是非经常
发生,甚至是非来的时候打架,骂人,杀人,放火等事出现,但在是非当中你心要“无事
”,这是非是不可避免的。虽说理不辩不明,但要分什么情况,在大是非来的时候,有时
候不辩反而好些,你的心才解脱,争个你长我短,你死我活到头来也还是那么回事,争来
争去有时候仅仅是很小的事情,那又何必呢?有时候是非面前沉默一下,不去辩解反而是
很好的解脱,面对是是非非,眼不见,耳不听,面临到自己身上,能沉默就沉默,不去辩
解那无用的是非,因为是非本身就是是非,何用去辩,所以当是非来临你就不要去辩的为
好。
7)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无论是丛林寺院,你要想留住修行的人还是四众弟子,要以老实
真诚为真情,这样才能留住真修的人。一个家庭也是这样,要留住亲朋好友,要处理好亲
情关系,那就要以真诚老实为基础,真诚待人,老实做事,这才是真正的情意,以这样的
心来做人做事方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丛林寺院才能留住善知识,留住四众弟子,家庭才能
和睦,亲朋好友才能坦诚相待。留众就要——真诚待人,老实做事。
8)执事以尽心为有功:做事你是做世间的工作,还是在丛林寺院做事,都要尽心尽力。
你在家修行还要有世俗上的事情,你要工作,学习,照顾一家老小,要想有功德,有功劳
,那你就要尽心尽力去做,踏踏实实来做。无论你执做何种事情,都要尽心,这样才能把
事做好做圆满。你工作中尽心领导会喜欢你,家庭里你尽心才会把家照顾好,修行中你尽
心念佛将来才能真正往生有成就。这尽心也要建立在真诚之上,以真诚之心尽心尽力去做
,这样才事半功倍,所以执事要以尽心为有功,什么事都要尽心尽力,我们念佛更要尽力

9)语言以减少为直接:我们和人说话,无论是问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精简为好,以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和人交谈中尽量精简的少说,因为有时候“祸从口出”,说不上哪
句话就惹来祸端。就算你在给别人讲解佛学的时候也尽量学会减少语言,要一针见血的表
达出来。话要少说,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这是最直接的,这个尺度不太好
掌握,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语言只是人和人交往的工具,这工具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
是坏事,有时候话说多了是毒,有人听了反感,所以要避免这些,语言要精简这才是最直
接的。
10)长幼以慈和为进德:长辈和晚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要以慈和为准,建立在慈悲,
谦和平和的基础上,虽说是长幼之间,但还要建立在平等之上,这样才能沟通交流,要和
颜爱语的进行交流,所以长幼之间以慈和为本,方能进德,才是有道德的表现。父母要有
父母的样子,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做晚辈的学生的也要懂得慈和,长幼都以慈和为准,
那一定能进德。
11)学问以勤习为入门:我们学世间的知识,进修学业都要刻苦勤奋的学习才能有好的成
绩,我们修学也要有这样的精神——勤奋的学习,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
,无论学世间的学问,还是念佛修行,都要踏实的勤奋学习,念佛也要勤奋,不要偷懒,
趁年轻力壮时努力念佛求生净土,学习中谦虚好学,所以做学问也好,念佛也好,都要以
勤习为首要条件,这是基础也是必备的。
12)因果以明白为无过: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有因必有果,因果相续不断,无论是善因
还是恶因,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假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但我们要不昧因果,对因果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因果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果报来的时候欢喜接受,不
怨天尤人,所以因果以明白为无过,明白因果的道理,在因果里无有分别妄想执著就对了
。无论来的是善果还是恶果,都不去执著贪念,明白因缘果报只是相续的假相,这就是明
白人。
13)老死以无常为警策: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老死这个问题我们
不要有恐怖心,今修念佛法门,一心求生净土。面对老死,知道老死轮回的可怕,就以无
常为警策,以无常鞭策自己好好修行,好好念佛,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六亲眷属,珍
珠财宝,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都不是永恒的,哪一样能得到呢?所以面对老死以无常为
警策,时刻激励自己要好好念佛,将来往生净土。我们内心有无常的观念,就会老实专一
的念佛,求生净土的心才更悲切,将来往生更有把握,所以把无常也时刻放在心上,时刻
提醒我们老死来临时如何应对,所以现在当下就要抓住每分每秒的来修行来念佛,把无常
做为警策我们的鸣钟。
14)佛事以精严为切实:这里的佛事不是指什么各种各样的法会,超度啊等等那些事情,
真正的佛事要以“精严”为切身实际,什么是精严?就是精进的念佛,严格的要求自己,
真正的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佛事”,佛是什么?觉悟的,你真正觉悟的来修行,真正的
想要了生死出三界这才是真正的佛事,佛事就是要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别的花哨的东西,
就是精进的修行念佛,严持戒律,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佛事。
15)待客以至诚为供养:无论在丛林寺院还是居家过日子,都会有亲朋好友,都会和人打
交道,我们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待客是不可避免的环节。那待客以什么来供养呢?一杯
茶,一盘水果那只是表面上的客套罢了,真正的供养客人是“至诚”为真正的供养,我们
以至诚之心,真诚的心来待客,那这是第一供养,第一尊重,无论什么样的人,是穷是富
,都一样平等至诚的接待,这是真供养客人。你居家过日,面对什么样的朋友亲戚,他们
怎么样不管,我们要至诚待客,以至诚供养一切大众,尊重一切大众,这也是普贤十愿中
的礼敬诸佛,对一切众生平等。供养众生要以至诚心为第一。
16)山门以耆旧为庄严:这是检朴的意思,现在无论是什么样的丛林寺院,山门要以老旧
为庄严,不要整的太富丽堂皇,那反而不利于修行,容易起贪心。山门真正的庄严是要有
修有学,简朴一些为最好。百丈禅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也给了我们这样的训诲,山
门寺院真正的庄严要简朴,不要华丽,要有真正的修行。我们居家也要平常一些,生活上
也要简朴,一切过的去就可以了。庄严要庄严自己的内心,庄严自己的内心净土,山门就
像是自己的内心一样,简朴一些为好,这样才不会起贪心,才会有修道的心,才会去真修
,这样才能真正的庄严。
17)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做任何事情要有准备,这样到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才不会疲劳
。预先有一个准备,这样做起事来就会通畅一些。比如你讲课的时候要备案备课,做一些
准备功夫,这样走上讲台讲起来才会运用自如。所以任何事情在内心都要有一个准备,这
样才不会措手不急。就像我们念佛修行一样,尽一生的念佛准备往生,这样临终的时候才
不会手忙脚乱,所以平常就要下一番功夫,好好念佛,一心求生净土,随着功夫的加深往
生也越来越有把握,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念佛,准备将来顺利往生,以了断生死大事。
18)处众以谦恭为有礼:我们在和大众相处的时候,要谦虚恭敬,这才是有礼数的表现,
也是有修养的行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中,都要谦虚有礼,恭敬待人,这样才能上敬
下和,处理好和长辈晚辈的关系,处理好和领导下属的关系,都要保持着一种谦恭的行为
,不但显得你个人有礼貌,也会和大众和睦的相处。
19)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我们活在这个业力的世间,难免会有各样的险事发生,无论是自
然的灾害,还是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内心首先不要乱,这才是有定力的表现
,无论是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环境内心都要有定,不要乱,遇到什么样的险情
险事,什么样的险恶人物和环境,都要冷静不乱,内心如如不动。或者你个人来临了什么
样的疾病,遇到了家人的生离死别等等诸事,你都要保持不乱,这是你内心是否有定力的
时候,这个险字包含了世间很多很多事情,因为这个世间就是一个“危险”的世间,我们
活在这个世间,处在六道当中永远就是“险”的,在这危险的世间生活你内心要时时不乱
,时时有定力,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之上,这样往生才更有把握,从容应对你生活上的一切
,顺境不喜逆境不忧,险情当中自有定力,自然心自然佛,自然念自然道,时刻有定力,
我们在平常就训练这种功夫,不失定力。
20)济物以慈悲为根本:我们行善做好事,济物救人,弘扬佛学,根本就在我们内心的出
发点是以“慈悲为本”,不图任何的回报,以大慈大悲的心来济物救人,以大慈大悲的心
来念佛来弘扬佛学,不图任何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济物弘法,真正的慈悲在于你内心没
有任何的私心,没有私心的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济物救人。我们要想济物救人,或者
弘扬佛学,根本的心就是慈悲,这慈悲没有私心在里边。
(阿弥陀佛,以上仅是十分浅显的讲了这二十条,以供同修们参考,互相学习,如有不对
还请指证,恭祝同修们一心不乱,早证菩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62fd60100cvgy.html
作者: kidstrife (kidstrife)   2014-06-12 21:05:00
随喜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4-06-12 21:0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kyblue19 (386)   2014-06-13 08:21:00
随喜感恩分享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