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心类学》十七回
雪歌仁波切讲授 2010/04/04
闻法动机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集论》与《大乘五蕴论》,透过这二部论的学习,即能好好了解
四圣谛,特别是“集谛”这一块。宗喀巴大师也曾在《广论》里说过,真要了解集谛,必
须学习《大乘五蕴论》与《集论》。
集谛,确实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东西。集谛教我们轮回的因到底长什么样子,特别是内
心烦恼这部分,《大乘五蕴论》和《集论》讲的非常清楚。因此,透过学习这二部论即能
学好集谛,对于轮回的因也会有深刻的认识。如此学习之后,我们会生起一种希望,因为
我们知道轮回是有因的,只要断除了轮回的因,我们就能去除轮回、脱离轮回,如此一来
,出离心就生起了。
生起出离心之后,我们所造的善根,才不会成为轮回的因。否则,即使我们是多么认
真地修行、学佛,所造的善根大部分还是会沦为轮回之因。辛辛苦苦的努力,却无法成为
脱离轮回之因,反成继续轮回的因,不是太可惜了吗?因此,我们必须生起出离心。
空正见,太深奥,蛮难的,是吧?比起空正见,生起出离心,容易多了。宗大师在《
菩提道次第》也说,内心没有出离心或了悟空性的话,所种的一切善根,都会变成轮回之
因。因此,现在我们学习集谛,目的就是希望学习之后能生起出离心!请以此调伏意乐,
学习教法。
({节录}慢心所)
慢
《大乘五蕴论》:“云何为慢。所谓七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
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云何慢。谓于劣计己胜。或于等计己等。心高举为性。云何过慢
。谓于等计己胜。或于胜计己等。心高举为性。云何慢过慢。谓于胜计己胜。心高举为性
。云何我慢。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心高举为性。云何增上慢。谓于未得增上殊
胜所证法中。谓我已得。心高举为性。云何卑慢。谓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下劣心高举为
性。云何邪慢。谓实无德计己有德。心高举为性。”P4-5《集论》云:“何等为慢,谓依
止萨迦耶见心高举为体,不敬苦生所依为业。”P10
《大乘五蕴论》反而说的比较广,《集论》则简略些。慢心,分七,即慢、过慢、慢
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以下一一解释。
首先说明,慢、过慢、慢过慢这三个。人啊,学问有高低、职位有高低、修行功德有
大小…等等不同的种类与层次,由向上、平等、向下三种角度,即可解释何谓慢、过慢、
慢过慢三者。
慢。什么叫慢?从自己的层级往下看不如己的人,心里觉得自己很厉害、很棒,这就
是一般所说的慢心。
过慢。当我们对比与自己位于同层级的人时,实际上彼此程度是一样的,但我们却觉
得自己超越对方,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此即过慢。
慢过慢。这是更离谱的一种情形。当比较的对象程度远超过自己,但自己却自认为比
对方还厉害、还要棒,此即慢过慢。
由此可知,慢、过慢、慢过慢,这三个好像慢心的毛病一个比一个还严重,是吧?首
先是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再来是与自己同等的相比,最后是与高过自己的人相比,无论
如何,都还是觉得自己比较优秀。这些想法,即慢、过慢、慢过慢。这应该很容易了解。
接着,我慢与增上慢。由我执或萨迦耶见引起的慢心,即曰我慢。萨迦耶见,乃执我
为独立实质有的一种执著。此时,当认为我是独立实质有,就好像我不须依靠其他的因缘
,一种“心膨胀”的感觉,这就叫我慢,它是萨迦耶见之后生起的一种慢心。我慢与萨迦
耶见,很接近、很类似,但它不是真正的萨迦耶见。因此,这边说“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
或为我所,心高举为性。”意思是,于萨迦耶见之后,内心有一种高举、膨胀的情形,这
就是我慢。
增上慢。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功德,也还没到那个位置,但自己却自认为已经到了那个
位置,自己已经有那様的功德了,这就是增上慢。
再来是卑慢与邪慢。卑慢的卑,即卑下、自卑之意,就是心里觉得比较低下。不过,
有时候,虽说心里低低的,但不代表他就没有慢心喔,哈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慢心呢?
当向上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对象时,他没有慢与过慢的问题,他不会以为自己比那些人优秀
,但是啊,虽比上不足,但心里却觉得“也没差多少啦!”这种想法就是卑慢。
邪慢。它与增上慢,不一样。邪慢所认定的功德,并非真正的功德,而是一种错误或
过患,但他却将过失看成功德,并以此自满而生起慢心,这就是邪慢。邪,即认定错误、
颠倒之意。
问:卑慢,乃“谓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下劣心高举为性。”那您说,他看到人家比较
好,会觉得自己跟他差不多?还是自己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后面讲下劣心高举,那
不就是觉得自己很不好?还是,刚刚您讲的,看到自己跟别人好像差不多?但那看
起来有点像过慢了。
答:内心里,如果自卑的感觉是真的,那就不算慢了,对吧?然而,如果心里的自卑是
一种…面对第一等层级的人时,觉得比不上,但于此同时,却将自己定位在略低于
第一等人的位置,即第二等的上层或顶端,但他实际上却只有第三等的实力而已,
这即是卑慢。换言之,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心里有受伤的感觉,觉得自己比不上
人家,此即是“卑”;但同时,他心里对自己的认定,却远超出自己原有的程度,
也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这就是“慢”。因此,卑慢,即又自卑,又自视过高。
问:如果自己是第三也觉得自己是第三,这不算慢,也不算卑慢,那可以算是什么?可
以算是谦虚吗?谦虚与卑慢,怎么分呢?
答:这是什么意思呢?…嗯…你们好像没听懂的样子。我讲的意思是…他其实排第三,
但他完全不觉得自己只有第三名,他认为自己差不多就是第一名的样子,也就是在
第二名的顶端,快贴近第一名了。他心中的认定是这个样子。然后,当他往上看第
一名时,心里会自卑,觉得不如人,然而,他认为自己在第二名顶端的想法,还是
高过他实际的水平啊,这即是一种慢心。所以,这种心态就是卑慢。
问:《大乘五蕴论》的标点断句,可能有问题。“谓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下劣心高举
为性。”应该改成“谓于多分殊胜计已少分下劣,心高举为性。”才对。
答:喔,对。因为其他的也是如此,都是…心高举为性。
问:“云何增上慢。谓于未得增上殊胜所证法中。谓我已得。心高举为性。”这个地方
,只有指佛法上面的证得?还是其他的也可以?
答:世间与出世间都是,因为他所认定的功德,是对的、正确的。如果他认定的功德是
错的话,那就变成邪慢了。因此,他所认定的功德是正确的话,那么世出世间的功
德,都包括在内。
问:您解释的是邪慢,但我问的是增上慢。增上慢,是指佛法上吗?
答:不是不是,增上慢的对境,不是只有佛法上的,连一些世间功德、学问、好处…等,
都是增上慢的对境。
问:那这样子与邪慢有什么区别呢?
答:邪慢是把“不是功德的”自认为“是功德”,那已经错了嘛!辨认时就认错了,这
是邪慢的问题。但增上慢对功德的认定上,没有错误。
问:什么是增上殊胜?
答:殊胜的意思是…对他来说,还没有得到,故曰殊胜。
问:“谓于有情苦及苦具心恚为体…”,苦具心恚为体,是什么样的相状?
答:苦具,就像灾难、四大种的变化等等。例如车祸了,车子撞了,我们有时候呢,对
车子也会生气啊,这就叫苦具,意思是“苦的工具”或者“苦的来源的工具”。
( 注:苦具,即“具有造成苦的功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