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介] 〈培养慈悲心:观世音菩萨相应法〉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5-23 05:31:47
〈培养慈悲心:观世音菩萨相应法〉
Clutivating A Compassionate Heart: The Yoga Method of Chenrezig
作者:图丹.却准
原文作者:Thubten Chodron
译者:郭淑清.杨书婷
出版社:橡树林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20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7884787
作者简介
图丹.却准(Thubten Chodron)
  生于美国的西藏佛教尼师图丹‧却准,自一九七五年即在印度和尼泊尔修学佛法。她
之前在新加坡阿弥陀佛佛教中心担任常住老师,目前为西雅图的法友基金会常住老师。图
丹‧却准法师到世界各地讲学并带领禅修闭关,她清楚、实际的佛法讲解利益了许多人。
著有《我想知道什么是佛法》(橡树林文化)、《开阔心,清净心》(佛光出版社)、《
谁惹你生气》(法鼓文化)、《当囚徒遇见佛陀》(心灵工坊)等书。
图丹.却准(Ven. Thubten Chodron),美国人,197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自1975年起追随达赖喇嘛尊者及梭巴仁波切修习佛法,1977年出家,1986年在台湾佛光
山受比丘尼戒,并在嘉义香光尼众佛学院讲学,曾在印度及尼泊尔求法多年,并在欧美亚
等地以适合现代人的心态、平易近人的方式讲经说法,深受信众们的爱戴,引起广大的共
鸣。
───────────────────────────────────────
序 达赖喇嘛
  今日人类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以对其他众生怀着一种正面心态和慈悲心来面对。我坚
信,藉著开展一种普世的责任感,便能解决我们大部分的问题,而这种普世的责任感,是
想为其他众生做事却不带自私自利的动机,且是出于一种慈悲的感受。此外,用来叙述这
种情操的藏文字眼,意涵着大胆无畏的果决──不仅挂念其他众生,想为他们贡献心力,
还实际上将这些美好心愿付诸行动。
  以唤醒慈悲这方面来说,各种不同的宗教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们都明了慈悲的重
要性,并有提高且增强慈悲与和谐的潜力。便是在这种相同的潜力基础上,这些宗教才能
彼此了解并一起合作。另一方面,我相信,诸如慈悲与宽恕这样的特质,是人类的根本特
质,并非专属宗教才有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我相信,宗教根植于人类的真正天性而逐渐
演进,它强化并增进我们与生俱来的正面特质。因而,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慈悲,
而非宗教。身为有情众生,大家彼此互相依赖,我们并非孤立存在。所以,如伟大的印度
哲人寂天菩萨(Shantideva)所鼓励大家的,我们应当急切地互相帮助,就如同用我们的
手将脚上的一根棘刺拔出来那般急切。
  一切诸佛的慈悲化现为观世音菩萨(Chenrezig)的形象,他也被称为“观音”(
Kuan Yin)、“?音”(Kannon)(译注:日文称法)和“观自在”(Avalokiteshvara)
(译注:梵文,发音为“阿瓦娄克得须瓦惹”)。我以每日为基础,进行观世音菩萨的禅
坐修持,如此一来,慈悲便能引领我的生活。尽管如此,单单祈求观世音菩萨让我们的心
变得慈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修习诸如《菩提道次第》(the Stages of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藏文称Lam-rim)、说明转化心念(Thought Transformation),或称
“修心训练”(Mind Training;藏文称Lo-jong)的典籍,和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
(Guide to the Bodhisattva’s Way of Life)(藏文称Bodhicharyavatara)等这类珍
贵书籍中所介绍的分析性或省思性禅修方法。这些禅修方法在帮助我开展任何我所可能具
有的慈悲感时,一向具有特别的效果。
  我毫不怀疑,如果我们耕耘这些分析性禅修,并集中心力结合观世音菩萨的相应法来
开展菩提心,也就是为所有众生的利益而发愿成佛的愿心,它将能有效减低我们的自我中
心,并向其他众生开放我们的心扉,因为我们对其他众生、也对自己生起了慈悲。我有信
心,这本积极转化心念的禅修手册中所呈现的双重方法,亦即借由省思性禅修,以及借由
观想观世音菩萨和持诵他的咒语这两种方法,具有效果特别显著的潜力。
  从我认识她许多年来,比丘尼图丹.却准便时常以她实事求是、头脑清晰、切合实际
的禅修方法,令我佩服不已。就如同木匠和石匠在开始进行任何建造工作之前,要先准备
好工具,并备妥必要的建造材料一样,在这本书中,她集结了自己培养慈悲心的体验中所
得到的教示、启发和忠告;其他,便是让有兴趣的读者将它们付诸实现。我献出我的祈祷
,愿所有真心诚意试图要实践它们的人,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也为了自己的利益,都能
顺利成功。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
前言 梭巴仁波切
这本观世音禅修法门的亲爱读者们
亦即我的法友手足们,
观世音菩萨是一切诸佛慈悲的体现。这位称为观世音菩萨的本尊其主要功能,是为了
开展个人和一切有情众生心中的慈悲。慈悲便是关照其他众生的心,无论他们是否帮助你
、伤害你,或对你漠不关心。何以对我们有情众生来说,在我们心中生起慈悲是如此重要
呢?因为没有了慈悲,这个世界会比它的现状还要糟糕十亿倍。有了慈悲,将会有比较少
的战争、饥馑、疾病、虐待和天灾,所有这些问题都来自业力。
你的心创造了业力。它们全都仰仗你和你的思惟而生。正确的思惟方式能转化行动为
善行,因此这些行动所带来的结果只有快乐。错误的思惟方式则导致从事不善行,而其所
招致的后果,只有痛苦而已。怀抱对其他众生的慈悲度过每天的生活,便是最清净的态度
,因而你的行动便成了最佳的善行。这些行动成就眼前和未来生生世世的快乐与成功,也
成就离于轮回苦痛之海的解脱。这些结果包括了一个人所企求的一切:一个美好的来生以
及无与伦比的成佛之乐。倘使你抱持着一颗开放的心怀,而非自扫门前雪的封闭僵化过活
,你的生活会充满正面的事物和喜悦。此刻你不会有许多遗憾,临终的那刻甚至遗憾更少
。你因良善而开怀,而你也将利益这个世界的其他众生,包括动物在内。你和其他众生之
间没有隔阂,而你感受每个众生都与你相连相系,对你宽厚仁慈──其他众生对你而言,
变得珍贵,就像家人一般。当你怀抱那样的感受,并做出那样的行动,其他人也将对你抱
持相同的看法──你将是他们所珍视的人,就像家人一样。他们将会照顾你、爱你、支持
你,并和你分享点滴,而你的心和生活将遍满光明。借由怀抱一颗良善的心度过每一天,
你便能和忧郁,以及导致忧郁的自私自利心说再见。
慈悲为这个世界、为你的国家和你的家庭带来和平。它为孩子与父母和爱侣之间带来
和谐与平静。有了慈悲,你所有对快乐的企求便将实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有了慈悲
,你会帮助他人离于困境。你为他人带来利益,让他们免于困难,而其结果便是其他人将
帮助你实现你的心愿。你将依赖自己对他人的帮助而领受来自他人的扶持;就科学的角度
来说,这便是因果定律。所有这一切都仰赖于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无论我们是佛教徒或
非信徒。
慈悲的相反,亦即摒弃他人福祉且不在乎他人的自我珍重(self-cherishing)想法
,会伤害其他众生。它造成你以自己的身体、言语和心念,伤害如此多的有情众生。由于
这些行动(因),你领受其结果,也就是他人对你的伤害。你得到的并不是快乐,反而是
持续不断地经验苦难与困境。如果我们查看我们的生活,并检视我们的经验,我们便能非
常清楚地见到这一点。我们能够明白,一个快乐的生活和一个痛苦的生活,是如何仰仗个
人所造下的因缘。想想这一点,即便你没有宗教信仰,也不想依循任何宗教。假使你想要
快乐,那么修持良善的心便不可或缺。
因此,慈悲是所有快乐的根基──无与伦比的成佛之乐、自轮回中解脱的平静,以及
此生我们时时刻刻所经验到的快乐。没有慈悲,你的生活便会满布无止无尽的难题。所以
,慈悲是你自己和所有其他有情众生快乐的根源。由于你慈悲的举动,那么多的有情众生
将在此生得到快乐;你的慈悲也让不胜可数的其他有情众生在未来生生世世都快乐、摆脱
轮回的痛苦,并成为圆满证悟的佛。
无论他人是否对你修习慈悲,倘使你不修习善心,则你在一生之中,便可能伤害其他
有情众生。一个不具慈悲的人,能够令数以百万的人受苦。那样的人可以摧毁世界,就算
不是在这一生,也可能在另一生这么做。因此,修习慈悲是最重要的禅修、最要紧的修持
,也是引导你一生的最佳方式。对每个人来说──不管你是一位国家的领袖、商业人士、
农夫、演员、士兵或女兵、劳工、已婚人士、出家人、医生、护士,或是妓女──慈悲是
度过生命的最佳方式。
要开展慈悲,祈祷是不足的。在智识上详尽地理解哲学,也是不够的。个人必须禅修
。然而,即便禅修也不充足。个人需要领受慈悲本尊,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特殊加持。因
此,个人必须禅修观世音菩萨,并持诵慈悲本尊的咒语,即“嗡 玛尼 呗美 吽”。“嗡
玛尼 呗美 吽”是一切诸佛所珍视的咒语。藉著持诵这个咒语,你将能满足一切有情众生
的愿望。这个咒语可以被任何想要得到快乐的众生所持诵,即便是动物、蚊子、蜘蛛、龙
虾和蚂蚁都需要持诵它,如果牠们办得到的话!
这本禅修书籍的作者图丹‧却准法师,从一九七五年开始成为佛门弟子,一九七七年
受戒成为沙弥尼,一九八六年成为比丘尼,她已经在世界各地教学多年,唤起许多有情众
生,给予他们生命亮光,将他们自痛苦的成因中解救出来,帮助他们获得不只是短暂的、
而且是究竟的快乐。她的态度和事业与慈眼之佛(Compassionate-Eyed Buddha),以及
咒语“嗡 玛尼 呗美 吽”的涵义相契合,而“嗡 玛尼 呗美 吽”的涵义,便是在没有任
何条件下,真诚地期盼能摒弃苦因并修持善行,这即是上至证悟成佛的所有快乐之因;她
以许多相异的方式来利益他人;像是将监狱囚犯从真正的轮回监狱中解救出来,而轮回监
狱的延续是无从追溯的;轻松自如地带领他人闭关;孜孜不倦地给予启发人心的佛法讲座
;在许多不同国家带领课程;创立一个修持的处所;作一个良好的典范──一个全世界女
性的启发,借由怀抱完满自信而将自己奉献给他人。
非常感谢观世音菩萨、感谢却准法师,也感谢阅读这本书的人。
梭巴仁波切
二○○五年七月三十日
───────────────────────────────────────
[目录]
法王序 达赖喇嘛
前言  梭巴仁波切
译者序 遇见心目中的观世音
致谢辞 比丘尼图丹.却准
禅修千手千眼观世音
悲求大悲观世音菩萨加持
观世音菩萨相应法评注
第一章 开始进行
第二章 净化负面业力并累积正向潜力
第三章 祈愿文
第四章 修心八颂
第五章 净化并领受启发
第六章 禅修空性
第七章 现为观世音菩萨
第八章 本尊的清晰样貌与超凡身份
第九章 持咒
第十章 处理我们的烦恼
第十一章 更多禅修练习
第十二章 结束仪轨与日常生活的修持
附录一 禅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修持法本
附录二 延伸阅读(一)
附录三 延伸阅读(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