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15(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5-23 01:06:02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15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六十六页第五行,从注解看起:
  “又《要解》云”,蕅益大师说的,“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也就是
法性,也就是诸法实相,“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内、外、中间是讲的空间,它
没有空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这三个讲时间,它也不是时间,换句话说,它
没有时空。“非青黄赤白”,它没有色彩,这个非字是贯下去的,非长短方圆,它没有形
相,换句话,这是我们眼根缘不到的,我们意识感觉不到的。“非香”,鼻对它不起作用
,“非味”,舌对它不起作用,“非触”,身不起作用,“非法”,意不起作用,这一段
说明自性是六根都缘不到。“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不能说它没有,以心求之不
可得,这个心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功能非常强大,对外能缘虚空法界,对内能缘阿
赖耶,就是缘不到自性,它跟自性不相应,它是妄,自性是真,所以觅之了不可得,不能
说它没有。“具造百界千如”,能生万法,这一句是惠能大师的能生万法,整个宇宙是它
变现出来的,不能说它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
别有自性”。自性与这个不相干,但是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念
老这个地方有个括号,有个小注,“如上喻中”,前面举的比喻,用黄金做比喻,这些器
不离黄金,十法界依正庄严不离自性。
  “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就见到了,离一切相。“离故无相
,即故无不相”,这个都是你能够见到,你能感触到,“不得已强名实相”,佛帮助我们
,用善巧方便引导我们悟入。一定要悟他才能入,要是不悟的话,六根都缘不到,包括意
,眼耳鼻舌身意统统缘不到。什么时候相、无相不二,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无相当中有
相,有相当中有无相。无相是性,自性,有相是自性起的作用,能起现象的是真的,是不
生不灭的自性,所起的万象,惠能大师说能生万法,万法是生灭的,有生有灭。能起是性
起,现相里面有性起、有缘起,缘起里头必定有性起,性起里头有时候没有缘起,性起非
缘起,实报庄严土性起缘起统统有,四圣法界、六道轮回缘起性起都有。缘起离不开性起
,没有性起就没有缘起。缘起是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变成缘起,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是性起。
  “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它没有名字,勉强给它起个名字,正是老
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的名相都是勉强说的,都不是真
实的。所以想契入境界不能执著名字相,甚至于对名字相也不能分别、也不能起心动念,
这就对了。自性也是强名,强名为自性,实相是强名,自性也是强名。
  “二祖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二祖慧可,达摩从印度来,把佛
法的禅宗传到中国,在中国他是第一代祖,初祖,慧可是二祖。二祖向他求法,看到印度
来的大师,他的心非常虔诚,当时下雪,达摩祖师在房间里面打坐,他在门口,站在那个
地方等他出定。等了多久?雪下了已经到他的膝盖,就知道站得很久,还没有离去。达摩
祖师出定,知道有一个人站在外面,问他,天这么冷,你来到这里要什么?他拿他的戒刀
把他的左手砍断,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说你这又何苦来?问他,你求什么?他说我心
不安,求大师给我安心。达摩祖师坐在那里伸著一只手,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让他回光
返照。想了半天,他说我觅心了不可得。二祖觅心,我找不到,心在哪里我找不到。达摩
祖师回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这句话意思就是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听了这
句话豁然大悟,就开悟了。所以不能说它无,问题就是会不会,是真的体悟到。我们看每
个人得法的缘都不一样,慧可吃这么多苦头,他的心真诚、清净、恭敬到极处,一个疑团
解不开,被达摩祖师一句话点破,他马上开悟。
  六祖惠能大师:“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不能执著为有。这是“离四句,绝百非
”,四句就是有、无、非有、非无,这根本四句,延伸出百非。“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思量是第七识,分别是第六识,六识、七识缘不到,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它
是什么样子?“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灵是说这个人头脑清楚、敏捷,反应非常快;明
是智慧,充满了智慧,对一切事物洞彻,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清楚明
了。虽然清楚明了,它湛寂,像水一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是六祖所说的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常恒是不生不灭,湛寂是本自清净,灵明洞彻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
孤明历历”,孤是只有自性,自性觉,万法都是迷而不觉,唯有自性觉而不迷,历历是形
容明的样子。“炳赫虚空”,炳是火燃烧得猛烈,跟虚空同体,范围多大?虚空有多大它
就有多大。遍法界虚空界都在佛光之中,这是讲光明,在净宗叫常寂光,孤明历历、炳赫
虚空就是常寂光。底下都是形容,“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迥是远,远远的摆脱掉根尘
(六根六尘),一片光明,就是净土讲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实相

  “故莲池大师赞曰:大哉真体”。真体就是自性,真体就是实相。“不可得而思议者
”,这个境界不许你去想,你想就错了,不能说,说就错了。不能想、不能说,在这个现
象之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见性了。“其唯自性欤”,这个只有自性,自性就
是真体,宇宙万法的真体,哲学里面叫做本体,莲池大师称为真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
法不离它,是这个体所生所现,这个体是能生能现,全宇宙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能所
不二。能生的是空,所生的是有,空是真空,能生万法,有是幻有,有是妙有,有即是空
。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虚妄相不能说它无,有自体不能说它有,有无都不能说。
有有无就错了,迷了,就变成阿赖耶。
  这一段要紧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换句话说,我们的心里头不能有一念,不能有
一个相,相是什么?心想就是相。你看想字,心上有个相,这是执著;思,心上画了格子
,那个田画了格子,代表分别,思是分别,想是执著。不能思、不能想,把你所思所想的
统统放下,也就是说把那个田拿掉,把那个相拿掉,剩下来真心,那个有,心上面那是假
的。难,非常之难,不想,想不想还是想,统统是妄想,有想、无想都是妄想。什么都不
想了,无想了,无想错了,无想到无想天去了,外道,他什么都不想,那也是定,叫无想
定。定中有境界,修定的人自己要知道,境界是幻相,它会出现,出现不执著没事。执著
就错了,执著怎么?入它的境界,魔境。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没
事。境界多,无论什么境界,统统不执著,佛境界也不执著,关关通过,你才能入佛境界
,佛境界就是自性,本有的。
(六)本经体性,何得称为实相耶?
  下面第五段,“论云”,这是《往生论》,《往生论》上说,“庄严佛土功德成就,
庄严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天亲菩萨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
,他往生了,回来给我们做报告,把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报告给我们听。所说的跟《无量
寿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菩萨给我们做详细报告。我们的初祖远
公大师也见到了,他只告诉我们他四次见到,没有作一篇文字留给我们。如果他要是写一
篇文字留给我们,会跟天亲菩萨的《往生论》相同。“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
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
。“此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当相即道,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
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一即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
  我们看念老注解原文,“实相之旨,如上粗明”。上面讲了一个大概,让我们对于实
相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了解实相我们的取舍就不会有错误。我们要舍妄相,
我们要取实相,妄相是有相,实相是无相。实相是什么?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
,这是实相,心里面一尘不染是清净,心里面没有高下是平等,清净心生智慧,平等心生
大智慧,清净平等就是自性,也就是论上讲的一法句。清净平等觉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无
为法身,清净平等觉也是阿弥陀佛的德号。“至于本经体性,何得称为实相耶”,这部经
根据什么道理说出来的?根据事实真相。“下申其说”,下面申明,为我们说清楚、说明
白。
  “世亲菩萨”,世亲就是天亲,《往生论》里面说,“庄严佛土功德成就”,说了十
七种,这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正报呢?“庄严佛功德成就”,八种
,“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有四种,加上前面庄严依报,总共二十九,二十九种庄严功德成
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愿心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庄
严从哪来的?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来的。四十八愿从哪来的?法藏比丘五劫修行感得的,
这要知道,为什么?知恩就会报恩,不知恩的人不知道报恩。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极乐
世界这么好,怎么来的?法藏比丘五劫修行。这就是老师叫他参访考察,用五劫的时间,
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他都去参观考察,这个世界好的我要,不好的我不要。在第
一愿里面我们就看到,他到六道里面来参观、来访问,觉得六道里头人天还好,地狱、饿
鬼、畜生、阿修罗这个不好,他不要。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只有两道,我们这里凡圣
同居土有六道,这就有取有舍,三恶道、修罗不好,不要。他的选择就是四十八愿,四十
八愿是五劫考察的总结,依照考察总结来修行,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建造极乐世界为什
么?为接引一切六道苦难众生,到这个环境去学习,一生决定成佛。不是为自己,完全为
众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愿心,希望一切众生早一天成佛。
  极乐世界他也看到了,十方刹土十法界、六道,妄心所变,不是真心,这个他不要,
就是说缘起的,十法界、六道是缘起的,他不要,他要性起。性起与自性相应,缘起与阿
赖耶相应。与阿赖耶相应什么?阿赖耶起心动念,末那执著,第六意识分别,这就是三大
类烦恼的根。无明从哪来的,尘沙从哪来的,见思从哪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赖耶,
把这三种烦恼的根都拔掉了。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不会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
种烦恼起现行,没有了,这个世界能不去吗?这个世界修行没有障碍,一帆风顺,阿弥陀
佛是老师,好老师。所以这三种愿心庄严要知道。
  “略说入一法句”,这简单的说。“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
为法身”。真实智慧明心,无为法身见性,禅宗里头有一句话,明心见性,明心,般若智
慧现前,见性,无为法身现前。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什么意思?能生万法就是无所
不为,遇到缘无所不为,没有缘无为。无为是真性,有为是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
。应是什么身?应身、化身,叫应化身,应化身通十法界,换句话说,十法界六道里面的
众生有一念求佛的心,佛知道,马上就应了。
  这种应就像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那种应,道理跟这个相似。我们起心动念别人不知道
,水知道,我们面对着水起个念头,不说,站在我旁边的人都不知道,水知道。我起个善
念,结晶非常美,我起个恶念,结晶非常难看。你要知道,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
著,它这个反应就是感应,自然的。这个证明意义非常之深,这个证明告诉我们,我们这
一生在这个世间所受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是从自己念头生的,与外面境界、与外面
人毫不相干。所以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出了问题,问题
不在外,反过头来反省,决定在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上找到原因。如果把不善的改掉
,把善的加强,你这一生生活清净美满,你的事业一帆风顺,如果遇到净土法门,你来生
必定成佛。
  这个水结晶的实验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信息应该要告诉广大群众,为什么?
集体的意识能量非常强大,可以改变我们物质环境,那就是真正的消灾免难。海啸、地震
、飓风能不能让它不发生?答案是肯定的,能,只要知道这些灾难是什么样的心念所招感
的,把这个心念放下,不要再有,灾难就没有了。洪水泛滥、海水上升、江河泛滥、海啸
这一类是贪婪所感得的,贪心应对的是水灾。瞋恚应对的是火灾,地球温度上升,气候反
常,火山爆发。气候反常,白天四、五十度,晚上零下四、五十度,中午太热,晚上冻死
人,人在这种气候怎么生存。这与什么有关系?与发脾气有关系,与瞋恚、傲慢、嫉妒,
与这些有关系,这些念头没有了,这种灾难就不会出现。风灾,飓风是愚痴,傲慢是地震
,怀疑是山崩地陷。真的,最近这些年来许多地方大面积的山崩地陷,怀疑。怀疑很可怕
,现在非常普遍,首先不相信自己,有几个人对自己有信心?家庭里面,父子怀疑、夫妻
怀疑、兄弟怀疑,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有怀疑,都不敢相信人,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
子。过去没有,不要说太久,四十年前比现在好得太多了,虽然有怀疑,不严重,没有听
说山崩地陷,最近这几年山崩地陷到处都发生。所以我们人只要远离、放下贪瞋痴慢疑,
就能化解地球上许许多多的灾难。我们这个小区面积不大,这里的居民放下贪瞋痴慢疑,
这个小区就没有灾难。
  所以人不能没有道德,不能不讲伦常,伦是五伦,是人跟人的关系,要讲清楚、要明
了,大家要遵守,人与人之间一片和睦。人有做人的基本德行,就是五常,常是永恒不变
,超越时空,在全世界无论什么地方都行得通,都受人欢迎。常是永恒不变,过去三千年
行,三千年之后的今天还行得通,往后三千年依然行得通。这个道理是真道理,是真理,
禁得起考验,只有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三千年前爱人是对的,今天爱人还是
对的,往后三千年爱人依旧是对的,没错。义是循理,我们常说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
不能违背情理法。礼是礼貌、礼节,非常重要,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要有秩序
,不可以乱来,礼有节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分。智是理智,告诉我们不可以感情用事
,感情用事会出乱子,人要有理性。最后一个字是信用,要守信,不能妄语,更不可以两
舌,不绮语,不恶口,口的四德。再延伸出四维八德,千年万世它不会改变。不是科学里
头的定律,这个人发现了以为是真理,过个一、二十年别人发现你是错误的,把你推翻。
所以现在科学家没有敢说他发现的东西是真理,永恒不变不敢讲。中国东西是真理,永恒
不变,不能不知道。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eattrees (南无阿弥陀佛 改过向善)   2014-05-23 05:59:00
阿弥陀佛!
作者: cutekid (可爱小孩子)   2014-05-23 08:53:00
听经报到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5-23 10:00:00
阿弥陀佛!
作者: column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014-05-23 10:49:00
阿弥陀佛
作者: skyblue19 (386)   2014-06-04 14:3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