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13 16:38:23
: → GeraldLiu: 释迦牟尼佛也是我,从本文的观点确实没错。过去世的 04/13 16:22
: → GeraldLiu: 爬山的话五十年都在山脚绕是不合理的。除非登山者无心 04/13 16:24
: → GeraldLiu: 爬山。爬山最基本就是往上走。怕危险的话,待家应该相 04/13 16:26
: → GeraldLiu: 对安全。相对安全哦!不是绝对安全。 04/13 16:27
我转两段文章 因为行门直冲然后出问题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这不是在找麻烦 稍微念佛或静坐等等 就会有些灵感出来 这很正常
但大多都是要依靠教理走过去的现象或想法 也才知道不能跟那些理论玩在一起
在山脚绕还是好事 因为没有出去 不管教理 行门一冲 直接在山腰踩油门踩下去
G大自己曾打字有说有在念佛了 所以版友们都会关心说教理的完整度好不好了
学起来 学起来
=======================================================================
https://reurl.cc/3j8x3l
净界法师:
从《楞严经》的角度,你要么就不要修行,你还有机会;你要么就一次把它做好,走上正
确的道路。你不要在修行当中误入歧途,这是最糟糕、最冤枉的!因为这个时候谁都救不
了你。你未来堕入到外道种性、邪魔种性,你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痛苦,出来以后把这个罪
业、把这个妄想洗得干干净净的,再重新接触佛法,这当中你不知道受了多少冤枉的痛苦

所以,你如果没有正知正见,我的建议,你宁可不要修行,因为你懈怠,你就没有什么事
情;但是你一旦精进,你这个车子开得快,你的方向引导就更重要了。修行你可以慢,但
是不能错!因为你错,就没有人可以救你,当今社会没有人可以救你。
所以有理观没有事修,这个人虽然也不好,但是起码他不会出什么大差错,至少他知见是
正确的。他没有念佛,大不了今生不往生,但是他的善根还在,他来生还有机会;你没有
理观,你把来生的机会也弄没了,你来生不信三宝,堕入外道种性了,这糟糕了!所以说
,这个“不解方广,不乐观择”,就很可能会创造心外求法、感应神通的过失。
=======================================================================
https://reurl.cc/nEQD7D
净空法师:
【问】第九个问题,一位老者修学非常精进,行持万分刻苦,自愿不出门三年,现已两年
多了。以静坐念佛为主修功课,依一句佛号,誓成佛道。修学期间曾出现离体现象,也曾
痛哭流涕三个多月才恢复。现在他感到全身无力,连一碗饭都无法端起,请老法师开示。
【答】这是业障,所以勇猛精进会有这些情形出现。像打佛七,普通佛七没有什么问题,
精进佛七就会出事情,为什么?你的冤亲债主到你功夫不成就的时候,他不来扰乱你,为
什么?将来他报复的时候,他有机会,他可以再等。如果你很用功,他怕你往生,往生之
后就没有办法再报复,这个时候他就来了。他来,你功夫还不够,那你就受这个影响。因
此,我们现在念佛堂,念佛堂的规矩是不念经的、不听经的,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顶多
堂主讲几句开示的话,开示什么?大家昏沈的时候要提醒他,掉举的时候要提醒他;没有
昏沈、没有掉举,就不能讲话。讲话什么?扰乱他,这念佛堂的规矩。
  现在我们很多念佛堂,我为什么要提倡念佛堂每天至少要听两小时的经,最好听四个
小时。为什么?就是防止这个事情。你对于佛法理论清楚明了,你心是定的,你不会有丝
毫的杂念,用功得力。如果你很精进,你对佛法理论上不懂,你的疑根没有断掉,还有杂
念,就是夹杂,魔得其便,你的冤亲债主会找你。这是听经对你的帮助,这是我跟祖师提
倡的不一样的,道理就在此地。印光大师那个时代念佛堂,真的,比现在殊胜、清净,领
导的人也好,念佛的人道心比我们现在好。我们现在妄想杂念太多,你要不多听听经,你
怎么办?这种事情是很难避免的。所以现在一定要懂得,我们的做法是针对现前大众的根
机所提出来的,能够说是解行相应,比较安全。到自己信心坚固,功夫有一点得力,再精
进念佛求生净土,未尝不可。你看,黄忠昌给我们做个试验,这是去年的事情。但是他每
天还是听经,不碍他往生,这很好的例子。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3 20:10:00
有在念佛,从到这里发文算起五百多天了。一开始试念一整天。就第一天觉的比较怪,然后就是都念一整天直到现在。除了睡着了之外。一天二十四小时至少念十二小时不是妄语。记得还和我哥提过“看电视时才想念佛和连看电视也在念佛。”二者间的不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