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五无心位

楼主: restinpeace (二郎)   2021-08-05 02:50:36
瑜伽师地论:
分位建立门,谓除六位,名有心地。

1.无心睡眠位、
2.无心闷绝位、
3.无想定位、
4.无想生位、
5.灭尽定位及无余依涅槃界位,
名无心地。
就真实义门。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诸心皆灭,名无心地。
余位由无诸转识故,假名无心,由第八识未灭尽故,名有心地。
另外无想定是四禅境,
而四禅有个“硬指标”就是停止呼吸!
并不是觉得自己没有想就是无想!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5 09:16:00
请问一下,请您帮解惑。菩萨不断思惑,是怎么思的呢?六祖慧能说自己没技俩,全凭日日百思量,是怎么思的呢?常起诸根用,不起诸根想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月轮观的原理就是用停止前思后想,用性光去激活因脑热而钙化的松果体,进而在性光团中起观又该怎么解释呢?像是广论中提的“毗钵舍那”该如何解释?又或是达摩祖师说,要在心意上下功夫,否则静坐无益。那么,要如何在心意上下功夫呢?释迦牟尼不就是突破了无想、非想非非想,仍然觉得不究竟才跑去自修吗?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月轮观就是这个夜睹的明星流传下来的技术方法啊!而这技术方法就是帮助你止八识,进第九真心阿摩罗识用的,前八识自然会转四智,为你的真心所用。为什么每次看故事都提到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都没人去想到底干嘛一直提“夜睹明星”宝月轮常现前,至少就登八地不动地菩萨了,而菩萨又不断思惑,不觉得哪里怪怪的吗?似乎矛盾了。如果没有矛盾的话,菩萨又是怎么去思的?一切如来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如来就是你自己的不动的、能观、能照、能觉的不动明王。心经开头就提到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如来能观、能照,在这不动如来中,透过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发现眼耳鼻舌身识皆是因缘假合,发现万法因缘生,皆是因缘假合故说空,故说照见五蕴皆空。知道皆是幻,了知原来过去皆是自己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自然就度一切苦厄了。这是需要被自证出来的,不是透过背别人的心得能做到的。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8-05 10:35:00
菩萨道不需要修禅定啊,只需要修到未到地定即可。所以弥勒上生经说弥勒菩萨不修禅定,不断烦恼。马祖道一也叫人不要坐禅。是两不同路线。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5 10:54:00
原来如此啊…,但还是不明白,那为何达摩要教人禅坐时要在心意上下功夫?透过止观法的经验是说不要用知见去前思后想,要用真心来作观。过去曾练数息法,的确气息到后面会越来越细微,思维也越来越少,然后就会进入一片空白,一段时间忘了想、呼吸,但觉得没啥意义就没继续了。后来接触止观也是会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虽然有时的确也会忘了呼吸,但没教说要特别的去减少呼吸,甚至某些时候还要透过呼吸来观修。所有我想达摩之所以会这么说,教人心意上下功夫,并且也去山洞中闭关,应该是有我们所不了解之处。像是改用心意,而不是用八识去想。我的经验是告诉我,也跟慧能大师说的“常启诸根用,不作诸根想”有关啦。感觉你这么说也还是不太对啊,心经前面开头那一段也可以适用在禅修上,即使不行菩萨道自修也是需要懂这技术方法啊,否则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呀。感觉上比较像是修行的道路上,这些想、非想、非非想只是过程,因为不究竟,所以不需要止步于此定在境界上。像是经历过、能做到,知道其原理即可。像是藏佛体系的喇嘛也会去闭关,但目的不是为了定在里面,而是至少自解脱啊。否则自己都没有无漏金刚智,拿有漏智去度众生,会有什么后果啊?所以,应该如上所述,只是个过程。至少要能把那个真出离的实相菩提心证出来才能登菩萨地,登菩萨果位之后才有不需要刻意禅定的说法吧?不然连菩萨果位都未证,就在那边说不需要禅定,感觉也是有点本末倒置。像是释迦牟尼求法的过程,直至夜睹明星开悟之前,也不像是在行菩萨道啊,不是吗?超越了无想、非想非非想,直到夜睹明星(真出离的实相菩提心)后,后续彩行的菩萨道不是吗?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8-05 12:36:00
你是修止还是修观?我们讲1234禅是单只修止而言。修观的时后你会掉出禅定。大乘佛法不太讲述修止的,因为只修止没办法解脱,且小乘佛法已经讲过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5 14:44:00
嗯…这我不太认同,就我所知是止八识进第九真心,用此真心去起观,才能性空真火。需止观双运,否则用假心起观,犹如用沙煮饭,一假一切假,这是慧能大师说的。这个在广论中也是有提到的,奢摩他就是止,匹婆奢那则是观,广论算是大乘吧?印象中里面也有九住心的修法,来帮助入奢摩他。而止八进九后,明心见性,用此真心做事才所作皆是功德。也就是说,用你如如不动的如来、真心去做事,才能算是功德。所以照理来说,观应是基于止为基础之上的。这么说好了,就像是爬山一样,不止八识就像是背着一堆石头,越是执著于八识的人不就像背更多石头一样的人越痛苦吗?当你将这些心中的石头都放下了之后,哇…原来这么舒畅。但是放下石头并不碍爬山,这个时候更好爬(起观)不是吗?像是阿难尊者他开悟的那个晚上,也是他躺下去后脑巢碰到床的那一瞬间,不是吗?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8-05 15:40:00
没错啊,建议先修止,后修观。大乘也是这样建议。广超法师建议先修止到四禅,然后再修观。你若已经四禅,已经在修观,那我就班门弄斧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06 10:54:00
关于睹明星见道,佛陀是在四禅成佛,四禅是无寻无伺,五识不生起,怎还会去看天上的星星.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6 16:03:00
所以睹明星当然不是指外在的星星不是吗?而是指你的性光团,后来将这技术方法流传下来变成止观、月轮观所以藏密才会有个说法叫做"何谓实相菩提心?月轮即是"在此定中起观,止八识后的定起观,用的是你如如不动的真心、佛性,那不就是你自己的法身佛的佛智吗?那不就是每个人本来皆有的如来智慧德相吗?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21-08-06 17:49:00
止观跟定慧是不同东西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21&item=61&bookid=2c907d4945216fae014569962c35052c&ch=7&se=4&f=1止包括定,但不侷限在禅定。南传明显主张出定作观,北传也有定中作观,两种修行都有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6 18:19:00
那请问一下,夜睹的明星与开悟得证,知原来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关系为何?做何解?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21-08-06 18:19:00
如果定中作观的话,应该只能观到“一境心”吧?修正:我的意思是主要观到的是“一境心”。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6 18:35:00
佛者觉也,"定"在此真心,用佛种的佛性、觉性去觉、去观,观到宇宙的实相,假名为"慧"。心经中不是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吗?那明星呢?那月轮呢?如果不止,不定在第九真心,用八识心去观,怎么能用佛性、觉性来观呢?势必你得定入第九真心,起的观才是真观,才是真用你的如来真种的觉性了,不是吗?否则你用八识轮回心去起观,得到的注定是有漏智,一假一切假,不是吗?那如果成佛的人,会只有在禅坐的时候才是佛,平常就不是佛吗?是不是其实也可以把止观的技术方法落实在生活之中呢?修行是什么?不就穿衣吃饭吗?穿衣吃饭都是佛,所作不就皆是功德?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07 16:50:00
离身心之外另有真心吗。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7 17:10:00
如是观身、识者即真心,即心即佛,离相即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07 23:20:00
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诸相非相,真心在那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7 23:41:00
谁观身不净?谁观心识无常?谁应作如是观?身为所观,心为所观,谁为能观?能觉者?更正:身为所观,"识"为所观,谁为能观、能觉者?觉者佛也?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楼主: restinpeace (二郎)   2021-08-08 03:22:00
那睡觉的时候呢?上麻醉开刀的时候呢?还能观否?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8 18:35:00
睡觉的时候谁做梦,谁没睁眼却能看到影像?谁没向外听却能听到声音?又什么叫做梦观法?建议可以参考楞严经第一二章,真心、识心其实讲得蛮清楚的,实证上也的确是如此没错。
楼主: restinpeace (二郎)   2021-08-08 20:09:00
开刀呢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8 20:40:00
楞严经建议可以看看,透过自证找到答案,否则外在的行为有千亿种可能,不可能一一宣说。我没开刀的经验,所以我没办法回答你。即使开过刀回答你,你就信,而不去实证,那根迷信有什么两样呢?或许你该做的事是先修止观,然后透过别人的案例来观察,这样才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吗?就像阿难尊者,虽然多闻,但是不实证,常被释迦牟尼骂,不是吗?这样好了,你先试着在梦境中不要被梦境所牵着走,能控制梦境,知道自己在做梦。练习熟练了,再去找医生帮你开刀,你就知道答案了,这个做法比较保险,等你实测成功再来分享给大家,感恩。
楼主: restinpeace (二郎)   2021-08-09 00:49:00
有证的是你啊,我又没证,所以我诚实的说我不知道啊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9 01:19:00
我没开过刀阿,所以我也真的不知道阿,哈哈哈不过你可以试试看,去观察作梦时,能发现自己在作梦的那个人是谁。也观察一下,能观察自己思维起伏的人是谁(在冥想、静坐的时候)我自己发现,这个观察者是一个空寂、平静、不动、没有任何形式、相状、找不到在哪的特性但是它有个功能能观察,并且透过观察意识活动,逐渐可以净化识中的染污,在单纯观察者的状态,意识会从繁复变得单一,最后甚至常听不到东西。会只观到主观思维成型前的潜意识或是情绪。同样的方法再继续观下去,这些情绪、潜意识中的染污也会逐渐被净化掉,变得连情绪都不太会有。再用同样的方法观下去,虽然没有情绪,但是会发现有认知,而这些认知是中立的,是过去以来,透过你的生理结构而能认知来的认知。最后连这些认知也都不用,纯然的观发现很容易能观察到别人的起心动念。再拿这个观察者的特性去跟经典印证,看是不是经中说的那样。到最后真的会发现如释迦牟尼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妄想执著的状态我很有经验,初期在观主观意识时,很容易就被识心牵走,就开始顺着识的声音开始唱歌,开始想如果这样会怎样,开始想如果那样会怎样。很难定在观察者的状态看识运作。慢慢的定力生成之后,发现仍然会有没有声音的意识,像是愤怒的情绪是一种感觉、性需求是一种感觉、恐惧也是一种感觉,我这里说的感觉都是指思想的声音成形之前的无声"情绪",真的只有感觉,连面对这个感觉都要保持在观察者,不能被惯性牵着走。总之就这样一步一步往真心的方向突破,最后发现,连你是个人这件事情都要放下,以及是人为基础,学到的任何知见都要放下,瞬间就会进入光明了。真的不管什么,放下最快,哈哈哈。如果没办法观到月轮也不用怕,只是身体不太好,作息、饮食正常,精气神的神光才容易足,才亮得起来。发现是要空性已成+命体还行,自然会亮。不然就只好意识内首,减少神光外漏,老是看外面美女,听外面好听歌,一直顺着大脑前思后想,能量也会一直漏。戒五辛、不吃牛、甲鱼、无磷的鱼身场也比较不容易破不要行淫身场也比较不会破,月轮会比较凝炼。以上这两点,本佛版很多人不信,所以我也懒得多做解释,单纯经历的心得分享。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最后发现其实什么都没得到,什么都没证得,因为你本来就应该这样。反而是过去你以为你喜欢这个那个,你以为这就是什么那就是什么,然后又不断的妄想、分别、执著,反而是以前一直以为有什么。再拿金刚经出来一比对、印证,还真的实无所得,哈哈哈。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09 14:02:00
把所有的感觉和情绪放下 是不是就变成机器人 就失去人性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9 15:27:00
你说的没错,刚开始练向内听的时候,真的就像个机器人一样,常常真的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只听得到自己思绪的声音,活在自己世界,也因此会被同事抱怨。人家问话时,我因为正在向内听,听完之后才慢慢回答。或是做事情都因此变慢,常被说慢郎中。或是被女朋友骂时,因为处在观察者,就像是看到自他是两个演员在演戏,突然觉得荒唐,甚至会笑出来,女友就更火大了,所以常表错情。跟女友解释他也听不懂,就想一般人说生气就生气,哪有什么不是真的?后来经过学习发现,原来诸佛菩萨也都有愤怒相、寂静相,是在定中因众生根基而现相,也曾听闻大乘教法说要随顺众生,因他起用,慢慢的即使处在观察者的角度,表情、言谈也会像个正常人一样言笑自若,但是就如同前面所说,能观察到自己的身体就像个演员,有点皮笑肉不笑。但是发现一点,个性会变得越来越随顺且无欲,枕边人感触很大啊!从觉得我说一个鸡x人变成一个,噢…真不错这样,哈哈哈。有点像是发现自己就是灯的本体,过去用识就像灯上面沾上了一些纸片,所以照出来的光会有灰暗的部分,只要拿掉那个纸片即可恢复纯光。又像是个汽车驾驶,身体只是跟汽车一样的工具,你的真心则是驾驶,认知了并常住真心了之后,依然刻意用这跟骑车,否则你要行万里路,用脚走到死就太没智慧了。也就是说,即使常住真心,处世智慧还是要有,才能不背世间法、恒顺众生、在世间觉,直至断尽无始以来的金刚习气(就像上面讲得个性会变得越来越随顺且无欲)更正:女友觉得我“是”个鸡x人更正:依然“可以用这个汽车”另外有一点,我觉得用放下可能会让很多人荣耀误解,改用突破好了。在突破的过程中,人性一定要突破,否则心经里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你过不了。虽然突破了这个障碍,但是还是要懂人性,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性,否则我怎么跟人交流呢,对吧?更正:“容易”误解也是因此才知道,原来八识转智是这个道理,突破它,不被他所束缚,并且依然可以用它,不必执著不用。像是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指的是不要住识心。而生其心就是楞严经讲的“常住真心”九次第定的过程就是透过一个对象让你去观,达到心一境性,但是这个定在生活过程中也可以拿出来应用,让所有的诸缘都是你的所观,而你则是依然要常住在真心内。不然,释迦牟尼悟道之后,也没看到他变成生活白痴,而是现超越人类的智慧,不是吗?过去所学也是化为所用,转识成智。又像是海浪就像第六意识,海平面下的水就像第七意识,而全世界的水就像第八意识,而正在观察海浪的那一位,就是能观能觉的佛性、真心。如是观察此现象,能知能觉,看清前因后果与诸缘的那个观察者即是。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8-09 20:17:00
藉你的例子来看,或许产生全世界水的环境(地球)比较像第八识,而乘载全世界的水或许类似第七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09 20:56:00
你这相对的比喻有个问题,如果你的第六意识是水,第六意识是从第七意识延伸出来的,那么第七意识用的比喻也必然还是水。而第七意识也是由第八意识延伸出来的,所以也还是水。比如说,你的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由你自己这个个体能接收到的方式,透过某器官并且在脑中解读而成。如果在这比喻中,你说地球也是八识,那就失去你个人八识的主体性。试问,你要如何止别人的八识?你一人吃,众人皆饱否?或者可以这么看,人的执著是从有一个妄想开始,从这个妄想产生分别,又从分别产生执著。然而,执著一直都是跟妄想的其中一小块,分别也是妄想的一小块,而这个妄想也就是产生出来的“知见”,也就是水的整体。又像是数字是识,从数字中区分大于零跟小于零的数字,再从大于零中只执著1~10的数字,无论是1到10,还是大于或小于零的分别,都不会改变他是数字的本质。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09 22:28:00
是否可以对妄想做一个精确的定义? 思考工作的事情是妄想吗?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0 01:20:00
像是有些人想要赚大钱,认为这样才是高大上的人生,才会快乐。可是因为做不到,但又执著这个想法,所以过得很烦恼。赚大钱才能开心的这个认知就是一个妄想。像是当你刚出生时才不会因为你是亿万富翁或是贫民而感到开心,因为那时你对财富并没有一个认知,反而是经过一些妄想与执著互为因果的流转,后来才产生这个认知。如果今天换成是不同家庭背景受不同教育影响,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说是妄想。又像是你看到石头,就用一个知见来定义他,然后又起名叫石头。一看到石头,就起了一个知见认为这就是“石头”,就看不见他原本是坐“山”,只是经过地壳变动与风化的关系,又或是“古代遗迹”的毁坏经挤压与风化后,暂时叫做"石头"而已。甚至如果在宇宙中的角度来看,会名为“星球”,只是他地表上的极小一点“微尘”。如果又执著于他的相,觉得只能是石头,就失去成为砖瓦、道路、房屋、桥…等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人类之前,这个物质也存在,并且也没人给他命名为“石头”。而这些认知,是具足了石头在你前方,并且光线足够,且视线中没有障碍,经过你大脑的解读暂时而存在的因缘和合相。最后,楞严经是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虽然佛陀说的非常精简扼要,但是也是经过他老人家观察了不知道多久才得到的体悟。就我个人的观察,越是通过自己行持定观的人,毕竟是在世间觉嘛,越能从生活中的一切取材来举例、比喻。反而自以为已证的人,通常只能背他老人家的实证心得,开口闭口都只会引用佛经。那么,因为了知世间所有的物质相状与价值观、八识等都是因缘假合而成的因缘和合相,故说空。我不知道思考工作是不是妄想,不会因时空、文化背景而改变的道理或规则会称为实相。如果会因人而异、因时空背景、文化等而异的则是因缘假合的。而妄想就是在因缘假合的识心上产生出来的假象。但却也可以透过藉假修真的方法来往回推,顺縢摸瓜追回实相。像是九次第定,就是透过置心一处,将你的真心抽离识心,并定在能观的真心里面,然后达到心一境性。我发现处于这个观察者的状态有个好处,他会自动整合你过去的东西,找出其中的共通与不同之处,并且化繁为简。像是我现在说话、打字根本不需要作意去前思后想产生主观意识,自动会有语句出来。之前读圣者传记时,甚至观察到自己有个声音在问答,将那些故事、例子、戒律等,与以前学到的东西做整合、比较的动作,是个蛮有趣的现象。但是不会的东西依然还是要学,以后智库内就会多一些素材可以被自动整合。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0 02:18:00
为什么世间都是因缘假合的和合相 就推论(空) ?我觉得(空)这个字很容易造成误解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0 02:49:00
哈哈哈,说真的我也有同感,以前以为是什么都没有,而且也不少人这么以为。因为那些因缘和合相,都只是因缘而暂时存在,当其中一个成因被移除或替换掉,可能会导致成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相。万物都是如此的因缘假合,所以说空。像是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观到原来五蕴都是因缘假合,并非不变的实相,所以说空。因为发现了事物、认知、价值观都是变幻的这个道理,根本不必执著暂存的相,所以说是空。像是须菩提举房子的例子来解空,说房子,是四大(地、水、火、风)原素以及各种因缘和合而成,若把土木砖瓦分开,不但房子的相状没有,就是房子的名称也没有了。从一切是和合这点可以看空。这间房子在村庄中,是最堂皇美观的,若是把它搬去与城市中的房屋一比,它就显得矮小简陋了。城市中巍峨高大的房屋,若是和舍卫城的王宫一比,又显得不足一道了。从相对的事理上可以看空。空,不是否定一切,空有空的背景,空有空的内容。空,才是一切事物本来的面目。或是别人骂我,我觉得被羞辱,这个会解读成羞辱的价值观是因为我的物种、生理构造、社会文明、国家、教育、家庭、集体意识约定俗成的认知等所有诸缘的总和,造成“我觉得羞辱”的价值观。当其中一个成因被移除的话,觉得被羞辱的感觉就可能不会存在了。由此得知价值观只在你的意识中因缘暂时存在,并非不变通用恒常的实相,所以说空。既然知道成因原来是这样,不是真实存在的,那又何辱之有?顿时就像智慧的光明拨云见日、照破无明一样,进而显现在生活中会展现的样貌就是比较没有烦恼、不执著。睡前突然想到,有一个说法更适合用来比喻妄想:用一个知见来产生认知。其实也就是“知见立知”啦。过去在突破第八意识的时候有用到,因为要突破生而为人的生理构造带来的所有认知,突破了之后拿心经一验证,发现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只是觉得很可惜,过去看的每个大师用的术语都太佛教术语了,未证的人根本看不懂,还是白话一点的比喻好,哈哈哈。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10 14:33:00
五蕴皆空,真心空不空.无智亦无得,真心是能得还是所得.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0 14:48:00
万物本质一直变化 所以和易经叙述的道理很像只是佛法角度以放下来处理 道家角度却是去穷究变化的道理我也觉得佛经要越白话越好 少一点抽象的形容词譬如说 第六七意识分别掌管大脑的哪一部分身上的自律神经系统 是否由第七意识掌管?睡觉时第六意识没作用 隔天起床时又是谁叫醒我们的意识?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0 15:37:00
你说的有道理啊!另外,突然想到,基于“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为基础的话,也许可以推论,思考工作如果是用知见来产生更多知见的话,那应该是妄想。如果是用知见来引导人突破知见或是放下知见的话,那应该不是。就像藉著标月指来引导人明心见性一样。另外发现你说的没错,很多古圣者都在描述同一个宇宙实相,但是会因为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切入点与文字。也发现,像是释迦牟尼佛跟须菩提等古圣者,他们在讲解的时候用的比喻常常都是取材于日常生活可见的事物。反而是后学之人,很爱背圣者的证悟心得来卖弄一些专业术语,不仅故作玄虚,还乐此不疲。其实大道至简,既然佛在世间觉,怎么可能不会用世间常见的事物来当素材,甚至许多假大师还干违背世间法的事情。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8-11 01:10:00
第七识是我执,负责维持”我“这个生命的机能顺利运作。所有意识操控不到的机制如心跳,体温的维持,都是由第七识掌管。所以入灭尽定时,第七识断灭,心跳呼吸完全停止,会进入假死的状态。所以能入灭尽定的圣者,是已经放弃我执的阿罗汉,至少也是阿那含。广钦和尚假死时,弟子本来要将他火化了。是弘一大师引罄让他出定。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1 02:02:00
所以第七识掌管自律神经 第六识掌管非自律神经这样吗?打疫苗引发的抗体 也是第七意识掌管吗?其次 既然第七意识非我们能直接掌控又如何透过修行让第七意识放下?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1 02:37:00
https://myppt.cc/cJ4PqO 可以参考看看。不过小弟对里面提的功德高低不敢置评,未证不敢言。以前讲黄色笑话觉得没什么,被我爹念“玩笑出自内心”,才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开黄腔这个问题,演变到后来,一直习惯听思维的声音。后来才发现原来跟耳根圆通章讲的一样。也许我的缘分根基适合用向内听,但听说每个人适合的方法不一定一样,可以都试试看。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8-11 09:15:00
任何生命本能,皆由第七识掌管。听过洗脑一词吗?我曾经认为自己不可能被洗脑,我只要内心不赞同你的话就好了。后来发现,有人在整天在你耳边唸叨,还真的会受他影响。原因在于,洗脑洗的是你的第八识。六识有拣择能力,八识可没有。所以修行方法,佛陀给的方法就是戒定慧。戒可以远离一切恶,定可以时时观察自己身心状态。慧可以亲近善知识。第七识无法掌控,就叫第八识去命令它。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1 13:56:00
所以原理就是靠第六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放下第六意识不断地把放下的种子 输送到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再来影响第七意识 第七意识慢慢就会放下我执感谢大德帮忙解惑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8-11 15:39:00
是的。最佳的反例就是星际效应的麦特戴蒙。道理他很懂,但是面临抉择时,第七识的求生欲望还是战胜了理智。道理很简单,但是修行不容易。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1 16:04:00
所以各宗各派修行方法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只是巧妙高低各有不同 还有每个人因缘也不同以前看很多佛经 总是抓不到重点虽然会背一些经典句子 很像鹦鹉学话 不解其意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1 16:58:00
我是觉得听起来很怪啦,可以试着推理看看,真的放下的话应该是直接止八进九,哪有人放下只放下一半的?难不成你的空性跟释迦牟尼的空性不同?要知道,你的佛性跟释迦牟尼的佛性跟我们所有众生的佛性都是一样的、平等的,证出来的实相也不会因人而异。真心能观、能知、能觉,所以智写作心+知。知了之后立了知见,而八识就是一切知见的根源,七包含潜意识和惯性。如果连根源的知见都不放下的话,只怕还是在用识心,第七借由这个假心而产生惯性思维,最后出来的六识又会是假的。这样还是没办法脱离八识的束缚。楞严经又说,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也就是观而不起知见想,否则就落入八识中了。可以简单的亲身实验看看,试着冥想的时候,不是有一个感觉像观察者的角度,能观察到思维的声音。检视一下这个观察者是否有任何认知与知见在里面,是不是空寂的。而这个能观的第九真心,从头到尾都一直是空寂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但是为何在这个状态,还会有一对思维的声音呢?告诉你,那就对了,因为能观、能觉。所以从头到尾都是我们在用第九心观六识,然后觉察到有七识潜藏在下面,然后又觉察到是从八识延伸出来的。你的第九真心从来没有变过。u是以前一直在攀缘使用前八识,用久了就以为是“我”了。就像有些人打电动打久了,就很融入里面的角色。应无所住指的就是不要再住在前八识的假心,常住真心指的就是就是要住在这里面了,终于找到家了。更正:日+知你的大日如来 照破你的无明 你不就能知了吗慧则是会意字,心+扫地,离尘,智慧光明就现了。古人造字真的是非常有趣味在里面值得好好细品的,哈哈所以将此真心离开六尘,观识犹如大日如来照破无明,识的运作看的一清二楚。就像是白纸上的一个小黑点,会看的很清楚一样。事实上住在这里面,也没有什么好放下的,因为也从来没有拿起什么,要怎么放下,对吧?哈哈哈~所以按六祖说的,用真心来观修,才会一真一切真。否则一假一切假。像是金光神咒有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六祖慧能也说“常用诸根,不起诸根想”,也就是楞严经说的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像是听到思维的声音,不被这声音牵着走去前思后想,观到情绪,不被情绪推著走,观到知见,而不产生知见想。自己觉得被牵着走的感觉就像是被漩涡旋进去一样。九次第定也是一样的,借由一个所缘境,分别能观与所观两者,训练你保持在一个能观者的状态中,不被识心牵着走,来达到止于一的一境性。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1 21:49:00
简单说 就是专心在当下的事情 不要分心是吗?不管吃饭 睡觉 工作 看电视 运动 玩游戏 都要非常专注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1 22:56:00
透过在每个当下,向内看、向内听、像内呼吸...等,一方面是可以练自己的定,另一方面减少神光外漏。睡觉的时候,或是静坐的时候都可以这么做。当然,一开始可能不会建议所有事情都这样,像是开车,还不习惯的时候怕造成危险,睡觉或是静坐时是最容易进入状况也安全的。还记得上面分享的经历,我曾被同事抱怨都不理人的(事实上是真的听不到外面声音)习惯了之后可以慢慢应用到生活中,直至随时可出可入分几个阶段可能会遇到的先提示,一开始会听到声音稳定了之后,不要以为没声音就清静了,生理需求的驱力、惯性的驱力虽无声,但却会推进着你想要去找事做然后是用意不是用力,试着眼珠不要转动,用眼神去看手掌心,手掌心会感觉有点痒痒的感觉,或是放在体内,甚至体内正在被观的点可以感觉到那边在跳动。向内听也是一样的,轻轻的用意即可,不要太用力。又想到一个妄想的比喻:你看到的月亮并不是月亮,而是看见你解读的月亮现代科学使我们得知,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光线反射到你的眼睛,在视网膜成像,刺激视神经,传送到脑中的讯号形成了物的形体,然后我们就看见了物体。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月亮,只是自己解读的月亮,产生了知见告诉自己"哦!那就是月亮。"的想法听到的声音,也只是你耳朵的共振,且是人耳可接收范围内的音频,才可被解读到,所以听到的也是自己的解读。像内听的时候,到理也是一样的。尤其到后面妄想、认知这真的不容易突破。反而现代科技的解释让我们容易理解许多。烦恼、恐惧...等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被脑子解读出来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烦恼并不是烦恼、恐惧不是恐惧,只是解读成烦恼与恐惧。简单的说就是价值观因人而异,所以才会有这些因人而异的解读。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12 15:16:00
即然若能分别就是妄心,那么你怎知道,所住的是真心非妄心若不分别是真心,不分别又怎么知道是真还是妄.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2 20:27:00
我也没办法回答你,哈。毕竟这东西了不可得。只好花几年的时间看经典、听其他大师讲的内容来印证,左参考一部经典看看是不是这样,右参考一部经典看看有没有矛盾的地方,久了就会发现是一通百通的东西。毕竟,产生知道了的想法的话,就又变成大脑解读的知见了。不过可以以经戒为师,并透过一些技术方法去持戒,修定、修慧,去印证看看,看有没有矛盾的地方。我也只是引述经典上的东西,并分享经验而已。所以也不要因我说的就信,而产生知见想,但是可以参考,并且自己去验证看看。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12 22:30:00
有分别是识,法有自性,从一一法的自性不同我们才能从差异去分别一一法的不同.但无分别是智,一一法的自性是遍计所执,所产生当去除遍计执,就能直观一一法的自性是无自性,就是圆成实性,所以依他起自性当执著时是分别而知的识,也就是妄心,不执著时是圆成实性,是直观一一法无自性的智.简单说不执著时就是真心.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2 22:52:00
不是这样的,按楞严经的说法是真心本来就在,只是攀缘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用久了就以为这六根就是真心的六根,然后这六根又产身六尘,就将这六尘当作是自己的认知与解读。再从这些认知去作分别想,并执著在上面,就造成了一切烦恼。就像是个机器人的驾驶员开机器人开久了,就把这台机器人当作自己了。但是这个驾驶员从头到尾都一直在阿,只是忘了你原本是驾驶员,不是机器人。透过不用机器人的眼睛看世界,不把自己当机器人、不融入机器人的角度来看世界而是以驾驶员的角度来看机器人传输到萤幕上给你看的影像,看久了,生定了,常定在驾驶员的角度来解读透过机器人眼睛接收到,然后传送到电脑萤幕上的画面,驾驶员才终于想起来自己是驾驶员,只是过去一直攀缘在机器人的器官,以为这些就是自己看到的东西。而机器人的眼睛、耳朵、仪表板...等,的确没自性没错啊!有自性的是驾驶员呀!九次第定的修法也是这个原理阿!借由以驾驶员的角度来止于假幻的所缘境,止于一,久了生定了,终于发现其实练习的过程就是帮助你以驾驶员的角度来解读仪表板上显示的资讯。也就是说,过去即使你以为机器人眼睛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虽然感觉很像如此,但实际上是驾驶员在"使用"机器人的眼睛来看,也就是攀缘在上面了。最后回到驾驶员的角度,来解读仪表板上的资讯。这也就是六祖慧能大师说的"常起诸根用,不起诸根想"的道理。但是,即使不执著这个机器人是我了,没有我执了也无法改变你就是透过仪表板来解读机器人看到的东西阿。而机器人眼睛能接收到的讯息,受制于人能解读的光谱,所以即使仪表板上显示出物质的像,也不代表就是所观的本体阿。因为受制于你的眼睛,你能解读到的可见光有限,所以仪表板上显示的资讯就只是片面的资讯,也就是妄想。而驾驶员要知道自己正在看的资料是来自于有侷限性的机器人眼睛,解读出来的数据,也就是知见、妄想。九次第定修法又像是标月指一样,目的是为了让你见月,假名回归真心,实则以幻破幻、藉假修真。你从来没离开过,又要怎么回归?只是你忘了,透过方法让你想起来,并且常住在这里面不要再出去乱跑了。虽然不执著了,但是你见到的月亮依然不是月亮阿,而是你解读的月亮,而且还分别。所以才说阿罗汉虽然没有了我执,依然有分别跟妄想阿更何况阿罗汉尚有法执,所以佛智仍无法理解楞严经中记载一个已证四果的阿罗汉云: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13 07:40:00
这里有几个问题,1根本问题是我执是什么,为何您所说真心不是我执,2,您所说的修定只能压制住烦恼,而不思善,恶。只是强制令心不去反应,并非慧学,是无法断我执。3,如我打你,你若痛是凡夫,若不痛是石头,修行难道是令有情变成石头吗。又如佛陀被节节支解时,为何能忍痛,不生瞋恨,是强忍硬忍吗。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3 14:31:00
我觉得佛经要让人好懂 要多一点具体的描述 类似科普例如没有妄想是指没有脑波的意思吗? 那不就变植物人如果有脑波 怎么可能没有妄想 只是自己没有察觉而已还有执著也要下明确的定义 例如我每天想着晚餐要吃什么这是执著吗 想着一件事情频率要达到多少才算执著?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13 15:51:00
妄想是什么,断了我执的圣人,从禅定出来时,他当然还有妄想由妄想他才能分别,认识事物,但是没有我执所以不会在妄想中生起执著,以为是我.因为妄想是因缘所生法,本来就是虚妄不实在,是空.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执著的定义.凡夫的我们因为不明白缘起,所以称为无明,由无明所以以为因缘所生的色受想行识是我.这叫执著,又叫痴.由痴所以当顺我意就生起贪,不顺我意就生贪,所以我想晚餐吃什么是痴,顺我意好吃生贪,不顺我意不好吃生瞋.但圣人无论吃什么,好不好吃都能随顺因缘,因为吃只是因缘聚散的现象,不会再产生我执.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3 17:06:00
吃什么应该还是有基本的选择 戒律不就是标准吗?遵守戒律算不算是一种执著?"坚持"万物都是所有因缘所生法 是不是也是一种执著?
作者: khara (高阳酒徒)   2021-08-13 18:35:00
把“不执著”扩大解释是个大绝招。但你先问问你自己能否挺下“不执著”的后果再说。对某些佛教派别(亦非全部),从圣义谛来说,一切皆非实有。色身毕竟是空,所以你对它划一刀子其实也并非实有,那你有那个能力承担下去这中间过程的感受吗?扯“不执著”最常见就在放纵自己,却少见在刻苦时能说对苦不著者。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3 20:14:00
我意思是说 是否要对执著做精确定义例如对解脱之法要执著 对世间法不要太执著"实有"的标准是? 物质不是实有 能量是实有吗?如果会变化的东西不叫实有 永恒不变叫实有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呢?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1-08-13 20:36:00
soullism大,针对您的提问我简单分享一下小弟的浅见:1.透过经教以及小弟的观察,我执不外乎以身为我、以想为我。简单说就是上面机器人的比喻,还有现代人常说的价值观会因人而异啦。另外,您说没有执著就是真心,我不确定你指的是不是代表着有执著就没有真心,没有执著才有真心。如果是的话,当众生执著时就没有佛性了吗?如果执著时就没有了佛性,释迦牟尼怎会说众生皆有佛性呢?印象中,解深密经中有看到过,即使众生堕地狱,仍然有佛性。所以,无论有没有妄想执著,真心一直都在才对。按楞严经的说法是心在眼能用,产生眼识界,迷时就以为肉身为我、所见为我。而憍陈如尊者就是因为观旅居客尘的案例,发现当住旅店时为主(住六根),不住时为客(不住六根),才证此圣果。2.但常住真心时,观见身中粗细微识仍然在运作,但不需要去住六根,而是像驾驶员一般,做壁上观,慢慢的身中识会慢慢被净化掉,根本不用压抑。就像上面我有提过刚开始向内听,被同事抱怨的案例,也许你可以参考一下。3.从忍辱仙人的特征上看起来,就是因为已证第一点的内容,脱离我执了,不需要执著价值观的东西,不需要执著身体是我,自然不会生瞋恨。我看完整故事内容,他被剁成肉酱后,又回复成完整的身体。这部分又牵扯到报身修为,暂且不提。小弟也未证,所以没办法解释这么神奇的事情。又像是目莲尊者,明知道会被乱棍打死,依然借此解脱了缘。其实,就像第一点说的,当你从观中,了知一切万物以及价值观都是因缘假合之后,其实根本很难想要执著,不执著了之后,自然也很难瞋恨啊。就算看起来像生气,常常都是因为当下情境需要,暂时作愤怒的样子,其实自己明白感觉就像演戏。虽然不执于妄想,可以不受后有,但依然有妄想,只是不执在上面而已,不代表就没有。推测才因此有阿罗汉不究竟,有法执、分别、妄想的说法。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8-14 06:49:00
我们常说要放下,不执著,佛法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执著本来就是没有,但凡夫却会从没有中生起执著.这就是唯识说的,一切是从阿赖耶生起的依他起性,是因缘所生是世间的真实,而凡夫的依他起一定会是遍计所执,这是无始来第七识的作用,所以妄想必定会是执著.从佛法来说执著是从无明生起,无明是不了解缘起.缘起是无我,因为不明白因缘法则,在无我中计我,以为是我,为了我所以有贪瞋痴,这就是我执.当明白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中本来就没有我.即然无我,谁能执著,又能执著什么.因此以缘起而无我,说一切本来是空,但人畏空,而说清净.这就是清净真心的由来.金刚经说佛陀被割利王,节节支解时,心无嗔恨,是因为无我.这只是因缘所生的现象,非我,非我所.即然不是我嗔恨无处产生.虽然缘起无我是事实,圣人在已经理智上证实,也了解了,但痛是会痛,只是不因痛而忧悲苦恼.但凡夫的痛,一定会生起是我的痛,我在痛.因此生起嗔心.所以凡圣的差别,就在无中生出来我执.
作者: sysp (无极)   2021-08-14 11:30:00
不因痛而忧悲苦恼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如果今天生一种病 分分秒秒让人感到痛痒 持续二十四小时并且持续数十年 真的会生不如死 久病厌世连照顾者也会有很大压力 很多社会案件都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