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南传斯里兰卡-大乘遗迹 (Buduruvagala)

楼主: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21-07-04 09:15:20
泰国寺中常见的流程及配备,包括烧香、花果、抽签、
算命。而庄严的佛寺及佛像也是泰国佛教界一直以来的特色。
甚至也不免俗的,大多数寺院都有功德箱、外道神 (东南亚
及印度教本土神祇)、电动抽签机,甚至菩萨像的普及在民间
寺院远比想像中的多。
佛教以漏尽为终极
有些信奉后期佛教的人认为:断尽烦恼、证
阿罗汉并不是佛陀教法的终极。他们认为阿罗汉
不发大心度众生,只顾自己“灰身灭智”归于空
寂,而佛陀说法的终极目标是证得万德圆满的佛
果,所以小乘圣者最终还须“回小向大”,发菩
提心,求无上觉,毕竟成佛。
这种论调对不对呢?究竟成佛是不是佛陀教
法的终极呢?有没有这种可能?且让我们先听一
听佛陀怎么说。
佛陀在诸经中曾多次强调说:
“Ahānameta%, bhikkhave, anavakāso ya% ekissā
lokadhātuyā dve arahanto sammāsambuddhā apubba%
acarima% uppajjeyyu%, neta% hāna% vijjati.”
“诸比库,无有此事,绝不可能,若在一个世界
中有两位阿拉汉、正自觉者不前不后地出现,无有此
事!”(D.2.298; D.3.161; M.3.129; A.1.277)
自从菩萨最后一生的入胎结生开始,直到佛
陀般涅槃后其舍利完全消失无余为至,在此期间,
一万个轮围世界内都不可能有其他的佛陀出现。
这是法的定律(Dhammaniyāma)!
即使未来有下一位佛陀出世,现在的佛陀通
常也会有预言,就犹如我们的果德玛佛陀预言在
遥远的未来,人寿八万岁时将会有美德亚佛陀
(Metteyya Buddha)出现一样。(D.3.107)
假如唯有究竟成佛才是佛陀说法的最终目标,
那么,这意味着佛陀说法利生四十五年间,或者
佛教流传至今 2600 年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达
到其教法的终极。因为现在是果德玛佛陀的教法
时期,此间不可能再出现另一位佛陀。而事实上,
自从我们的果德玛佛陀成佛至今,确实不曾也不
可能有其他的人成佛。“唯有成佛才是终极”的论
调无疑等于否定了佛陀说法度人的目的,否定了
佛法的现见性与可证性,更否定了已经达到佛教
终极——梵行已立,应作已作——作为僧宝的佛
陀圣弟子。16
到底什么才是佛陀教法的终极呢?佛陀在
《相应部》中明确地表示:贪瞋痴灭尽的涅槃才是
终极:
“Katamañca, bhikkhave, anata%? Yo, bhikkhave,
rāgakkhayo dosakkhayo mohakkhayo - ida% vuccati,
16 在《本生》、《诸佛史》、《所行藏》等圣典和义注中曾提到“大
菩提乘”的修法,因此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中也有不少的人希望最
终成就佛果。根据上座部佛教,唯有得到佛陀的亲自授记后,才
能成为真正的菩萨(bodhisatta)。自从授记后,菩萨需要用至少四个
不可数以及十万大劫的漫长时间来圆满十种巴拉密(pāramī)。即使
是在极漫长的无佛出世的空劫时期,他们仍然毫不退缩地圆满各
种巴拉密。在圆满巴拉密之前,菩萨还是凡夫,未能证悟任何圣
道圣果。一旦巴拉密圆满,菩萨即证悟与一切知智相应的阿拉汉
道,成为无上正自觉者。
因此,行菩萨行、成就佛果是极少数人的意愿。就如医生不会
要求每个病人都必须成为医生,国王不会要求每个臣民都必须成
为国王,同样地,佛陀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弟子皆成为佛陀。
bhikkhave, anata%.”
“诸比库,什么是终极?诸比库,贪的灭尽,瞋
的灭尽,痴的灭尽。诸比库,这称为终极。”(S.4.378)
《中部·小智解经》也说:
“Nibbānogadhañhi, āvuso visākha, brahmacariya%,
nibbānaparāyana% nibbānapariyosāna%.”
“贤友维沙卡,梵行潜入涅槃,以涅槃为彼岸,
以涅槃为终极。”(M.1.466)
在《中部·大心材譬喻经》中,佛陀也肯定地
说只有证悟阿拉汉果才是佛教梵行的最终目标:
“Yā ca kho aya%, bhikkhave, akuppā cetovimutti -
etadatthamida%, bhikkhave, brahmacariya%, eta% sāra%,
eta% pariyosāna%.”
“诸比库,只有这不动的心解脱,诸比库,那才
是此梵行的目标,是其心材,是其终极。”(M.1.311)
所以,佛陀教法的终极是断尽贪瞋痴、断尽
一切烦恼、证悟阿拉汉道果。佛陀教法的终极,
也正是佛教沙门的最终目标——最高沙门果。
正如佛陀在《相应部》中说的:
“Katamo ca, bhikkhave, sāmaññattho? Yo kho,
bhikkhave, rāgakkhayo dosakkhayo mohakkhayo - aya%
vuccati, bhikkhave, sāmaññattho’ti.”
“诸比库,什么是沙门的目标?诸比库,是贪的
灭尽,瞋的灭尽,痴的灭尽。诸比库,这称为沙门的
目标。”(S.5.36)
问 39:有人说上座部佛教是原始佛教。请尊者开示:什么
是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是不是原始佛教?
答:“原始佛教”是指从佛陀在世时,直到佛陀般涅槃后一
百年部派分裂前,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时间的佛教形态,或
者说它是佛陀及其亲传弟子生活和教化的时期。当时的僧团
都以果德玛佛陀为唯一的导师,以佛陀教导的四圣谛、八圣
道、三学等为修学规范,过著托钵维生、半月诵戒、雨季安
居等简单朴素的修行生活。
原始佛教是个历史观念,只代表两千五百多年前那个历
史时期的佛教形态。而上座部佛教是个传承观念,是一直流
传至今日的活生生的佛教流派。原始佛教是上座部佛教的源
头,而上座部佛教直接传承自原始佛教,并且直到今天仍最
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佛教的风貌与传统。
原始佛教作为一门学科,是近一两百年才兴起的。最早
研究原始佛教的是西方学者,后来也影响到日本和中国。由
于语言的关系,西方学者多依据巴利三藏,日本学者多用对
比南北传经典的方法,而中国学者多依据北传的《阿含经》
来研究原始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一种信仰、文化和实
践体系,不仅拥有完整的《巴利三藏》及其注释,还被成千
上万的僧尼和信众们信仰著、学习著和实践著,影响着许多
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各个层面。
原始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
原始佛教时期并没有佛像,没有高大壮观的佛塔,没有文字
记载的经典,而上座部佛教敬拜象征佛陀的佛像、佛塔、舍
利、菩提树,有许多文本经书,现代的上座部僧人还会利用
书籍、音像制品、网络、广播、电视等传媒方式弘扬佛法。
不过,虽然由于时代的不同,上座部佛教僧人在生活方式、
弘法模式等方面和原始佛教有所不同,但是在传诵经典、根
本教理、戒律行持、衣钵装束、僧团制度、修学方式等重要
问题上还是极为相似的。
问 40:有人说最古老的佛教经典是《阿含经》,是原始佛教
的根本经典。请问《阿含经》属于巴利三藏吗?
答:原始佛教时期并没有成文的巴利三藏,也没有《阿含经》,
这些经典都是佛陀般涅槃后,由佛陀的圣弟子们结集、传诵
而成的,但它们都是研究原始佛教不可或缺的根本经典。
根据学者们研究,上座部巴利三藏的经藏,唯一能够和
北传《大藏经》的经藏相对应的是四部《阿含经》。其中,
上座部的《长部》、《中部》、《相应部》,大致相当于北传的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但在内容和排列
顺序上有许多出入之处。而北传《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
支部》相当的部分,还不到三分之一。
有些学者喜欢将巴利经藏和北传《阿含经》混为一谈,
然而,南传上座部佛教并没有《阿含经》,也不认同这种做
法。北传《阿含经》并不属于巴利三藏,它们的差别主要有
以下几点:
1.巴利三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唯一圣典,是
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最接近原始经典的一套三藏。而
《阿含经》分为四部,称为四《阿含经》,皆属于北传佛教
声闻乘三藏中的经藏,且分别属于不同的部派:《长阿含经》
属于法藏部,《中阿含经》和《杂阿含经》属于说一切有部,
《增一阿含经》据信是大众部的传本。由于它们分别出自不
同的部派,所以内容不十分完整,且多有彼此出入者。
2.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佛陀在世时所说的语言是马
嘎底语,也即是今天的巴利语,所以《巴利三藏》是直接用
佛陀的语言保留佛陀教导的经典总集。汉译《阿含经》是从
梵语翻译成汉语的,它们应该有更为古老的语言版本。
3.《巴利三藏》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
埔寨等上座部佛教国家和地区唯一无可争议的权威经典。但
《阿含经》在中国历来被大乘学人视为小乘经典而被束之高
阁,直到近世才逐渐受到重视。
4.《巴利三藏》有一套完整的解释三藏的义注和复注,
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历代上座部长老比库们学习教理和实
践禅修的根本依据。对巴利三藏的研究和实践,离不开三藏
的义注、复注,以及长老比库们的修学成果。《阿含经》是
在 19 世纪才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并据此来探索和研究
原始佛教。想要研究《阿含经》和原始佛教,则离不开学者
们的研究成果
严守佛陀已制戒律二千年,绝不随意增删的南传佛教
玛欣德尊者
佛教分为三大传承,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这三大传佛教又可以依经典语言
而分别称为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产生于中国汉地,流传至
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在中国也已流传一千三百多年。
一直以来,由于传承、地域、语言等方面的阻隔,人们对南传佛教有诸多的解读和说法。
有人认为它是原始佛教,有人认为是部派佛教,有人说是小乘佛教,众说纷纭。那么,相
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究竟有什么特色?
上座部佛教
南传佛教,因为是由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而形成的佛教体系,在地
理位置上处于印度之南,故称“南传佛教”。又因其主要流传于南亚、东南亚一带,故也
称为“南方佛教”。
然而,南传佛教的规范称呼应该叫“上座部佛教”,这是南传佛教内部和国际上通用的名
称。“上座部”,巴利语Theravāda的意译,由“上座”和“部”组成。
“上座”,巴利语thera,又作“长老”。依戒律的角度,凡出家满10个瓦萨(vassa,戒
龄)或以上的比库,称为“长老”,满20个瓦萨或以上的称为“大长老”。
在经典中,则把thera作thira解释,其意为稳固、坚固。如南传佛教经典《长部义注》说
:“长老,即已达到稳固的状态,拥有作为长老的诸功德者。”《本行义注》说:“长久
住立故为长老;又或与更稳固的戒、正行、柔软等诸功德相应故为长老;又或以稳固的最
上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诸功德相应故为长老;又或更稳固地证悟称为殊胜、无上
、寂静的涅槃故为长老。”
“部”,巴利语vāda的意译,直译为“说”、“论”,即学说、观点、主张的意思,引
申为学派、宗派、部派。因此,“上座部”的意思是长老们的观点、上座们的学说。
上座部佛教的源流
那么,上座部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佛陀在世时并没有所谓的上座部、大众部、说一切有
部、经量部、法藏部等部派,更没有所谓的“大乘”、“小乘”等区别。当时的僧团在教
理、戒律上皆是同一师学、和合无争的,犹如水乳交融,并没有出现多少分歧。
佛陀在般涅槃前非常关心僧团的和合与发展,他叮嘱说,若比库们遵行七法,能够使僧团
兴盛而不会衰败,其中的第三条是:“诸比库,只要比库众对尚未制定者将不再制定,已
经制定者将不废除,只按已制定的学处(即戒律)受持遵行。诸比库,如此即可期待比库
众增长而不衰退。”
佛陀般涅槃的那一年雨季安居,马哈咖沙巴长老在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结集,精挑细选了
五百位阿罗汉参加,一起记诵和审核佛陀在四十五年中所教导的戒律与正法。结集结束之
际,阿难尊者说佛陀在临般涅槃前曾提到微不足道的戒律可以舍弃的问题。由于与会大众
意见不一,于是,马哈咖沙巴长老重申了佛陀临终前的教导:“尚未制定者不应再制,已
经制定者不应废除,只按已制定的戒律受持遵行。”
此项决议获得全体与会者的一致通过。由于所有与会者都是佛陀的亲传弟子和德高望重的
长老,因此,这种代表佛陀本意的长老们的观点就称为“上座部”。同时,这项决议的精
神也就在以上座长老为核心的原始僧团中保持下来。
佛教在日后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出许多学说和部派,但是,作为保守圣者传统
、以维持佛陀教法纯洁为己任的“上座部”,自始至终都坚持一些恒久不变的原则:
1、佛陀没有制定的戒律、没有说过的法,不应添加。
2、佛陀已制定的戒律、已说过的法,不应废除,不应随意篡改。
3、只应遵行佛陀所制定的戒律、所教导的法。
因此,凡是坚持这些观点、遵守这种传统的,就称为“上座部”。
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无忧王(Asoka,阿育王)统一了整个印度。他后
来笃信佛教,广修塔寺,普施僧众。因此,有很多外道苦于生计,竟自行剃了光头、穿上
袈裟、冒充比库来接受供养,并且用外道的修行方法扰乱佛教。于是,无忧王从阿厚冈葛
山中迎请了摩葛利子 ‧ 帝思长老前来整顿僧团、淘汰外道。随后,又挑选了一千位阿罗
汉比库,在王都巴嗒厘子城举行第三次圣典结集,历时九个月,完整地诵出了《巴利三藏
》。
结集之后,僧团作出一项富有深远意义的决定:派出九个弘法使团到印度国内外去弘扬佛
法。其中的第八使团由索纳尊者、伍德勒尊者带领到了金地,即今天缅甸南部的达通至泰
国中南部一带地区。第九使团由阿拉汉马兴德尊者带领到了狮子洲,即现在的斯里兰卡。
由于缅甸、泰国、斯里兰卡都位于印度的南方,因此这一系的佛教称为“南传佛教”。当
时无忧王所护持的佛教属于上座部一系,因此传播到这些地区并一直流传至今的称“上座
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今天主要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这五个南亚和东南亚国
家。另外,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东部、越南南部,以及中国云南的傣族、布朗族、佤族
、阿昌族等地区,传统上也是上座部佛教流传地区。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上座部佛教传播
到欧美澳等西方国家,并有持续发展之势。
上座部佛教的特色
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比较起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富有特色。  
■ 只尊奉释迦牟尼佛
汉传佛教信奉诸多的佛、菩萨、罗汉、金刚、祖师、诸天鬼神等,例如阿弥陀佛、药师佛
、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等等。藏传佛教则有更庞大的神佛体系,除了诸佛、菩萨以外,
还有金刚、明王、度母、空行母、各派祖师、护法神等等,多不胜数。即使对于佛陀,也
有法身、报身、化身之说,如“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
迦牟尼佛”,认为释迦牟尼是“化身佛”。但是,当我们走进南传佛教寺院,会发现只供
奉释迦牟尼佛。因为上座部佛教只礼敬、尊奉历史上的果德玛佛陀,并视其为导师,不崇
拜菩萨、祖师、护法等等。 
■ 只依《巴利三藏》
汉传佛教的经典总汇叫《大藏经》,里面除了收录小乘三藏之外,还有大量的大乘经典,
诸如《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楞严经》等,此外还收录了历代祖师大德撰写的
名目繁多的论典。而上座部佛教所传承的经典,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无忧王时代即已定型的
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解释这些圣典的义注和复注。在数量上,要比汉传经典少之又少。
《巴利三藏》是在所有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和地区共同尊奉,并且没有争议的权威性圣典

需要指出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曾出现过一位祖师,也不曾出
现过任何一个因为倡议殊胜教法而另立的宗派。假如有佛教学者或历史学家想撰写一本所
谓《南传佛教思想发展史》之类的著作的话,他可能会发现有关资料将异常缺乏,以至于
不得不回来研究《巴利三藏》及其注释。当然,上座部僧团也存在着一些派别,但那也只
是在持戒松紧等枝末方面的分歧,在经典与教理方面还是一致的。  
■ 使用巴利语
南传上座部佛教所使用的经典语言是巴利语。“巴利”(Pā1i)原来并非语言的名称,而
是“圣典”、“佛语”的意思。巴利语属于古印度马葛特一带地区的方言。佛陀在世时,
这一带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叫马葛提语。后来,以马葛提语为载体的佛教经典传到了斯里兰
卡、缅甸、泰国等地。虽然这些地区原来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为了表示对圣典的尊重
,当地的长老比库们不敢随意改变佛陀的语言,于是直接用马葛提语来传诵经典。直到现
在,比库们在诵经的时候,并不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是用巴利语。因为圣典叫“巴利”
,于是记载和传诵圣典的语言就叫“巴利语”。巴利语的特点是发音清晰,韵律动听,即
使不用刻意吟唱,念诵起来仍然如歌曲般优美动听。能够把佛陀讲经说法的语言基本保持
不变,不能不说是语言发展史上的奇迹。  
■ 注重戒律细行
讲到持戒,有些人认为要入乡随俗,可以不必拘泥小节,所谓“随方毗尼”嘛。然而,上
座部佛教却强调,戒律是佛教的生命,是修行的基础,如此,上座部佛教有许多看似不合
时宜的现象。比如:僧人身上所披的红褐色、黄褐色的袈裟,必须按照《律藏》的规定进
行裁剪、缝制和染色,它保留了佛陀在世时的服装式样。如此,见到僧人,就犹如见到佛
陀在世时的圣僧团一样。有长老曾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服装像我们身上的袈
裟那样,保持了二千六百年不曾改变。”
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座部僧人仍然过着托钵乞食、离非时食、半月诵戒、
雨季安居、行邀请法、着咖提那衣等简单朴素的原始佛教律制生活,这正是他们严持戒律
、注重细行的修学态度的结果。  
■ 禅修次第清晰
上座部佛教难能可贵之处,是它完整地传承了佛陀当年所教导的一整套止观禅修方法,严
谨系统,次第分明。禅修者可以通过专注呼吸等方法修习禅定,证得禅那后,借助强有力
的定力来培养观智,观照名色法(即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的无常、苦、无我,次第成就
十六种观智,乃至今生证悟道果涅槃。虽然佛教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年了,但人们仍然
能够依照这些方法,来体验各种不同层次的修行境界。  
■ 教化社会
许多人一提到上座部佛教,自然会冒出一句“小乘佛教”。他们认为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
是证阿罗汉以求“灰身灭智”,做“自了汉”,不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云云。这是对上座部
佛教的误解。
上座部佛教认为,弘法利生是出家人的义务。但想要度化众生,自己先须学有所成,修有
所证,即先度己后度人。
在现代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南传佛教寺院都是当地儿童接受文化和品德教育的学校。上
座部僧人既是知识的代表,又是积累功德的对象及社会道德的倡导者。上座部佛教流传的
地区,几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区,佛教的影响无所不在,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
模式、价值观念、人生趣向等方面。即使在今天的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上座部僧人到
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监狱等地弘法教化是司空见惯之事,许多寺院还经常举行各种弘
法、禅修、星期日学校、社会公益等活动。上座部僧人自古至今在维持传统、净化人心、
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09:17:00
目前南传只保留了1/3不到的经典,其他佛说法将近40年的内容都没有保留 这是不争事实。要说源流,南北显密全都来源自原始佛教,没有差异。所以上座部要自称自己才是正统,贬抑他派,是站不住脚的。不会有人说南传不是佛教,但南传上座部信徒喜欢到处诽谤他派传承 那就很让人疑惑了上座部自称[完整传成佛陀止观禅修方式],是夸大了以佛说的完整度来说 上座部实在剔除太多佛说教法了以观的角度来说 佛陀二转三转法轮的唯识、中观见 上座部就完全没有传承下来 说自己完整传承了 是没有依据的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7-04 12:31:00
南传连佛的出生年代都搞错了,圣典的完整性令人怀疑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1-07-04 13:19:00
你推文的疑惑已经在上一篇内容回复。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7-04 14:23:00
所为纯净的佛法,不是讲求文字依据,修行的核心,学佛的目标与修行的真谛,是以戒为师,止恶作善,自净其意,证无上智。大阿罗汉对佛法都有不同解读方式,独尊某法门,排除他法门,并非佛法。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17:30:00
一个世界只有一个佛陀,这完全没问题,但不要忘记,不是只有一个世界,所以这和大乘成佛一点都不相违。经过授记才能称为{菩萨},这件事没有经典依据。目前不成立第一段的泰国佛教...不知所云南传论典也完全支持:阿罗汉与佛的程度有极大差异所以成佛才是究竟目标 这件事情显而易见。"唯有成佛才是终极”不会因为[眼前]看不到就不是终极认为眼前看不到成佛者 成佛就不是终极目的 这不合逻辑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 许多众生也看不到佛 也没有因此让释迦牟尼佛认为成佛不是终极目的 以此类推<萨婆多毘尼毘婆沙>是南传论典,清楚提到: 阿罗汉习气未净、功德未全、非遍智,所以不能称为佛陀。以南传论典内容来看,阿罗汉要做为佛法终极,是不合逻辑的[佛以无边智知彼无边法;二乘智有边故,不称知法相。]既然二乘智有边、不称知法相,怎么能称作终极呢?佛陀没有[要求]有情都"必须"成佛,这大乘也认同,但不代表阿罗汉已经是终极,经典里的终极只是单以"个人解脱"而言,并非指佛法修持的终极。 有如完成国家义务教育的中学生以为国家规定最后的义务教育完成后,自己就[终极]了?怎么可能呢? 差距太了。[佛解一切法,尽能作名;二乘不能。] 南传论典都很清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1-07-04 17:54:00
一个世界只能有一个佛 南传都不一定可以接受 南传某一些教派认为阿罗汉就是佛 阿其实严格的定义来看 佛是指证得圆满觉性的人 客观来说 的确不一定只会有一个 但是基于尊重 只会承认一个 就像总统只有一个一样他任期到了才会有下一个 但不表示其它人都没有当总统的能力或资格 这是制度性的问题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17:58:00
是阿,以从兜率内院下生、示现八相成道的佛来说,一个世界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但南传似乎完全忘记: 不是只有一个世界。这件事情阿姜曼尊者见到诸佛就能打破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1-07-04 17:59:00
南传自己啊 很多人都把阿罗汉当成佛 然后再来嘴菩萨XD你们自己都把阿罗汉当成佛了。不会真的认为观世音在西方极乐世界是还没有开悟解脱的众生吧XDDD 真可爱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18:01:00
其实[世界很多个]这件事 南传经典自己就写清楚了<相应部>:[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日游行,照诸世界,乃至千日、千月,照千世界,千须弥山,千弗婆提,千阎浮提,越,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炎魔天,千兜率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名小千世界。][从中千世界数满至千,是名三千大千世界。]既然世界很多,要有多少佛陀同时存在根本不是问题。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7-04 18:49:00
我记得传说是说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区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18:50:00
可是小千世界里就有[千兜率天][千阎浮提]呢,只有一尊佛,应该说不通 XDD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7-04 18:56:00
我goole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看到这个说法 看来我没记错要怎么解释那么多的小世界只有一尊佛我再找找资料看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19:11:00
<大智度论>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只有[一个大千世界]他是把一个小千、一个中千、一个大千,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和<相应部>用累加(中千x1000=大千)的方法不太一样。<大智度论>:[初千小,二千中,第三名大千。千千重数,故名大千;二过复千,故言三千;是合集名。]不过还是不知如何解释千兜率天、千阎浮提 只有一佛
作者: freeunixer (御剑客)   2021-07-04 19:23:00
一个初禅天含一千个欲界天以下的世界,一个2禅天含一千个初禅天以下的世界所以一个四禅天以下世界就是一个三千世界(佛土)的范围说错了,是一个初禅天含一个欲界天以下的世界1000初禅 x 1000 2禅 x 1000 三禅 = 一个四禅天(佛土)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7-04 19:31:00
大智度论卷九 https://reurl.cc/XWQpWR我读下来的意思是 三千大千世界 为一佛的教区化身教学当说到十方世界时 这个世界是指一佛世界=一个三千大千所以有十方世界十方诸佛是指十方的三千大千世界各一尊佛 而佛在他的一佛土(三千大千世界)里 总总化身教学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19:39:00
请问有没有资料显示:[十方世界总共含有几个三千大千世界?]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7-04 19:59:00
现在看到的都是无量无数 大智度论里面有提到 其实佛好像不只可以教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神力化身可到十方讲般若波罗蜜放大光明时"是光明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皆悉大明。"有人言:“转轮圣王四世界主,梵天王千世界主,佛三千大千世界主。”是语非实!以是故,佛所变化,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4 20:06:00
是阿 这是大乘的讲法 但南传不认同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7-04 20:38:00
https://reurl.cc/EnQWx1 感谢前贤的学术整理 这篇很棒 正反方的意见都有列出来 方便找资料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1-07-04 22:23:00
七地以上菩萨有能力千百化身.等觉菩萨报身在四禅,化身千个化身佛在兜率天不是难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1-07-05 09:15:00
这些大乘的解释都可以清楚解释通,但南传上座部不承许有报身,所以也无法解释千阎浮提、千兜率天 的问题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1-07-05 18:20:00
《增一阿含经》:彼五百比丘白释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佛名奇光如来.(目连承佛陀之旨,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之佛土)https://reurl.cc/KA9VWm 南传《譬喻经》。佛国不知数,见宝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运作。基本上读《譬喻经》会以为在看净土文。XDD按文: 所谓《譬喻经》在巴利文意为传记性历史。更早的文意是指道德上的忠告和指示。The Apadāna。 Dr.Sally Cutler认为此文的原意是收成,即为业果的意思。这个词语通常作为传记和譬喻的意思来翻译。所以无论阿含、南传藏经,也是有相关十方诸佛文献。经文:彼处孔雀舞,天鹅演圣歌,迦陵频迦鸟,处处鸟群歌。迦陵频迦鸟。XDD 好熟悉的名词~https://i.imgur.com/5floIn3.jpg 南传观世音菩萨。所以某些重要净土相关资讯,还是被保留下来了。也难怪祖师说,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