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楼主: daye2012 (大爷)   2019-10-16 11:13:31
心经是佛教入门指导ABC,而不是高级微积分
很简单的原则方式,看不懂是因为翻译的关系
就像金刚经,唐朝义净的翻译就比鸠罗摩什清楚,鸠罗摩什那年代很多翻译名词还不完善,没法子
当你保持清楚的觉知, perception, (这就是般若),
会发现外面的世界( 色声香味) 跟你的觉知是一体无分的
功夫深厚了,你就不会有恐惧(无有恐怖)
心经前面那么多字都在描述"觉知",你从这部分下手就看得懂了,许多公案也都看得懂在讲什么
"觉知"
"觉知"
触类旁通的原典相当多,随便引份
唐圭峯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
智者应更问。何者是心(征其体也)答知即是心(指其体也。此言最的。余字不如。若云非性
非相能语言运动等是心者。何异他所问词也)以此而推水之名体。各唯一字。余皆义用。心
之名体亦然。湿之一字贯于清浊等万用万义之中。知之一字亦贯于贪嗔慈忍善恶苦乐万用
万义之处。今时学禅人多疑云。达摩但说心。荷泽何以说知。如此疑者。岂不似疑云比只
闻井中有水。云何今日忽觉井中湿耶。思之思之。直须悟得水是名不是湿,湿是水不是名
。即清浊水波凝流。无义不通也。
※ 引述《soulism (soulism)》之铭言:
: 色不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我们都知道心经很短,只有一百多字
: 第一个问题是,即然他很简短,为何要用到16个字,
: 说明色和空的关系,为何不说色即是空,四个字就好.
: 我认为是因为色和空的关系并不好懂.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所以经文一再反复的说明色和空的关系.
: 然后,不异,和是,这两个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用字,
: 是什么意思.
: "不异"是一体的意思,色和空并非有两个个体,其实是一个体,两个性质.
: "是"是等于的意思,也就是性质上,色等于是空,色=空.
: "不异"是初步的说色空一体,"即是"是再次说明,连性质上都是色=空.
: 也就是说,并不是色是色,空是空,而是色是空,空是色.
: 然后再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各要讲两次呢?
: 我想他是希望,我们能从各个面向,观察色和空的关系,
: 不要只从色的角度看空,还要从空的角度看色.
: 只有如此反复,深入的观察,才能了解色=空
: 然后经文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所以代入得到
: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 然后经文说明,空是什么意思,
: 经文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空中无18界等等等
: 但我想这经文,诵上百次,千次,万次,对空还是一知半解.
: 空其实是,诸法相的性质,
: 诸法有那些性质呢,最著名就是,无常,无我,涅槃寂静.
: 这三著前两个说明,缘生缘灭必然是无常无我,末者是说,缘起法则的寂灭性.
: 也就是说流转的因缘中诸法必然是无常无我相,
: 当解脱涅槃后,因缘归于平静不再生起,一切皆灭后,就显示涅槃寂静相.
: 空=无常+无我+涅槃,这三个意思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19-10-17 01:58:00
那睡着时不就没般若了?
楼主: daye2012 (大爷)   2019-10-17 02:16:00
功夫深浅,譬如重量训练,练到举重(睡觉)可以举的起来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19-10-17 03:15:00
那就是没睡着啊......而且锻炼功夫就是有增有减,经文明明说不增不减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9-10-17 12:15:00
麻烦请去查一下 莲华色比丘尼证罗汉后 有没有睡觉?
作者: muscidae (异羽)   2019-10-17 15:44:00
哦哦~所以你已经没有恐惧了哦!!
作者: wudidog (呜啦啦)   2019-10-17 16:53:00
末学倒觉得 心经不是ABC "心"经是浓缩后的精华我们现在的ABC是 房子是房子 车子是车子 没有房子车子对一般人来说 不太是ABC @@"
楼主: daye2012 (大爷)   2019-10-18 00:17:00
一般人醒的时后都被情绪念头带着走了,还睡觉勒天空和云阿,天空不增不减,但是乌云会盖住天空心经是入门,总纲。不过佛经嘛,大部份是讲理路,或叙述状况,没有方法无有恐怖,也才初地极喜地而已,无畏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10-25 17:19:00
般若Pra-jna pra是直接 jna是知道,所是般若是直接的知道是圣人证悟空性时,能直接的知道,诸法的实相,这样的能力.但平时不在定境中,是分别而知道vijan,这并不是般若而是识识是以分别不一样,才能认识种种的相,这就你是说的觉知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般若所见,是直接不分别,所以诸相会是平等无差别,无分别所以无法去描述般若所见是什么,所以离一的言语.
楼主: daye2012 (大爷)   2019-10-29 23:10:00
没有soulism讲的那么复杂啦…当下即是,偶尔我们会提起<<注意>>,那个moment,状态就是般若,清楚警觉但是没啥用,很快就被分别妄念疲倦亢奋拉离开了。习定诵经念咒都在练保持这警觉。功夫深厚到没有恐怖,才到见道位不是你想像的圣者,想像的实相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0-30 14:29:00
<心类>:心类的觉知分为量的觉知、非量的觉知,量的觉知有现量的觉知与比量的觉知,非量的觉知如烦恼的颠倒知。又,心类的觉知可分为离分别的觉知、分别的觉知,举出事利,眼根识的觉知、耳根识的觉知等前五根识的觉知属于离分别的觉知,第六意识的觉知包括分别的觉知与离分别的觉知,例如,圣者菩萨现证空性的根本定智属于第六意识离分别的觉知,出了根本定之后得智的第六意识属于分别的觉知又,心类的觉知包括心王与心所,例如眼识的觉知包括眼识之识心王以及与识心王相应的心所法,心王、心所都是觉知般若的智慧特别指通达空性的智慧,某一法的究竟法性(即空性)并不是前五根识的觉知所能通达知道,否则就会凡夫也能现前直接通达空性的过患,会有凡夫就是圣者的过患。对于一法上究竟法性(空性)的认识,必须透过佛陀正法的学习,透过闻思修,首先以第六意识的分别知获得正确认识的比量觉知,依之串习止观双运的禅定三摩地,到达见道位时才能获得第六意识的离分别知现证空性的现量觉知。见道位是初次获得现证空性的根本定智(现证空性的根本定智不属于第六识分别的觉知,现证空性的根本定智属于第六识离分别的现量觉知),获得根本定智才开始有断障的能力当烦恼障无余净除时,声闻行者获得无学道的阿罗汉果位,菩萨行者不仅断除烦恼障,当烦恼障完全断除后,进一步断除所知障,所知障完全断除时获得一切种智的遍智(佛)果位获得一切遍智的佛果位才有现前通达诸法究竟法性的能力,也就是佛的眼识觉知、耳识觉知等前五根识的觉知也能现前通达对境的究竟实相,因为已断尽所知障故,成就正等觉故无上菩提的意识觉知成就正等觉,前五根识才能有现证法性《大般若经》:“诸菩萨摩诃萨若已圆满一切福德智慧资粮,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麤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正等觉,得一切相智(一切种智),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智慧境界,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识,于一切法见一切相(此即一切种智的智慧,眼耳鼻舌身等见闻觉知也能现前通达诸法的一切所知品)。”这样的正等觉(正遍知的觉知)是透过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而成办,佛果是无上菩提,没有再超越此上的菩提,故称无上菩提,因为佛果菩提是究竟圆满断证功德—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一切障碍、证得一切相智诸道功德,无余断障是究竟灭谛(相对来说声闻阿罗汉只断除烦恼障的灭谛还不是究竟灭谛)、证得一切相智诸道功德是究竟道谛,所以佛果内心相续具有究竟圆满的道谛与灭谛,认识佛果的道、灭功德才能真正认识佛,对于皈依才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皈依佛,究竟上也要希求自己内心成办究竟圆满的道、灭功德,将来成佛与佛一样成办无上菩提利益众生。(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为利有情希求成办无上正等菩提。菩萨不是希求声闻菩提、独觉菩提,而是希求佛果位的无上菩提)(我们常说,菩萨以大悲心为动机,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希求成办无上正等菩提,这样称为发菩提心(希求成佛的发心)。)(佛是内心第六意识相续上净除烦恼障与所知障成就一切种智一切有情自身本自具足第六意识,并且第六意识自身的究竟法性是自性空,如果心识是自性成立,那么就无法改变,例如地狱道的众生就永远是地狱道的众生,因为心识自性本空加上心识的觉知具有明而了别的能力(心识具有了别的能力,不是说心识是分别心,心识包括分别心与离分别心,分别心有了别的认识能力,离分别心也有了别的认识能力,明了、了别是说心识觉知的功能),所以透过正确的学习、正确的因缘、正确的修行,能够成办圣者的果位,所以我们有希望,不会永远只是摆脱不了轮回的有情,进而能成佛利益有情。)(关于心识自性本空作点补充,佛教大乘经典说一切法自性本空,诸法的究竟实相本来就是清净掉自性成立的无自性,诸法上的无自性是本来清净,不是谁造作上去的,不是谁加上去的,若佛出世、若不出世,诸法究竟法性的无自性是法界、法住、法尔,这分清净掉自性成立的清净、这分诸法究竟法性(空性)的法体理性是常在的,大乘经典说心识的自性本空,并且心识的续流不会断灭,心识的续流会一直持续下去故名为常(不是说心识是常法,心识是刹那转变的无常法,刹那转变的心识会一直持续下去说名为常,不是具定义的常,例如佛的一切种智也是刹那转变的心识,会一直相续下去,与我们不同的是佛的心识已经净除无明习气垢染的缘故,所以佛的心识每一刹那都是一切种智的现量),众生因为无明翳障显现诸法为自相成立、自性成立,由此而非理作意、颠倒妄想,增益一切贪、瞋等烦恼,因为颠倒妄想有自性而不能证得诸法的究竟实相,不能证得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就断除烦也就不能断除烦恼,必须透过正确的认识去除颠倒知,于佛陀的正法理闻思修,由比量至圣者的现量,将无始来心识上的无明垢染净除,自心相续彻底净除垢染,就能将心识具有的了别能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成就遍智,如此取名为佛。)诸法(内外一切诸法)自性本空,一切诸法上的究竟实相都是同一个道理,也就是无自性的空性,实相只有一个、不会有两个,虽然诸法上究竟实相的道理都是无自性的空性,但是断障主要是证得内心心识的自性空,获得心识离系的灭谛。)《金光明最胜王经》:“诸佛如来究竟断尽诸烦恼障、所知障故,名为涅槃(佛果位心识上究竟断障的灭谛,又称为无住涅槃,这是只有佛果位才有的涅槃。无住涅槃和不住涅槃不同,无住涅槃是具定义的涅槃;不住涅槃不是涅槃,是说明大乘行者的大悲心,菩萨悲不住涅槃,因为大悲心的动机勤行利他,不像小乘行者缺乏大悲心只求自己解脱的寂灭之乐.又,自性涅槃也不是具定义的涅槃,自性涅槃是指上面提过的诸法自性本空,诸法的究竟法性本来就是清净掉自性成立的无自性,这一分空性的清净。另外还有无余涅槃和有余涅槃是具定义的涅槃,具定义涅槃是断障而有,以上涅槃分类)
楼主: daye2012 (大爷)   2019-12-21 10:26:00
无垢友,顿入无分别修习义,引般若经云,舍利子,色乃空性,空性是色,色与空性非异者也。如是自受至一切法皆空性之性相,不生不灭,不增1不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