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五蕴-作为一种交互作用

楼主: aun5780 (梦境)   2019-08-28 10:41:06
怕再也看不到
透过回文备份
这应该是我近期看过最高程度的文章了
大家都差临门一脚
一起加油
※ 引述《pizzafan (见觉无知因色空有)》之铭言:
: 前天复习的旧文 ~ 随便贴贴 ~ 各位能够吸收多少算多少吧 ~ 下午来删
: (有些东西别人不讲 好像是因为... 大乘是不宜讲给小乘听的) 可能会变毒药
: -
: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
: 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
: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
: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
: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惟心所现。
: 一切凡夫亦复如是。已得解脱无所有处。唯未得脱非非想处。
: -
: 有四种言说妄想相:(谓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著言说、无始妄想言说。)
: 相言说者,从自妄想色相计着生。
: 梦言说者,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已境界无性生。
: 过妄想计著言说者,先怨所作业,随忆念生。
: 无始妄想言说者,无始虚伪计著过,自种习气生。
: 言说、妄想,为异、为不异’?
: 佛告大慧:‘言说、妄想,非异、非不异。
: 所以者何?谓彼因生相故。大慧!
: 若言说妄想异者,妄想不应是因。
: 若不异者,语不显义,
: 而有显示。是故非异非不异
: -
: 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燄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
: 如是愚夫,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三毒烧心,乐色境界,
: 见生住灭,取内外性,堕于一异 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妄见摄受。
: 如犍闼婆城,凡愚无智而起城想,
: 无始习气计着相现,彼非有城非无城。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气计著,
: 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不能了知自心现量。
: 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
: 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已忆念。
: 大慧!于意云何?如是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
: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
: 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梦自心现性,
: -
: 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彼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形。
: 如是外道见习所熏,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
: 而不能知 自心现量。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
: 彼非像非非像,
: -
: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
: -
: 譬如大地无草木处,热燄川流,洪浪云涌,彼非性非非性,
: 如是愚夫无始虚伪习气所熏,妄想计著,
: 依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
: -
: 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鹿想谓为水,而实无水事。
: 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愚夫妄想生,如为翳所翳。
: 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是名涅槃
: -
: 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无性者,言说不生,是故言说有性,有一切性
: 佛告大慧:‘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
: 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
: 如汝所说‘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论则坏。
: 是故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见此世界蚊蚋虫蚁,是等众生无有言说而各办事
: -
: 譬如甘蔗。因缘故生石蜜、黑蜜。
: 虽俱一缘 色貌各异。
: 石蜜治热 黑蜜治冷
: -
: 再次提醒:
: (1)
: 一切凡夫亦复如是。已得解脱无所有处。“唯未得脱非非想处”。
: (2)
: 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则得生。是识决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
: 亦非中间“非有非无”。
: (3)
: 色性者。非地水火风 不离地水火风。非青黄赤白 不离青黄赤白。“非有非无”。
: 观察到了吗?
: -
: “善男子。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
: 云何非常。从缘见故。云何非断。离断见故。云何非非常非非断。无终始故。
: 云何为义。悉能摄取义无碍故。云何非义。不可说故。云何非义非非义。毕竟空故。
: -
: 是五阴者念念生灭。如其生灭谁有缚解
: 因此五阴生后五阴。此阴自灭不至彼阴。虽不至彼能生彼阴。
: 如因子生芽子不至芽。虽不至芽而能生芽。众生亦尔。云何缚解。
: 众生业果亦复如是。此阴灭时彼阴续生。如灯生闇灭 灯灭闇生
: -
: 师子吼言。空中无刺云何言拔。阴无系者云何系缚。
: 佛言。善男子。以烦恼锁系缚五阴。
: 离五阴已无别烦恼。离烦恼已无别五阴。
: 善男子。离水无河。众生亦尔。离五阴已无别众生。
: 烦恼作业 业作烦恼
: (=异阴相续)
: -
: 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
: 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
: 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
: 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
: 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
: 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
: 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
: 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
: 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
: 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
: 善男子。是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
: -
: 一切众生虽有如是十二因缘。或有未具。
: 如歌罗逻时死则无十二。
: 色界众生无三种受三种触三种爱。无有老病亦得名为具足十二。
: 无色众生无色乃至无有老病。亦得名为具足十二。
: -
: 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而有初发心者?
: 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无常 佛性常故。
: -
: 师子吼言:世尊。众生五阴。空无所有。谁有受教修习道者?
: 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皆有念心慧心发心勤精进心信心定心。
: 如是等法虽念念生灭。犹故相似相续不断。故名修道。
: 师子吼言:世尊。如是等法。皆念念灭。是念念灭。亦相似相续。云何修习?
: 佛言:善男子。如灯。虽念念灭。而有光明。除破闇冥。念等诸法。亦复如是。
: 善男子。如众生食。虽念念灭。亦令饥者。而得饱满。
: 譬如上药。虽念念灭。亦能愈病。
: 日月光明。虽念念灭。亦能增长树林草木。
: 善男子。汝言念念灭云何增长者。心不断故。名为增长。
: 善男子。如人诵书。所诵字句。不得一时。
: 前不至中。中不至后。人之与字。及以心想。俱念念灭。以久修故。而得通利。
: -
: 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若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者。
: 生亦如是不生不灭。何故不得名为涅槃。
: 是生死法悉有因果。有因果故不得名之为涅槃也。何以故。涅槃之体无因果故
: -
: 色者即是因缘。若因缘者则名无我。若无我者名为苦空。
: 如来之身非是因缘。非因缘故则名有我。若有我者即常乐净。
: 六师复言。瞿昙。我者遍一切处犹如虚空。
: 佛言。若遍有者则不应言我初不见。
: 若初不见则知是见本无今有。若本无今有是名无常。
: 若无常者云何言遍。
: -
: 若实有我、有人者,说我人者,应有实相。如实应问:
: ‘若有我者,为是何色?青黄赤白?为在身中?为在身外?
: 为遍在身如油在麻?’舍利弗!
: 麻中有油,可出可示。若我在内,说有我者,应说应示,
: 如从麻中出油示油。第一义中求我不可得,
: -
: 求利善人常应自处山林空静,乃至毕命如野兽死。
: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此真法不久住世。何以故?
: 众生福德善根已尽,浊世在近,
: -
: 阿难!如来于有为法中所有智慧,一切辟支佛、阿罗汉等不能解知。
: 阿难!如来所知法,若为汝说,汝则迷闷,
: -
: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
: 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
: 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
: 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 -
: 所言色者 非自 非他 非诸众生 乃至识亦复如是 我如是观 得正法眼
: -
: 一切无明烦恼等结,悉是佛性。
: 何以故?佛性因故。
: 从无明行及诸烦恼得善五阴,是名佛性。
: 从善五阴,乃至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是故我于经中先说,众生佛性,如杂血乳;
: 血者即是无明行等一切烦恼,乳者即是善五阴也。
: 是故我说,从诸烦恼及善五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如众生身,皆从精血而得成就,佛性亦尔。
: -
: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言五阴是佛性者,云何说言众生佛性非内、非外?”
: 佛言:“善男子!何因缘故如是失意?我先不说众生佛性是中道耶?”
: 善男子!众生不解,即是中道。或时有解、或有不解。
: 善男子!我为众生得开解故,说言佛性非内非外。
: 何以故?凡夫众生或言佛性住五阴中,如器中有果;
: 或言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
: 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
: 是故如来宣说佛性即是中道,
: 非内、非外,故名中道。
: -
: 或有说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
: 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
: 或有说言佛性即是从他闻法。
: 何以故?从他闻法,则能内善思惟,若不闻法则无思惟,是以佛性即是从他闻法。
: 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
: -
: 善男子!如有人问,是种子中,有果无耶?应定答言,亦有亦无。
: 何以故?离子之外不能生果,是故名有。
: 子未出芽,是故名无。以是义故,亦有亦无。
: 所以者何?时节有异,其体是一。众生佛性亦复如是,
: 若言众生中别有佛性者,是义不然。
: 何以故?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
: 若有说言乳中有酪,是名执著。
: 若言无酪,是名虚妄。
: 离是二事,应定说言,亦有亦无。
: 一切众生定有佛性,是名为著;
: 若无佛性,是名虚妄;
: 智者应说众生佛性亦有亦无。
: -
: T12n0374_040
: 善男子!若言诸法悉有自性,不须教习,无有增长,是义不然。
: 何以故?今见有教,缘教增长,是故当知无有自性。
: 若言诸法有自性者,当知诸法各有定性,
: 若有定性,甘蔗一物,何缘作浆、作蜜石、蜜酒、苦酒等?
: 若有一性,何缘乃出如是等味?
: 若一物中出如是等,当知诸法不得一定各有一性。
: -
: 希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 世尊。乃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思惟是事生希有心。
: -
: 如诸佛境界无来无去,诸烦恼自性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 “何者是诸烦恼自性?”
: 佛境界自性,即是诸烦恼自性。
: 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莫不皆住于空之中。
: 何以故?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
: -
: 云何菩萨摩诃萨了知诸缘?
: 菩萨摩诃萨不见色相、不见色缘、不见色体、不见色生、不见色灭
: 、不见一相、不见异相、不见见者、
: 不见相貌、不见受者。何以故?了因缘故。
: -
: 善男子!心名无常。何以故?性是攀缘相,应分别故。
: 善男子!色境界异,乃至法境界异,是故无常。
: 善男子!心若常者,眼识应独缘一切法。
: 心若常者,应常修无常,尚不得观苦、空、无我,
: 以是义故,外道法中,不能摄取常乐我净。善男子!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善男子!心若常者,亦复不能分别诸色,所谓青黄赤白紫色。
: 善男子!心若常者,诸忆念法不应忘失。
: -
: 佛告比丘:“若所有色,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
: 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 (一整个都是“异阴相续”法门)
: -
: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
: 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
: 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
: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
: 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
: -
: 如持戒比丘观无虫水而见虫相,即作是念:
: ‘此中动者,为是虫耶?是尘土耶?’
: 久视不已,虽知是尘,亦不明了。
: 十住菩萨于己身中见如来性亦复如是,不大明了。
: 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
: 无量菩萨虽具足行诸波罗蜜、乃至十住犹未能见所有佛性;
: 如来既说即便少见。
: 菩萨位阶十地尚不明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
: -
: T10n0293_032
: 善财白言:“岂不由于从闻生智及思智性,得见真如而自证悟?”
: 长者答言:“不也。若从闻思得自证悟,无有是处。
: 善男子!我于此义,应说譬喻,汝当谛听: (略)
: 于意云何?彼热渴者,虽闻如是泉及树名,思惟往趣,能除热渴否?
: 善男子!菩萨亦尔,不但唯以闻思慧解,而能证入一切法门。
: 善男子!我今为汝重说譬谕,汝应谛听。
: 善男子!假使如来住寿一劫,种种方便,以巧言辞为阎浮人说,
: 天苏陀具足众德,柔软妙触,色香美味。
: 于意云何?彼诸众生如是听受思惟之时,知天味不?
: 白言:“不也。”
: 妙月告言:“此亦如是,不但闻思,而能证入般若真性。”
: -
: 知诸众生、我、人、寿命,士夫养育补特伽罗,蕴、处、界等性皆空寂,无所执著;
: -
: 观缘起理,难解难知,非寻伺境界故。
: -
: 若言一切行无常者,如来祕藏亦是无常,
: 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
: -
: 若我住者,即是常法,不离于苦;若无我者,修行净行无所利益。
: 若言诸法皆无有我,是即断见;若言我住,即是常见。
: 若言一切行无常者,即是断见;诸行常者,复是常见。
: 若言苦者,即是断见;若言乐者,复是常见。
: 修一切法常者,堕于断见;修一切法断者,堕于常见。
: 如步屈虫,要因前脚得移后足;修常、断者亦复如是,要因断常。
: 以是义故,修余法苦者皆名不善;修余法乐者则名为善。
: 若言:‘无明因缘诸行。’凡夫之人闻已,分别生二法想,明与无明;
: 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 若言:‘诸行因缘识’者,凡夫谓二,行之与识;
: 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 若言:‘一切法无我、如来祕藏亦无有我。’凡夫谓二;
: 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 我与无我,性无有二。如来祕藏其义如是,
: -
: 酪性为从乳生。为从自生、从他生耶?乃至醍醐亦复如是。
: 若从他生,即是他作,非是乳生;
: 若非乳生,乳无所为。
: 若自生者,不应相似相续而生;
: 若相续生则不俱生;
: 若不俱生,五种之味则不一时,虽不一时,定复不从余处来也。
: -
: 是牛食噉水草因缘,血脉转变而得成乳。若食甘草,其乳则甜;若食苦草,乳则苦味。
: 是诸众生以明、无明业因缘故,生于二相;若无明转,则变为明。
: 一切诸法善、不善等亦复如是,无有二相。
: -
: 善男子!不可定言乳中有酪、乳中无酪,亦不可说从他而生。
: 若言:‘乳中定有酪’者,云何而得体味各异?是故,不可说言:‘乳中定有酪性。’
: 若言:‘乳中定无酪’者,乳中何故不生兔角?
: 是牛食噉草因缘故,血则变白;草血灭已,众生福力变而成乳。
: 是乳虽从草血而出,不得言二,唯得名为从因缘生;
: 善男子!明与无明亦复如是。若与烦恼诸结俱者,名为无明;
: 若与一切善法俱者,名之为明。
: 是故,我言:‘无有二相。’
: 譬如雪山,虽复成就种种功德,多生诸药,亦有毒草。
: 诸众生身亦复如是,虽有四大毒蛇之种,其中亦有妙药大王,所谓佛性,非是作法
: -
: 善男子!一切诸法,唯除涅槃,更无一法而是常者,直以世谛言菓实常。
: -
: 无想天者名为无想,若无想者则无寿命。若无寿命,云何而有阴界诸入?
: 以是义故,无想天寿不可说言有所住处。
: 善男子!譬如树神依树而住,不得定言依枝、依节、依茎、依叶;
: 虽无定所,不得言无。无想天寿亦复如是。善男子!佛法亦尔,甚深难解。
: -
: 不可说舍住于虚空、不住虚空。
: 凡夫之人虽复说言舍住虚空,而是虚空实无所住。何以故?性无住故。
: 善男子!心亦如是,不可说言住阴界入及以不住;
: 无想天寿亦复如是、如来忧悲亦复如是。
: -
: 善男子。色性是有。
: 何等色性所谓颠倒。以颠倒故众生生贪。
: 若是色性非颠倒者。云何能令众生生贪。以生贪故。当知。色性非不是有。
: 善男子。贪是有性 非是空性。贪若是空众生不应以是因缘堕于地狱。
: 若堕地狱 云何贪性当是空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