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初果须陀洹投生到人间一定是富贵之家

楼主: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19-05-06 12:54:13
摘录马欣德尊者的阿毗达摩(中)
二、入流道果
第一、入流之定义
入流,巴利语 sotàpanna 的直译,又作至流。汉传佛教
依梵语 srotàpanna 音译作须陀洹。sota,意为流、河流;
àpanna,意为已进入、已到达。已进入圣流故为入流,或已
到达圣流故为至流。入流即已进入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
槃。
《增支部·第十集》注中如此说:
ßsotàpannà'ti ariyamaggasotaü àpannà.û
“入流者,为已进入圣道之流。”
从圣果位而言,巴利语 sotàpanna 意即已经进入圣流。
从圣道位而言,巴利语为 sotàpatti,sota(流)+ àpatti(进
入,到达),也译作入流。在巴利圣典中通常作 sotàpattiphala-sacchikiriyàya pa
ñipanna,直译作“为现证入流果的已行
道者”或“正进入证悟入流果者”。
第二、入流道断除的三种烦恼
入流道能断除最粗的三种结(烦恼):有身见、戒禁取
和疑。其中,有身见和戒禁取属于邪见,在不善心所的部分
已经讲过了。
1、有身见(sakkàya-diññhi)。执著五蕴或身心,认为有实
在的自我、灵魂,或者大我、真我、本体,这些邪见称为“有
第 十 四 讲 出 世 间 心
87
身见”。
2、戒禁取(sãlabbata-paràmàsa)。执取于遵守特定的行
为、禁戒、仪式,认为可以带来解脱、导向清净。例如:通
过持牛戒、狗戒、鸡戒,或者通过苦行、祭祀、念咒等种种
错误的修行方法,认为可以达到解脱、证悟涅槃,这些错误
的修行方法统称为“戒禁取”。
3、疑(vicikicchà)。这里的疑并非指学习、生活上有不
明白处的疑问,而是对信仰、宗教方面的怀疑、不相信。《法
集论》指出有八种疑:疑师、疑法、疑僧、疑学、疑前际、
疑后际、疑前后际、疑缘起法。
疑师是怀疑导师、佛陀;疑法是怀疑佛陀的教法;疑僧
是不相信僧的证量;疑学是怀疑不信修习戒、定、慧能够证
悟涅槃;疑前际是怀疑过去世;疑后际是怀疑未来世;疑前
后际是既不相信前世,又不相信后世;疑缘起法、缘生法是
怀疑、不信因果法则。
当禅修者在证悟初道——入流道的时候,这三种最粗的
烦恼即被完全断除。一名初果圣者还有邪见吗?还会相信有
灵魂、有大我、本体吗?不可能!因为他们已经观照内外名
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的,怎么还可能执著有我呢?!
第三、四种坚定净信
初果圣者通过修习戒、定、慧而证悟涅槃,他们不可能
再相信那些错误的修行方法,不会再去实施苦行,拔自己的
阿毗达摩讲要(中)
88
头发、伤残自己的肢体、在太阳下曝晒、在水里浸泡等等。
初果圣者也不可能相信祭祀、持咒、火供之类的仪式能带来
解脱。他们对佛、法、僧三宝拥有坚定的、毫不动摇的信心
(aveccappasàda也作不坏净。avecca是坚定的、绝对的,pasàda
是净信、信心)。
初果圣者皆具足四法:对佛陀具足坚定的净信心;对法
具足坚定的净信心;对僧具足坚定的净信心。同时,他也具
足圣者所喜爱之戒(ariyakanta sla)。如果他们是在家居士,
则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故意违犯五戒。
第四、七圣财
初果圣者拥有七圣财(sattavidha-ariyadhanàni):
1. 信(saddhà),对佛法僧三宝坚定的信心;
2. 戒(sãla),如果是在家人的话,他的五戒持得很清净,
就算生命受到威胁,也不会故意违犯;
3. 闻(suta),对佛法之多闻;
4. 舍(càga),慷慨地布施;
5. 惭(hiri),厌恶作恶;
5. 愧(ottappa),害怕作恶;
6. 慧(pa¤¤à),证悟四圣谛的智慧。
初果圣者拥有这七种圣财。这七圣财不是世间财富,而
是圣者所拥有的财富。世间财富会减退,用了愈来愈少,还
会带来许多过患。但是七圣财只会愈来愈增长
第 十 四 讲 出 世 间 心
89
这里讲一个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出身低贱、
同时还患痲疯病的穷人叫苏巴布特(Suppabuddhakuññhi)。有
一天,他前往佛陀居住的竹林精舍,坐在人群边缘听闻佛陀
说法,闻法时即证悟了初果。尽管他证得了初果,但并没有
因此变得富有,痲疯病也没有痊愈。他证得初果后当然很高
兴,在他回家的途中,沙咖天帝想试探他,
阿毗达摩讲要(中)
90
僧。’”(Dp.A.66)
入流道智也能断除一切强得足以导致投生至四恶趣(地
狱、畜生、鬼、阿苏罗)的贪瞋痴,以及所有尚未产生四恶
趣果报的恶业。因此,初果入流圣者不可能再堕入四恶趣。
为什么有情会堕落恶趣呢?元凶是邪见!只要有情还
拥有邪见,他就不可避免会堕入恶趣。为什么呢?因为在漫
长的轮回当中,我们曾经造了无数的不善业,当这些不善业
在临终时成熟,即能使我们堕入恶趣。
无论善或不善之业,必须有烦恼的支助才能导致结生。
同样地,任何不善业的成熟而使众生堕入恶趣,必须获得邪
见的支助。换言之,只要一个人的邪见还没有被断除,过去
所造作的不善业都有机会在临终时成熟而使他投生恶趣。
然而,初果圣者在证得入流道的刹那,邪见即完全被断
除。但是,入流圣者乃至三果不来圣者都还会生起贪心——
四种邪见不相应贪根心。不过,四种邪见相应贪根心是不可
能再生起的。
即使今生证悟了初果,但是在过去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所
造的杀生、偷盗、抢劫、邪淫、诈骗等等恶业还是有机会成
熟。不过,即使有机会成熟,其强度也大大地减轻了,它们
不能在临终时成熟而使他堕入恶趣,只会在其生命期间成
熟。
例如:马哈摩嘎喇那(Mahàmoggallàna)尊者,在很久远
第 十 四 讲 出 世 间 心
91
以前的过去生中,因受到妻子的怂恿,殴打甚至想杀死他的
父母。这是很重的恶业,导致他堕入地狱漫长的时间。到了
他的最后一生,虽然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但是仍然逃脱不
了被暴徒打死的恶报。不过,他已经不会再堕入恶趣,也不
会再有轮回了!这种果报只会在生命期间成熟,使身体遭受
痛苦。
又如杀人犯指鬘(Aïgulimàla),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个
人,并把被害者的手指挂在脖子上,所以被人们叫做“指
鬘”。他杀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按道理应该下地狱的。后来
佛陀前往教化他,使他成为比库。尽管后来他成为一名阿拉
汉,在托钵时还是有人用石头扔他,用棍棒打他。有一次,
他在托钵时遭人袭击,头被打破,鲜血直流,钵被击碎,衣
被撕烂,来到佛陀跟前。佛陀看见他从远处前来,对他说:
“婆罗门,你且忍耐!婆罗门,你且忍耐!婆罗门,若是按
照你所造之业的果报,应在地狱中遭煎熬许多年、许多百
年、许多千年。婆罗门,但你所造之业的果报却得以在今生
承受。”(M.86)
指鬘尊者般涅槃后,他还需要继续承受杀人的恶报吗?
不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断尽所有的烦恼,命终之后
五蕴不能再重新组合,过去所造作的恶业也随着五蕴的离散
而成为无效业,没有五蕴就没有所谓的受苦。受苦不过是五
蕴在承受,特别是身体的苦受。
初果圣者因为已经断除了邪见、戒禁取见及疑,在漫长
阿毗达摩讲要(中)
92
的生死旅途中,他们已经走近了轮回的终点。在未来的轮回
当中,他们只会投生到人间或者天界,而且次数最多不会超
过七次。即使投生到人界,也必定会投生到富贵之家,绝不
会投生到贫贱之家;如果投生到天界,也只会一生比一生更
殊胜。例如:他可以在下一世投生为人,然后投生到三十三
天(Tàvatiüsa),之后投生到喜足天(Tusita),然后投生到梵天
界,一直投生到第四禅的净居天,这样一生比一生更殊胜。
但是对于凡夫而言,即使投生到天界,当他天福享尽
时,通常会堕落恶趣,幸运的话才能再投生人间,所以凡夫
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正因如此,我们今生有幸遇到佛法,成
为佛陀的弟子,应该精进禅修,勤修戒定慧,断除贪瞋痴,
努力在今生证得初果,这才是最好的保险!
摘录马欣德尊者的阿毗达摩(下)
问 38:如果初果和二果圣者下一世轮回为人或天人的话,
他们会知道自己是初果或二果圣者吗?
答:如果他们投生为人的话,通常并不知道自己是圣者,但
是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自然不会故意违犯五戒。如果他们持
续地修行,将能知道自己前世曾经证得圣道圣果。
如果他们投生为天人,就有能力知道自己前世已经证得
圣道圣果。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9-05-06 21:51:00
请问黄色字这段有经典论据吗?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9-05-06 13:51:00
请问黄色字这段有经典论据吗?
作者: future261 (咪呜猫抱着起司条)   2019-05-07 12:04:00
用类推的 只造善不造恶的修行路线一定是越走越富足印象历史资料说初果平均可百大劫成就 造了百劫左右的善不贫穷也难了 但初地菩萨的福相会更明显 因为首修六度之中的布施波罗蜜 感果至少是栗散王 国王以上的福报笔误:造了百劫左右的善 不富贵也难了(因为没有偷盗)所以很多修行者怀疑自己是不是菩萨了或证果了 检视一下自己的福报 怀疑几乎就会消失了(少数的附佛BOSS例外)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9-05-07 18:55:00
推啥呀…优波离尊者是十大弟子之一,首陀罗出身看看马丁大那篇文,大弟子要修多久你的意思是,尊者无数前世天天混吃等死,到最后一世就无缘无故的便能遇佛,还能出家证果成为阿罗汉大弟子,是吧?真的很棒捏,这种事啥时轮到你呀?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19-05-08 10:42:00
不退转菩萨有分初地或八地才证得。跟初果四不坏信一样,在念念中善业自然增长。初地不见得不会退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