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 关于以前提过的眼界光点闪烁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8-12-11 12:02:20
我记得以前曾在此版某篇文章,提到眼界色点闪烁的生灭现象。
记得当时我的说法应该有误,唯恐导致读者误解法义,所以在此更正前说。
当时我为了要让读者容易体验生灭相的样子,所以举了眼界影像细看会有光点闪烁,
尤其是在暗处更容易看见光点闪烁。这种闪烁相就像传统电视影像的雪花闪点现象。
我的上述说法是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很抱歉自己没有细察就妄加说明。
眼界影像的闪烁光点,是影像正在变化的征相;
虽然影像变化是有关生灭,但那些光点闪烁并非就是直接对应名色法的生灭相。
那些光点是概念相,所以光点闪烁的生灭现象是光点概念的变化,
并非直接就是对应名色法的生灭。
马哈希尊者《内观要义/新译内观基础》书中对此有相关说明,兹引如下:
(中文正体版于54-55页,简体PDF版于37-38页)下列为简体版网址
http://www.nanchuanfofa.com/wp-content/uploads/2018/09/%E5%86%85%E8%A7%82%E8%A6%81%E4%B9%89%E9%A9%AC%E5%93%88%E5%B8%8C%E5%B0%8A%E8%80%85-2.pdf
  内观始于清楚地分辨出“名法”(心)与“色法”(身)。为达到这一点,禅
  修者以色法开始修习,如何做呢?
   “(禅修者)应以特相、作用等方式观察。”《清净道论》
  当你观照“名法”或“色法”,你应观照其特相或作用。“等”是指现起。与
  此相关,《摄阿毗达摩义论》颇为切中要点。
   “见清净是依特相、作用、现起和近因分辨名和色。”
  意思是:内观始于“名色分别智”。在七清净的次第里,首先你必须圆满“戒
  清净”和“心清净”,接着“见清净”。要达到“名色分别智”和“见清净”
  ,你需观照名与色,通过其特相、作用、现起和近因来了知它们。一旦你如实
  地了知它们,你便获得“名色分别智”。一旦此智圆熟,你即具有“见清净”
  。
  这里,“通过其特相了知它们”,意即了知名色的“特有性质”。“通过作用
  ”了知,即是了知其功能。“通过现起”是指它们呈现的模式。在刚开始禅修
  的阶段,还不需要了知“近因”。因此,我们只讲述特相、作用和现起。
  在《清净道论》与刚引述的《摄阿毘达摩义论》中,并没有指出以名字、数字
  、物质粒子群的元素或不断生起的过程来观照名色[43];而只是指出,应观照
  它们的特相、作用和现起。人们应小心注意这一点。不然,他可能掉进名字、
  数字、粒子或过程的概念。注释提及你应以它的特相、作用和现起来观照名色
  。因此,当你观照风大时,你观照它的特相、作用和现起。
  [43] 英译这里作“substance of material particles”(物质粒子群的元素)
  及“incessantly coming up processes”(不断生起的过程);这两句话,一
  般人很容易解读为“色聚”及“心路过程”,然而,经询问杜察如禅师(Sayalay
  Daw Carudassini)及赖明居士(U Hla Myint),这里并非指这些。而是针对过
  去一些缅甸尊者,提出以“微细粒子”及类似“电视噪声雪花般的现象”概念来
  禅修。
◎我以前提过的眼界闪烁光点,就是相关[43]中所提“微细粒子”“电视噪声雪花般的
现象”,这些是概念相,不是真正对应名色法相。虽然这些现象与名色法的变化有关,
但这些并不就是直接对应名色法的生灭。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12-11 12:06:00
光点闪烁表示还不稳定,就像电灯有一个安定器一样,频率愈低就愈容易看见闪烁的情况,当安定器的品质稳定高频时,肉眼所见就不会闪烁,而呈现稳定的光源,但这跟色法的生灭没有关系,跟修练十遍住有关系生灭法着重的是直观到事物的本质 而不是表面的波动现象,当心离开了表面的波动现象,见即清净当然修练遍住、遍照对观生灭法有帮助,因为波动太杂乱时,很难去观生灭,如果有方法让其稳定,再进一步观生灭法就比较容易,所以从闪烁的光点到稳定的光明再到遍照,最后再观生灭法直接证果,这个次序比较完整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12-11 12:40:00
整个视野都是光>如萤光烛火星光点点纯色光>杂色光这是我对光的评价。星光点点的光,我的看法:应该是李嗣涔教授说的共振态,也是练气的状态。道家丹鼎派也有观光法,以《太乙金华宗旨》最为著名,但以前有跟他板道友讨论过,这个法门本身理论与方法之间有所矛盾。这光拿来当作止禅的专注所缘,或观禅的观察对象,这个人是持反对态度。搞到后来,潜意识或意识会配合这种想法,自己现光给自己看,就会卡在这种身见了。以前台大体育教师有写练气功的实验相关论文(网络上以前有,现在找不到了),发现许多气功初学者都有见光的经验,所以见光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境界。“乐、明、无念”三种现象都有的话,这见光才比较有意思一点。单纯见光,有可能就是气机运行影响到脑部视觉区。“乐、明、无念”起码是三摩地以上的境界。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12-11 14:29:00
就像B大的比喻,心念的生灭就像日光灯,或电视的闪烁一样的的快速,快到我们无法察觉,所以心一境性,就是令心念的刹那生灭,维持一段时间,都能在同一念上,这样才能产生定.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8-12-11 15:26:00
照《太乙金华要旨》的重点在于回光,问题是首先要有性光出现啊!然后再将性光以眼神内收(应该是内收于上丹田),我是认为那是一种变相的守上丹田的方法。只是一般人发不不起光,但我觉得那个性光用意(也就是识神了)来内收的话,也不太符合性光的定义了。 《太乙金华宗旨》回光之法的问题:一是什么是性光的问题(光有很多种,有杂色光、纯色光、闪烁的光、稳定的光,到底那种是性光?)二是性光用识神来回光,那还叫是性光吗?《太乙金华宗旨》本身就有一些矛盾之处了。三是光色这种东西其实很不稳定,有时会出现、有时不会出现。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12-11 15:58:00
南传为什么会反对观光,原因在认为光是来自于“智慧”也就是说是智慧而生的,但如果执著于观光,就永远会住在那个光色的境界中。 理论上来说没有错,但变成跳过光明的变化,直接去观心念起伏,那个更难,因为一刹那起伏的细微心识太多了,即“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除非你悟性很高,否则通常都只是被那些细识干扰,甚至连细识都观察不到,只是头脑的思想在那里运作而以光则有一个渐次,光的频率会变动,广义来说光并不是自身的,虚空中本来就有各种净光的层次存在,表面意识先融入光明中,就比较容易产生定,这时候就比较容易去体悟更深层的究境空。不然光脑波起伏就把你淹没了也就是说心地稳定、充满光明的人,要慧观是瞬间的事情他只要把那个缘光明的意识放下,就直接证果了但是连心地光明的稳定都做不到的人,要慧观就非常困难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12-11 17:32:00
这篇其实在说分别概念法跟究竟法的问题...名色分别 用某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到底有没有如实观察到色法 还是说是在观察自己脑中对色法的解释一般是对色法观察熟悉后才会进入到名法的观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12-11 19:31:00
有的,见到诸法实相的智慧,就会充满光明 就像一间房子里没有灰尘一样 充满光明才可以看见实相 南传认为光明就是智慧的展现 当觉知的障碍减少 智慧生起 就如同充满光明的房子一样 所以检验智慧第一步就是生起光明我说的放下缘光明的意识,其实就是慧观进灭界的过程因为光明本身有频率 跟念头其实是一样的 如果觉知愈细微,如同我说的安定器的原理,光明就愈稳定、高频到极细微的程度(非想非非想)时 这时缘心一消融 便会直接证入灭界 实修的过程其实就是这样 所以如果没有遍照的基础 要直接证灭界 不太容易除非你有大乘的累世根基 或有上师直接传授要诀 否则很难直接跳过光明 直入灭界你应该去请那些禅师来跟我请教才对 非想非非想没这么难 指的就是很细微的心识 透过遍照的提升 就是我说的光明的稳定后生起慧观 再到细微心识都消融 就证灭界就是所谓从次第到果地的过程 否则清净道论不会鼓励你修遍照 有遍照基础很容易深入细识 即非像非非想地没有遍照基础就根你一样 还在声问理论上打结声闻 你那些po过的文没有看的价值 都是错误的推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