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k011382 (冰符酒酿)》之铭言:
: 泡一样的茶会因为水质、温度、时间以及个人主观感受而反应出不同的味道,但充其量只
: 是我们经过味觉的身体状况以及意识分别。有的人已站足了茶的理论来品茶,有的人以自
: 己的喜好来品茶,有的人固执于一种味道来品茶,稍有它味便评优劣!
: 能通过喝茶解渴吗?能通过喝茶而清明吗?能通过喝茶与询问来理解茶与茶人的故事吗?
: 让人渴的、闷的不是茶与泡茶人。
: 无论怎么去分别比较,因不同法门而获得利益的人已经看不到车尾灯,下辈的诤讼完全无
: 损于法门的普教,手上的经典是什么,端看持经的人,而不是这纸墨文言,所以,要浪费
: 慧命和时间吗?
正好学过一点茶,借题发挥一下
学茶的时候,老师拿了当年度鹿谷春茶比赛六个不同等级的茶样给我们喝
有的人能清楚分辨每一茶样的品质特色
有的人能大概分出个上中下三等,细节部份就很模糊
有的人就喝不太出来有什么差异
喜好虽然是主观的,但是茶样的品质是相对客观的
说相对客观是因为它仍然受到品茶者本身感官灵敏度的影响
虽说感官能力可以透过训练来开发到一定的程度
不过有的人就是特别敏锐,自然也有人特别钝
感官如此,智慧也如此
有趣的是
茶道与佛法中也分别都有真内行与充内行的人
在佛法当中,有太多自己钝而不自知却又好面子爱充大师的人
或许也算是前辈译经师的功德一件,祖师大德们实在翻译得太好了
竟让人有能看懂中文就能懂佛法的错觉
有张嘴就自以为懂茶?
端出来的明明是陈年普洱,非要说是当季乌龙,还是大吉岭产的
水色香气茶干叶底分析的貌似头头是道,跟真的一样
说此大吉岭乌龙茶就是要用某地泉水、什么温度、用什么茶器、浸泡多久
方能尽显此茶之特色
也当真只有外行人会被唬得一愣一愣的,连声赞叹:您真是个懂茶帝!
但在内行人眼中,开口第一句就错了,遑论其他
而一旦去揭穿此类充大师,那是各种反应都有
自知遇上内行躲起来一阵子的有之,见笑转生气的有之
坚持己见的自然亦有之
几年前遇过一个例子
“阴界入”三科: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此是旧译
新译“蕴界处”,相当基本的佛法名相
他老兄就非得说是“阴界邪魔入侵”
此君自学成材,自认有相当的证量,还有几个徒弟一旁帮腔
不幸被我看到了怎么办呢?当然是清理好萤幕键盘之后,继续批啊
哪来什么狗屁证量,全是自我感觉良好
有时明知批评之后对方不可能改,但该说的还是得说
改不改在他,他不改是他的事;我不说那便是我有过失
有“证”的如是,没有实际修行纯粹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
只当知识学问理论做“理解”的人也是一大类,这种会不出错吗?
绝对会的
所谓法法相因、法法相润
以前一法为因能生起后一法、法与法之间会彼此增上
反过来说,没有前一法为因,便不会有后一法之果
道理非常明白
但没有前一法的因,却认为有后一法的果
这种与道理相违的事情反而有人坚信
遇上这种人也只能觉得无奈
最后
肯花钱就能买到好茶,这是事实
但喝不出来就不用花钱去买头等奖或更好的茶,浪费钱而已
一朵梅、两朵梅的就很够喝了,这是我们同学当时共同的结论
好茶的味道不是谁都能喝得出来的,这也是事实
茶如是,法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