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与法师的一席话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09:32:41
前言:
各位佛法板的菩萨们法安,初来此板尚未自我介绍,就以这一篇文当作自介文。
本文:
犹记得未学佛前只视佛教为宗教之一,对其并无特别的反感或爱好。直至家中长辈逝
世,见到了丧葬礼节采取佛道二教混杂的仪式,才对其产生了好奇之心。由于自己是学科
学的,学校教授都是教与我们,自古以来西方科学被宗教人士压迫的很厉害,每每言及宗
教都语带保留,只说:"就是那回事..."等之类的话语。末学当时只是本着科学精神,不想
"只为反对而反对",便开始了人生旅途中的宗教探险。
起初,就从电视上各个宗教节目去收看,在看了一年之后,选定了净土宗来一门深
入。这一深入就是五年的与世隔绝生活,一整天坐下来听经就是听八个小时,东想西想,
用科学家的思考模式"研究"法师所讲得有无破绽。反复"实验"的结果,还是不肯依教奉行
。直至实验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当时是只懂形式上的放下),家人们终究按耐不住,
硬是带我去寺院找法师对谈。但是脾气丝毫未除的末学,一整个过程就是一句佛号心中留
,不管他人问什么做什么,一概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因此法师的名号没记下来,说了那些
话也只剩下片段的记忆。内容只能说个大概,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板友菩萨们指正,亦
不要责怪此法师是否有谬误之处。
末学现今只记得进入一间书房后,大人们安排末学坐在桌子的最前面,等待法师进
来。在法师走至前座尚未坐下来之前,末学的母亲就开口诉苦。接待我们入书房的年轻法
师,就建议让我一人留下好好与说法的法师谈一谈,随即便带着大人们去大厅拜佛菩萨,
于是乎就开始了这一个开导之谈。当时法师是问了末学几个基本问题之后,发觉末学回应
都很迅速短捷,末学现在回想起来,法师应该是知道了末学的态度,即是"我只想专心念佛
,你问什么都不重要",所以才会那么不假思索,毫无顾虑地敷衍了事。他就跟我说了:"我
曾经看过一直喊著阿弥陀佛被抬进精神病院的人,你知道为什么吗?"末学马上反应了一句
:"就是走火入魔吧!"法师见我懂得这件事,安静了一会儿就告诫末学:"一个拳头一直紧
握著,握久了就会没力气了,你知道吗?"当时末学没什么反应,法师接着又说:"你一门
深入的还不够喔!"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当时末学只知道静坐着念佛,只要
需要动脑筋时,一发觉佛号不见了就"急忙"把手边的事情放下,等到佛号又提起了,才能
再回头处理该做的事务。所以说末学自以为当时这个做法是对的,其实是功夫还不够的现
象(如果末学体会错误可以指正)。谈论结束之后,法师就向末学的家人们解释一番,建议
我们去祈请"印光法师文钞",全家都可以看,这样是对我最有帮助的做法。而且并没有带
末学去见住持老和尚,就要我们下山回家好好修行了。
至今末学很感恩当年这位师父的开导与帮助,不但让末学能继续念佛,还得以深入
净宗祖师的文钞。如今,借由佛板板主发起的"亲近善知识"活动,让末学得以与有缘板友
菩萨们分享此事。末学很是感恩,感恩板主的热心与慈悲心,让末学能够法布施于大众。
祈愿两个佛板的板友菩萨们都能共修六和敬,共创网络上的和合僧团,带给这个世界一股
稳定正面的力量。
南无阿弥陀佛。nmamtb合十。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10 09:47:00
随喜赞叹~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2-10 10:32:00
应该持续的再回去跟法师确认你的体认。看电视、阅读文献都仅只是单向吸收,对内容进行自我理解与诠释,但却无从确认那个结论是否正确。亲近善知识的目的就在于确认这个过程是否有走钟的情形。
作者: yaqqq (^^)   2017-12-10 11:00:00
这就是善知识的力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7-12-10 11:17:00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2-10 11:31:00
道版在隔壁喔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12:00:00
阿弥陀佛,感谢X菩萨的建言,末学确实有这个念头,待缘成熟,想跟这一路陪伴末学成长的师友们,一一道谢。呵~u菩萨应该是看到末学打了"佛道二教混杂"的字眼,所以开口说几句建言吧?!(不过我看不懂耶,文学底子差。@@|||)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7-12-10 12:21:00
再换一句话好了,开放意识面对一切。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12:56:00
阿弥陀佛,感恩,末学谨记在心。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10 18:40:00
一切缘份都是好的:)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19:11: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19:23:00
不少人遇到过您这样的问题,有些甚至就换法门了 ~但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念佛的 "念" 字,念是自心。念佛即是透过这一句佛号,调整自己的心,将轮回心转成菩提心,将烦恼魔心转成佛心。很多人很认真的念,但都是用顽固魔心在念,所以不相应,越念越烦恼,没有成效就生大烦恼,这些都是急功近利,贪嗔痴的心在念佛,所以佛号融入不了内心。所以一门深入念佛,就像慢火炖熬,要体会的不是佛号念了几万又几万,而是自的心转化了调柔调顺了多少,与佛的心相应了多少,过去烦恼魔心淡化了多少。这样念佛就很有味道了 ~^ ^ 阿弥陀佛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19:49:00
阿弥陀佛,B菩萨所言甚是,末学未学佛前就属于性格较顽固型。学佛后,又常常想克期求证,带给周遭人不少麻烦。真是惭愧。所幸在拜读印光法师文钞之后,逐渐矫正自己的心行,才得以逐渐踏上稳定的步调。这一回则是太过要好心切,简单来讲算是攀缘了,想闭关念佛回向给即将受难的广大众生,又有点不固周遭人的状况,才会消失了那么久。^^|||又惹魔障了~久违了B菩萨,我是bbsamtb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0:00:00
^ ^ 末学知道您,阿弥陀佛。其实从您发言可感受,心性非常好,末学也要跟您学习。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0:04:00
阿弥陀佛,惭愧末学自知比不上您阿~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0:05:00
其实末学也是近来学习菩提心,才知道自己错在哪。法理会讲,不代表心性得到调整,心不到位,所学都只是一般的知识与所知障,这是末学打从内心明白菩提心重要后才感叹多年来,没将老和尚的法听懂。末学现在或许才算是刚要起步修行的初学者。希望也能以末学为借镜,不要像我走了很多冤枉路。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0:11:00
末学也是,刚从生死关头回来,重新开始。一齐加油吧!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0:12:00
圣贤的心,其实都是无我利他的菩提心,只要我们愿意修正自心,只管修正自心,自然能契入与圣贤同一心体。那时候的信心就不是教理研究的信心,而是真正从内心觉悟的信心。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0:1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10 20:21: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1:45:00
话说n大怎会说生死关头回来 ? 有遇到什么事情吗。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2:04:00
阿弥陀佛。受伤又生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一直起起浮浮,常感觉到往生的缘大概成熟时,拼命念佛又好一点,好一点点时又碰巧恶境界来考验。就这样拖了快三年,最近才渐渐复原。一直告诉自己是重罪轻报,要诚心忏悔,更要加紧念佛。好在是真的以觉悟的心念佛,似乎感得依报逐渐变好,赶紧做点好事,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不然医院诊所就像是第二个家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2:15:00
辛苦了,阿弥陀佛。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2:25:00
阿弥陀佛,谢谢。一切顺其自然,能挑几斤佛菩萨就让人挑几斤,一点懈怠就要再来一次,真的是“磨”考阿。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2:27:00
相信您也收获很多。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2:36:00
算是有吧!懂得当职业病患,呵~最大的收获是练习临命终时如何守住这句佛号。( ′_ゝ`)\希望到时候真能得受用。玩安了,B菩萨,早点休息,南无阿弥陀佛。晚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22:41:00
随喜您。^ ^ 晚安~阿弥陀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2-11 00:06:00
看见楼主这样的信仰坚定,我就不敢说佛教的源流、宗派的演变,以及现代考证文献学对于佛教的理解与发现是什么...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1 03:42:00
阿弥陀佛,U菩萨法安,末学在读印光法师文钞时,有读到几篇是提及佛教的源流,您且但说无防,末学会比较两者说法的差距在哪而做取舍。(^^|||只不过末学有点顽固,请勿见怪)
作者: ptt8592 (明月)   2017-12-11 12:47:00
善知识!修行人通病不出两种。一、执理废事,二、执事昧理。究竟归依处,三宝最吉祥。善自护念,共勉之。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1 14:24:00
阿弥陀佛,感恩p菩萨提醒,末学会多加注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