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老禅师指导之<禅>_2017年12月心得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9 15:17:45
※ [本文转录自 Magic_info 看板 #1QAtYpzd ]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看板: Magic_info
标题: [心得] 禅
时间: Sat Dec 9 13:46:24 2017
习修老禅师指导的禅一年多,
近期则是较深入了。
有一件<事>在做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称呼较适当,暂且称呼为<禅>。
近期,我指导禅修时,将<禅>分成<坐禅>与<生活禅>。
~~坐禅~~
<坐禅>见名思意,就是:坐在那儿的禅修。
心法:眼观鼻、直观心。
就让念头思绪、影像、声音、感受...
自由来去...
不刻意去追想...
亦不刻意去拒绝...
平等观照即可...
( 当然,若有一天练习到,连提醒自己要<平等观照>的念都不存在,那更好 )
~~生活禅~~
这又分为是否<有人碰缘>,
有人<碰缘>的当下,
就将注意力放在那个人身上,
全心专注的看...
全心专注的听...
整个人的意念,就是专注在这个人身上...
无人碰缘时,
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所缘>,
看书,听音乐,发呆,睡觉,
洗衣,煮饭,烧菜,洗碗,写字,工作...等,任何事,皆可以是专注的对象...
金刚般若般若蜜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说: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很。
当人专注在当下所缘时,脑中无任何思想,那就是禅了...
提供有缘人参考...
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017-12-09 13:43 高雄左营莲池潭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2-09 17:20:00
看起来所运用的方法较接近默照禅。但在一些地方仍须有所抉择默照禅系出曹洞,洞山禅师的宝镜三昧歌无疑是重要参考,另外大慧宗杲禅师所批评的默照邪禅,其所批判之内容亦须留心其三,永嘉玄觉大师之禅宗永嘉集,尤其是奢摩他颂一章中所示之法亦为重要。简言之,默与照在奢摩他颂中即为寂与惺,在坛经当中为止观/定慧。专注所缘而不散乱是为止,虽是禅那之本旨,不过禅宗之禅则是别有他义。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2-09 17:44:00
要修定,依瑜伽师地论的九住心,能知道自己修到那一层了.能知道下一层要怎么修,会有什么感觉,好处是比较不会错.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9 17:47:00
回x大,是的,后学初探老禅师法脉,是很接近默照禅。然而,后学在实修时,似乎又觉得好像那儿不同,至今还说不出来。刚上网查询了一下 九住心 , 本篇心得还有少许元素未加入当再加入<慈悲心>、<持戒>。。。等善的元素,感谢S大的提醒 , 后学未来再找时间分享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7-12-09 19:32:00
细节只能你自己去判断,因为没有随学,因为你贴出来的一定也只能是重点。即便都是禅宗,各师在实际操作上必然会有不同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7-12-09 20:07:00
完全正确的 并能离轮回的修行方式眼观鼻 可以解释一下吗 为什么要多一个这个step观心 是释佛与观音传下的法门 为何多一个 眼观鼻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7-12-09 20:46:00
“眼观鼻”这部分比较像是止禅,集中注意于一个所缘(鼻)。如果是默照禅法的话,不会搞这个。 你的方法是结合open-up meditation及concentrativemeditation(念头处理部分),参照下列文章:西方心理学教科书上介绍的静坐方式https://goo.gl/76yJg1更正:一、“眼观鼻”这部分是concentrative meditation。二、念头处理部分是open-up meditation。用这样子来分析会比较容易理解。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7-12-09 21:19:00
原po 怎么解释呢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7-12-09 22:37:00
有善知识的话,就随善知识的教法修习就好。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09 23:29:00
回 f 大,为何眼观鼻老禅师没说明,后学于这一年的练习中,经验是:应该只是,将目光定于一处。而已。<直观心>也可参考之前的心得<见物引心>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7-12-10 01:38:00
感谢回应...理解理解 i and t thanks~~~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10 01:54:00
写完文,回房间,正将手机充电时,心云:后学提供的方法,在后学实修上!,可清心。对于 困扰于无法一心念佛的佛友,如果初期辅以后学的方法清心,之后,要一心念佛那就更容易了...可能...老禅师真的将后学当幼幼班在教...打基础^^....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10 07:55:00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地基盖得越稳,往后建筑越坚固。^^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7-12-10 15:17:00
我最初学的法门是偏向练气效果的止禅方法,大致是持咒+观想的方法,那时候练的可高兴了,眼见金光、身中气机运转又无杂念。等到转为纯open-up meditation,完全无concentrative meditation的操作,那时候练到都不想练,因为上坐无气感也杂念纷飞,大概过了很多个月之后,静坐时气机才能重新发动。杂念纠飞的部分是因为“习惯”了,所以就不会觉得难过了。坐到最后,念头会自然减少,很像第九住心那样子,但是并不借由止禅方式就是了,也就是并不使用心一境性的方法。我看网络上以前的资料,在法鼓山的体系,并不会让人一开始就修默照禅(我归类为open-up meditation),要先有一定禅修基础才行能上课修习。或许老禅师加个“眼观鼻”的操作,也是有其用意的。 眼球向上、向前、向下的问题不必管他,很多都是没什么证据的说法。当然你眼观鼻的话,眼球自然会向下。有的人是采在前面放个物品或用张白纸画个黑点,就这样子凝视的作法。
楼主: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12-11 16:27:00
感谢i大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