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阿赖耶识是否与无常的观念相悖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1:44:00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铭言:
: 不论什么寺什么法师,道理总是要亘古弥新经得起考验的。
: 寺再大,不会左右一个道理的对错是非。
: 因为这间寺够大,信徒够多,就完全舍去了客观的分析,是相当可惜的事情。
※ 编辑: Uguar (36.234.232.60), 11/05/2017 01:39:29
赞叹Uguar的正确知见。
达赖喇嘛也提醒过佛教徒:“智慧第一、信仰其次”。
我们应当敬重“权威”,但要小心不要盲从权威。
名寺、名法师固然值得敬重,只是名寺与名法师并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来源。
(若学某人“这招数”,我也“奉陪”提供“其他权威”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1:53:00
谈中观,当然不用立识。 ^ ^"一个走山线一个走海线,重点在于开悟。海线不离山线,山线依于海线,所以龙树菩萨说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一切法就是唯识",另藏传重要的 <现观庄严论> 也提过"明言中唯识最胜,在胜义中中观为尊的观点。"二法皆是引导众生入道的智慧剑,如有双轮能至彼岸。如果懂得善用的话 ~阿弥陀佛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00:00
所以你懂得善用吗?你不承认索达吉堪布上述观点吗?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02:00
您误解了,中观是第一义谛,唯识是世俗谛。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02:00
你同样推崇的玄奘法师同意唯识是世俗谛吗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03:00
你说说看 玄奘法师同意唯识宗观点是世俗谛吗?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04:00
唯识本来就是要深入解释第一义谛的方法,是一般人将二法对立才会有争论~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05:00
所以 玄奘法师同不同意你说的唯识观点是世俗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05:00
您知道唯识的另外一个名称叫 : 破色心论。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06:00
你只要回答 玄奘法师同意?或不同意?就好~你回答不出来吗?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07:00
唯识一开始就是要用来破我法二执,最后说明识亦如幻,皆不可得,自然同入中观之理。当然同意,我讲的这些就是唯识论里面,玄奘大师分析的~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08:00
玄奘法师同意不同意"唯识宗观点是世俗谛"(y/n)?请你选按一下 谢谢啊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08:00
已会回答了。有什么疑问吗 ?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09:00
有出处吗?因为你读过很多经论 能否提示大概在哪一篇此外我就好奇了 你拿世俗谛来反对U大 这逻辑不通吧?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10:00
<成唯识论> 第一页就有分析了。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11:00
喔分两部份 1.原来玄奘法师"自认"唯识宗只是世俗谛这我感到有意思 若你有相关文本 尚请指点以供观摩2.另外逻辑上就奇怪了 U大原先所写 搞不好反而更趋近胜义 但你举玄奘例子举了半天 你用世俗谛去反对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14:00
有文字就属世俗谛了,胜义不可言说,如何得知 ?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14:00
U大的观点干嘛?是因U大是在家人 "名号"没玄奘响亮吗不可言说?那月称菩萨"入中论"怎么写书言说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15:00
忘了您是反对哥,在下罪过先告辞了。阿弥陀佛另补充,希望您也别落入二谛的对立中。唯识虽事偏俗谛,然理实属胜义。中观虽直指胜义,月指不离俗谛。(月指 : 标月指。 如一般的佛经论文字阐述)这就像中国的宗门(禅宗)与教下(天台、贤首等)的感觉。阿弥陀佛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2:51:00
B大上述帮唯识"圆一圆"观点 又跟索达吉堪布矛盾啦~~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2:59:00
不矛盾,末学会知道庄严论,就是堪布开示提到的。理事无碍是佛法,五指有别不碍一体,法门无量,归源一心~能归源也能开展,这样才会学的自在欢喜。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3:05:00
索达吉堪布说唯识非胜义 你说唯识实属胜义你比索达吉堪布还厉害?你知道的法义 堪布他不知道?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3:10:00
所以单看片面是容易误解的~唯识最终就是导归实相胜义,堪布也是如此教。古云,举一反三,善学也。有时候要懂得破假入空,也要懂得从空出假。如果执著于一面相,容易走不出来。这是一种佛法自我训练的过程,生活上才能用上。一个人执著事相,就要用中观洗一洗,荡涤私情。一个人如果样样落空,播无因果,就要用唯识建一建,启发菩提利众之心。如果认为法一定要怎样,或一定不能怎样,会学得很辛苦~善用而心不染著,明白而心无优劣。其实就是学这个道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1-05 13:39:00
解深密经说,阿赖耶识是对"五事不具足"的人说的,若各个是各位是利根,大智慧者,能用般若经学佛,是不用学唯识理论.唯识有一个目的是在,解释般若经讲的"空"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是遍计所执,不能圆成实,明明只是缘起的依他起.唯识走到最后仍是缘起法则,但他把过程讲的清清楚楚.这对修行者很有帮助,他把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都做了解释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3:47:00
唯识与中观各擅胜场~佛学界告诉我们 唯识宗以"唯识"(圆成实自性)取代中观的"空性"~就唯识宗看自家而言哪来什么中观=胜义v.唯识=世俗的两宗定位? 若有人对唯识宗说三道四 还栽赃说唯识自家也那么认为~有趣..谈世俗/胜义这没关系 例如索达吉堪布 就堂堂正正明说自己是站在中观角度发言 但有些人装得一副折衷将两宗差异自行"圆融为一"样子 但实际上以中观为准来对唯识法义摇头晃脑说三道四 这种坏习惯最好改改~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04:00
雨本一味,所润各异 ; 川本同源,随曲而别。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11:00
B网友 你认为玄奘法师同意中观高于唯识吗?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14:00
圣者没有高下分别,只有应机教法不同。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16:00
所以索达吉堪布说中观高于唯识 是堪布没比B大明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18:00
师长所说的高,跟您心中优劣的高低,可能有段距离~堪布曾讲解过<中观庄严论>,这部就是中观与唯识融合之作~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19:00
堪布原文彩色字体就在上方 胜义比非胜义高 不然咧?你自己要怎么想是你的事 勿忽视堪布的白纸黑字就好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20:00
胜义是什么 ?您如果真的了解,就没有这些困惑了。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22:00
逻辑是什么?如果你真的了解了 你就不会常常跳针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22:00
能悟道,树上一颗苹果都是胜义。不能悟道,桌上十本中观唯识都是俗谛。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23:00
所以索达吉堪布说过中观高于唯识 你否认这个事实囉?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23:00
胜义与否,在仁者心中能否能转法轮。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24:00
索达吉堪布是否说过中观高于唯识(y/n)?索达吉堪布是否说过唯识非胜义(y/n)?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25:00
没说过。所以说您看不懂。^ ^"唯识平等于中观,自然不可能高于中观,而者皆圆满。后句中观见高于唯识这段话,堪布是说《入中论》有提到。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39:00
B大的作风我又不是不知道~睁眼说X话而已 有趣..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39:00
那是其他论师的看法。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7-11-05 14:41:00
不然我另外问这个主题前几篇文有提议过的soulim网友等人看看...是你对堪布是否说过在睁眼说X话或我不懂有其他人公证 比较公允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4:42:00
您引用的那段还有一段《入二谛经》的讲解~自己用心读过吧。别只取自己想说得来贴文~佛怎么说 ?于胜义中,真胜义谛超出一切言说,无有差别,不生不灭,离于能说、所说、能知、所知。这也是末学前头告诉您要留意的部分~您如果还有这个是胜义,那个不是胜义,全都是俗谛见。堪布讲解过这些,师长会不了解平等性的重要吗 ?要善学阿~仁者。 阿弥陀佛各宗各派确实有不同的主张立场,但那都是一个引导方针,具德的善知识,最终都会导归平等性去教导,那才是更上一层的真实言教。补充前述谈到中观与唯识互不相违背的教言,是在《中观庄严论》。引述一小段让您参考 :广大 : 了知大乘中观与唯识的经论,字字句句无一遗漏而统统归摄为一要诀来圆满一切经论,由此而称为广大。米滂仁波切在其他教言中也讲 : 真正修持时,中观派和唯识派在地道功德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你说这是唯识宗,应该把它放弃 ; 这是中观宗,应该取受。不应该这样的,对于中观与唯识,不应该舍弃一者取受另一者,二者都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儿如是解释的。堪布又提到 :在座的很多人,中观方面已经学习了,唯识方面也学过一些现在再学习合二为一的静命论师的中观,那么,真正趋入佛法的方法都已经懂得了。但在有些寺院当中,根本不懂月称菩萨和法称论师所讲的道理,认为唯识宗、中观宗就像火和水一样互不相融。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如果真正要了解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尤其是大乘显宗教法,必须要依靠龙猛菩萨、无著菩萨和静命论师的宗派,这三个宗派已经把所有大乘教义全部融合在一起...,大家可以深刻体会到学习本论的重要性。以上只是简单引用堪布解释中小小部份而已。希望还是能深入经教,才不至于受限片面章节而有误解。这是学习的一种态度。另外堪布在论中,也有谈到唯识关于胜义与世俗的见地 :实际上,依他起如果从究竟实相意义这一立足点出发,则可归属于胜义的范畴 ; 倘若从现相的角度来衡量,则可摄于世俗谛之中,这是关键的意义。这样圆融的见解,并非只有藏地这些大德讲过,汉传如蕅益大师也曾在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谈到过。佛法毕竟不二亦不一,理事无碍且圆融。大德们这么多的言教,能悟得些许,都是法益。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11-05 17:52:00
其实中观与唯识都是想契入前期大乘一些艰深的经典唯一不同是唯识的假设命题直接挑战佛陀一开始的无常无我理不理解空义是一回事,将六识改为八识才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建议还是以阿含经为主最没争议般若经也许境界到了自然会知道般若经并没有立八识,而中观唯识不过就是想了解空义产生的流派所以以般若经为主的话是没有阿赖耶识的老大哥都不用阿赖耶识了,去设了一个八识就走更岔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18:05:00
八识在解深密经当中就有了,那是佛讲的。学派只是整理归纳佛所讲的而已~别译杂阿含195经 :复次,阿难!若说有我,即堕常见;若说无我,即堕断见,如来说法,舍离二边,会于中道,以此诸法坏故不常,续故不断。常讲八识含藏一切业种,这些业不也生住坏灭。哪一天不造业了,就转八识成四智了。一样的道理,并没有违背佛理。因为造业不断所以 "相续",因为受报不止所以 "坏灭"。所以唯识从来就没离开根本教义。般若谈空,反而一堆人堕入空执断见,无法解释"相续"。这部分问题才大 ~南传不是只有六识,也有部分法义探谈过 "有分识"。有分识的观念,就相当于阿赖耶识的概念。《成唯识论》当中玄奘法师提到,早在大众部与上座部当时这些观念就密意其中了。只是到了后来的论师才将此深入详细阐发弘扬开来。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1-07 22:27:00
阿罗汉之间都会有意见不同的地方,更何况是我们?依我的认知,八识为假名安立,这些也是为了让无法理解的人有可以理解的基础,这也只是让习惯执取为有的学习者有一个可以执取的基础,但这个执取的基础是法,在空性的角度,任何的法都是工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