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1 15:55:08如果不从佛教的观点思考,仅就一般的经验,身为人类、有情的一份子,我们天生就有感
受,而且这种感受的经验告诉我们,“乐”或者说是“远离苦”是我们想要,“苦”是造
成困扰的,我们都一致性的不想要。在不讨论身体上所带来的苦,如果仅仅只是观察“心
”所带来的苦,我想,我们都有过烦恼的经验,这些的烦恼明显造成了心感受到苦或者说
心当下就是苦,我想应该也没有人会说当他很生气或者很嫉妒的时候,说他自己是很快乐
的。
这样来说问题就很明显,如果“心”希求“远离苦”,那么就必须让“心”远离烦恼,但
是“心”又因为长久的习惯,无法如同我们的希望而远离“烦恼”,那么从心深处把“烦
恼”视为仇敌,视为“应远离”,不让烦恼透过外缘产生,就仅仅是一种普世的价值,因
为我们不要苦,不是吗?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龙)
2017-10-11 18:14:00但你忽略一点,就是人类一路演化过来,痛苦情绪其实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助力,恐惧助我们避开危险,愤怒让我们产生对抗危险的动力,悲伤的功能则更为复杂,所以人类普世价值里还是摆脱不了苦,因为苦对人类生存繁殖有特别价值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0-11 22:20:00在复杂的因果业缘及粗糙情绪影响下,错误认知影响选则产生偏差判断因而生成更多烦恼单纯就认知的角度来看,苦与乐与观察者的经验认知有关\及在选择上,若有经验择会依照经验,若没有经验就会根据认知状态及其他经验产生的偏好在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选择这就会引入智慧,透析苦与乐的洞见(insight)思维让观察者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也能借由理性思维推论出正确的选择方案而采取远离苦的作为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2 09:57:00随喜
作者: Rosenberg206 2017-10-12 10:36:00
所以也有很多人会透过其他 哲学 文学 心理学 艺术音乐等方向找到藉以抚慰人心的方法。当然宗教(特别是佛 教的方法)也是。
已经好不容易冒出1位智者了 这位智者已经告诉你找不到心(七处征心)另一篇....google“虚空早晚向你道有同有异”另一个问题:如果心已经找不到~ 那么要如何: 反闻闻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