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1 09:06:29观自在菩萨与舍利子尊者对话中说到“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
诃”是指行者应依“资粮道 加行道 见道 修道 无学道”修学次第后,心无罣碍。无
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是这样吗?也就是智慧到彼岸隐含着要行
者依五道修学次第度一切苦厄?是这样吗?
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的出现让好几个人诚惶诚恐,大乘人就是如此没办法,喜欢崇拜与深不可测。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1 12:35:00原po是平凡人,跟大家一般,是佛弟子,这中间并没有任何的差别
t大历来运用的"反问法"确实是某种教学方法 这没错~~但恕我指出 t大对此种方法的认识尚不足 以致运用上有所偏差~~t大除了"丢出问题" 另外也应该在"其他人努力论证回答"后 就别人的回答而给予回答的回答~~这已经是任何学问(不管是哲学或佛学)所谓讨论的常轨不论是博士学位或格西学位 若只一路反问 是拿不到的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1 12:42:00原po并无能力回答问题,那应当请板上善知识解释
有无能力不是借口啊 卡尔巴柏说 人类无法知道真理但(靠研究法方 靠讨论 靠论证 靠实验)来逼近真理这是我们虽是凡夫俗子但宜努力为之的t大的这种方法 我猜是想效法某位古希腊哲人 但如我上述所言 该位哲人的反问法 适用上仍应个别看待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0-11 13:35:00如果你已经有答案,干嘛还要问,杯子水满了,就没法装水.你也听不进其它的人的答案,虽然不一定是对的.
原po跟你是不同人吗?还有这些方式无法引领你得到知识,也无法启发他人,在有智慧之前,能有正确的认知很重要,而正确的认知是在许多错误当中获得的,比如真理若是一个光点,你必须处在黑暗中才能看到。另外,今天若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众人面前,我依旧跟他没有差别,我也可以质疑他,我可以站着跟他说声谢谢,他依旧穿裹尸布去乞食,这就是我间接从他那边得到的教育。
作者: mickey286288 2017-10-11 18:45:00
只是提问真的满无趣的,至少也提供几个不同观点,或许比较有意义。因为作为一个初学者,实在看不出这些问题那里会有问题。粗浅意见,供参。
先不管t大是不是师父级的,既然很多人都这么反应了那么以后修正发文就好了,以免造成大众对你的误解不管是不是佛弟子 不都应该要做到大事化小 小是化无有人看到提问式的方式不入心 感到没必要 那以后发文的时后修正一下口气即可,这其实是很简单的小事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7-10-11 22:43:00
我觉得这只是把唯识的修学次第,搭配心经来理解而已。
楼上真可怜 只能修佛来治疗玻璃心XDDDD有病就好好做心理治疗 别乱寄信喔 楼上 k啥的真可怜wwww